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前不久,随旅游团去了趟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行色匆匆,没有俄罗斯大餐及零食小吃的口腹之欢,入眼只有大小不同形色各异的洋葱头,算是开了点眼界。本以为也只是到此一游,时过境迁自会逐渐淡忘。却没想到意随心生心随意动,不知不觉中断断续续地写了些游感出来,于是随心所欲用了美篇缀成一册,算是游俄罗斯的随记吧。</span></h3> <h3>D. 1<br>上海-莫斯科<br>有朋友报名参加了俄罗斯二市二镇双环团游,来问有无兴趣同行?被她蛊惑,一时冲动也加盟入了伙。我知道她早年曾去俄罗斯留学过,现在动了怀旧的念想,是故要作一了断。而我,则没她那样的好运。只记得在我们二个兄弟国反目成仇互相撕打时,借了年少好奇的心,偷听和偷窥了许些老俄罗斯的浮词艳曲,杂文小说。现在想来这是那时偷吃了野食,落下的暗恋病根了。<br>机翼下的旷野荒漠,据说是当年千岁林达人亡命苏俄时行程中的一个点。想来历史、History实在有趣,经年累月,每天都会将各式人物编入故事连缀成史。历史,这个组词的中、英文定义也都精确,历年陈史、他的故事。我想比较而言英语的词义更有味些,"故事"是可因人而言,因时而异的。可惜的是林达人死于异国而不是他乡,这是一个黑色记号笔标注的句号,呜呼!</h3> <h3>飞抵莫斯科, 眼下的屋宇楼舍尽裹在翡翠色的秀木中。比较我们教科书所说的"我的国,疆域辽阔地大物博"真是井蛙之见,让人汗颜。</h3> <h3>坐在车内,途中不时地有看到一丛丛的白桦林在眼前闪过。未曾相见却似一见如故,不知这树是否俄罗斯的国树?心下却早已将这二者等同起来了。因为听到的俄罗斯歌曲和看到画中都有过它的身影。<br>晚上近9点,天空仍是湛蓝的一片,纯净的似乎不含一丝杂质。太阳还挂在空中,月亮却悄悄地爬了上来,苍天之下日月同辉,上帝实在太关照了这方土地。</h3> <h3>我们投宿的酒店。门面看去还算高大挺拔,但里面的房间却小而简,床亦窄而短。地陪释疑说:"俄罗斯人是弓着身体趴着睡觉的,这是战斗民族在战争中养成的习惯"。听这话有些天方夜谭和被忽悠的感觉,所幸房间打扫的还是很干净。<br>酒店是在莫斯科的城乡结合处,算是郊外了。但没看到歌曲"莫斯科郊外晚上"中那么美妙的景色。我是来寻梦的,现实通常会让人梦醒。<br>2018俄罗斯世界杯,2周后将在这里举行,墙幕大屏正在广而告之。</h3><h3><br></h3> <p>D. 2 </p><p>1.莫斯科郊外小镇-"谢"镇圣三一修道院</p><p>2.克里姆林宫.</p><p>去莫斯科郊外约70公里处的金环小镇,谢尔盖耶夫小镇及圣三一修道院游览。</p><p>途中有段路况非常不好,车行如蚁。看到出了车祸,有人正在帮二个重伤者做心脏复苏抢救,很敬佩他们与死神抢人的时效性。在国内活了大半辈子,也看到过几次的车祸,都只见伤者被放在一边,人却全在忙着设卡划线责任认定。我不知俄罗斯是否也讲"以人为本"?看来做事倒是实在。</p><p>出事点在下图的环线附近,据地陪介绍说:"这是一条莫斯科市与莫斯科州的地标界线,其内为市,其外则为州"。俄罗斯一般人都狡兔二窟,市区一套用于周一至五工作日,每逢周五晚收工或周六节假日时,则大堆人马蜂拥而出,去了郊外的别墅痛快。以此看来我们是得意忘形,自以为是地幸福,实则还是蛮可怜的。有人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果不其然。</p> <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谢尔盖耶夫镇简称"谢"镇,想来镇是因人而名。因其中建于14世纪的"圣三一修道院"而闻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谢"镇确实是个优胜美地,本也是我此行中的一个兴奋点。按旅游计划,是欣赏莫斯科郊区的田园风光、风土人情和游览圣三一修道院。但我显然误解了说明书上"欣赏"的词义。我们这个纯玩团是坐在大巴内,浮光掠影一路"欣赏"了沿途的景观。