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和平时期的战争岁月

保平

<h3>谁没有青春,谁没有芳华,许多人的青春和芳华只属于自己,而我们的青春和芳华她属于我们的国家,属于我们的民族,因为,我们是共和国的脊梁,是捍卫祖国平安,抵御外来侵略的中国军人。</h3><div>所有照片都是在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拍的。记得当时我是买了一卷电影胶片带上阵地的,因为当时在前线根本买不到相机胶片,另外,特别要感谢二个人,一个是我排战友张发华,他在当兵时学习过冲洗技术,每当我拍好照,我俩就在猫耳洞里,用子弹盒冲洗底片,完了之后,我再把底片邮寄给我军校同学章俭,他当时是在苏州某师宣传处工作,照片弄好后,我同学再把照片寄到前线给我。能留下非常珍贵的照片,得真诚感谢他俩。</div><h1 style="text-align: left;">1984年6月,原1军1师接到中央军委命令,开赴云南边境,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7月上旬,部队开始分批从杭州开赴云南前线,我记得,我们连是7月23日在杭州火车站出发。经过一个星期的长途跋涉,我们到达了云南文山州砚山县铳卡乡一个少数民族的村寨进行战前驻训。</h1> <h3>1984年7月12日20时30分,南京军区下达“关于抽调第1军部分部队(军部、1师、炮兵9师(欠16、201团))并指挥第12军36师赴滇轮战”的预先号令。接此命令后,部队迅速展开临战准备。于7月18日18时,提前24小时完成了组织计划、机动方案、收拢部队、完善组织、调整兵员、补充装备、储备物资等一切准备,基本达到齐装满员,作战物资质优量足。随即,第一梯队分别在浙江湖州三天门(军部)、长兴(军直)、杭州艮山门(1师师部、1团)、杭州南星桥(2、3团、炮兵团)、江苏无锡南站(炮兵9师师部)、无锡(炮兵14团)、南京栖霞山(炮兵3团)、新沂(36师)等8个车站进行装载。7月19日19时15分起,1军军部和1师分批沿南线浙赣、湘贵、贵昆铁路(27个列车梯队),36师和炮兵9师分批沿北线津浦、陇海、宝成、成昆铁路(30个列车梯队)同时向南开进。于7月24日分别在云南曲靖、昆明东站实施卸载,就地休整1天。尔后在自身运输保障基础上,由昆明军区配属汽车1152辆(含地方车辆449辆),全军编成17个摩托化梯队,分成两路行军纵队迅速向集结地域开进。</h3> <h3>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一军一师二团</h3><div> 二连参战人员名单 </div><div><br></div><div>连 长 陈强国 指 导 员 张亨明</div><div>副连长 吴旭光 副指导员 汪风美</div><div>一排长 秦鸣鸣 二排长 陈保平</div><div>三排长 赵 宽 司务长 马 城</div><div>一排 实习排长 徐德征</div><div>二排 实习排长 郑守根</div><div>三排 实习排长 孙万华</div><div>实 习 排 长 刘开富 楼明峰</div><div>一班:</div><div>温金木 芮 华 郭必傲 石少宏</div><div>陈孝军 赵 勇 林国祥 占玉岭</div><div>朱 刚</div><div>二班:</div><div>王从礼 李长道 陈洪应 刘明华</div><div>谢义海 王先明 王 辉 陈卫中</div><div>三班:</div><div>顾瑞忠 邵卫祥 绍 敏 刘必勇</div><div>王国华(牺牲)殷仕林 杨建荣</div><div>朱守康</div><div>四班:</div><div>张永安 黄君永 房建华 孙保安</div><div>张发华 盛中华 程绪庭 尹 明</div><div>魏元祥 