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三寸金莲|原创

👦 文华

<h3>  奶奶的脚很小,可谓“三寸金莲”。<br></h3><div> 奶奶一辈子就穿自己亲手裁剪制作的明国风格的大襟衫,瘦弱娇小的身躯全靠那三寸金莲小脚支撑着,却依然很灵活。奶奶走路总是像调皮的小孩,有点微跳的感觉,这都拜落后的封建传统赐给她的一双小脚。我无从亲身感受这一双小脚究竟是有多么难受。但我知道,这双小脚给她这一生带来了太多太多的不便。</div><div>  小脚行走,主要靠脚后跟负重,一步三摇,煞是费力。然而,千般艰难,万般痛苦,均因为当时的社会时尚:女人脚越小越好。</div><div> 然而,就是奶奶这双孱弱的小脚,承载着我家的命运与希望,艰难地跋涉了一个世纪,淌过贫困,涉过艰难,踏过疾劳,越过歧视,迈过屈辱。</div> <h3>  奶奶的一生,是在惊慌失措中度过的。她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经历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经历了无数次的年馑,过着缺衣少食的日子,这些苦难的、惶惶不安的日子,练就奶奶的坚强、豁达、勤劳、善良、睿智。虽然奶奶也逃不过裹脚的悲惨命运,但奶奶是非常麻利,将家里收拾得干净利落,里里外外打理得井井有条。</h3><div> 奶奶从旧社会到新社会,在封建思想中接受新的思想,思想的转变,是一个人的觉悟,奶奶识字不多,但她传承了农耕文化的精髓——通情达理,尊老爱幼,三从四德等等的传统文化,都在奶奶的身上卓越地体现出来。</div><div> 早在父亲孩提时代爷爷就抛下奶奶和父亲撒手人寰了,奶奶带着父亲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奶奶坚守一个信念,一定要把父亲养大为爷爷续香火,这样才能对得起去世的爷爷。就是这样一个朴素而原始的理想信念支撑她在人生的渊谷里攀爬,无论前面是怎样的沟壑险隘,荆棘沼泽她都不言放弃。在封建势利的旧社会,一对贫弱交加的孤儿寡母是没有人看得起的,周围尽是白眼、鄙视、欺辱。</div> 奶奶是个性格刚强,勤俭持家,治家严格,眼光长远的老人。<div>  小时候,我是奶奶身后十足的小跟班,她走哪,我跟哪。<div>  我从小和奶奶同睡,每天睡前,像所有老人一样,奶奶用自己特殊的方式疼爱、教育我。奶奶都会给我讲她年轻时候的事情,还有爷爷的事情,或讲故事或教《三字经》。临睡前奶奶都会说:“要做个好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是时候未到。”</div><div> 奶奶生性要强,她那骨子里永不服输的坚强品格在世俗的刺激下得到彻底迸发。奶奶教导我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无论到任何时候,别人可以看不起你,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只要自己内心足够强大,别人是击不垮你的。</div><div> 在我的记忆里,奶奶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她是个无比睿智、乐观、坚强的人,不管生活中遇到怎样的风浪与挫折,一双小脚在强大的内心的指挥和引领下,始终沿着自己的追求和信念顽强自信地行进在人生的风景线上,步伐是那样的坚定而自信,甚或是悲壮而自豪。在近一个世纪的操劳里,使我家从苦难的深渊走向繁盛之路。</div></div> 我至今还清淅地记得,我五岁时看着比我大的小朋友上学,而我却不能时急得大哭的场景,在百般哄劝无效下严厉的母亲发了脾气,但奶奶却牵着我的小手,将我带到村中唯一的供销社,为我挑选了一只花格子帆布书包。我神气活现地挎着小书包一路蹦跳着叫喊:“我要上学了,我去上学了。”跟在后面颤着小脚的奶奶急得直嚷嚷:“小祖宗,走慢些哦,别摔跟头啊。”<div>  我儿时顽皮,经常被父母用巴掌狠狠的教育,这个时候奶奶就是我的保护伞,她不让父母动我一指头,理由是:我带大的孩子,不是任由你打骂的!