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捂灰—紫砂壶捂灰工艺简说

美友12255475

先讲捂灰原理: 就是第一次用低温烧成,第二次入窑前在窑底扑上一些特殊的木炭或稻糠,或各种特殊植物如松枝等。 将已烧好的紫砂壶,用稻谷的谷糠掩埋在匣钵裏封好,放在窑内再烧一次,烧成时升温缓慢,谷糠被引燃但因缺乏足够的氧,而不能充份燃烧,谷糠中的炭分子被吸人壶胎里形成黑色,此工艺被称为『捂灰』。烧得好的捂灰,黑色犹如好的微墨,色黑而不板,有一种温润之感。达到“人为窑变”的特征。 西施乳(捂灰) “ 一些因烧成时受火不均,或是制作时由于“花泥”等原因引起的烧次变色,为了补救经常采用捂灰工艺进行改色处理,如清末名家程寿珍就有许多捂灰烧成的作品。还有的也是纯粹为了装饰好看去捂灰。材质纯正的捂灰壶,经泡养后效果特别,具有像“墨玉”一般的色泽。因此,现在有人还将烧制好的紫砂器采用捂灰工艺再次烧成,进行改色。 紫砂泥料中如绿泥类等一部分含铁较低的泥料一般不适宜捂灰。完成后的紫砂器,如再在中性一氧化气氛的窑炉中复烧,即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紫砂器的烧成及窑变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经过长期的摸索总结,熟练的烧成艺人可以根据泥料及窑炉的不同特性控制作品的最终效果,这也给萦砂器带来了更神秘的色彩。 捂灰作为一种制壶工艺,是制壶人在追求一种火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