</span></h1><p><br></p> <p>门到门后(从住宿酒店大门到圣三一修道院大门)</p><p>我们直接登堂入室,游览这个1345年由名为"谢尔盖"的东正教徒开建,并经各朝历代信徒们营生和扩建,终而形成一个大修道院的建筑群。</p><p>修道院之所于能闻名于世,我想除了谢尔盖及信徒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外,能得到人主的首肯至关重要。以下几件事对修道院的发展应该有着深远的影响。</p><p>1. 1380年在抵抗蒙古人的大战之前,莫斯科大公德米特里到这里来请赐祝福,谢尔盖祈祷上帝赐福与俄军。上帝没让谢尔盖失望,同时也给了他一个祝福。战后谢尔盖因此声誉鹊起。</p><p>2. 彼得大帝与其同父异母姐索菲亚公主你死我活窝里斗时,曾在修道院里避难和起兵。修道院里的圣三一(圣父、圣子、圣灵)法功显赫名传天下。</p><p>3. 1608-1609年,在波兰-立陶宛战役中,波兰人想由此攻入莫斯科。修道院抵御了波兰军队连续16个月的围困,继而被沙皇称之为俄罗斯坚强不屈的精神旗帜。</p><p>修道院199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遗文化名录。</p><p>据说此修道院是俄罗斯最古老的大修道院之一。我在犯疑,"最"这个独一无二的字,可否与"之一"联姻?想来不合逻辑,但这样的说法并不少见,我们的旅游行程安排也是这样写的。我不想标新立异,姑且如此一说。</p><p>下面修道院及其周边的航拍图,是旅游回来后意犹未尽,想再欣赏"谢"镇的田园风光风土人情时,在网上看到拿来一用。如是私物涉及版权,请告知一声。</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谢尔盖历史博物馆和工艺品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到"谢"镇后为修道院磁场所吸引,急着拍照看景开了小差,没听到地陪介绍这栋建筑的前世今生。回来后查资料,众说纷纭不能断论。我在拍的照片上是打了圣三一客服及朝圣中心标记,如有缪误不必当真。</span></p> <h3>修道院入口处塔楼.</h3><h3><br></h3> <h3>圣约翰教堂.<br>1693-1699为纪念圣约翰修筑,亦称之耶稣复活门。其通道的正、侧二面墙上及穹顶,描金绘彩画满了东正教的故事。感恩戴德歌功颂德好像是所有宗教信仰者必修的课程。</h3> <h3>在圣约翰教堂门洞里看修道院里的景色,次第排列的建筑在蓝天绿树衬托下尽显风韵。照片底部黑压压地人头攒动,好在只拉出一个轮廓作为衬托。</h3> <h3></h3><h3></h3><h3></h3><h3>修道院的主教堂-圣母安息(升天)大教堂.<br>何谓圣母?耶稣之母,母以子贵也。据传耶稣母亲玛丽亚死后也被接入天堂。母子团聚于极乐世界,应该是天地间功德最圆满的事了。
传说此教堂是1585年雷帝与太子伊凡争吵中,一怒之下杖击太子致其死亡,后为思念及超度儿子而建。我私下在想如雷帝专为儿子建此教堂,教堂名应与其子名物相关联才对。称之为圣母安息大教堂,仰或雷帝本意只为自己赎罪而已。
记得巡展画派的列宾曾画过一幅"恐怖伊凡和他的儿子"画,画面上雷帝睁着惊愕恐惧的眼睛抱着被自己误杀的儿子。列宾这幅画,1931年曾被一个精神异常者用刀损毁过,并导致展馆馆长自杀。今年5月25日,我们去莫斯科途中,此画又被闯进展馆的人用刀毁坏多处。过去看这画时并不在意,现在知道有这么几个故事,好像给这画上了些眼膏。回家后特地找了画册出来,仔细瞧上几眼,发现雷帝不仅有惊愕恐惧之情还有了绝望之态。可谓:"平生纵有盖世名,一错而成千古恨。东征西战成霸业,终为他人做嫁衣。留里克王朝因此气数而尽,后为罗曼诺夫王朝所代替。</h3><h3><br></h3><h3></h3><h3></h3><h3></h3> <h3>修道院的核心-圣三一教堂.<br>建于1423-1442年,它被称为"白石神物"。外墙由白色石材砌成,顶部有二个金色的大小圆顶,是俄罗斯早期白石建筑艺术杰作。俄罗斯著名画家安德烈·鲁布廖夫的《三位一体》壁画曾在此收藏。<br>据说圣 谢尔盖的遗体安放在神壁下的棺木里,600年肉身仍完好如初。听上去有些神话了,但圣人总会有光圈罩着的。</h3> <h3></h3><h3>修道院的灵魂-圣灵(杜霍夫斯基)教堂.
