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百年老桥“七星功德桥”2

雾里看花

<h3> 七星功德桥简介</h3><h3><br></h3><h3> 七星功德桥,该桥位于武宣县二塘镇七星村境内的七星河上。</h3><h3> 七星功德桥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98年),三拱条石构筑,每孔直径达6米,跨径16米,以桥面而言总长40米,宽5米,整坐桥全是块状青石质构件,长1.5米,宽高各0.3米,每块重约1吨,条石横直交错相叠,造型精美,做工精致,西面拱顶上刻楷书“功德桥”三字,原有四块石碑记载主要发起人七星村绅士武锐国,民间亦称吉祥桥或太平桥,因为,七星河位于大琳河与四通河下游,受大琳与四通的山洪影响,七星河段水流过急,尤其在洪水泛滥季节,当时造成眉山、石耇多名村民在七星河遇难,人命关天且发生在七星村境内,为解决这个问题,避免发生此类事故,也方便村民往来,由七星村绅士武锐国发起并出巨资建造此桥,功德无量,功德桥也因此得名。</h3><h3>在当时那个无现代施工机械的年代,是怎样在水面上悬空架设大石块的,还真是个谜?。</h3><div> 这是一坐充满神奇色彩的桥,是那个年代武宣石桥史上桥面最宽,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丰厚,传奇色彩最多……这坐桥在不同历史年代因其地理位置特残而有着不同传奇故事,是历史上兵家战事的轴线。</div><div> 近120年的苍劲青石老桥,饱含沧桑风雨,尽管近10年来随着农村路网扩能升级,交通工具不断更新换代,过往功德桥大为减少,但广西一号工程——一大藤峽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未来的3至5年将会对武宣各行各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环武宣大藤峡库区生态游,环七星湖生态乡村游……将是新的一道亮丽光景线,而怎样将百年老桥功德桥保护和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将功德桥人文生态发展规划涵盖于七星湖库区发展规划中,推动当地环村人文生态经济发展,拉动农村经济可持续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焕发百年老桥刚劲活力,继续传承不朽的传奇,是值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七星村商榷和规划推动实施的……</div> <h3>七星功德桥:历史见证七星村绅士武锐国发起建造七星功德桥事迹</h3> <h3>武宣县志摘录,七星村绅士武锐国发起建造七星功德桥事迹</h3> <h3>摄录于北京博物馆</h3> <h3>七星功德桥建于清代光绪年间(1898年),七星村绅士武锐国为发起人</h3> <h3>七星功德桥由七星村绅士武锐国发起并斥巨资建造而成</h3> <h3>七星功德桥地理位置:</h3><h3>位于武宣县七星村管辖区内的七星河道中,距周边其他村界500多米</h3> <h3>七星功德桥共三拱</h3> <h3>七星功德桥每孔直径达6m</h3> <h3>七星功德桥跨径16m</h3> <h3>七星功德桥:桥面总长40m</h3> <h3>七星功德桥:桥宽5m</h3> <h3>七星功德桥建材:全是块状青石质构件,每块石材长1.5m,宽和高各0.3m,重约1吨。</h3> <h3>七星功德桥:造型精美</h3> <h3>七星功德桥:造型精美</h3> <h3>七星功德桥:做工精致</h3> <h3>七星功德桥:做工精致</h3> <h3>七星功德桥:历史悠久,桥龄近120年之久</h3> <h3>七星功德桥与广西1号工程大腾峡水利工程\七星湖生态环境</h3> <h3>七星功德桥:极具观赏价值</h3> <h3>七星功德桥,环境优美,历史悠久,吸引不少人士前来观赏!</h3> <h3>七星功德桥:环境优美,民风淳朴</h3> <h3>风和日丽下的“七星功德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