仝建华</div><div>五班:</div><div>宗法成 陈明华 袁礼涛 胡银宝</div><div>吕继成 王应明 程明星</div><div>六班:</div><div>潘志平 仇兆龙 李美芳 赵丛龙</div><div>陈金刚 高京基 经绍祥 </div><div>七班:</div><div>徐海平 潘明余 朱 春 化树安</div><div>罗 春 吴从勤 江 峰</div><div>八班: </div><div>王天道 石本化 彭卫忠 杨化成</div><div>闻金才 庄绍南 陈卫忠 伍海林</div><div>九班:</div><div>李坊仁 圣志龙 王亚军 沈永夫</div><div>稽云飞(牺牲)王桂荣 方俊良</div><div>周明龙 彭克强 陈仙林</div><div>炮班:</div><div>李志军 吕荣心 余大明 丁宗阵</div><div>龚保峰 胡卫华 胡福昌 谷仕军</div><div>炊事班:</div><div>刘明海 闫 涛 刘长宝 徐 林</div><div>毛家国 徐仕龙 王汉才 石云忠</div><div>钱立贤 顾建辉 陈玉泉</div><div>连部:</div><div>葛志强 邓荣平 王立兵 诸葛建潮</div><div>王 兴 </div><div><br></div><div><br></div><div>注:85年补充到二连10人</div><div>刘开富 刘明峰(干部) </div><div>陈仙林(带85年兵班长)</div><div>朱 刚 王 辉 仝建华 庄绍南</div><div>陈卫忠 顾建辉 王 兴(85年7人)</div><div> </div> <h3>这是担任三八大战主攻排的一排合影,后排左一是一等功排长秦鸣鸣,后排右一是济南陆军学校来我连实习的实习排长徐德征,在实习结束后,徐德征毕业分到67军担任付连长,紧接着在85年5月随67军接替我们第二次参加自卫反击战。</h3> <h3>这是我排在驻训地的全排合影。前排左一依次是四班战士陈明华,六班长潘志平,五班长宗发成,四班长张永安,六班副班长经绍祥。后排左一是排长陈保平。中间一排右二是济南陆军学校来我排实习的实习排长郑守根,他在实习结束以后返回学校,随后被分配到67军当付连长,在85年5月又随67军第二次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h3> <h3>这是三排铳卡临战驻训时的合影,后排左一是二次参战的排长赵宽,后排右二是在三八大战牺牲的嵇云飞烈士。</h3> <h3>这是我和营部张医生在住地和彝族美女的合影。一般她们是在重大节日,或者家里有尊贵的客人,才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h3> <h3>张医生和营部的几个战士在军民共建。</h3> <h3>战争当然离不开娱乐,二排长陈保平和营部通讯排长秦卫民在自娱自乐。</h3> <h3>一般战前我们战斗人员都会理光头,主要是负伤包扎方便。为了纪念理光头,我们拍娱乐照留念,右边张发华。</h3> <p>战前为以后作战中方便救治,全连官兵全理了光头,这是排长秦鸣鸣(前排左一)和三班战士,后排右一为烈士王国华!</p> <h3>12月我们离开了铳卡乡,来到麻栗坡的南温河,这张照片是在通往住地的半山腰拍的,左一是尹明,依次郑守根,黄君永。这座山海拔很高,当时我们爬了一半就气喘吁吁了。我们的住地是在山顶的村寨。在这里,我们大概住了半个月就离开了。</h3> <h3>在1985年1.15大战前,我们二连开始驻磨刀石师弹药库,说心里话,那里的环境非常优美,云雾缭绕在半山腰,清纯的山泉潺潺而下,我们用毛竹劈开,引水到帐篷边,洗衣,洗澡,喝水都是用它,特别是洗澡,那泉水洗在身上,像是用了沐浴露,滑滑的,怪不得我现在皮肤那么好,估计就是那时洗的这个山泉水,哈哈😄开玩笑的。</h3> <h3>清纯的泉水,甜甜的,凉凉的。</h3> <h3>在磨刀石住地我连住的帐篷。