建于1477年。教堂两层结构,下层是钟楼,上层为观景台。
公元988年俄罗斯人老祖宗,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与拜占庭皇帝谈妥一笔生意。双方约定,拜占庭皇帝的公主安娜下嫁弗拉基米尔大公。作为交易,大公则宣布基督教为俄罗斯的国教。十一世纪中叶东西罗马教会因基督教义中的一句话"圣灵来自圣父即三位一体"还是"圣灵来自圣父和圣子"(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原由的撮合)反目为仇分道扬镳。建立在君士坦丁堡的东教会自认是东罗马正宗的教会,故谓之东正教。而在罗马的西罗马教会则自喻广惠与民天下之主教,称之为天主教。十五世纪中叶拜占庭被奥斯曼帝国征服后,俄罗斯因有驸马爷身份的法理基础,又经之前俄罗斯历代君主们的用心,继承了君士坦丁堡东正教的全部遗产,东正教的中心如沙皇所愿转到号称第三罗马帝国的俄罗斯莫斯科了。
人是世界上最不安分的动物。常人为生存空间拼命。高人却为意识形态斗争。
耶稣因犹太教义只保佑犹太人眼界太浅,脱离组织另立了保佑天下人的基督教,最后舍身成仁。
天主教和东正教本是同根生于基督教,却因圣灵来自圣父"还是"圣父和圣子"分道扬镳终而反目为仇。
新教蕴于天主教,因主张不需媒介不需通过神职修士,人人都可与上帝直接对话,坏了天主教的好事而被天主教黑了。
想来我的国与老饿罗斯也曾因谁是正宗马列社会主义吵得不可开交。但现在一切烟消云散尘埃落定,老俄罗斯累的散架了,我们也成了特色的社会主义,我想既是特色总有别于本色吧。原先我们骂老俄是修正主义,老俄说我们是教条主义,我看现在的我们绝不教条,而是按照国情成了修正的社会主义。
<h3>东正教的标志是三重十字架,即常见十字架上面加一横,下面加一斜杠,一边指向天堂,一边指向地狱。看来人间是待不长的,最终不到天堂就得下去地狱。所以苟活在世,要信教行善。</h3></h3><h3></h3> <h3>钟楼.
建于1769年的钟楼,五层湖绿间白色,高达88.04米,是修道院中最高建筑。表面秀美婷立,内里筋骨坚实,曾有挂钟42口,历经浩劫,现仅存26口。其中有2003年铸造增补的72吨重"钟王"。<br></h3><h3>此照是一个比我晚二周后去那边朋友的作品,拿来妆点下。照片上祥云飘逸,钟楼也显得婀娜多姿。我也有拍了同样的照片,但底色为一尘不染的天蓝色,显得滞板。拍照虽是门技术活,也得靠老天赏光。</h3> <h3>斋堂教堂</h3><h3>建于1692年,巴洛克风格建筑。外墙、门廊白石砖砌饰罗马式浮花,内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专供主教及宾客们朝圣享用大餐,品味美食的场所。现在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冬季的辅助教堂。</h3> <h3>圣米赫伊教堂. </h3><h3>据说1730年,有位手疾的修道院修士在圣像前祈祷后,他的手被治愈了。1746年为了纪念这般奇迹,皇后伊丽莎白下令在斋堂的所在地修建了这个没有柱子的教堂。</h3><h3>修建教堂的费用是默夫斯基公爵捐献的。</h3><h3>显灵圣像被放置在镀金雕花的圣像壁正门右边。</h3><h3>教堂地下室有名声显赫的彼得堡主教,尼古拉斯的棺墓。</h3> <h3>沙皇行宫</h3><h3>修建于17世纪末,曾专用于皇室朝圣者。为沙皇行宫。1814年神学院从莫斯科搬迁到大修道院,沙皇行宫作为礼物成为了学院的一部分。在此毕业的学生应该都是抢手硬通货。</h3> <h3>上图后面高大黄白色浮花墙柱带门廊为斋堂教堂,前面矩形红色小屋为圣米赫伊教堂。下左图为圣医院,右为圣源泉小教堂。</h3> <h3>方寸之间挤了太多的建筑,从左到右分别是:</h3><h3>1.红色圣源泉小教堂:</h3><h3>建于17世纪末。它选址在1644年维修圣母升天大教堂门廊时涌出的泉涌之上。</h3><h3>2.圣水池</h3><h3>建于1872年,7根彩绘立柱顶着一个头盔样曲边的华丽穹盖,顶上加东正教标志的凉亭。亭内有水池,中间有十字喷水头。据说饮用此水,能让盲人重见光明,患者康复健康。故每天都有很多人排着长队候用圣水。人在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时,常会不由自主地选择一个造物主来安慰自己的灵魂。不知教堂惠赐的圣水,能否感化异教徒们?</h3><h3>3.杜霍夫斯基(圣灵)教堂。</h3><h3>白色墙体,蓝色加金腰线洋葱头。</h3><h3>4.纪念柱</h3><h3>纪念17世纪抵抗波兰进攻的褐色四方锥形柱体。</h3> <h3>左图为"谢"镇圣三一修道院围墙边塔楼,修道院内有11个各式塔楼用于瞭望及防御。围墙高度超过12米墙厚达6米,固若金汤。</h3><h3>右图为修道院中名不经传小教堂。套句话来说:"室不在大,有圣就灵。斯是小室,何小之有"。</h3> <h3>我们的旅行社,办事效率较高。本是明天观光克里姆林宫的项目,提前到今天下午做了。</h3><h3>旅游回来后寻思,突然明白地陪的苦心,他这是为我们在考虑,腾出时间以便我们消费自选项目。只可惜了我们千里迢迢到了"谢"镇见了高堂,却不曾问津"谢"镇乡俗,少不了有了些遗憾。</h3><h3><br /></h3><h3>1990年红场和克里姆林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导游图系从俄罗斯旅游中文网下载。