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注: 以下均为说明文字在上,图片或视频在下。)</b></h1> <h1><b> </b><b>2014年</b><b>9月14日14时,三峡枢纽的入库流量已达44500立方米/秒,水库水位创该年汛期新高。为此,三峡大坝开启了深孔泄洪。按照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批复,三峡枢纽工程于9月15日启动新一轮175米试验性蓄水。 </b></h1><h1><b> 9月16日,我去三峡参观,正值三峡大坝泄洪,有幸亲眼看到了三峡大坝的雄姿和泄洪的气势。</b></h1><h1><b> 下图就是正在泄洪的三峡大坝。</b></h1><h1><b> 那么,为什么到今天我才做这个美篇呢?前些时候,有几位网友出于好奇吧,转发了所谓三峡大坝泄洪的视频。我一看,大吃一惊,不对呀,与真正的三峡大坝及其泄洪的场面相距太远了。看来还是要让更多人知道真实的三峡大坝及其泄洪情况。所以,我才做了这个迟到的美篇。</b></h1><h1><b> 此篇选用了自己所拍摄的照片。也挑选了网上从更高更远更近的位置观看三峡及其泄洪场面的照片。</b></h1><h1><b> </b></h1> <h1><b> 下面就是网传的所谓三峡大坝泄洪的视频。原来时长达两分半钟,我将它裁剩30秒。那实际上不过是一个小水库的泄洪而已。</b></h1><h1><b> 第一个散发此假视频者的,我不知其用意,至于转发者,我认为是出于好奇与好心。</b></h1> <h1><b> 下面是一张三峡大坝正在泄洪的照片。泄洪坝段位于大坝中部(略靠右)。当时有十个泄洪深孔在泄洪。</b></h1><h1><b> 照片的上部就是长江左岸(从长江的上游往下游看,下同)。大坝的最左侧(也是泄洪坝段左侧)是左岸发电厂房段,共装有14台机组,每台700MW。</b></h1> <h1><b> 下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从三峡大坝的右侧,或者右岸的上方,观看三峡大坝的全貌。靠近观众的就是大坝的右侧,为三峡的右岸发电机组的坝段,一共装有12台机组,每台同样是700MW。中间就是三峡大坝的泄洪坝段,正在泄洪。</b></h1> <h1><b> 从长江下游的方向,眺望三峡大坝和长江的上游方向。可以清楚地看出,坝前,长江的上游方向,一平如镜; 坝后,长江的下游方向,江水滔滔,大坝正在泄洪。泄洪位置位于大坝中间(偏右,如前所述,左右方向均指从上游往下游看时的方向)的泄洪坝段。可以看出,下游的江水是黄褐色的,上游则是清水,因为在泄洪的过程中也把泥沙冲刷下去了。</b></h1> <h1><b> 下面这张照片显示了三峡大坝坝后江面的宽阔,也能看到雄伟的三峡大坝的全貌。还可看出坝前的长江上游段也就是水库段。可以看出,坝前与坝后,江水有相当大的落差,这就是可以用于发电的原动力之所在。</b></h1> <h1><b> 下为一张三峡大坝的剖面示意图。</b></h1><h1><b> 泄洪坝段,有三层共计67个孔。最上面的为溢流表孔共22个,每孔宽8米,其堰顶高程为158米,泄洪时会形成人工瀑布。</b></h1><h1><b> 第二层是泄洪深孔共23个,每孔宽7米,高9米,其底部高程为90米。泄洪深孔是主要的泄洪孔,使用最多。</b></h1><h1><b> 当发生千年以上级别的洪水时,深孔、表孔将同时泄洪。</b></h1><h1><b> 第三层也就是最下面的一层叫导流底孔,共22个,每孔宽6米,高8.5米。一般将不再打开。</b></h1><h1><b> 值得注意的是,左岸厂房有14个水轮发电机组的进水孔; 右岸厂房有12个水轮发电机组的进水孔。</b></h1><h1><b> 为何要设计这么多层次复杂的孔呢?它们都有什么功能?设计大坝的长江水利委员会专家称,防洪是三峡工程的首要效益,三峡天然河段洪水量大和落差大,而大坝担负着拦蓄洪水、调蓄水位的功能,大坝必需有一定规模的泄洪能力,因而采取了混凝土重力坝泄洪坝段设深、表孔的方案。 </b></h1><h1><b> 对于孔的布置,设计者煞费苦心。他们从缩短泄洪坝段长度、利于左侧电站布置、减少工程量等综合因素比较,选定了现在的布置方案。