帐篷搭在山脚下,四周小溪潺潺,半山腰云雾蒙蒙,静时,小鸟欢歌,溪水潺潺。在1985年的1月15日,这种宁静被隆隆炮声打破,我军在这一天展开了对越军的有力回击,当时我连主要负责前线的炮弹输送,我记得,我们连续不断的二十四小时搬运炮弹,每发炮弹有一百来斤,三天三夜没有休息过。</h3> <h3>滑滑的的感觉。</h3> <h3>虽然是在战场,但脸上没有丝毫的恐惧。</h3> <h3>六班兄弟元旦聚餐。</h3> <h3>1985年元旦,我排六班在前线弹药库聚餐。</h3> <h3>1.15大捷结束后,我连授命开赴最前沿阵地,这是实习排长带领六班战士清理弹药库住地。虽然即将开赴前沿阵地,但是,我排兄弟没有一个紧张害怕。</h3> <h3>我的实习排长郑守根,在参战时替我分担很多工作,真的非常感谢。</h3> <h3>开赴前沿阵地时经过的炮兵阵地。</h3> <h3>伪装网下的炮兵阵地。</h3> <h3>炮兵阵地。</h3> <h3>虽然是打仗,但是我们的炮兵兄弟还在美化自己炮阵地。一路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祖国万岁,人民万岁!经历过这些的人都会知道,每当看见这样的标语,我们都会禁不住热泪盈眶。</h3> <h3>这是排长陈保平,在前沿阵地的猫耳洞前写战场日志。</h3> <h3>猫耳洞上我们用树叶镶上了猫耳洞三个字,再上面,我们用子弹盒种上了花花草草,特别是有一种叫老山兰的,是我们最喜欢的。看看这些是不是非常浪漫。</h3> <h3>这是我当时在131高地上的住所。</h3> <h3>这是在2.11大战前,我排战士在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内容是,越南边防部队烧杀抢掠我边境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就预示着战争又要开始了。2月11日这一天,36师开始在八里河东山向越军全线出击。照片中手托着脖子,聚精会神听广播的是,原我们师足球队尹明,参战前从未摸过枪。</h3> <h3>胸</h3> <h3>看样子像老谋深算。</h3> <h3>我和张发华</h3> <h3>张发华和战友在中越边境船头。</h3> <h3>😊</h3> <h3>云雾满山飘,总感觉这张照片像巴顿将军,当然,巴顿将军也是我的偶像。</h3> <h3>这是我排四班战士陈明华,有一天,我巡视阵地,正好看见他在挠痒痒,我就偷偷的拍了这张照片,在越南,天气潮湿闷热,不知名的小虫非常多,常常是被咬了,还不知道是什么虫咬的,痒痒的得非常难受,照片放大看,能看到他脖子上的疙疙瘩瘩。</h3> <h3>横眉冷对,前沿阵地的留影。</h3> <h3>这是我在前沿拍的越南人的高地。八里河东山。</h3> <h3>二班长王从理和副班长王先明,两个安徽籍战士,他们在猫耳洞口吃压缩饼干,这压缩饼干我吃过,味道很不错,但是南方人好像不喜欢吃这个,不过安徽人喜欢,有时一吃就好几块,他们也不怕喝水后肚子难受。</h3> <h3>一般南方人比较喜欢吃罐头,当然,吃多了也恶心。</h3> <h3>我和指导员在高地上合影。</h3> <h3>1985年3月,我连奉命攻打越军占领的156高地,这是三八大战前我连在169高地上修筑工事时吃午饭。狼吞虎咽的是三班长顾瑞忠。</h3> <h3>一排长秦鸣鸣和副班长芮华在三八大战前169高地上侦察即将要被攻打的156高地地形。作为主攻排排长,他必须在战前详细了解越军所占领的156高地情况,否则进攻不可能顺利,也就是在他带领的排里骨干详细的侦察了敌情,在三月八日的这一战中顺利的攻占了156高地。</h3> <h3>三班长顾瑞忠在观察156地形。三八大战中,他带领三班主攻156高地的一侧,顺利的完成了进攻任务,全班无一伤亡的骄绩,战后荣立二等功。</h3> <h3>一班付班长芮华在观察地形。</h3> <h3>三八大战前夕,全体担任主攻的干部战士在进攻前的合影。