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序</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我把这张照片,载上这个相册时,时光己过去了半个世纪。在我们当年照这张相片时的那一天,我俩原有的关系则发生了彻底的转变,这里面有我一段鲜为人知的人生故事……。</span></h1><h1> 我,就是照片中的那位新娘。而旁边的那一位,在未拍这张结婚照前,他是我继父的儿子,我则是他继母的养女。</h1><h1> 我俩是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异姓兄妹,共同生活在一个有三个姓的四口之家里。</h1><h1> 我是一个弃儿,2岁时被养父母收养。6岁时,养父母离婚后,随养母改嫁来到了邹家。从此以后的13年,都是由养母和继父抚养成人。</h1><h1> 人世间有多少无奈!人世间有多少无情!但是,人世间更好的是,有情总胜于无情!</h1><h1> 一转眼,16年过去。1952年才6岁的小姑娘,长到了该谈婚论嫁的年龄。出嫁,就要离开这个家,可我还沒有来得及报答他们。</h1><h1> 妈妈是我最不放心,而又最大的恩人。 她一无职业,二无亲生儿女,三无兄弟姐妹,还有一个年过七旬的老父亲。</h1><h1> 而另一个常挂于怀的人,是我的养父。自从与我养母离婚后,他没再成家。</h1><h1> 想当年,我报养在他的名下,他倾家荡产的给我治病,把我从九死一生之间挽救了回来。如今他已年近六十,孤身一人。</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外公,视我如掌上明珠。</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的继父,待我如亲生。当年家贫,一个人挣钱养四张嘴,就供不起二个学生。l958年,他让自已只有16岁的亲生儿子放弃学业去上班挣钱,去自食其力。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他的工资尽其全力来供养我一人。</span></p><h1> 如此众多的如湧泉之恩,我都还未相报,我怎么离得开这个家门!</h1><h1> 1965年,哥哥从部队当兵回来,介绍的对象都喜欢他,但最后都不成。个中的原由,我们都心知肚明,那就是谁都不愿意踏进这么一个关系复杂,担子沉重的家庭!</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哥哥的的确确是一个大好人。他为人忠诚,从不多言多语。从我几岁进得他家门来,16年相处,他都处处让着我,从不打我,骂我,欺负我。1965年1月,我在龙泉实习时,患上了病毒性心肌炎,家里没钱住院,高热几天不退。正在这危难之时,他从部队复员回家,是他用他的70元复原退伍金,救了我的命。但是,他和我妈之间,尽管过去了十多年,心中仍然是有隔阂的。而今,我长大了,如果今后出嫁离开了家,这副重担则要他一个人来担承。这对他来讲,太重!太重!太不和情理!再说,他和他未来的媳妇将如何待我的养母,我也十分担心。</span></h1><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我,总是要出嫁的。我能带上我的养母去嫁人吗?我能置我继父的晚年不管吗?我妈都无人顾,我的老外公咋办?这些,我们俩,哪一个人都单独挑不起这一付重担。而这些摆在这个家的现实,也是我们的长辈们,心中最大的忧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67年上年的一天,外公把我叫到了一边。上面所谈到的一系列问题,终于从他的嘴里,摆在了我的面前。我该怎么办?</span></p><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思前想后,我终于決定遂了老外公的心愿,要想我的不是亲人的亲人们,继续的幸福的生活下去,我们就只有让这种关系进一步的升华,把不是亲人的亲人,变成亲上还要加亲的亲人,这样才能用我们俩人的双肩,共同挑起这一个大家庭。这样一切于我有恩的人才能‘相依相伴,不离不弃。</span></h1><h1>这是天意,这是责任,这是命中注定的我的归宿。因此,才有了这一张照片的誕生。</h1><h1>2018年,是我们的金婚之年。也是我们从两小无猜到白首相携的66个春秋。7月1日是我们的金婚之日,作此相册,留给我的亲人们!望后辈儿孫牢记!