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中学组)</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研说活动目的</font></b></h1> <h3> 根据塞教发[2017]164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拓宽校本研修途径,扎实推进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素养与品质,推动全区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延安市安塞区教育局于2018年6月15日举行“聚焦部编教材,研读课程标准”研说决赛活动。</h3><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b>二、研说活动展示</b></font></h1> <h3> 首先,由付冬老师组织12名参赛选手进行了随机抽签,确定研说顺序。</h3> <h3> 其次,主持人马文娟老师宣读了此次研说活动的组织机构、研说要求、奖项设置、评委组成和注意事项。</h3> <h3><font color="#010101"> 庄虎平、刘亚妮、王明琴、郭凤斌、刘鹏飞、崔建国、王延霞7位评委。</font></h3> <h3> 第三,研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h3> <h3> 12位参赛选手围绕课标、教材、教学建议、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聚焦部编教材,结合某册教材或某个单元或某节具体课例,以知识树的形式阐述对课标的研究和对教材的解读,为实现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所采取的设计思路、教法、学法、评价、建议等,都为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研说活动的推进,化子坪镇初级中学的李彦博和王永华,砖窑湾镇初级中学赵地和刘志龙,建华镇初级中学的王彩彩最终脱颖而出。</h3> <h3> 化子坪镇初级中学李彦博老师,围绕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展开研说,以《木兰诗》和四篇阅读课文为例,具体阐述教学建议和教学方法,举例生动鲜活,立意高,彰显出了研说个性。她对部编教材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图领悟到位,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行云流水。对于一个刚去年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她已经初步理解了“传道,授业,解惑”的真正内涵,并在不断反思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正在实现由学习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h3> <h3> 砖窑湾镇初级中学赵地老师,首先阐述了语文是什么?其次说明语文在初中各学科中的地位。第三,重点研说为实现三维目标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为实现三维目标所举行的一系列活动。她对部编教材编写特点认识到位,有机的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践行部编教材“少教多学、素养立意、守正出新”的教学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地、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h3> <h3> 建华镇初级中学素有“才女”之称的王彩彩老师,围绕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展开研说。她结合秋天的怀念这一单元,具体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教材的内容结构,结合史铁生的《我的母亲》,冰心的《荷叶母亲》,所采取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等。她找准了研说切入点,站位高,仪表大方得体,语言表达流畅,语文专业知识基本功过硬。为实现她的“语文味 真语文”梦想而努力前行着。</h3> <h3> 化子坪镇初级中学王永华老师,围绕七年级语文下册,结合课标和教材展开研说。刘学宏局长称他为“天才式”演讲家,研说内容生动、显活,富有个性,思路清楚。他在教学中正在努力做到:解放头脑,让学生能想;解放眼睛,让学生能看;解放双手,让学生能干;解放嘴巴,让学生能谈;解放空间,让学生能接触自然;解放时间,让学生能学自己想的东西。</h3> <h3> 第四,主持人宣读获奖选手名单。通过此次研说活动,最后评选出一等奖选手2名,二等奖选手3名,三等奖选手5名,优秀奖选手2名。对此次获奖的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希望他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努力前行,力作教育科研研究的领头雁,为实现自己的教育梦而奋斗不止。获奖选手名单如下:</h3> <h3> 刘学红副局长,亲临研说活动现场,仔细聆听每一位选手研说情况,并认真做好相关记录。</h3> <h3> 最后,刘学红副局长就此次演说活动进行总结。刘局长首先对此次研说活动给于很高的评价,他认为选手认识到位,准备充分;知识完备,运用知识树图文并茂;思路清晰,各领风骚,各有千秋。同时他也指出此次研说活动存在的问题:单薄不厚重,活泼不显活,认真不显真,作为不突显。勉励青年教师人生很贵,请别浪费。</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b><font color="#ed2308">三、研说活动总结</font></b></h1> <h3> 通过此次活动,教师准确把握部编教材的编排意图,深刻领会课程标准,进一步创新研说模式,以研读课标、解读教材为主要内容,立足家常研修,查找和解决当前教师研读课标、吃透教材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促进教师专业成长。</h3><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