</h3> <h3>三八大战前,两个上海战士邵敏和芮华在出发前合影,表情非常,,,他们两个是主攻排人员,在胜利攻下156高地后,他俩撤到我169高地上的指挥所。我见到他俩活着回来后非常高兴,真当我们要庆祝胜利归来的时候,突然,营长打电话给我,由于三连主攻的高地,久攻不下,派上去的几个排也被打下来,伤亡惨重,关键时刻,营长想起了我,让我组织从156撤下来的一排战士,增援三连,攻占越军占领的168高地,此时此刻,已是半夜,伸手不见五指,而且我对三连方向一点也不清楚,但是,军人以执行命令为天职,接到命令之后,我以最快的速度组织好部队,此时此刻,我这两个兄弟,听到这个命令以后,哇的一下痛哭起来,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真的不会知道此时此刻的心情,劫后余生,余生再劫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但是军人必须服从命令,他们边哭着对我说,排长你要为我们报仇,一边他们准备好准备和我一起出发。正在这时,我156方向,越军开始疯狂的反扑,由于我指挥火力队,人实在不能走开,我随既向营长报告,营长命令我不用去168方向,让我继续留着169指挥火力队,真正的大喜大悲到大悲大喜。</h3> <h3>这张照片在131高地摆拍的。</h3> <h3>二连三八大战主攻排,前排左边是一排长秦鸣鸣,边上是指导员张亨明,后排中间是二班长王从理左边一班长温金木,再就是三班长顾瑞忠。这是在临战前的合影。</h3> <h3>这是在三八大战前,两个战友左是战士殷士林,右边的战士是袁礼涛,两个都是江都老乡,临战前互相整理准备。</h3> <h3>后排右边第一个就是我们的烈士王国华。</h3> <h3>这是三八大战我连进攻的156高地,这是开战前我在观察哨位上,在我军开始进攻前炮击时拍的照片,当时天黑,又加上紧张,而且炮弹像下雨一样炸在我头上,所以不是很清晰,亮点就是炮弹爆炸时的亮光。三八大战从3月8日清晨五点炮击开始,一直打到13日上午,整整打了五天五夜,我营主要针对越军占领的156.166.168三个高地拔点作战。我连主攻方向是156高地,担任主攻排的是排长秦鸣鸣带领的一排,由赵宽带领的三排担任预备队,由我担任炮连机枪连配属给我连组成的火力队队长,另外我排五班加强一排担任主攻。156拔点作战打得非常顺利,在炮击一结束,一排三个班从不同方对156实施偷袭,并在一个小时左右全部占领越军表面阵地,随后开始清剿隐藏在山洞里的残余越军,在清剿残敌中,俘虏了越军一名中尉军官,同时,越军不甘失去阵地的耻辱,开始对我占领的156高地进行疯狂的反扑,我所在的169高地火力队,是越军炮火疯狂炮击的主要方向,身高在1.60米左右的堑壕,在越军的第一轮饱和炮击中被炸为平地,残酷的程度不亚于抗美援朝时的上甘岭,就这样的炮火轰炸,配属我连的机枪和炮兵顶着越军的炮火,顽强的,有效阻挡了越军的反扑,其中,配属的一挺机枪工事,在炮击下完全被炸塌,工事出口也被炸毁,此时机枪兵请求撤退,我随即命令,人在阵地在,不准撤离所在位置,并且我立马叫六班长冒着炮火,赶去机枪工事抢修。</h3><h3>156高地的争夺战打得异常激烈,数十次的越军反扑被击溃,此时担任排长通讯员的王国华,为了能更清晰的观察越军的动向,勇敢的上到高地最顶端,为排长观察敌军的动向,此时一发炮弹飞向了他,王国华兄弟光荣牺牲,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悲伤,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一边痛哭,一边命令火力队为王国华报仇,给我狠狠的打,同时我请求军,师,团火炮猛烈的炮击越军阵地,在这气势下,越军暂时暂停了反扑,不过,没多久战火又重新燃起。