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作为幼师,唯有热爱,才能坚持。本活动通过幼儿教师工作中六个常常被人误解的话题让幼师们向大家敞开心扉,吐露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发展需要,探知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容背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坚守,还原幼儿园教师平凡而又不可替代的职业全貌。在这条路上,希望大家对幼儿教师少些偏见,多些理解。给我们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爱护,更多的包容,更多的关怀。</h3> <h3> 话题一:</h3><h3> "做幼儿园老师真轻松,这个工作没门槛"</h3> <h3> 新颖幼儿园教研组长 张信兰(教龄12年) </h3><h3> 很多人都认为我们幼师没有门槛,我们的工作没什么含金量,什么人都可以当幼儿教师。但我想对这种误解说"我们的职业不是大家所想这样的"!因为我们不是只会带孩子的阿姨,做的也不是门槛低的职业。</h3><h3> 首先你得先有教师资格证,而且幼师与其他老师不同的地方在于幼师传授的知识不是显性的,而是"润物细无声"。幼师需要掌握各种技能知识,让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里都能有所收获。我们既守护幼儿身心健康,又引导幼儿学习发展,同时也是专业团队的合作者与家园共育的协作者,既要储备儿童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等专业知识,又要掌握人际沟通、表达态度等技能,可谓是"三头六臂"。</h3><h3> 其次我们还要学习专业理论,明确学前教育的意义和价值;积极与家长、社会人士等沟通,积极展现自身的专业性;在工作中还要不停的建构个人发展计划,不断提升自我专业素养。对幼儿生活护理,饮食等进行细致照顾;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根据幼儿发展需要,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环境;此外,还有区域游戏活动、户外活动、家园共育等多项工作。试问?所有的这些,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做到的吗?</h3><h3> 所以身为幼儿教师的我非常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支持。更渴望得到更多人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肯定。我也会一如既往的在这个行业里努力,去关心教育好每一位孩子。</h3> <h3> 话题二:</h3><h3> "做幼师就是陪孩子玩玩嘛!"</h3> <h3> 新颖幼儿园行政副园长 向艳(教龄17年)</h3><h3> 谈起幼儿教师,总会有人说:您们的工作不就是带着孩子玩吗?当"孩子王"嘛,我也会。真的怎么简单吗?做为一名有着十几年教龄的幼儿教师,我深深地体会这份工作的不易。这是一份考验爱心和耐心心的工作,是一份专业性还很高的工作。</h3><h3> 比如看起来很简单的吃饭、上厕所,孩子都必须时时刻刻在老师的看护下完成,同一个问题老师要不断的重复的讲解,很多事情都要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去教育、引导他们。幼儿老师扮演的就是教师加妈妈的角色,在生活中热爱、尊重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对他们的行为给以关注、理解、赞赏、支持和包容。"</h3><h3> 家长也经常会问孩子在幼儿园学了什么?孩子的回答如果是没有学什么就是玩,家长一定觉得这个老师怎么什么都不会教只会带着孩子玩,其实"玩"也是有学问的,比如说区角活动中,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投放多少,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整个活动要达到什么样教育目标,发展了幼儿那些能力都要进行认真的研究与考虑。就拿一个"益智区"活动来说,在活动中让孩子自己摆放材料,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操作材料时,发展了学习探究能力;孩子在讨论谈话和一起操作时,学会了交往合作和关心帮助他人。</h3><h3> 又如"娃娃家"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个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游戏,幼儿再现生活,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角色扮演中不断的探索、思考,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在游戏中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h3><h3> "玩"也是一门学问,"玩"也是一种教育,要真是做好了还不容易,真做到了,受益一定匪浅。</h3> <h3> 话题三:</h3><h3> "我在家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还是老师你有办法,孩子就靠你啦!"</h3> <h3>新颖幼儿园园长 罗悦萌 (教龄18年)</h3><h3> 每学期家长会议后,经常有家长紧紧握住我的手,一脸真诚的对我说:"罗老师,这孩子我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我们不懂教育,还是老师有办法,交给你们我放心,现在孩子就靠你啦……"诸多家长都盲目认为孩子只要送进学校交给老师后,就等于把孩子的一切都交由老师来负责。孩子学不好是老师的事儿,孩子品行不好也是老师的事儿。</h3><h3> 作为幼教育工作者,教育孩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管是认知启蒙,行为习惯的培养,我们都是孩子的引路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家长对老师寄予厚望是对的,但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老师就不对了.家长不要认为孩子交到学校了,孩子有什么问题,老师都要解决,也不要期望老师是万能的。把自己孩子的一切交给老师,是家长极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h3><h3> 孩子的成长路上,有两种不可或缺的角色。一种是家长,一种是老师。从蹒跚学步到牙牙学语,教育孩子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的坏习惯一旦养成,老师不知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来对他进行"再教育",这对孩子、家庭和学校都是巨大的损失。