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艾西拉在丹吉尔以南46公里,</h3><h3>涂鸦墙,是这个小镇的标签。</h3><h3>摩洛哥每年7、8月份在这里举行国际文化节,成为以文化拉动旅游的纽带。<br /></h3><h3>出发前,对这个艺术小镇充满期待。</h3> <h3>坚固质感、充满历史印痕的城墙,</h3><h3>这是许多战略重镇的必备,</h3><h3>艾西拉也不例外。</h3><h3>尽管它现在一派祥和。</h3> <h3>以为我们仅仅为拍摄城门吗?</h3><h3>错了!</h3><h3>我们等的是与当地人同框,</h3><h3>无奈的偷拍之策,</h3><h3>自知有点小坏!</h3> <h3>小镇都住着居民,增加了很多生活气息。</h3><h3>从游客的心理看,当然希望拍摄一些人文的画面。</h3><h3>从居民的角度看,既有穆斯林风俗的忌讳又有被打扰的麻烦,冲突不可避免。</h3><h3>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开心旅游的前提。</h3><h3>所以,我们的画面大多以背影为主。</h3><h3>既使打擦边球,也不能过份。</h3> <h3>呵呵!</h3><h3>与美女同框,</h3><h3>想必你也猜到这不是偶然。</h3> <h3>傍晚前到达小镇,夕阳西下,光线刚好,</h3><h3>摄影人的最爱!</h3><h3>那就抓紧时间咔嚓。</h3> <h3>讲真,涂鸦艺术小镇没有以前的精彩。</h3><h3>由于大胆的创意、艺术家的参与,艾西拉成为以艺术壁画吸引游客的旅游胜地。</h3><h3>但壁画是每年更换部分、保留部分。</h3><h3>展示给游客的壁画质量和数量,就看当年有多少高手参与制作。</h3><h3>至少我们看到的壁画,没有网友展示的精彩。</h3><h3>所以有些许失落。</h3><h3>正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h3> <h3>我们穿梭在不同的巷子里,</h3><h3>捕捉各人心仪的涂鸦壁画。</h3><h3>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一笔画风。</h3> <h3>这里的小巷也有看头,</h3><h3>曲径通幽、妙笔生辉 。</h3> <h3>既使是一般的房门,</h3><h3>经色彩涂抹立马不一般。</h3> <h3>这个网红之窗,</h3><h3>小女孩边上多了老顽童。</h3><h3>记得在艾希拉当天的微信中,我这样写到:</h3><h3>有一种爱好叫犯傻,背着穷游免费代言。</h3> <h3>日落中,告别艾西拉小镇。</h3> <h3>今晚的住宿是在丹吉尔四星酒店hilton。<br /></h3><h3>这个酒店今年上半年刚开张,环境好,服务很好。</h3><h3>这是此行唯一一家用点心茶水欢迎我们的酒店。</h3><h3>让大家受宠若惊。</h3> <h3>入住酒店后,窗外是灯火璀璨的海港。</h3><h3>晚安,丹吉尔!</h3> <h3>对丹吉尔的了解,从清晨开始。</h3><h3>还是时差不适,唤我早早醒来。</h3><h3>那么,就拿起相机从酒店开始扫描这个城市。</h3><h3>晨曦微露,天边渐红,</h3><h3>静谧无声、轮廓依稀。</h3> <h3>都说早起的鸟儿有食吃,我也如此。</h3><h3>一个人胆大包天的爬上屋顶设备层,</h3><h3>丹吉尔风光尽收眼底。</h3> <h3>对我而言,</h3><h3>吃饭仅仅是给旅游增加体能的需要。</h3><h3>岂不知,还有比我更痴迷的人。</h3><h3>沈大师的敬业精神真比我还强。</h3><h3>蹲在墙角为何?</h3> <h3>原来是为了拍摄酒店全景。</h3> <h3><br /></h3><h3>帕特尔角被我简称灯塔。</h3><h3>位于丹吉尔-得土安大区,处于丹吉尔以西12公里的直布罗陀海峡入口处,海拔高度约300米,是非洲大陆最北的西点。</h3><h3>灯塔面对辽阔浩茫的海洋,西面是大西洋,东面是地中海。