第二天,三排开始接替一排防御156高地,来回的拉锯战不停的打响,战斗打到第三天,我已经非常的疲倦,嗓子已经开始说不出话来,想睡觉,但战斗会随时开始,记得在战火暂时平息的时候,我对跟我实习的上海警备区一位付营长说,我休息十分钟,你替我指挥。然后我把861电台交给他,当我刚闭上眼睛,越军又开始反扑,那位副营长人在发抖,不知道怎么指挥,我见这情况,立马抢过步话机,还是自己指挥,至此,五天五夜步话机再也没有离开过我。</h3><h3>还记得,仗打到第三天,开始感觉肚子有点饿了,在战前,炊事班为我们准备了菜肉包子,第一天吃的时候,味道真的不错,然而,当第三天再去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满嘴的都是沙子,当时因为饿,所以也没咬就吞下肚子了,再咬一口时,一股馊味扑鼻而来,强忍着又吞下去,就这样,之后的几天,我就吃这样的包子度过了最后日子。</h3> <h3>1985年3月8日</h3><h3>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这是在战前已是预想到的。</h3><h3>我们是在昨天下午离开131阵地到船头,然后在船头稍休息一下,吃过晚饭,以秦鸣鸣为首的主攻排中的第一波次加上工兵侦察员首先出发了,再后就是我们二排的预备队,每个人找了一个麻袋像是军工送东西一样,把装备全部装在麻袋中,向169高地机动,一路沒有出现情况,到了169高地,付连长已在原连指等着,我去了169后交待了火力队的任务,并把配属分队的几个主要骨干介绍了给我,我把在战中的协同都和他们讲了一下,就各自进行了。</h3><h3>主攻排是在傍晚夜幕降临时出发了,全连干部战士在夜幕下为主攻排送行,并祝他们胜利的拿下156,战友们互相叮嘱,一路保重,平安回来,场面壮严感人,因为此次进攻的战友们,他们是冒着敌人的炮火去战斗,生命的价值在这一天的时间内将会起到很大的变化,哪个人此时会对这种场面带有轻视感情呢!战友们临走前,没有因为将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而流泪,他们信心很足,对于胜利,他们充满希望和把握。</h3><h3>战友们走上了激战的征程。送走他们,我也干和火力队的几个人进入到火力指挥位置。</h3><h3>战斗是在8日凌晨5点半开始的,从七日到八日的这段时间内,时间非常难熬,夜黑乎乎的,我和一个炮班长挤在原8连的排指挥所静等着,此时想利用夜色睡一会,但战斗就将开始,眼看着一生中第一次作战在明天就将打响,这时谁还睡得着呢,再说睡的地方是,下面用二个子弹箱和一个手榴弹箱铺着的,高低不平,躺着就难受,别说睡觉呢。</h3><h3>好不容易熬到了第二天凌晨4点半,我起来点亮灯,检查了一下861通话器的性能,把照相机加上了胶圈,一切工作准备完毕,我在5点钟进到了位置,观察着一排的行动。</h3><h3>从5点钟到5点半这段时间是较紧张的,在等的这段时间内特别想解手,但这时不能离开位置,只能硬忍着,接近早晨,天有点朦朦亮,156在晨曦下显出清晰的轮廓,淡淡的雾在山间悠悠的飘荡,四周的一切都显得寂静,偶尔的几声虫鸣给这寂静的黎明有了一点生的气氛,如果说,在此时将发生一场激烈的战斗,是任何人都不会相信的。</h3><h3>五点半到了,行动开始,但我这儿什么也看不清,只知行动已经开始,一分钟一分钟,时间在慢慢的消逝,我的心这时已提到了嗓门口,此次是偷袭,如暴露将对行动不利,6点钟不知什么方向隐隐约约的传来了轰轰的炮声,炮声响了很长时间,到了六点半我突然看到无名高地有手电一亮,上去了!这是我们事先规定的信号!</h3><h3>七点,付连长在呼叫一排长,但在事先我们都已约定,为进攻不暴露,主攻排关机静默,所以此时付连长的呼叫是没用的,为了不过早暴露,我通过电台叫他不要叫了,并且我把情况讲给了付连长听了。</h3><h3>七点零八分,电台突然传来秦鸣鸣的呼叫,说表面阵地已经占领。付连长说道:出击!