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他在很多地方学校任过教,担过校长、总务,从教43年,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为党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取得了诸多荣誉。对工作孜孜不倦,对学生关爱有加,他教过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就职于各行各业。至今父亲虽已退休二十余载,但逢年过节仍有不少学生来看望他,其中有父亲当年资助过的贫困生,如今才学展露无遗,有的仕途顺遂,有的已光荣退休……每每听到他们夸赞我的父亲是位好老师时我就会感到无比的自豪与骄傲!</h3> <h3>父亲的婚事</h3><h3>少年的父亲,来自书香门第的他,年轻英俊深受邻近姑娘们的青睐,但我父亲对我母亲倾慕已久。我的母亲出身于名门望族,外公谢次如系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生,抗日爱国将领,曾任国民党某团团长,我的母亲长到十四五岁时,已出落成婷婷少女,又念过书,隔三差五有人上门说媒,那时她家还住在温州城里,我外公外婆总以我母亲年纪尚小谢绝。后来,为避战乱,我外公带着全家回到蓬溪老家居住。十七岁那年,父亲来提亲,他们初次晤面,顿生相见恨晚之感。我的外公便应下了这桩婚事。按照当时的订婚习俗,父亲家给母亲家送来两石谷,两石饼,还订制了两件织锦缎面料的旗袍(至今保存),给未过门的媳妇。旗袍,这在那个年代,是极为稀罕之物。订婚不久,就进入土改时期。为了多分点土地,父亲上门邀请母亲过去分土地。之后,便留在了父亲家。</h3> <h3>父亲婚后的卿卿我我,很快被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和孩子的出生所考验,从记事起我的父亲一直在外地任教,当时交通不便,加之他又是极爱他的岗位,有时一月甚至数月才回一趟家。家中里里外外,都得我母亲打理,在娘家不识愁滋味的她,侍奉婆婆,照顾孩子,毫无怨言,旗袍卷发变成了蓝布衣齐耳发,娇小可人的大家闺秀不复见。随着十个子女的相继出生,仅靠父亲微薄的薪水,一家人的吃穿用度显得捉襟见肘,母亲曾思忖着找份正式的工作,但一大帮孩子无人照看。母亲想着法子在村里兼一些活来补贴家用。先后干过大队记工员.食堂司务长,村保健员。父亲回家也不得闲,每次学校回来,一放下包,就挑粪水或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即便生活艰辛,乐观的父亲总是喜欢营造一些浪漫,母亲和我们穿的衣服布料,都是父亲特地从温州城底扯的“派力司".“黄边机".“的确凉",格外好看,十个子女穿得干干净净,让邻居们看着眼馋。</h3> <p>生长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大家庭,我的家风很严。在我记事起,父亲就一直教导我们要听党的话,要做诚实守信、助人为乐、勤俭持家、爱岗敬业的好公民。他时刻教导我们,一个人的身份高低贫富贵贱都不重要,但是人品尤为重要。在他看来,好品质的养成,孝悌是根本,当然父母“身教"重于“严教”的潜移默化不可或缺。行善,尽孝,勤劳,俭朴,热心公益事业是父亲一生所秉持的理念。因而,父亲曾多次得到当地政府部门的褒奖。</p> <h3>在小弟(杰夫)和小弟媳(建秀)结婚时,父亲以新郎和新娘的名字,撰写了一副喜联,寄语一对新人:杰士豪雄 大丈夫立于天地;建家乐业 俏闺秀习自圣贤。其寓意深远。</h3> <h3>那年除夕夜父亲给我们兄妹十人发压岁钱,并附上家训:"尊老爱幼安分守纪,勤劳节俭知足常乐"将此家训传下去。这是父亲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h3> <p>父亲的谆谆教诲使我们终身受益,终生难忘。如今二老已是四世同堂,一大家子聚拢有五十多人。孝悌之风仍在这个大家庭中绵延。</p> <h3>让二老颇感自豪的是我们兄妹十人中,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人人爱岗敬业,个个安分守己,大家庭和睦相处。