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日前,巴黎苏富比端方旧藏专场中惊现宋人手写本《杨太后宫词》(以下称苏本),龙美术馆刘益谦先生以205万欧元落锤价将宝物收入囊中。该《杨太后宫词》手抄本,为十二开册页,水墨纸本,收入南宋杨太后(杨皇后)宫词数首,编辑者自署名"潜夫",年款不详,干支部分仅见一个"酉"字。后有明末藏书家毛子晋(传)、乾隆嘉庆年间藏书家黄丕烈及清末学问家梁鼎芬跋,先后为毛子晋、黄丕烈及端方旧藏。"杨太后"即"杨皇后",一说为杨桂枝,一说为杨妹子,南宋宁宗皇后,理宗即位后为太后。该手写本编辑人落款"潜夫",坊间多把编者定为南宋人周密或者刘克庄。笔者近日对两位可能的编者进行了论证,得出潜夫并非刘克庄,可能为周密的结论。论证过程如下:第一:查周密资料,知道周密曾号"四水潜夫"与苏本辑者"潜夫"有两字之差;百度对其身份的定位和成就的介绍中,提到周密为为文学家、诗人、词人、擅书画并"对保存宋代杭州京师风情及文艺、社会等史料贡献很大"这加剧了笔者"该文本编辑者可能就是周密的"印象。第二:搜索"周密书法",找到一幅疑似传承有绪的作品,(用纸精良,上面盖满收藏印)对比后感觉二者结体方面比较接近,但笔法还是有差距的,该资料显示的周密用笔比苏本用笔更工整严谨些。第三:百度"周密、杨太后宫词",得到了更加丰富的信息。1)周密曾编辑过二宫词(宋徽宗词和杨太后词),得出结论:此本也许就是周密所手编的二宫词中杨太后宫词的手稿。2)国家图书馆藏有两个版本清人所印制巜杨太后宫词》。(图文样式待查)第四,孔夫子旧书网上可查到有清代黄丕烈跋语的宋手写本旧书,(以下称孔本),对比网站提供的几页影印资料,正文宫词部分书法的字迹完全保留了苏本的样子,唯黄丕烈跋语部分苏本为行书手写体,孔本为仿宋体书,不知是否为黄丕烈本人之意,不用自己原稿手写墨迹,改用工整刻板的宋体,这也许是恭敬前贤的意思吧。另外一个重要细节是,孔本保留了苏本上虫蛀等损坏痕迹,进一步佐证苏本从宋元之交至清代中期已经遭虫蛀的事实。第五,苏记手写本中潜夫本人的尾跋本来是有干支年号的,但遭虫蛀后天干已经无法查证,只剩地支"酉"字,所幸,嘉德公司近年曾上拍过一个宋体的本子(以下称嘉本),嘉本未采用苏本潜夫字迹,改用宋体刻制,如果说孔本的贡献是逼真、保留了原貌,那么,嘉本的最大贡献是完整,保留了纪年等重要内容。通过嘉本,我们可以完整地解读到作者潜夫所落年款为癸酉年,结合杨宫后所处时代,应为1213年或1273年。查周密生卒年为1232-1298,可知,1213年周未出生,1273年,周时年四十二岁,正当盛年。再查杨皇后(1162-1232)所处年代可知,周密小杨皇后整整70岁,杨皇后的卒年正是周密的生年,对周密来讲,杨后只是个传说,当然这并不妨碍后人为前人著书立传。第六,资料显示,嘉德公司当年拍卖时把嘉本的辑者潜夫定为刘克庄。刘克庄何许人也?查证此人,生卒年为1187-1269,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宋宁宗(在位时间1194-1224)和宋理宗(在位时间1224-1264)时期大臣,与杨皇后有交集,理宗曾于1246年授予其国史院编修职务,据此,刘克庄职务上也具备编辑杨后宫词的职责和便利。如果把癸酉年定为1213年,则杨氏正做宁宗的皇后,而嘉本古籍书名同苏本一致,同为巜杨太后宫词》,这个年代与"杨太后"的称谓显然不一致,排除了1213年后,下一个癸酉年正是1273年了,而此时,杨太后已经去世41载,刘克庄也已经作古4个年头了,但周密周公谨却刚过不惑之年。综上所述,如果一定要从坊间传闻的两个编辑者中确定一个,则苏本《杨太后宫词》的辑者绝无可能是刘克庄,嘉德公司当年的结论也是失之草率了;种种迹象表明,苏本巜杨太后宫词》是明清诸多版本书,包括上述"孔本""嘉本"的母本,其编辑者是周密周公谨的可能性偏大一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