话音刚落,我看到有156高地处突然出现了约二个班的兵力向山顶出击,轰的一声爆炸声,进攻由偷袭转入公开了,就在此时,从越军方向打来了一阵火炮,在石头部分和黄土部分爆炸,炸在石头上的飞溅出通红的火星和雾色的硝烟,突然,从东山方向飞来了一串曳光弹,飞向167,165高地,紧跟着各种直射,曲射火器都飞到了这二个高地,顿时二山出现了一股象国庆焰火一样的火焰,甚是好看,不放在打仗,还真以为过节看烟火了。我把这个场面都一个个的用相机照了一下。156很快就被我占领了,接下来是拔剿和转入防御的战斗。</h3><h3>这时我的火力队已把167和165翻了一层,并有效的压制着敌人的反扑。</h3><h3></h3><h3>整个白天都是在抗反和搜洞,在接近傍晚,洞已全部搜剿完毕,并对有些洞进行了炸毁,战斗进行到一半,上级给秦鸣鸣报来了一等功,伤员在转入防御后也出现了,开始是炸掉一条腿的,后来有二名同志由重伤到牺牲,他们是一排长的通信员王国华和三排机枪手嵇云飞,他们都是被直射火炮打伤牺牲的。</h3><h3>这是我在前线三八大战时写的战斗日记!</h3> <h3>三八大战二连缴获的越军武器。</h3> <h3><font color="#010101">二连通讯员王立兵在检查越军武器。</font></h3> <h3>这是三八大战副指导员汪凤美从越军俘虏身上搜查出来的物品。</h3> <h3>三八大战胜利结束之后,我受命带领二排四班和六班,接替三排上156高地进行防御作战,进入阵地的当天晚上,我突然接到在其他高地担任针对156高地观察哨任务的方俊良,王亚军的报告,越军从多个方向对我156实施愉袭,规模有一个加强排之多,听到这个消息,我立刻命令二个班长做好战斗准备,同时让营部通讯员呼叫炮火,但此时通讯员已紧张得不知所措,我立马抢过步话机,请求炮火支援,炮兵问我炮击位置,我就对他们说,朝156高地打炮,以我所在位置为中心炮击,也就是说,向我开炮,很快,炮弹如雨般的打向了156高地,此时越军离我最近的距离只有三四米左右,整整一个晚上,越军被打退了,没多久又组织偷袭,一直到第二天天亮,他们才丢下十几具尸体,暂停了进攻,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星期才消停下来,我能牢守住156高地,如果没有三排的俩个兄弟,后果真的不好说,在此我要感谢他俩。在近二十天的防御作战后,我圆满的完成了防御任务,在未伤亡一人的情况下撤下了156高地。</h3> <h3>1985年5月29日,在圆满结束了首批对越自卫反击战轮战后部队开始撤离阵地,面对156高地,付连长吴旭光满含眼泪深深的向156高地躹了三个躬,并深情的高喊着王国华,嵇云飞的名字说,今天我们就要撤下阵地回杭州了,我们带你们回家,在一起的战友都满含眼泪向156方向深深三躹躬!举声呼喊王国华,嵇云飞的名字,兄弟!我们一起回家!</h3> <h3>凯旋归来。</h3> <h3>下阵地后我排两个温州战友黄君永,诸葛建潮欢呼雀跃。</h3> <h3>被号称阵地马克思的二排长陈保平。</h3> <h3>这是从阵地上撤下来后前往休整地。</h3> <h3>这是来我连实习的排长,目前找不到人。</h3> <h3>当时只有24岁的我,看照片谁会相信。</h3> <h3>登记战利品</h3> <h3>三八大战战利品</h3> <h3>这是下阵地后我和陈明星,也是大胡子,还有六班长潘志平以及芮华在路上休息时合影。</h3> <h3>撤下阵地的喜悦,在整个参战一年的时光,我有过三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第一次,在三八大战打响时,我在169高地的观察位置上,密切关注一排主攻方向的动态,当进攻前的炮击结束,配置在我169高地的82无后坐力炮突然向越军火力点开炮,当第二发炮弹发射之后,我赶紧拉着通讯员李美芳就进入指挥所,前脚刚进去,越军的炮火如狂风暴雨打向了我169高地,在炮击结束,我出去一看,刚才自己所在的观察位置,已被夷为平地,我暗之庆幸,得感谢我在步校上学时认真的听老师讲课,否则光荣是肯定的,所以说,读书一定要认真听讲,特别是学军事的,更不能马马虎虎。