孔口的高程、大小、数量选择也有一番讲究,既要考虑中下游防洪调度、水库排沙、坝体应力和结构安全,同时也要考虑闸门、启闭机制造和应用等诸多因素。</b></h1> <h1><b> 下为三峡大坝正在泄洪的近鏡头。</b></h1> <h1><b> 这张照片显示只有两个泄洪深孔在放水。</b></h1> <h1><b>泄洪深孔全开的场景。</b></h1> <h1><b> 江水从泄洪深孔冲出的一霎那。</b></h1> <h1><b> 在下面这张照片上,近侧为泄洪坝段正在泄洪,远处缩进的就是左岸发电厂房坝段,再远的地方是一座山。一般情况下,游客参观的时候,首先就来到远处的那座山上。</b></h1><h1><b> 请注意,泄洪坝段离左岸有相当长的距离。</b></h1> <h1><b> 为了满足防洪的需要,平时三峡水库的水位不能超过145米,留下三十米的库容来迎接洪峰,从145米到175米的水位之间,三峡水库约有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b></h1><h1></h1><h1><b> 我们注意到,泄洪孔里出来的水都是朝上排放的,这是为什么呢?</b></h1><h1><b> 如前介绍,三峡的每个长方形泄洪孔,大达7米宽、9米高,每秒可以排出近4763立方米的水。如此巨大的水量携带的能量惊人。如果采用直排式大坝设计会对坝基造成巨大的冲击,缩减大坝的使用寿命,怎么办呢?三峡大坝的工程师们想出了一系列方案,将水排向空中成了最好的选择,这样就大大减弱了水的冲击力,有效地降低了对大坝的冲蚀。为了实现这一要求,三峡大坝每个泄洪孔都安置了三角形的导槽,从而改变水流的方向。<br></b><b>这样一个出色的创意,大大增加了三峡大坝的安全系数。</b></h1> <h1><b> 滔滔江水从泄洪孔中奔涌而出,携着巨大的能量,冲击到下游江水之中。我们不论站在左岸或右岸,都能很清楚地听到不绝于耳的隆隆轰鸣。</b></h1> <h1><b> 咆哮的江水从一个个泄流孔中喷涌而出,气势浩蕩。</b></h1> <h1><b> 下泄的洪水冲击下游江水后,激起一大片与大坝平行的水簾,宛若从江中升起的倒挂的瀑布……</b></h1> <h1><b> 在左岸登山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座座高压铁塔和一条条银线把三峡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送往四面八方。远处的一座大桥。就是三峡坝区下游连接左岸和右岸的最便捷的通道。</b></h1> <h1><b> 在左岸的山上,从远处观看三峡大坝泄洪。</b></h1> <h1><b> 在左岸山上我们能清楚地听到水流从泄流孔冲出,以及水流冲击江面以后发出的隆隆的轰鸣声。</b></h1> <h1><b> 从这张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泄洪的水流是向上冲出泄洪口的,然后以抛物线型落至江面。</b></h1> <h1><b> 下面这张照片的右上方,就是三峡三峡大坝的上游侧,三峡水库。</b></h1> <h1><b> 就近观看三峡水库。它风平浪静,微波荡漾。</b></h1> <h1><b> 从左岸就近观看三峡水库。</b></h1> <h1><b> 下面这张照片是从右岸观看三峡大坝以反正在泄洪的情景。</b></h1> <h1><b> 经过三峡大坝后,滔滔长江水,继续滚滚向东流,直奔东海。</b></h1> <h1><b> 从上面这些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出,前面第二幅那个视频所展示的绝不是三峡大坝,而是一个小型水库的泄洪场景。下面,为了便于大家比较,我再放置四张照片,每张都写了注释文字加以对比。</b></h1> <h1><b> 观看深峡大坝以后,我很有感触,写了下面这一首七绝。诗写得不好,但是表达了我的感情。 </b></h1><h1></h1><h1><b><br></b></h1><h1><b> 七绝</b></h1><h1><b> 观三峡大坝泄洪 </b><br><b> </b></h1><h1><b> 大雾遮天坝后隆,</b></h1><h1><b> 巨帘倒挂自江中。