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文字/初广卫 (沈阳市/文学欣赏群)老师</b></h1><p class="ql-block"><br></p><h1><b>编辑/整理/制作过去已成回忆</b></h1> <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刚退休的时候,曾有一个较为强烈的意愿,即写一本自传。我当时认为父亲非常年轻,无论长相及他的精神状态,根本就不像六十岁的人,而写回忆之类的东西,似乎是人心老态的表现。父亲听了我的意见,就暂时搁置了这个念头,但我能看出,他对此事仍有牵挂。</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七十岁那年,我陪着他回黑龙江庆安县,给爷爷奶奶上坟,叔叔姑姑及他们五姊妹的孙男娣女,大小几十口人也都回去了。扫墓那天,这个队伍,扶老携幼,浩浩荡荡,蔚为壮观,引得村里百姓引颈观看。我顿时有了一种想法,这么大的家族,父亲又是长子,真应该有些资料性的东西,留给我们后人!</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从黑龙江回来后,我征求父亲的意见,可喜的是父亲仍有很高的热情。</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从立柜顶上,翻出一个纸包纸裹的纸箱,轻轻掸去箱上的灰尘,然后揭开塑胶,扯到另一头,我看见里面规整的摆放着,十几本封面已经陈旧的日记。哦,这是父亲的历史啊!这是他积攒了大半生的宝贵财富!我小心翼翼的翻看,字迹一点点成熟的每一页,心里充满了敬意。父亲说,他早年一直都有记日记的习惯,现在只要翻到那页,当时的情景,马上就会重现在眼前。</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是1927年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伪满,抗日,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每一个阶段。1947年参军,直接参加了辽沈,平津,渡江,湘西及云南追剿等无数次战斗,紧接着又跨过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可以说,那个枪林弹雨,燃烧激情的岁月,早已在父亲的心中,永久的定格。这也是他要写自传的源泉和动力!</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的写作能力,我是毫无怀疑的。七八十年代,他曾在单位宣传部工作。可现实是,父母在居民区院子里,开了个托儿所,每天忙于孩子的他,根本就无暇顾及写作。然而,每当周日,我回父亲那,都会看到桌子上摞着一摞厚厚的手稿。父亲一边让我帮忙看看,一边忙着笔耕不缀。母亲抱怨的说:“这些天,你爸象着了魔似的,起早贪晚的写,想起过去的事儿,两眼直勾勾的,自言自语的,叨咕战友的名字,挺吓人的。还有时候,写了撕,撕了又写。白天看孩子 挺累的,我让他多歇歇,他根本不听!”我劝父亲不用急,什么时候写完都可以。但父亲就是这样的性格,只要认定了,真的就会风雨兼程:平均每天三千多字,十四万字的自传,仅两个月就一气呵成!</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接下来,就是我开始忙碌了。</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那时我在一家报社,担任编辑部主任,每一个夜班都要编五块版左右,可谓身心俱疲。然而我一想到父亲这本书,眼前就会亮,精神头也会聚增,身上有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我往往是在午夜做报纸的大样儿,签字的付印后,请电脑部的录字人员,帮忙打字,然后抓紧校对。我也时常小恩小惠地买些雪糕,水果之类的犒劳答谢这些打字员。很快,书稿打印完毕,我按年代顺序,从家里找了很多老照片,认真修补扫描后编到书的前半部。自传取名《我是怎样从历史走来的》,又自行设计了封面,封底。征得父亲的同意,我代写了序。至此,书面的体系基本完成。</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不是名人,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写的是个人家族自传,也难被社会认知。况且在出版系统认购,一个书号要很多钱。于是我就自己动手一张一张的复印,按父亲姊妹和我们姊妹亲戚的大概数,分出了二十册。然后,用装订机一本一本的订出,并裱糊好...当我捧着厚厚的,飘散着墨香的二十本自传,迈进父母家的门,父亲的眼睛湿润了。他把书捧在手里,十分小心地,一个字一个字的翻阅。良久,他才感慨的说道:“我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家族的历史写出来,就是要你们了解老初家的过去。我的经历,对你们今后的人生,也许有些借鉴作用。”</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在我们四个姊妹兄弟,及我们子女的家里,都醒目的存放着父亲的自传。即便现在每逢周日,回到父亲那儿,还会时不时的,和父亲聊自传里的事情。而且一旦聊起来,少言寡语的父亲就会滔滔不绝......</b></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b> 就在今年春节,已经九十多岁的父亲,还把自传拿出来翻看,还不时地把他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给我们详细讲解。看着他老人家对那本自传的钟爱,我庆幸帮父亲出了一本书,圆了他老人家一个梦!</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br></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写于2018年6月15日</b></font></h1><h1><font color="#010101"><b> (父亲节前夕)</b></font></h1> <h1><b> (作者:初广卫)</b></h1><h1><b>辽宁省.沈阳知青《文学欣赏群》群友老师</b></h1><h1><b>受作者委托,制作该篇,祝合作愉快!</b></h1><h1><b>编辑/制作:过去已成回忆</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