人间自有真情在,知恩必报才是人。</h1><p><br></p> <p><br></p><p><br></p><h1>1968年7月1日摄于成都人民公园。</h1><p> 这是我们领结婚证那天,在人民公园人工湖边的合影,几十年来,我看过来,看过去,总觉得当年我们缺了一点什么?</p> <h1><br></h1><p><br></p><h1>摄于1979年六八宿舍。</h1><p> 从第一张合影,到第二张合影,整整过去了11年。这中间的十年,生孩子,带孩子,父亲高血压,养父肺结核,养母胰腺癌78年离世,外公比我养母先离世15天。他累得来骑着自行车打嗑睡,我累得来32岁就差点死于心脏病,什么上大学深造,什么转干,什么当官,为了这一家老小,他把一次又一次改变自已的机会,全放弃了,我也放弃了我的行政职务,从省建子弟校,调到了906厂子弟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我们的四个老人,和两个孩子,我们根本把我们自己全给忘了……</p><p> 这是难以忘怀的11年,这是艰难困苦的11年,这是生离死别的11年……</p><p> </p> <h1><br></h1><p><br></p><h1>摄于1982年。</h1><p> 这是68信箱19栋的一套22平米的套二带厨房的住房,一楼,卫生间二家合用,79年分到的,我们一家三代五口,在这里住了8年,后面的埧子里养着20多只鸡,一只小黄猫。女儿上初中,读高中,儿子上小学,上中学,这是我们相对平静的一段岁月。</p> <p><br></p><p><br></p><h1>摄于1982年。</h1><p>906厂职工宿舍19栋1楼的家。</p> <h1><br></h1><h1><br></h1><h1>1985年摄于人民南路。</h1><p>1984年,我终于离开了教师队伍,19年的教师生涯,留给我的是一身的病,还有一批又一批我爱的,和爱我的学生们。我分配到906厂老职工管理处。这里的工作比教书,轻松了几倍。少了责任的担子,不甘落后的我,于1985年考上了四川大学成人教育党政干部专业。几年高等教育的学习,拓展了我的知识面,拓宽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的三观,使我比前几十年成熟了许多,稳重了许多,也坚强了许多!这一点,我要感谢政府的成人教育政策,感谢培养我的906厂。</p> <p><br></p><p><br></p><h1>1990年摄于望江公园。</h1><p>在老职工管理处工作的十几年,也是我业余书法教育,蓬勃开展的十几年,在906厂领导的支持下,在906厂子弟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四川省书法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68书法班一技獨秀的从1986年一2012年,在东郊这片土地上,存在了26年。培育了爱好书法的孩子们,近2000名。</p><p> 书法教育,不仅教育了孩子,也教育了我。我如饥似渴的拼命的学习,练习,广集,慱览。我认真的教学,一点一画的把手,圈阅,指点。学生们一批又一批的来了去,我也一点一点的提高了。这期间,我书法教学的成绩,得到了省书学研究会的认可,我成了四川省书学研究的会员。我的书法,也得到了丙戍金石书画研究会的认可,我成了丙戌的一员。87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共产党员。</p><p>这是我人生路上最得意,最舒心,最有成就,最有收获的十几年。</p><p>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持,无私奉献的女人。而我,则是他在我的背后默默地,无私的支持和奉献。</p><p>他为了我的书法教学,开始学写毛笔字。教室的桌椅,路灯,学生的纸筆,上下楼道的安全,处处都是他在操心,他在打理,他在管。</p><p>他为了我能完成学业,承担家务,买菜煮饭。</p><p>无论我天南海北的出差,他从不阻拦。</p><p>再此我深深地感谢他一一绿叶对红花似的相依相伴!</p> <p><br></p><p><br></p><h1>1991年摄于成都游乐园。</h1><p>从84年到92年,是我身体状况最好的几年。也是他相对轻松的几年。这几年间,我们享受到春游和秋游的快乐!可是老父亲却因平台骨折卧床半年后,于1990年离开了我们,养父也于1989年逝世。我们的8口之家只剩下了4人。