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江畔,端午节粽子飘香

hlz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雨在飘落,是谁在伤感?在时光的脚步声里,滔滔江水在吟唱着屈原的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延绵了上千年,正是由于端午节的风俗,使得我们平凡的生活有一个切入点用来做情感的慰藉。在板蚌壮乡还坚守着传统,创新出奇的粽子依然。每逢端午到来之际,板蚌壮家妇女们都会上山采摘香茅草,制作当地特有的“大虾”粽。</p> <p class="ql-block">  首先,洗净的野草经过精心修剪、排铺,再用优质上等充沛的日照,天然的西洋江、八宝河灌溉种植成熟期长使糯米颗粒饱满诱人光泽和新鲜肉末加五香粉配料,粽心嵌入配有各种香料的三线肉条,再用稻草间隔绑牢包扎成的工艺品,精美绝伦。由于其两头留下长须如大虾,因此得名“大虾粽”。每个“大虾粽”都有一斤重。也有人认为其外观更像苗族的芦笙,因此也叫“芦笙粽”。</p> <p class="ql-block">  这种传统做法几百年一直被传承下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许多传统的习俗早已在岁月的风沙之中被淹没。而端午节包“大虾粽”的习俗却被板蚌壮族群众保留和传承了下来。虽说包扎“芦笙粽”远比其他种类的粽子手续更繁琐、更需要耐心,但勤劳的板蚌壮家妇女如今却更愿意把其当作一门技艺,在端午这天相互切磋,看谁更娴熟、手更巧。或许,这也是板蚌“芦笙粽”长久飘香的缘故吧!</p> <h3>&nbsp; 端午节,碧绿的粽叶,在娴熟的手指头下操作。经过六七小时的蒸煮即成,解开散发出诱人流涎的清香,大街小巷到处粽叶飘香。不论是咸香四溢的芦笙粽还是清香的三角粽,配上白砂糖和蜂蜜糖混搭着竹叶的清香也是万种风情。粽叶包吉祥,粽子飘香艾草芳。生活幸福万年长,吉祥如意保安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