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采石矶

高峰

<h3>  去合肥送儿子上学,几次都想去周边景点游玩,从网上搜索了一下,合肥周边风景名胜也不少,唯独马鞍山的采石矶一直都是首选目标,几次都想去但由于其他原因一直没能成行。2018年6月16日儿子参加英语六级考试,下午5点半才能结束,正好利用上午和下午的部分时间可以出去游玩下。上午8点驱车驶入前往马鞍山的高速,于10点左右到达目的地,开始游览历史悠久的采石矶。</h3><h3><br></h3><h3>采石矶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的核心景区,与南京燕子矶、岳阳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名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5公里处的长江东岸,南接著名米乡芜湖,北连六朝古都南京,峭壁千寻,突兀江流,历史悠久,名胜众多,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h3> <h3>  采石矶历来为江南名胜,古往今来,吸引着许多文人名士,像白居易、王安石、苏东坡、陆游、文天祥等都曾来此题诗咏唱,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这里饮酒赋诗,相传最后因酒醉赴水中捉月而淹死,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可以说:名山得诗仙李白而益著,诗仙则望名山而流连忘返! 多次来采石矶游览,留下了许多有名的诗篇。2003年采石矶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h3> <h3>  太白楼面临长江,背连翠螺,浓荫簇拥,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它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合称为江南著名的“三楼一阁”。太白楼是为纪念我国唐代诗人李白而建造的。它初建于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原名谪仙楼,距今已有1100余年历史。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改名为“太白楼”,亦称作“唐李公青莲祠”。历代均有修建,现存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1875一1908年)。太白楼高18米,长34米,宽17米,采用我国传统的古建筑式样,主楼三层,一层为厅,二层为楼,三层为阁。前后分两院,前为太白楼,后为太白祠,由回廊相连,二、三楼阁檐下置郭沫若书写的“太白楼”和张恺帆书写的“谪仙楼”匾额,各具神韵,十分醒目。进门檐下两壁嵌有一块清代重修太白楼碑记和一块记载李白生平的碑文。进入大厅迎面大屏风绘有太白漫游来石图,壁上挂着太白游踪图,楼上设两尊黄杨木太白雕像,一立一半卧,还有太白手书拓本和各种版本诗集陈列,以及历代名士文人的诗篇、楹联、匾额和绘画。 太白楼西侧是广济寺。绿树掩映之中的“观音阁”是圮毁的广济寺仅剩的建筑,内供观音菩萨像。阁前左侧有一口“赤乌井”,是采石矶最为古老的历史文物。</h3> <h3>  联璧台左下侧的临江绝壁之上有燃犀亭,四方小亭简朴典雅。传说东晋将领温峤在此燃犀角照金牛水怪。亭下滔滔江水穿过天门一泻而下,浪击峭壁,卷起千堆雪,气势壮观。亭西侧石阶下还可以看到悬空横出的巨石,上有一只50余厘米长的大脚印,传说是明初大将常遇春三打采石矶时留下的。朱元鄣攻打采石,谁先登上采石矶者为先锋官。大将常遇春,勇不可挡,他手持宝剑,拔开不断射来的飞箭,用竹篙在江上一撑,纵身跃上采石矶,杀死惊魂未定的元兵,冲入敌营,元军望风披靡,立即溃散而逃。常遇春登上采石矶留下了千载不灭的脚印,这就是采石矶古迹中著名的:大脚印!</h3> <h3>  在采石矶上广济寺西首有蛾眉亭,亭建于北宋,已有900多年历史。亭内有数方珍贵的古碑。蛾眉亭据险而临深,凭高而望远,景色秀丽。亭前左前方临江之处,是一块平坦巨石为联璧台,此石嵌在葱郁陡峭的绝壁上,伸向江中,险峻异常。民间传说诗人李白是在这里跳江捉月,骑鲸上天的,故又称捉月台或舍身崖。</h3> <h3>位于安徽马鞍山采石公园内翠螺山南麓。冢基用青石垒砌,基高2米,直径5米,周长约40米。形体为圆笼屉状四周有石栏圈围。松柏簇拥,芳草菲菲,环境幽静。冢前立一汉白玉大理石碑,上镌隶书“唐诗人李白衣冠冢”,系书法家林散之手书。</h3> <h3>  三台阁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江名阁,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后毁于战火。20世纪末得以重建。</h3> <h3>  建成后的三台阁高五层约30米,阁体呈方形,琉璃覆项,飞檐翘角,气势恢弘。</h3><div> 登临三台阁,可南望天门中断,西眺大江奔流,东睹古镇采石,北看九华风光。</div><div> 三台阁已成为采石砚风景区乃至马鞍山的新亮点。</div> <h3>三元祠,又称三官洞,是采石矶最大的一座天然石洞,在蛾眉亭西侧岩下,洞傍山临江嵌在崖壁间,下落无地,如自水出。江水拍击洞边崖壁,浪花飞溅,令人眩目。洞内上下两层,洞内有洞,可通大江,环境别致,四季景色迥然各异,洞中供奉天、地、水三元水府神位。内还设有茶室。</h3> <h3>  “圆梦园”、“梦溪”是仿意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的“梦溪园”而建造的,于1997年初步建成,占地约6公顷。圆梦园有轩、馆、厅(竹书斋、义竹轩、竹苞松茂、风篁静听等)十四间,其中最突出的建筑是长约100米的碑廊。历代画家(主要为五代、宋、元、明、清、现代)所作的竹画碑廊,有碑102块;当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历代诗人咏竹、颂竹的诗篇碑廊,有诗近60首;遗留下来的宋代理学家朱熹“忠、孝、节、义”手迹碑刻;《石鼓文》全文700余字的碑刻。除了这条文化长廊外,圆梦园内更值得一观的就是徽州艺术的奇葩——徽州三雕的部分实物。它们寓意深刻,折射出当时徽州独特的文化和徽商对文明的向往和追求。另一方面又必须含蓄地通过一些吉祥的花草树木、鱼虫鸟兽反映出来。这里的徽州三雕都是从徽州当地收集来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圆梦园不仅是座文化园,还是座盆景园。园内还陈设了以徽派盆景为主的山水树桩盆景数百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