对此,妈妈非常反感:我的儿子,我还不能管教了!奶奶这样宠孙子,还能不宠坏?!为此,两人没有少吵。长大后,妈妈曾告诉我,奶奶一直对她打骂过我而耿耿于怀。在奶奶看来,我不是妈妈带大的,所以妈妈是不知道心疼;而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都能培养出罕见的三个大学生,她怎么可能将她的宝贝孙子带坏呢。</div><div> 对长孙的我,奶奶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爱心。有一年夏天,正是阴雨绵绵的梅雨时节,门口宽阔的河流奔涌着浑浊褐黄的洪水,我躲在厢房里看小人书。屋沿落下的哗哗雨水声如同催眠曲一样,看着看着我就歪在厢房昏暗的橱拐处睡着了。临近中午的时候,奶奶不见我的踪影,喊着我的名字叫我吃中饭。谁知那天我睡得很沉,奶奶的喊声根本没有惊醒我,奶奶进厢房时也没有发现在橱拐旮旯里睡得正香的我。焦虑的奶奶冒着瓢泼的大雨在村中四处搜寻我的踪迹,依然不见我的音讯。在派人去五里外的姑姑家寻找未果时,奶奶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了心头:孙子会不会掉进汹涌的河里去了?正当奶奶焦急万分的时候,我醒过来了,走出厢房看见奶奶靠在椅子上垂头落泪,家人也惶惶不安地围拢在奶奶旁边,以为出了什么事,正待张口,就听见了奶奶嗔怒的喊声:“你躲哪去了啊,害得我们急死了找你大半天!”</div> <h3>  记忆中,童年的故乡之夜,除了星星和月亮,煤油灯是惟一的照明物。黄昏之后,老奶奶最惦记的,就是煤油和她的孩子们,她怕浪费煤油,更怕上了一天学或玩了一天的我睡眠不足。每晚饭后,我做完作业,她定会催促“快睡觉,别费油”,接着,便给我吹灯、掖被角,直到她看我睡安生了,又忙着去洗洗涮涮做家务——这是她从年轻时就养成的习惯,每晚总要把家务做完,等别人全睡下了她才肯安歇,多年来一直未改变。于是,睡下之后的我听的最多的,便是一双小脚走来走去的“沙沙”声,这声音极轻柔、亲切,像极了暖暖的炕头、热热的被窝,一直走入我们甜美的梦乡。</h3><div> 后来,我离家上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都不习惯没有老奶奶脚步声的夜晚。</div><div> 而我,也正是从这种朴素、原始、简单又正常的小小企盼开始,发奋读书,梦想有一天,做一个有文化有作为而不是苟且偷生的城里人,然后把老奶奶接到城里,让她吃够城里人才舍得吃的高级点心,让她那双在泥土里劳碌一生的小脚走一走城市的柏油路!</div><div>  然而,我却最终没能兑现暗中对自己的诺言----将老人家接到城市来,让她那双在泥土里劳碌一生的小脚走一走城市的柏油路!</div><div>  因为,那刻着时代烙印的小脚,在支撑着这个普通得连名字都被遗忘的农家妇女跋涉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历程后,在安宁、富裕的时刻却悄然辞去,与它的主人一起,永远带走了曾经的时空里战火和饥荒的消息!</div><div> 奶奶辞世已经二十多年了,都说“自古忠孝不能两全”,长时以来,我却一直不能拿这句冠冕堂皇的俗语来开脱自己的歉疚和自责,一直无法用什么理由来抚平自己因思念而痛楚的心灵!任何语言任何理由辩解,都是无力的,苍白的,须知“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div> <h3><font color="#010101">  田文华,男,甘肃庄浪万泉人,曾毕业于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现供职于某省直机关,业余时间笔耕不辍,自娱自乐,有百余篇小说、散文等在《人民文学》《十月》等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收编入《读者》《神州魂》等书籍,先后发表新闻作品千余篇,出版书籍2部,多次获各类新闻、文学奖。</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