</h3><h3><br /></h3><h3>1147年,尤里·多尔戈鲁基大公邀请自己的盟友来到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地点庆祝自己取得基辅王位争夺战的胜利,而这个在当时还是个小村庄的地方就是今日的莫斯科。此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诞生年。这样算来莫斯科至今有了871岁,挣扎着活到现在很不容易,也有资本倚老卖老了。</h3> <h3>始建于1156年的克里姆林宫,1367年后,在原木城堡基础上陆续修建了长2235米,高14米,厚6米包括20座塔楼的白石围墙。其中5座最大城门塔楼在1935年装了红宝石五星,每个重约一顿,直径约6米,内置5千瓦照明灯,夜晚红光闪烁光芒万丈,被誉为世界第八景。</h3><h3>图示为几个塔楼样式:</h3><h3>左上图为80米高三圣塔,是克里姆林宫最高塔楼。1516年在其外又建了库塔菲雅塔并在二塔间架了三圣桥。现在是安检入克里姆林宫主通道。</h3><h3>左下图是克里姆林宫标志性塔楼-救世主塔,建于1491年。现在是出克里姆林宫进红场主要关口,塔因门楣挂有救世主耶稣画像而得名。上面有大自鸣钟。整点报时,传说走时精度近似俄罗斯宇航局原子钟。</h3><h3>右上图体态轻盈修长的是尼古拉斯卡雅塔。<br></h3><h3>中间是秘密塔,建于1485年一个神奇的塔。顾名思义,它应该会有些故事。据说其地下可通莫斯科河,也通圣瓦西里大教堂和瓦卡卡街。</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下面的上图是总统府,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曾是列宁办公及住所,二战时是斯大林的指挥部。现在,普京在此处三楼某个房间内运筹帷幄掌控乾坤。</h3><h3>下图是军械馆,坐炮是俄罗斯制造,其下是俄罗斯击退拿破仑进攻时缴获的800余门小炮,围着军械库摆了一圈。</h3><h3>我想拿破仑兵扛着小炮远道而来,俄罗斯人推着轮式大炮以逸待劳,这二款炮放在这里组合在一起,是否要向世人昭示俄罗斯人可不是吃素的。</h3><h3>现在这里是总统卫队的大本营。</h3> <h3>铸于1730年的克里姆林宫"沙皇钟王",约200多吨重,直径约6米,高6.15米,有世界第一大钟之名。因经历克里姆林宫一场大火而破碎,据说掉下的一个碎片就有11吨之重。
下图这座巨炮建造始于1540年,至1586年完工,中间换了8个沙皇,可算得上是个锲而不舍的伟大工程。"炮王"又称"俄罗斯枪"。重约40 吨,直径0.92米,长5.34米,炮架上有精美浮雕。炮身前的每个炮弹重达2吨,因超重操作不便从未发射过。
沙皇好大喜功,可惜当初二个巨无霸都只做了摆设。<br></h3> <h3>十二使徒教堂.</h3><h3>建于1656年。采用砖石打造,由尼康主教委托兴建,是克里姆林宫主教官邸的一部分,也是十七世纪克里姆林宫最重要的增建工程。特色是280平方米的拱形大厅屋顶完全不用柱子支撑,这在当时也算一个奇迹了。</h3><h3>听到十二使徒大名又见教堂屋顶立柱上引人注目的十几个大大小小金色洋葱头时,便会让人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起来,哪个洋葱才是犹大的替身物?实际上对于犹大的说法也有二种,众所周知的是他出卖耶稣是个叛徒。另一说法是他忍辱负重,为了救赎计划与耶稣合演了一场苦肉计,最终耶稣成就了千古称颂的功名,他却背上了万世唾弃的骂名。这样看来功过皆在"人"的一念之间。</h3> <h3>大牧首教堂也称主教宫.</h3><h3>1652年大主教尼控扩建住所时,加了银色蜡烛头,气场大了很多。看来主教也有假公济私贪图小利"人"性的一面,实际上尼控不仅贪图小利也企图大权,只是后来为沙皇看破了真身坏了好事。</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
建于1480年。曾经是俄罗斯的国教大教堂,历代沙皇和大公都在此举行加冕礼。教堂内有3个宝座,伊凡四世和大主教各据其一,所余一个为历代沙皇举行仪式时的座位。此外教堂四周还有几位大主教棺墓。据说"谢"镇修道院中圣母升天大教堂是它的克隆版,在我看来它们貌似实不然。
听说托尔斯泰因写了"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小说以及他拥护无政府主义,1901 年在此教堂被革除东正教籍。2001年隔了一个世纪,东正教没有拨乱反正给他个平反,而是再次肯定了对托尔斯泰的驱逐,并将托尔斯泰的作品列入了禁书黑名单。想来托翁地下有知也会长叹息兮以掩涕。
