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封面“听你讲故事”,真诚拍摄</h3> <h3>宝珠寺的遥望</h3><div>宝珠寺位于昆明西山区马街镇,创建于元至治辛酉年(1321年),明正德年间(1506年~1521年)曾遭火灾部分倾圮,明天启元年(1621年)重修。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总督王继文再次修葺。 沧海桑田,岁月流迁,“自层岩飞下,喷花溅沫,滚缀如珠”的悬崖宝珠飞瀑尤存。青山依旧,寺观尤在,不失为登临舒眺之胜地。登山远眺,绿野蓝天,白云飘渺,滇池草海波光粼粼,春城风光影影绰绰。</div><div>骑友口中的“骑宝珠”,指的是宝珠寺旁边宝花路的5公里上坡。从坡底小花园,到坡顶三岔路口,一路蜿蜒,盘山而上,有几处坡度还不小。沿途青山绿树,空气极好,几个弯道处,还可以眺望滇池一角,西山一侧,和城市一隅。</div> <h3>正襟危坐</h3> <h3>有鸟飞过</h3> <h3>薄雾中,湿润清凉的空气,滋养之极</h3> <h3>三家村的秋夏</h3><div>三家村,什么最有名?水!三家村水库,位于妖风山(这名字,我喜欢)和棋盘山之间的山谷里,面积颇大,雨季到来,水位又有所上涨,更是云烟浩渺,波光潋滟。水质清澈,轻波微澜,群山环绕,峰影倒映。让三家村的水更有名的,是水中的树,棵棵立于水中的杉树。夏天的杉树青翠笔挺,到了深秋、初冬,树叶就变成红褐色,甚至金红色,点亮了湖面,引燃了一池秋水。</div><div>湖边有一个小小的村子,就叫三家村,近些年被景色吸引而来的游客多了,建起了几家农庄,也有了来露营、烧烤的人,但总的来说还算安静,尤其走到坝头那边,没有人家,只有碧水伴着青山,俩小岛相依相伴。</div> <h3>巧笑嫣然</h3> <h3>玲珑有致</h3> <h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h3> <h3>看戏不怕台高</h3> <h3>“公子,我美吗”“莫来影响我学习”</h3> <h3>棋盘宫的传说</h3><div>棋盘山是玉案山脉最高峰,海拔2483米,山上原有一石,石面呈现棋盘纹,纵横各19道,称棋盘石,山亦因此得名。明未旅行家徐霞客曾游览此地,《徐霞客游记》详细记叙了玉案山棋盘峰的山川地形及棋盘石胜迹:"出寺东门东行三十步,观棋盘石,石一方横卧岭头,中界棋盘纹,纵横合十九道,其北卧石上,楷书《玉案晴岚》四大字,乃碧潭陈贤所题。南有二石平庋,中夹为穴,下坠甚深,僧指为仙洞……"。棋盘石及"玉案晴岚"摩崖石刻等胜迹均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div><div>相传唐代云南南诏地方政权时期,棋盘峰巅即建"棋盘寺"。唐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在黑龙潭"黑水祠"种"唐梅"的道安和尚,曾作《玉案山》七律:</div><div>松鸣天籁玉珊珊,万象常应护此山。</div><div>一局仙棋苍石烂,数声常啸白云间。</div><div>乾坤不蔽西南境,金碧平分左右斑。</div><div>万古难磨真迹在,峰头鸾鹤几时还。</div><div>玉案山棋盘峰之棋盘寺,是有一千多年历史的胜迹。山上有庙宇,塑棋盘大仙像,部份群众认为棋盘大仙甚为灵验,登山烧香祷告者络绎不绝,此风俗一直持续到现在。</div><div>整个寺宇建筑群四进八院,大门悬"棋盘宫"匾,二进"棋盘乾坤",三进"鹤降棋盘",正殿"老祖殿"。对联上书有"左手捋须默思天下事;右手着棋布施人间福。""