</p> <h1><br></h1><p><br></p><h1>摄于2003年7月(纪念结婚35周年)</h1><p> 从1992年到2003年,是我人生路上背逆的11年。也是我与病魔生死搏斗的11年。在这11年里,我经受了早期乳腺癌双侧乳腺腺体切除术,做了胆结石手术,又做了子宫切除术。</p><p> 乳腺手术后,我内分泌失调,被更年期宫血折腾了7年。胆囊切除术后,长期饮食受限,患上了营养不良。子宫切除术后,我则严重的雌激素低下,引起了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各种潜在的疾病,如心脏病,胃病,颈椎病,肺炎,肾结石,糖尿病等,也趁火打劫式的接踵而来。后面的日子里,我轮翻的与它们作战,至今,住了不止五十次医院。四刀手术,零件下了一堆。愈合后的伤口,总长近80公分。二次药物过敏抢救。六次病危通知单。</p><p> 在这一场又一场的战争中,我是战斗员,他是指挥员,又是参谋长,勤务兵,还是看护加炊事员。</p><p> 1992年双侧乳腺手术后,我双臂无法上举,穿衣,吃饭,起床,睡觉,上厕所等等,一应生活小事,我都不能自理。为了照顾我,年仅五十岁的他,申请退休了。从此,他不离不弃地陪伴在我的病床前,为我寻医问药,与医生一起商研手术方案。无论那一次住院,他就象一本活病历一样的,向医生介绍我的病史,列出我过敏药物的名单……就这样,在他细心照料和呵护下,我们终于与死神抗争到了今天。凡熟悉我们的亲朋好友都称赞到,没有声玲,就没有我的今天。</p><p>2003年的7月,是我们结婚35周年,拍下了这张婚纱照,留作纪念!:</p> <p><br></p><p><br></p><h1>2003年摄于深圳。</h1><p> 2003年8月,女儿接我们到深圳玩。</p><p>这是在深圳的大梅沙海边嬉戏。</p> <p><br></p><p><br></p><h1>2003年于深圳。</h1><p>这是在蛇口的士业大道上拍摄的。</p> <p><br></p><p><br></p><h1>2003年摄于深圳。</h1><p>这是蛇口的女娲补天雕像前留影。</p> <p><br></p><p><br></p><h1>2003年摄于深圳。</h1><p>这张摄于深圳雍华府。</p> <p><br></p><p><br></p><h1>2014年摄于三江。</h1><p>2014年6月和三妹,六妹,小妹及家人,在汶川县三江镇“中寨人家”避暑时,在日月亭拍摄的。</p> <h1><br></h1><p><br></p><h1>2015年1月摄于香港。</h1><p>2015年1月21日在女儿的陪伴下,游香港维多利亚港弯时拍摄。</p> <h1><br></h1><p><br></p><h1>2016年7月摄于崇州亍子。</h1><p>2016年7月与三表姐和表姐夫,在崇州亍子避暑时拍摄。</p> <p>2016年7月摄于崇州御龙桥。</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日拍摄于成都市人民公园。</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张极平常的照片。但却是我们盼望了许久的一点点心愿。</p><p class="ql-block"> 虽然前路病病歪歪,坡坡坎坎,我们总互相鼓励着,搀扶着,努力的,快乐的迊来了金婚这一天。</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我们婉拒了儿女们为我们五十周年的庆典,一大早就来到了人民公园,寻找当年见证我们的人工湖和湖边的花树,可是,由于人民公园的改建,人工湖和花树早己不见。</p><p class="ql-block"> 这是“浓荫茶园”的外墙边,几丛荊竹相依相伴,它们是如此的平常,它们是如此的依恋,它们又是那样的坚韧久远……</p><p class="ql-block"> 快门在路人的帮助下按下了,这就是我们的金婚纪念!</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的那张照片,和五十年后的照片,对照着一看,五十年前照片上缺少的东西,就在五十年后的照片中间。那秃顶,那白发,那布满苍桑的两张笑脸,那就是五十年前缺少的东西一一经过了几十年风雨洗礼后的爱和恋。</p> <h3><br></h3><div><br></div><h1>这就是1962年的一家四口和外公的合影。</h1><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