</h3> <h3>教堂内不能拍照,只得翻拍导游图作窥斑见豹之用吧。(说实在即使让拍,鄙人也不敢轻举妄动。怕是惊醒了这些沉睡中的人,他们可都是有法术的人。)</h3><h3>俄罗斯的中文导游图少的可怜。整个游程中,只在此处得到一份。猜想不是俄罗斯人对中国游客的漠视,便是中国游客实在太多供不应求,但愿往好处去想吧。</h3><h3><br /></h3> <h3>左图是圣母升天大教堂入口处门廊,右图为大天使教堂门庭。这些装饰,做工细腻图花精美。时代的最高艺术成就和劳动价值,大都由能工巧匠创造出来给帝王大公们享用和收藏。</h3><h3><br /></h3> <h3>大天使教堂.</h3><h3>1505年伊凡三世重金聘请请意籍设计师,在原一座14世纪老教堂位置上建造了这座教堂,用时三年。贝檐、穹顶、拱窗、块状浮花墙面。美幻美伦,融文艺复兴威尼斯建筑和俄罗斯建筑风格于一体。大天使教堂总共有48口铜包石棺,里面安卧着52位大公及沙皇,其中也包括伊凡四世雷帝和被他所杀儿子的寝具。看来东西方帝王君主们的信念也大不相同,他们死后是要在神的屋内安然长眠,羽化成仙。我们则将帝王生前奢华的生活,复制到阴曹地府去,以便转世投胎仍享尊贵。</h3><h3><br /></h3> <h3>圣袍存放(圣母解袍)大教堂.</h3><h3>说是大教堂实则不然,一个精致白色带有金顶的小教堂,建造于1484-1486年间。俄罗斯建筑风格,是牧首的私人礼拜堂,收藏了数世纪来众多的主教和莫斯科大公画像。</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旁边的多棱宫正、侧面窗饰。圆柱方台繁花缛纹华美绚丽。</h3> <h3>在克里姆林宫中闲逛,不经意间回眸一瞥,瞧见这组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和银色,直指苍穹的洋葱头。疑是海市蜃楼,忙不迭存照入袋。回家后欲加添文字说明,却查不到它的户籍归属地。也许是银顶大牧首教堂和金顶伊凡钟楼的梦幻组合。</h3> <h3>圣母报喜大教堂(圣母领报大教堂).</h3><h3>1484年伊凡三世下令建造,用了5年的时间才完工。是沙皇家族自用的礼拜堂和家庭教会。王室举行婚礼、洗礼仪式的地方。教堂造型华美,共有大小9个金色洋葱头,贝檐穹顶拱窗回廊,一座气宇轩昂的建筑。</h3><h3><br /></h3><h3>16世纪中,因伊凡四世雷帝违反宗教律法,第四次婚后被拒入教堂参加各种仪式。后为通融,在此教堂走道外再加建一条外廊以供雷帝在此围观教堂中仪式。</h3><h3><br /></h3><h3>雷帝一生有多少婚姻?史料不全。教会记录有3次礼仪,另传3-4次未获教会祝福认可,据说还有多次的婚外情。</h3><h3>不要以为沙皇妻妾成群前呼后拥的,他可是死一个老婆再聚一个,循序渐进。据说第一个妻是他的最爱,情深意笃。被人毒死后,悲痛欲绝。找了第二个,还算琴瑟和谐。几年后又命归黄泉,好像也是被人下了毒。再后来娶了几个都不怎么有感觉了。</h3><h3><br /></h3><h3>想来即使号称恐怖的雷帝,也有受制于人不能为所欲为时候。</h3> <h3>伊凡大帝钟楼.</h3><h3>建于1505-1508年,我不确定伊凡钟楼是单指高81米的高塔,还是与其边上一栋风格相似4层塔楼合二而一的称呼?</h3><h3>钟楼内有铜钟50余口。在众多建筑群体中,伊凡钟楼的高度和造型给人有鹤立鸡群继往开来的感觉。</h3><h3>也有资料介绍,旁边这栋建筑风格与钟楼相似的4层建筑为圣母领报钟楼。据说其比钟塔晚30年建造。里面有64吨重的圣母领报大钟,每逢沙皇去世周年,会敲钟以示哀悼。</h3><h3>这座钟楼非常坚固,1812年拿破仑进攻莫斯科兵败时,想炸掉钟楼却不曾成功。</h3> <h3>D. 3</h3><h3>1.红场</h3><h3>2.国家武装力量博物馆</h3><h3>3.莫斯科地铁</h3><h3>4.莫斯科-圣彼得堡</h3><h3><br></h3><h3>昨天下午已到过与红场一墙之隔的克里姆林宫,今天来此看克里姆林宫外的这片景色。</h3><h3>在红场看到的克里姆林宫墙,巍峨雄壮。高耸的城墙和塔楼,彰显了克里姆林宫的帝王气象。</h3><h3>红场原是莫斯科一个喧闹的集市场 ,15世纪末因火灾而成空地,被称为火烧场。又因广场的克里姆林宫墙体及周边的建筑大多为红色称之为红场。</h3><h3>听说在这里伊凡雷帝曾祈求过上帝,宽恕自己的罪过。看来上帝很生气,最终还是不原谅他,让他绝了子孙。</h3><h3>在这里彼得大帝亲自操刀表演过庖丁解牛,但对象并不是牛而是他的囚徒。</h3><h3>在这里斯大林导演过一场特殊的阅兵典礼。在德国人将要兵临城下,莫斯科上空只能靠着气球、橡皮艇抵御德国飞机进入的广场上,演出了一场世所罕见的阅兵连带出征仪式。</h3><h3>有人说的不错:"红场是见证俄罗斯重大历史事件的场所"。</h3> <h3>圣瓦西里大教堂。</h3><h3>亦名圣巴索大教堂或波克洛夫斯基教堂。别树一帜,莫斯科著名的地标。由九头五彩缤纷,匠心独具的洋葱头组合而成的教堂。</h3><h3>伊凡雷帝取得喀山战役胜利后,1555年为战前的许诺修建了此教堂,1561年完工。</h3><h3>传说伊凡雷帝出征前,有个名为瓦西里的修士预言:战役将获全胜。雷帝许诺,如修士所言则重修大教堂。结果好事成双。</h3><h3>另一说法:"俄罗斯军队是得到了8位圣人的帮助,战事才得以顺利进行。为纪念这8位圣人才修建了这座教堂,8个塔楼上的8个圆顶分别代表一位圣人,而中间那座最高的教堂冠则象征着上帝的至高地位"。</h3><h3>又传:教堂建造后,雷帝大为惊艳。为了保证不再出现同样教堂,他挖了设计师的双眼,恐怖伊凡由此得名。</h3><h3>故事一传再传,生出了很多的逸闻。也许莫须有,锦上添花而已。</h3><h3>教堂现为俄罗斯国立历史博物馆分馆。</h3><h3><br /></h3> <h3>右图是米宁与波查尔斯基雕像.