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宁夏同心县韦州镇童氏家族童增简介,是童氏家族三世人童河第六个孙男,童氏家族四世人童登祥第五个儿子。出生于1971年元月9日,农历一九七○年腊月十三,小时候家境贫寒,九岁才上学,高中文化。娶妻下马关郑儿村瞭马山社吴正荣之四女吴彦翠,出生于1971年农历九月初七。大学学历。</p> <p class="ql-block"> 二十多年来,童增和吴彦翠夫妇从偏僻的无人愿意任教的山沟沟到如今的移民村公办幼儿园的保教主任,一直在倾心倾力的奋斗努力追寻自己的教师梦。一切都源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农村孩子的挚爱!无论是大山深处的代课教师还是幼儿园的园长、保教主任,两人的工作都是倍受称赞,得到了学生、家长、领导和社会的一直认可。</p> <p class="ql-block"> 1990年因父亲童登祥得了癌症去世了,家里经济特别困难,童增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被迫离开了老师、离开了朝夕相伴的同学。这样的处境让人痛不欲生,1990年秋季,韦州镇东山完小招聘代课老师,韦州学区校长海明和东山村村长田光忠经过筛选,决定让童增去韦州镇东山完小代课,只有梦中才能扮演的角色,就这样突然降临了,虽然是代课教师,但是童增依然十分的珍惜。在教育行业一干就是二十多年。</p> <p class="ql-block">东山完小任教合影</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一年在韦州东小完小合影</p> <p class="ql-block"> 童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一边教书一遍和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从教书育人中我感受到了幸福快乐,也体会到了只有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从而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童增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东山村群众的好评。淳朴的农村人用最朴素的语言传递着我的事迹,因为童增和其他老师的努力工作,才让大山深处的孩子走出了山沟沟,升到了高一级的学校读书。童增本人也真正感受到,只有真诚相待、用心工作,才有收获;只有爱孩子,才能走进孩子们心里;只有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才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p> <p class="ql-block">一九九一年韦州东山完小毕业班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96年9月份,童增和妻子吴彦翠结婚,1997年童增和妻子吴彦翠被韦州镇学区调到了韦州镇东山村哈庄教学点代课。哈庄教学点只有三间房,一间当办公室兼宿舍,另外两间是教室。没有院墙,没有操场,到处是坑坑洼洼,吃水也存在问题。当时童增和妻子吴彦翠心凉了半截。可当我看到那些站在墙角一双双求知的眼睛,心软了,俩口子在学校安了家。我们一边教书一边动员学生家长一起平整校园,为学校打围墙,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哈庄教学点终于有了学校的样子。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要常抓不懈,山村的孩子基础很差,汉语拼音学的更是一塌糊涂,不得不手把手从头开始让孩子学习,那时候真的感到很累(两口子教了30多个学生共6个年级),可心里感到很温暖,因为他们爱孩子,更爱教书育人这个行业。记得2000年春季学期有一天下午4点放学的时候,突然刮起了黑风,外面什么也看不见,想到离教学点10公里以外的青龙山村子的5个孩子的回家问题,童增心里犯了难,那时候没有电话,也联系不上家长,如果让他们回家,将面临走丢的可能。童增经过和妻子一番商量,决定强行留下这5个孩子。晚饭过后,因为风特别大,家长还是无法来接孩子,天也黑了,我和妻子只好把课桌拼到一起给孩子们当床,安排他们睡觉,看到孩子们熟睡的样子,俩口子的心总算平静了下来,给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后来也因为这件事让家长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哈庄教学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05年秋季,因青龙山村新庄社地理条件落后,好多公办老师去了都呆不住,孩子的上学成了当地群众最头疼的问题。于是韦州镇学区校长海明又把童增和吴彦翠俩口子调到青龙山村新庄社去教书。荒凉,孤单,无助,辛酸……吴彦翠带着自己两岁的孩子,住在借来的破窑洞,还要每天行走2里路,不敢想象的岁月!岁月虽然艰苦,可他们夫妻俩把精力却一心用在教书上,他们经常为教学上的问题争议甚至到了吵架的地步,最终还是用有效的课堂教学作为和好的条件。</p> <p class="ql-block"> 青新庄教学点留影。</p> <p class="ql-block"> 2009年秋季,国家实行移民搬迁,童增和妻子吴彦率教书的村庄也被列入了搬迁对象,他们夫妻俩也从此告别了十多年的小学教书生涯,从此就离开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2010年,他们发现新搬迁的移民村有许多3-6岁的孩子,于是又萌发了开办幼儿园的念头,这在农村当时是一种新气象。于是他们夫妻俩在韦州镇旧庄移民村创办——同心县韦州镇爱心幼儿园。在办园期间,他们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广大群众的利益而奋斗”的办园理念。幼儿从最初的十几个到三十几个,发展到最后的七十几个。为了能够尽快掌握学前教育的授课方法和技能,夫妻俩自掏腰包四处培训,先后到银川、北京等地进行学习培训,一所村级民办幼儿园办的红红火火,得到了教育局、中心学校的高度认可,安排其他大型幼儿园来园进行观摩学习。童增夫妇也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和下乡慰问活动,及时了解幼儿家庭经济状况,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实行减免保教费和申请国家政府资助政策。对于交不清保教费的幼儿家长实行分批分期来交费,促进了当地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p> <p class="ql-block"> 爱心幼儿园活动展示。</p> <p class="ql-block"> 2018年1月份,童增和妻子吴彦翠根据同心县韦州镇中心学校的安排,承担起了当地第一家公办幼儿园的重任。为了让孩子们能够在春季开学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上学,俩口子带领幼儿园老师冒着严寒(当时幼儿园没有供暖)对幼儿园的幼儿活动室、休息室、楼道,主题墙全面进行环境创设。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斗,终于在开学初完成了同心县韦州镇旧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孩子们如期的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上学。老师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笑容。</p> <p class="ql-block"> 韦州旧庄幼儿园活动展示。</p> <h3> 2018年被评为同心县十大典型幼儿园老师。</h3> <p class="ql-block"> 童增、吴彦翠夫妇生育两女一子,大女童雅楠,生于农历一九九七年七月二十七。大学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现在红寺堡开发区太阳山中心小学教书,已结婚,女婿盐池大水坑镇柳条井村人,杨文之子杨继聪。二女童雅茹,生于农历一九九九年二月十九(清明节),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郑州中原工学院现,现工作单位北京民生银行。儿子童仲杰,生于农历二OO二年六月初九。大学本科学历,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现考研待定。</p> <p class="ql-block"> 本文章于2025年2月份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