老师在幼儿园里指导教育孩子,在幼儿园里监护孩子;可是在家中,家长却是孩子习惯养成的督导者,是孩子一生的影响者。孩子有错应该及时纠正,更要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h3><h3> 我们多么希望,作为家长的您既懂得教育孩子是自己的责任,同时又能处理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懂得懂得凡事为孩子做榜样,懂得要蹲下来与孩子平等沟通、陪孩子一起长大,懂得自己要配合老师的工作、让家园共育发挥到极致,和我们一起携手给孩子们最完整的教育!</h3><h3><br /></h3> <h3> 话题四:</h3><h3> "老师,这是真的吗"</h3> <h3> 新颖幼儿园业务副园长 许虹波 (教龄15年) </h3><h3> 曾经有人问我,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你最害怕什么?其实,我们可以隐忍扛过了所有的诋毁和误解,却扛不住家长们的一句不信任的话,一个不理解的眼神。说到这里,大家也就明白了幼儿园教师最害怕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h3><h3> 有些孩子在家里被几个大人同时带着还会磕着碰着。但如果是在幼儿园里,家长就难以接受了。有的孩子一生病,家长就认为是幼儿园没有照顾好;有的孩子一说不想上学了,家长会立刻想这孩子在幼儿园怎么了;有的孩子可能和小朋友之间闹了点小矛盾,不想进教室,家长会立刻责问老师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被欺负,家长就会扭曲真相,制造事端。 家长对幼儿园及老师的接纳和信任程度决定了这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童年生活质量。我们老师们聚在一起,一般讨论的永恒话题都是"家园共育"。它的魅力就是引导家长了解正确的教育方法,带领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老师需要理解和接纳家长,家长也同样需要理解老师。</h3><h3> 没有完美的家长,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支持你孩子的老师,就是在支持你孩子的成长!接纳你孩子的老师,其实也是在爱你自己的孩子!老师最在乎的是家长的信任,只有被家长理解,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用自己的生命力滋养孩子,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爱孩子上。让我们彼此之间的爱与信任流淌起来吧!</h3> <h3> 话题五:</h3><h3> "你们经常打小孩吗?"</h3> <h3>新颖幼儿园团队组长 卢迎迎 (教龄8年)</h3><h3> 近几年,关于幼儿园老师虐待儿童的新闻也层出不穷。而老师的声誉也不如从前。身边总有人会问我,"哎,小孩不听话,你有没有打过他们呀?"我不禁心里困惑:心想这些朋友是被社会上极少数幼师虐童的新闻洗脑了。一时间,幼儿园和幼儿教师仿佛成了众矢之的。</h3><h3> 班里面有几个男孩子,不是一般的调皮,我随时跟在他们身后,喉咙都喊哑了,就是软硬不吃!每天都是这样子,我都快崩溃了,真是精疲力尽!如果是我的孩子,真想给他两下,好好教训一下他,收拾一顿,给他点颜色瞧瞧......冷静下来仔细想想,平时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碰,最紧张的就是老师,我恨不得自己受伤也不愿孩子受伤。当孩子在游戏中不小心磕伤了,作为老师的我很自责、心疼、害怕的感觉。自责自己工作失误,心疼小朋友受伤,害怕家长的埋怨,害怕园长的指责等等,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更别提出手打孩子了,我们根本不敢,动手就意味着触犯法律,动手就意味着亲手断送自己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动手意味着永远背负社会舆论。</h3><h3> 孩子,总是有调皮的天性,首先要正确看待幼儿的"调皮"行为。我们要时时关注调皮孩子的言行,了解他的内心需求,宽容他的幼稚无知,尊重他的个性特点,甚至允许他暂时犯一些错误。就需要我们理智地对待,进行恰当的引导和教育。网络上虐童的新闻屡见不鲜,真是存在的,他们是整个幼教行业的敌人,也是整个社会的毒瘤。但我相信更多的幼儿教师都会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始终恪守职业道德标准,用爱来引导和感化孩子。也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设身处地的为老师想一想,理解老师,体谅老师,共同搭建和创设孩子成长的天空。</h3><h3> </h3> <h3>话题六:</h3><h3> "老师,你人呢"</h3> <h3>新颖幼儿园信息化组长 孟照芸(教龄5年)</h3><h3> 当今社会下,信息极度发达,这让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越来越方便,一条微信就能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信息时代的好处是让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碎片时间,家长们在随意一个空闲时间就可以发消息问老师孩子在园情况。</h3><h3> "老师,今天我家宝贝吃饭了吗?" "我家孩子睡得好吗?" "我家孩子哭了没有? 尿尿了没有?" ……老师刚一个问题回答完,另一个问题又接踵而来:"好的,尿了几次?麻烦给宝宝多喝点水!" 我们理解家长的心情,担心孩子,想要多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的问题。但有不少家长认为:"有时候给老师发信息,老师总是不能及时回复,老师人呢?</h3><h3> 亲爱的家长们,我想说,在我们的时间够分配的情况下,我们一定会抽空回复您的信息,我们也想和您一起聊一聊孩子的变化、成长,因为我也很爱我的孩子们。有时没能及时回复你的微信,并不是不重视你的孩子,真的是因为太忙了,上班时有几十个孩子要照顾,需要全部精力去看护。试想,一个及时而且事无巨细地回复您信息的人还能够把时间和精力用在您孩子身上吗?下班时, 我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要忙,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家庭;可能在跟朋友小聚,因为我们也想有放松的时刻,也可能因为一天的疲惫,早早的就睡下,不可能24小时随时待命。</h3><h3> 家长和老师之间,都需要尊重和信任、理解和宽容,如有疑问可以在方便的时间打电话沟通或者当面了解,为了下一代,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也请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共同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