</h3><h3>1818年莫斯科树立的第一座纪念国家英雄纪念碑,现在瓦西里大教堂前的波查尔斯基与米宁雕像。雕像定格了一介平民米宁持剑挺胸,望着坐在石头上手护盾牌抬头看着他的波查尔斯基公爵,振臂一挥好像在说:"操他姥姥的,俺们一块收拾他们吧"的瞬间。我感觉不解平民米宁的气场何以大于贵族波查尔斯基大公?去百度转了一圈也没查到他们的来历。可能雕塑家具有民主主义意识,想突出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主题。</h3><h3>左图是1995年塑立在莫斯科国立历史博物馆门前的苏联元帅朱可夫铜像</h3><h3>老俄罗斯1991年散架后,俄罗斯人经过几年的沉寂反思,终于想到一个俄罗斯二战时期的民族英雄,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人物-朱可夫。</h3><h3>1896出生鞋匠家庭的朱可夫,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应征入伍,因作战勇猛获乔治十字勋章两枚。十月革命后加入红军并因战功不断得到提拔。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机缘巧合碰到赏识他军事天分,也是鞋匠家庭出身的斯大林。先后指挥过莫斯科战役、列宁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柏林战役。可谓是战功卓著,获得一大箩筐的俄罗斯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勋章。</h3><h3>但凡有本事的人,大都秉性奇异。他桀骜不驯又功高盖主,斯大林与其后上位的赫鲁晓夫都要对他额外关心些,他最终也没走出飞鸟尽良弓藏的历史阴影。导致他的悲剧人生除了他的倔头倔脑性格外,应该还与他的多情寡断阴差阳错的私生活有关,(这可是与他作战时的风格截然不同)英雄与美人自古来就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h3><h3><br /></h3> <h3>GUM百货商场.</h3><h3>世界十大顶级百货商店之一,这只是听了地陪的介绍,人云亦云。说实在,其他九大百货叫啥,我一概不知,也无兴趣打探。</h3><h3>红场原是摊贩商店聚集地,1889年建筑师亚历山大.泊美浪泽夫设计了这座具有新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用了4年建成了这座可容近千个商店的大型商场。斯大林时期这里作为一个样板窗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h3><h3>苏联解体时,曾因美国报纸刊登整个商场空空如也,门可罗雀的照片而名噪一时。现在商场中,货架上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可还是门可罗雀,因为绝大多数人消费不起。</h3><h3>之前看过一部二个美国记者做的俄罗斯纪录片,有个片场正在这个商场中。记者问正在试穿貂皮大衣的一位少妇,这要多少银子?旁边的营业员柔声细语道:"20万美刀"。影片的旁白说道:“现在这里是高档商品的专卖场,是权贵与富豪们的伊甸乐园”。我想好像不少的社会变革,最终的结果都有些类似。改革的福利彩票持有人,大都是小撮拥有社会资源的掌门人。</h3><h3>商场大门前白色的帐篷,是莫斯科为迎接2018世界杯,修缮道路建筑的工帐篷,而不是蒙古人离开时遗漏下的古迹。</h3> <h3>喀山圣母大教堂.</h3><h3>据传1612年"喀山圣母"帮助莫斯科人打败了波兰-立陶宛军队的入侵。为感恩圣母的帮助,1620年德米特尔·巴萨尔斯基公爵出资造了木质喀山教堂。1632年木质教堂火灾被毁后,沙皇下令在原址用砖建造一座圆顶喀山教堂。</h3><h3> 1936年斯大林为红场阅兵,下令拆除教堂。1991年苏联解体后,东正教的信徒们自愿筹款,于1993年按原重建。</h3><h3>据说这座教堂具有俄罗斯东正教早期建筑的特色。我感觉它的顶冠像是成吉思汗大兵们戴的半圆铜头盔,还没进化成洋葱头式样。交错层叠的贝檐,红砖加白绿色的墙体,的确有些拙朴古味。</h3><h3>不知基督教的世界里,有几位"圣母"?这位帮了俄罗斯人打败波兰立陶宛人的"喀山圣母"是否圣母玛利亚?</h3><h3>我有点胡思乱想转不过弯来了。<br /></h3><h3><br /></h3><h3><br /></h3> <h3>列宁墓位于红场西侧,红色大理石砌成的一栋建筑,大而肃穆庄严。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使用水晶制作棺椁,并采用高科技术想以保存肉身长存于世。</h3><h3>在谢尔盖耶夫修道院听说过谢尔盖死后600年肉身如初,那是传说。这里却每天有千万人亲眼目睹这种奇迹的存在,尽管这是人造的且至今还不足百年,毕竟她有现实的存在。</h3><h3>但他创造的人类史上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却如同流星般地划过时空消失了。</h3><h3>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h3><h3><br></h3><h3>苏联解体后,关于列宁这个墓的去留在俄罗斯争论不休。