</h3><h3>第二次是在156高地,在防御进行到后期,敌我双方已经很少交火,我这人特别喜欢看书,一般我每天下午都会在我所在的山洞洞口上面的石头上坐着看书,有一天排里通信员经绍祥提前做好了晚饭,四点半左右他让我下去吃饭,我怪他烧得太早了,让五点叫我,但他坚持让我下去吃饭,说烧好了就别等了,没办法,我只好不情愿的下去吃晚饭,没想到,刚刚进入山洞,一发炮弹打在我刚刚坐的石头上,再晚一步就又牺牲了,通过这件事,我得出一个真理,做事不能墨守成规,有时也要学会变通,否则后果会非常严重,在此,我要谢谢我的兄弟救了我一命。</h3><h3>第三次,我们已经撤下156高地,来到比较后面的阵地上防御,这时67军的付连长带领几个排长来我阵地交流接防事项,当时我坐在用麻袋磊起的工事边,背靠着麻袋,突然在我屁股底下发出了一声巨响,随后我靠着的几个麻袋压到了我身上,当我清醒过来一查看,原来在我屁股底下和麻袋的交接处,一棵不知道是谁埋的地雷自动爆炸,好在我坐的位置偏离了地雷十公分左右,如果再往后坐一点点,那我又要光荣一次,这次经历告诉我,一个人屁股坐位很重要,靠山也非常重要,稍微偏一点,后果会非常严重。</h3> <h3>在阵地上也管不着形象了,其实短裤的反面都是洞,衣不遮体。</h3> <h3>轮战结束,部队坐卡车到昆明火车站的路上。</h3> <h3>来我连实习的179师付连长,在回杭州的火车上。</h3> <h3>回家了,二连的兄弟朱守康伸出头叫我拍照。</h3> <h3>胜利凯旋的闷罐车,这就是对英雄的待遇,我们在这个火车上五天五夜到杭州。</h3> <h3>两个上海兵在中途休息时合影。</h3> <h3>三班长,二等功臣顾瑞忠。</h3> <h3>主攻排排长,一等功秦鸣鸣在凯旋归来的路上。</h3> <h3>部队返回杭州,杭州市数十万市民在部队经过的路上夹道欢迎英雄的子弟兵凯旋归来,这是在凯旋门市民迎接子弟兵。</h3> <h3>部队凯旋回到杭州中村住地,附近老百姓夹道欢迎英雄凯旋归来。</h3> <h3>这是自卫反击战轮战结束后,几个上海兵在休整地的合影,左起二连芮华,三机连许科,任燕,连张友华,邵敏,一机连应建东,二连刘必勇。</h3> <h3>刚撤下阵地,在休整地剃光了号称马克思的胡子,换上新军装。</h3> <h3>当时撤下来后我们连的休整地,我问老乡拿了一根竹烟筒拍照留念,旁边躺着一个老母猪🐷就是这样的环境,非常脏乱差。记得当时我们喝的水是水沟里的水,非常脏,一碗水放一会功夫,就变成大半碗污浊的泥土,小半碗水,在那里,住了一个月,拉肚子一个月,直到今天我还有这个后遗症,稍不留神就拉肚子,其实作为军人,我们承担了太多的艰难,但是我们一点也不后悔,因为祖国有我们才安居乐业,才繁荣昌盛。</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么多珍贵的照片,保存下来真的很不容易。</font></h3> <h3>二连在三八大战牺牲的嵇云飞烈士。</h3> <h3>2017年12月老连长陈强国来到烈士家,帮烈士嵇云飞的照片扶正,并把遗像擦干净。</h3> <h3>向嵇云飞烈士默哀。</h3> <h3>战友们来到烈士陵园,和嵇云飞在三八大战共同作战的陈洪应,是眼见着战友牺牲在自己的身边,今天来看兄弟,止不住悲痛万分,边哭边喊着,兄弟我来看你了!</h3> <h3>战友们在烈士陵园看望牺牲的兄弟。</h3> <h3>这是二连对越自卫反击战幸存者,在烈士陵园为烈士扫墓。</h3> <h3>这是三个一排的兄弟在看望烈士时,在烈士陵园合影。左起一等功林国祥,二等功臣陈孝军,二等功臣占玉领,他们三个都是在三八大战中失去了一条腿。</h3> <h3>2018年1月,陈强国连长带领参战老兵前往江都烈士陵园,看望烈士嵇云飞,敬礼,我的战友,今天我们又来看你了。</h3> <h3>袁礼涛点上一支烟,放在了嵇云飞的遗像前,他们是江都老乡,曾经一起当兵。