</b></h1><h1><b> 应期神女犹安好,</b><br><b> 乐叹今人气盖虹。</b><br><b> </b><br><b> </b><b><br></b></h1><h1></h1><h1><b> </b></h1> <h1><b> 下面再介绍一点关于泄洪方面的知识。</b></h1><h1><b> 泄洪的通俗意义,就是水库里面的水不经过水轮机发电,而直接从大坝通过的一种方式。这种情况,一定是单位时间内需要通过该水坝的水流量过大,单靠通过水轮发电机的水量不足以满足防洪调度需要的无奈之举。那么为什么非要进行防洪调度呢?</b></h1><h1><b> 众所周知,一般来说,水坝、水库和水电站的作用就是通过拦蓄洪水,蓄洪补枯,在调节水资源的同时壅高水位进行水力发电。但是,由于水库的库容量都是有限的,通常很难无条件满足蓄洪补枯的需要,所以,具有防洪功能的水库和水电站的实际操作,必须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防洪调度。<br></b><b> 以三峡为例,长江的年径流量接近一万亿立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八十的水量集中在雨季。三峡水库的总库容为392亿立方米,可调度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所以,如果不进行必要的防洪调度,仅按照蓄洪补枯的原则在整个汛期进行蓄水,那么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肯定很快就会被填满。对其后再出现的洪水,大坝将会完全失去任何防洪作用。因此,为了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库容存在,必须对三峡水库实施防洪调度,让它在洪水期的水位不要太高,尽量保持具有221.5亿库容的防洪能力。按照这一防洪要求,进入汛期后三峡水库的水位不得超过145米高程(其专业术语叫做“汛限水位”),否则,在遭遇洪水的时候,三峡就不能发挥出消减221.5亿立方米洪水的防洪作用。<br></b><b> 这样,在汛期到来之前或者在汛期中,一旦三峡水库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发电把水位降低到汛限水位,三峡大坝就必须通过泄洪的方式,让水库的水位尽量保持在汛限水位,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功能不受影响。不过,这个防洪调度的目的是要保障三峡水库的防洪作用,所以,汛期泄洪只能发生在洪水并不是很大的时候。一旦真正出现较大的洪水,三峡水库一般就要蓄水发挥防洪作用。</b><b><br></b><b> 这里还有一个概念需要澄清。一些说法称三峡水库只能防止长江上游的洪水,而对长江下游发生洪水无能为力。实际上并非如此,当长江的下游出现洪水的时候,我们通过三峡大坝减小、甚至截断上游的来水,也必然会产生减小下游洪水的防洪作用。三峡大坝建成后,已发生多次长江下游先出现较大洪水。三峡大坝就是通过“发挥滞洪调度作用”的方式,减小了长江下游的洪水,发挥了防洪的作用。在长江下游的洪水已经明显减退后,三峡大坝会选择此时泄洪,以抓紧这一段洪水还不大的时间,尽快把三峡水库的水位降低到汛限水位,以保障今后任何时候长江再出现洪水时发挥出正常的防洪作用,“充分发挥拦洪、削峰、错峰作用”,所以,需要抓紧时间在较大的洪水到来之前尽快泄洪。<br></b><b> 总而言之,三峡大坝泄洪的作用就是为了保障其防洪功能的正常发挥。当然,并非是世界上所有的水库都必须要通过泄洪才能发挥出防洪作用。像美国的胡佛大坝一般就不需要泄洪。由于科罗拉多河的年径流量不大,胡佛水库本身的库容量已经超过了科罗拉多河的年径流量。加上科罗拉多河上其它水库的库容,人工水库的蓄水能力已经超过了科罗拉多河年径流量的4倍。也就是说只要调度合理,胡佛水库完全可以把科罗拉多河一年的水量全都拦蓄起来,所以,它基本上不需要泄洪。<br></b><b> </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