<h3> 西藏与我而言,是梦想。这是第三次进藏了。第三次进藏,没有了前两次的兴奋,我好像奔赴自己久未谋面的故乡,那里有我惦念的的雪山碧湖蓝天白云。每一次的旅程,哪怕是去相同的地方,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遗憾,不一样的想念。</h3><h3> 在途中用相机、手机摄录了多彩的画面,留下了美好的记忆。特制作此相册与朋友共享并回味。</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6月11日搭乘郑州飞往拉萨的西部航空的航班,准时抵达贡嘎国际机场。</h3> <h3>D1(6月11日)行进线路:</h3><h3>贡嘎机场→山南(泽当)→拿日雍错→错那县城</h3> <h3>拉萨贡嘎机场到错那全程约 300公里左右,因限速原因,最快也要6小时。</h3> <h3>山南地区首府泽当镇距拉萨贡嘎机场约100公里,全程高速公路,行车约1小时。泽当到错那230公里,全程同样柏油路,行程约5小时。</h3> <h3>去年刚刚通车的贡嘎至泽当汽车专用公路,其实就是内地的高速公路</h3> <h3>因此次行程中的错那和措美都在边镜,需办理边防证才能前往。我们一行人在山南公安边防派出所办理了期限三个月的边防证。中午在山南简单午餐后继续前行。</h3> <h3>边防证全称“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简称边防证或边境证。进藏到拉萨并不需要边防证,但如果去边境地方或者管制地带,就需要事先办理边防证。</h3> <h3>山南都是川菜馆,虽然价格不便宜,但口味和卫生还可以的。</h3> <h3>开始翻山越岭,海拔不断升高,到达5000多米,山路多艰险,大家都出现了些轻微的高原反应。 </h3> <h3><font color="#010101">来到了此行的第一个山口亚堆扎拉山口,海拔 5025米。</font></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雪山巍峨</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left;">路边的五彩经幡。在西藏,随处可见挂在山顶山口、江畔河边、道旁以及寺庙等各处被认为有灵气地方的五彩经幡。之所以被称作经幡,是因为这些幡上面都印有佛经,在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随风而舞的经幡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这样,经幡便成为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h3> <h3>错那县,意为“湖的前面”。位于西藏自治区南端,喜马拉雅山脉南麓, 东接印占珞瑜地区,西邻不丹,南与印度接壤,</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牦牛群</h3> <h3>错那县地势北高南低,相对高差7000多米,最高海拔7060米,最低海拔18米。康格多山以北为高原山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向南地区海拔递减。</h3> <h3>我们行进路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都是极大的考验。</h3> <h3>在行进途中,无论走到哪里,都是非常美的,每一处都是一个值得你停留下来拍照的地方。这里的景,就是很肆无忌惮自然着的,没有太多人为的破坏和干扰,来到这里,你会有融入自然的原始心境的。</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很低,有行走在天际的赶脚</h3> <h3>一路上海拔不断升高,5102米是雪布达拉山,此段行进线路中最高海拔处。因为返程时还要路过这个地方,只做短暂停留。</h3> <h3>蓝天白云掩映下的拿日雍措,像一颗蓝宝石,猛然出现在眼前,立马让人神清气爽起来,湖边吹来的风很凉。</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处亮晶晶的湖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气转阴</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不知名的湖泊,也该叫什么措吧,湖面上已经大雾</h3> <h3>晚上夜宿错那县城。县城不大,一条笔直的街道,用不了10分钟即可步行完,站在街道上随便都能看到远处的雪山。百度上说县城所在地海拔4380米,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整个县城连一棵树也没有。据当地人称,由于海拔高,天气寒冷,树木无法栽活,加之地下水含有硫化氢,树木一长大根须就会被毒死。</h3> <h3>人必须要敬畏大自然,本以为第三次进藏一切都适应了。本该在山南休整一天再到错那,直接从海拔几十米的地方来到4300多米的高原,头疼、呕吐、睡不着等等高原反应一个也没少,基本一夜没睡,吸氧都无济于事,有种濒临死亡的感觉,早上起床后喝了支葡萄糖才大大缓解。</h3> <h3>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