</h3> <h3>这是2015年清明前后,战友们去看望烈士王国华父母,这是邵敏,李美芳,陈保平,秦鸣鸣,徐德征,林国祥,王洪林和烈士王国华父母的合影。特别要感谢徐德征实习排长,因为有他的善举,让我们能一起像他一样去做我们活着的人应该做的事,谢谢德征兄弟。</h3> <h3>在平湖王国华烈士家看望烈士父母亲,前排就是王国华烈士的父母亲,后排左起,一等功林国祥,连长陈强国,老兵孙建华,程绪庭,任志强,陈保平。</h3> <h3>2015年3月,曾经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部分战友和家属,以及部分二连老兵在三八大战三十周年之际,组织和参加了从走老山路活动,我们会聚在昆明,从昆明出发,走当年走过的路,历经石林,砚山,麻栗坡,船头边境,最后从一路打到越南的地方进入曾经战斗过的地方。</h3> <h3>这就是我们当年临战训练时我和四班住地,房子还在,只不过人已老了,当年房东的儿子只有十岁左右,现在小孩都很大了,这是战友们和房东的合影。</h3> <h3>四班班长和副班长张永安,黄君永以及程绪庭和房东合影。</h3> <h3>我的住房内部,当年我就是睡在放桌子的地方。其他人住在上面。</h3> <h3>和住地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寻找当年的感觉。</h3> <h3>随行家属也感受当年我们年轻时的欢乐。</h3> <h3>兰成荣,黄君永和赵勇和村民跳舞。</h3> <h3>邵敏不甘寂寞,带领众多美女跳舞。</h3> <h3>兰成荣和邵敏与美女跳舞。</h3> <h3>这是我们进入越南边境的合影,当年,我们就是从这里打进去的。</h3> <h3>当年三八大战攻打的156高地,孙建华,顾瑞忠,邵敏,程绪庭在阵地前合影,之前我们对着阵地高呼,嵇云飞!王国华!兄弟!我们来看你们啦!然后我们面向阵地三鞠躬,眼泪随之流下。</h3> <h3>2017年5月,我和三排的战友伍海林去看望闻金才,他是在三八大战的战斗中负伤,当时我们已经占领了156高地,但整个156高地的防御系统不是很完善,我们的战士基本上都是在高地的表面上和越军作战,很多战士都是暴露在越军的炮火下,在战斗中,一发炮弹在闻金才的前面爆炸,灼光剌盲了他的眼睛,随后他被救下阵地紧急送往昆明43医院。轮战结束后,他的眼睛恢复了视觉,在评伤残时由于查不出问题,故没被评上军残,前几年突然旧伤复发,造成了全身瘫痪,现在只能坐在轮椅上度过余生,他没有工作,靠地方民政每个月残疾人待遇,享受每月800多元的残疾金,和每个月1100元的参战补贴。</h3> <h3>骨瘦如柴的兄弟和战友们合影。不满你们说,当时看见他这样,我非常心疼,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h3> <h3>我和胡卫华兄弟的合影,胡卫华兄弟原是我排六班战士,在开战前,连重新组织了六O炮班,由于他之前是炮兵,组建时他被抽调到60炮班,三八大战结束后,我排上156防御,开始,越军几乎天天不时地偷袭我156高地,为了能让60炮准确的消灭敌人,胡卫华冒着危险来到我156高地,并前突到最前沿阵地,即时向炮兵指挥炮击位置,在一次越军偷袭时,当他在向后方炮兵定位时,一发炮弹打来,胡卫华的双腿和手被炮弹弹片击中,不幸的是,他的双腿和半个手掌炸没了,这张照片是回杭州伤逾出院后在连队营房前的合影,拍完这张照片后,他就告别军营回九江老家了。</h3> <h3>这是当年我火力队的169高地,高地的一大半已经夷为平地,只留下一点点山体,当年的感觉没有了。</h3> <h3>我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无悔的青春,铮铮铁骨捍卫了共和国的安宁,今天,当我们回首往事,回望青春,我骄傲!我自豪!</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