</h3> <h3>如今二老虽然独居一处,但兄妹十人每天都会轮流到父母那里陪老人吃饭,饭桌上拉拉家常;饭后陪一会麻将.棋牌,其乐融融。</h3> <p>父母淡然而香馨的婚姻故事,足以温暖着我们每个人。他们勤俭持家,教育子女的理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p> <h3>父爱如山,母恩似海。亲爱的父母用平凡的生活完成了对家庭不平凡的付出,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做出了最完美的诠释。</h3> <h3>二老携手走过了钻石婚,正走向白金婚,让我们心怀感恩,带着无限的感激深深地祝福我们的父亲节日快乐!福寿绵长!</h3><h3>执笔于2018年6月17日父亲节</h3> <h3>2018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十四)母亲的生日,此时父亲的身子已十分虚弱,连起床亦有困难,有时还出现恍惚状。或许感知自己时日无多,父亲坚持要为母亲庆生,在插上蜡烛的那一刻,父亲合着节拍,笑得像个顽童,唱起生日歌。不想,这竟是父亲对母亲的最后遗愿 ! </h3> <h3>时隔6天,8月30日(农历七月二十)下午二点十五分父亲走了,在我们猝不及防的时候安详地走了,离开了相濡以沫七十年的母亲,离开了含辛茹苦养育的十个子女,驾鹤仙游。</h3><h3>父亲,您是一位平凡的教师,您是一位慈祥的父亲,您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今您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您走得太匆忙了,留给我们无限的哀思和遗憾!我们舍不得您啊!您永远活在我们心里!</h3> <h3>沉痛哀悼父亲 </h3><h3>徐建植 </h3><h3>一. </h3><h3>天倾地陷恸肝肠,</h3><h3>老父西归悲感伤。 </h3><h3>儿女十人噙血泪,</h3><h3>只因今世苦情长。 </h3><h3>二. </h3><h3>大厦倾耶折栋梁,</h3><h3>老爸仙逝断儿肠。 </h3><h3>从今子女无心骨,</h3><h3>何处寻人定主张?</h3><h3> 三. </h3><h3>三天未睡老爸陪,</h3><h3>却奈上苍求不回。 </h3><h3>此去西方应极乐,</h3><h3>再无病痛扰灵台。 </h3><h3>四. </h3><h3>三日灵堂终不留,</h3><h3>西山仙化路催愁。 </h3><h3>炉前目睹腾升去,</h3><h3>但愿阿爸再无忧。</h3><h3> 五. </h3><h3>生前亦怨父生烦,</h3><h3>喋喋不休言语繁。 </h3><h3>从此难闻疏训导,</h3><h3>痛今憾未报亲恩。</h3><h3> 六. </h3><h3>老爸身高米七过,</h3><h3>原来标准美男哥。 </h3><h3>可怜因病皮包骨,</h3><h3>体重方留六十多。 </h3><h3>七. </h3><h3>儿女待亲思报恩,</h3><h3>经常陪伴献温存。 </h3><h3>平时娱乐搓麻将,</h3><h3>喜得阿爸赞子孙。 </h3><h3>八. </h3><h3>老爸生日中秋后,</h3><h3>难得全家双节欢。 </h3><h3>可叹今年人不再,</h3><h3>弟兄姐妹伴心寒。 </h3><h3>九 </h3><h3>八十七年弹指间,</h3><h3>阿爸今世已仙还。</h3><h3> 酸甜苦辣终尝够,</h3><h3>惟愿天堂享乐娴。 </h3><h3>十 </h3><h3>弟妹十人还有妈,</h3><h3>自当加倍事无差。 </h3><h3>天堂没有亲们在,</h3><h3>问暖嘘寒望老爸。 </h3><h3>大哥把我们对父亲的思念写得情真意切,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将老徐家的优良家风传递下去!
执笔于2018年9月3日<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