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div><div>进棋盘山山门,沿寂静的山道而上,至山顶棋盘宫,坡度及长度类似于又爬了一次宝珠,然幽静更甚,绿荫更甚。道观中有道士,道姑慢行,黄墙红瓦,木雕花窗,香炉竖立,古树参天,那两株高大的古银杏树,秋天时带来满地金黄。</div> <h3>花红洞的回忆</h3><div>峰峦突兀,洞壑幽奇,史志上最初记载花红洞叫白龙泉,康熙二十八年(公元1689年)由总督范承勋改名为龙淙洞,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秋,兰谷和尚在此开法界寺,历史上曾留有御赐“法界寺”额和许多御书墨迹。</div><div>开花红洞,虔建法界寺的兰谷和尚,俗姓顾,名傅畹,字兰谷,江苏如皋人。先在西山圣感寺拜慧善法师学法,道澈三乘,心空八极,后入鸡足山礼迦叶佛而萍踪卓锡于花红洞。并在当时乐善好施、善合志同的昆明大富人家祝季昆的支持下建起法界寺。他在花红洞法界寺三十多年间,著有《象外轩集》,生活中他还能跟周围的村民融洽相处,村民把兰谷和尚亲切地戏称为“懒和尚”,现在龙淙石屋入口左下方还题有“懒和尚驻足处”石刻。歌有云:满山松,一林竹,中有真人字兰谷。丙子秋间至此间,辟迳诛茅作茅屋。栽芋子,种芦菔,每日劳劳和碌碌。披云曾斫脊山根,负薪还把《楞严》读。摘薇蕨,采苜蓿,谁识两餐和薄粥? </div><div> 现在的花红洞是昆明花红圣泉酒庄所在地,山清水秀,僻静清幽。该公司利用花红洞恒温恒湿,远离污染,负氧离子高的天然环境,用陶坛贮藏原浆秫酒,在自然状态下土法生产出更加绵柔淡雅、温润醇和的洞藏美酒。600余坛500余吨原浆秫酒,顺着洞内河道两岸依次摆开,跟周围千姿百态的钟乳石相映成趣。</div><div>这是个老昆明都知道的地方,很多昆明人年少时还来游玩、“探险”的地方,留在老昆明的回忆里。</div> <h3>“懒和尚驻足处”</h3> <h3>筇竹寺的神话</h3><div>筇竹寺,位于云南昆明西郊玉案山上,是中国佛教禅宗传入云南的第一寺。筇竹寺始建于唐宋年间。清乾隆、光绪年间两次重修。</div><div>唐朝,中原禅宗佛教进入云南,筇竹寺是昆明最早的中原佛教寺。传说贞观年间,大理国昆明侯高光打猎时发现一头犀牛,当他追到如今筇竹寺旁边的山坳时,发现天上有祥云,隐约有几个僧人站在云头。待走近,却发现只有僧人用作拐杖的筇竹(又叫罗汉竹)杖插在土里,却怎么也拔不出来。第二天,这里长成一片筇竹林。他悟出这是暗示他这里是佛家宝地,便修建了筇竹寺。</div><div>筇竹寺最有名的五百罗汉塑像分布为大殿两壁68尊、天台莱阁216尊、梵音阁216尊,由清朝四川泥塑家黎广修及五位助手历时七年(1883年-1890年)完成。艺术成就极高,是我国泥塑佛像中的珍品,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中的明珠”。大雄宝殿的角上有一块元朝延祐三年立的圣旨,其内容为敕封该寺住持玄坚为“头和尚”要求官员军民予以保护,并赐存《大藏经》。</div><div>筇竹寺是全国重点寺院,古树苍郁,林壑幽深,云雾晴岚常绕山巅,筇竹古刹掩映密林,是滇中著名佛教禅寺。</div><div>回城途中要经过筇竹寺外围,古老的寺院,红墙碧瓦,石梯苍桑,绿竹掩映,钟声悠扬。</div> <h3>世界杯的饕餮</h3><h3>正值世界杯在俄罗斯举行,骑友又大都是球迷,何不一起晚餐兼看球?虽然法国和澳大利亚都离得远,德国输了,巴西也没有赢,欢呼呐喊也是可以的,不是说除了中国队,该去的都去了吗?</h3><h3>我们讲着夏天的故事,快乐着别人的快乐,吃着自己的美餐,幸福着自己的生活!</h3><h3><br></h3><h3>端午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