时至今日没有哪个俄罗斯的头,真敢拍板易地土葬列宁遗体,因为列宁被认为在公共生活中"依然有一席之地"。</h3><h3>2001年7月,普京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有人主张迁葬列宁遗体时说"我反对这样做。许多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列宁联系在一起,安葬列宁意味着安葬了他们的信仰。"他表示,列宁遗体仍将保留在列宁墓中供人瞻仰,因为"安葬列宁遗体将导致社会动乱"。他还说,只有当绝大多数人民同意讨论这一问题时,才能将它提上日程,但现在还不是讨论的时候。此后,关于列宁墓去留的争论暂时告一段落。</h3><h3><br></h3><h3>我想当人们不认为有伟大的领袖时,自然不会再有伟大领袖的存在,反之亦然。历史会给出答案。</h3><h3><br></h3><h3>我注意到了1990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已将克里姆林宫连同整个红场列入一个世遗项目了,而此组织在1994年又将列宁这个墓地单独列为世遗项目。</h3><h3><br></h3><h3>俄罗斯的蝴蝶煽动翅膀时,随西伯利亚的气流也引动这里刮起过一陈季风。但现在转了气候,原先躁动的精英们现在是噤若寒蝉销声匿迹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国家历史博物馆.
1873年伊凡二世下令建造,1883年伊凡三世加冕时开馆。世界藏品量前三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拥藏品700万件居首,它是450万件位居其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则以300万件位居三。除了拥有丰富的藏品外,它更让人瞩目的是博物馆建筑造型。一座多层红色砖楼,中间三角坡顶加斜檐,二边对称四组共八个大小碉楼尖塔,拱窗檐眉腰线花墙。塔尖拱檐腰线涂白装饰,极具特色的俄罗斯建筑。看这栋建筑,我不知怎的会突然想到身着红衣头带白帽的圣诞老人,而看它对面的圣瓦西里大教堂,我则会联想到了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br></h3> <h3>复活城门.</h3><h3>我只注意到了这座高大厚实的复活门楼和它前面的一个涂金绘彩的小教堂,却忽略了它们前面的地面还有一个莫斯科市中心原点的地标。这个地标意味着莫斯科4000余条道路有个共同的原点,由此原点向外编织出去蜘蛛网般的城市道路。</h3> <h3>复活门和历史博物馆门庭及装饰</h3> <h3>莫斯科红场无名烈士墓换岗仪式。</h3><h3>下图是修建于1967年的无名烈士墓。</h3><h3>墓碑上刻着:"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读来振聋发聩。</h3><h3>郁达夫曾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拥戴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h3><h3><br></h3><h3>据说俄罗斯的城镇农场,大多有烈士纪念墓地。卫国战争中很多家庭有人为国捐躯,所以他们世代相传有了这样一个习俗,在结婚生子入学升级时,都会到英雄烈士墓前缅怀先烈敬献鲜花致以敬意,这种仪式包含了纪念亲人和传承传统的双重含义。我想这样的国家,不仅会让她的左邻右舍,且也会让这个地球上的其他国家心存敬畏。</h3><h3><br></h3><h3>我想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没有英雄的国家和民族注定是没有未来的。</h3><h3>我们也有自己的英雄,我们是时势造英雄。<br></h3> <h3>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解体了,苏维埃共产党解散了。但莫斯科还存在革命广场,还竖立着马克思的雕像。它们是作为历史的遗物还是信物存在?</h3><h3><br /></h3> <h3>俄罗斯外交部大楼</h3><h3>建于1948至1954年,斯大林时期代表性建筑。用来展示俄罗斯社会主义的繁盛与荣耀。外观仿哥特式高耸挺拔,雄伟壮观。</h3><h3>坐在车内抓拍,照片右侧是手机将车窗框一起抓入镜框中了,这不是墙体门洞的弧线。</h3> <h3>上图波修瓦巴歌剧院.1825年建筑为莫斯科最大歌剧院,俄罗斯古典主义风格建筑典范。1853年遭遇大火被毁,1856年按原样重建。</h3><h3><br /></h3><h3>下面是坐在车内,往来景点之间穿梭,顺路抓拍的一些街景。</h3> <h3>新生儿.</h3><h3>与它们的父辈们比较,它的轮廓线要显得简洁明快单纯。</h3> <h3>俄罗斯中央武装力量博物馆.</h3><h3>建于1919年,即俄罗斯1917年十月革命后的产物,是一座以军事历史为题材的大型军事博物馆,也是俄罗斯保存最完整,见证苏俄红军70余年成长历史的场所。 馆内有近80万件军事陈列物。二部分组成,馆外场地全是苏俄各类武器大型装备,馆内场地则是各种小型武器及图片资料等。</h3><h3>进门就见一尊创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佛-列宁</h3><h3><br></h3><h3>查网上自由行攻略,展馆门票价70卢布约合人民币7.5元。我们这个自费活动项目加上体验俄罗斯地铁可是每人花了人民币300大洋哦,我们被温柔地割了一片肉。</h3> <h3>大型油画</h3><h3>众星拱月的表达方式。</h3> <h3>斯大林专柜,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h3><h3>他的故事实在太多,正、反说法分歧悬殊。<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有人给他编过七宗罪,说是专制残暴十恶不赦。但也有人说他将一个刀耕火种的俄罗斯农业国改造成了拥有原子弹,能与老美平起平坐的工业强国,是一个将俄罗斯以及附属国版图开拓至它的历史之最,居功至伟的人。立场不同各自表述。</span>但是地球人都一致认为他是影响俄罗斯历史进程屈指可数的几个之一,也是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一小撮人中的一个。</h3><h3>据说最近俄的一项民意调查,在回答"俄罗斯最杰出的人物"时,斯大林以38%占据第一位,普京和普希金34%并列第二,列宁为32%名列第三。另有美国之音一项专访说俄罗斯年轻的一代人中,有越来越多的人为斯大林时期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他们正在忘却那个时期的个人崇拜、专制独裁、血色恐怖。他们在普京领导下,正在重新认识斯大林。<br></h3><h3><br></h3><h3>我想民调,可能会受政府舆论导向的影响,但更受现实生存状态的影响。当远离斯大林时代后,人们在审视他的历史功过时,不再会仅用个人的情仇恩怨作为评论判别的标准,而会更理性地从国家利益得失来研究判断。</h3> <h3>晚上到这座清真寺附近的中餐馆用餐,很远就被它金色的大穹窿和高耸入云的宣礼塔所吸引。</h3> <h3>莫斯科地铁,</h3><h3>斯大林时期的杰出作品。1935年考虑战时民防和交通之需,建造了最深约达地下100米可兼备战时400余万民众防空用的地铁。</h3><h3>地铁站用大理石贴面,穹顶拱门,雕塑油画,花枝吊灯,装饰的流光溢彩富丽堂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艺术宫殿,是世界公认最美而没有之一的地铁。</h3><h3><br></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说实在当我亲眼目睹这座地铁站时,还是有所震撼。我早前是有去过一些地方,也体验过纽约、洛杉矶、罗马、慕尼黑、奥地利、大阪等地的地铁,但那些后起之秀的长相都没有这个老前辈来的漂亮勾魂,</h3><h3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1935年,20世纪三十年代我们是怎样的状态?号称有几千年历史我的国,还处在半开化状态,被列强启蒙中。之前<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我们进化的步伐走的实在太慢。</span></h3><h3>不知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的罪行时,这些奢华的建筑是否他劳民伤财虚荣浮华的一项佐证?但现在这些斯大林时代,牌坊式的建筑却无时不刻地在为他扬幡招魂。</h3><h3><br></h3><h3>网上提供的地铁票价形式有多种:有50卢布单次,也有多次和单日、多日及按时间计价票,并有学生票,月票的优惠,非常人性化。</h3><h3><br></h3><h3><br></h3> <h3>上图2018俄罗斯世界杯赛场</h3><h3>下图俄罗斯国家马戏场</h3> <h3>日光渐散天色暗淡,夜幕里看见一个东正教堂的穹顶在幽暗深蓝色的天幕中突兀而立,勾勒出一个神秘的轮廓线。</h3><h3>弗拉基米尔大公可能也想不到,当初为高攀拜占庭安娜公主引入的东正教。在以后对于提高俄罗斯民族的凝聚力,在保家卫国和抵御外部入侵及兼并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h3><h3>不禁想起一位俄罗斯作家说的话:"莫斯科是个谜一样的城市"。我想说:“有了东正教的谜底,才会造就莫斯科是个谜一样的城市”。</h3><h3><br></h3> <h3>晚上11点多,莫斯科渐渐陷入了黑暗中,但在往西北去圣彼得堡的高铁中,我们却慢慢迎来了许些日色。听说圣彼得堡的夏天有白昼节天象,算在无意中见识过目了。途中车窗外的景色,不时地交织出原野、树林、湖泊和星星点点彩色的村舍木屋。<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0, 0, 0, 0);">天边彤霞绚爛云彩迤逦,地面草木英华苍翠茂盛,是</span>俄罗斯十九世纪巡展画派笔下自然景色在现实中真实的物像。</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