</h3><h3>许多游客喜欢以灯塔为背景拍照留念。</h3><h3>但恕我直言,这里除了灯塔别无他景。不建议特地过来。</h3><h3>而所谓的非洲之洞,因为洞口似非洲版图,所以得此名。</h3> <h3>但人文交流似乎比欣赏风景更值得怀念。</h3> <h3>一直以为,</h3><h3>旅途不光有远方和诗,更有难忘的人文故事。</h3><h3>这样的旅途才有生趣。</h3><h3>这不,我们的旅途屡屡与当地学生和老师不期而遇。</h3><h3>活泼可爱的摩洛哥小朋友和中国老太太,在安吉尔非洲洞景点载歌载舞,不亦乐乎。</h3> <h3>你没有看错,</h3><h3>这不是欧洲,这里是非洲的丹吉尔。</h3><h3>一个现代与历史交汇的海滨城市。</h3> <h3>菲斯是四大王城中最古老的一座,</h3><h3>便无可争议地成为摩洛哥的象征。</h3><h3>这座城市在阿拉伯人荡平北非和西班牙后不久就建了起来,并成为这个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h3><h3>位于旧菲斯的阿拉伯人区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古城之一。</h3><h3>城中蜿蜒的小巷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餐馆还有市场。</h3><h3>清真寺、学校、染坊和皮革厂也散落在城中。</h3><h3>寄托了太多期待的古都;</h3><h3>你将给我们怎样的惊喜?</h3><h3><br /></h3><h3>蓝门正面,是菲斯蓝;蓝门背面,是伊斯兰绿。</h3><h3>色彩都有玄机</h3> <h3>由于老城是旅游商业区,同时也是生活居住区;</h3><h3>这里的生活气息与商业氛围并存。</h3> <h3>这样式的鞋,是摩洛哥的"国鞋",</h3><h3>大街小巷,满视野都晃悠着国鞋,</h3><h3>鞋的密集恐怖症由此产生。</h3><h3><br /></h3> <h3>菲斯麦地那的创建最早可追溯到8世纪末期。</h3><h3>伊德里斯王朝在公元808年定都菲斯,随后麦地那得到了快速修建与发展,到阿尔摩哈德王朝时期,麦地那已经发展成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规模。</h3><h3>由于历史悠久,常年失修,老建筑已经岌岌可危。</h3><h3>在不同的小巷,都可以看到支撑外墙的木架。</h3><h3>世界历史遗产的保护,是个全球性的难题。</h3> <h3>作为古都,菲斯有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h3><h3>我们匆匆路过卡拉韦因清真寺与大学,被认定是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大学。</h3><h3>说是路过一点不为过。人头攒动挤在狭小的门口,哪能看到什么、拍到什么?</h3><h3>至今一点印象都没有,几个景点都搞在一块了。</h3> <h3>布伊纳尼亚神学院,这座宗教学校建于1350年至1357年,是菲斯第一座传播伊斯兰教义的学院。</h3><h3>不同于摩洛哥其他学院只负责宣扬教义,它还是一座供公众朝拜的清真寺。整座建筑装饰十分精致,屋檐墙壁上的石刻雕花和木头雕刻美丽繁复。</h3><h3>不过,已经在西班牙格拉纳达看过阿尔罕布宫,这里的所有都远不及那里的精致了。</h3> <h3>马赛克,是摩洛哥房屋装饰的主要材料。</h3><h3>墙砖、地砖,楼梯、转角,能用马赛克装饰的,绝不缺席。</h3> <h3>皮革染坊,一个不得不去的地方。</h3><h3>没有人带路真的不好找啊!在热闹的小巷中,皮革染坊大隐于市。</h3><h3>底楼是皮革制品商店,狭窄的楼梯上去,可以拍摄全景。</h3> <h3>染坊被四周的建筑环绕,或者说它就躺在建筑的怀抱中。</h3><h3>可能是天气不太热,也可能是作业的工人不多,或者是作者为赋新诗强作愁吧,反正有薄荷叶在鼻子下,我没有觉得臭得网上描述的那么臭。</h3><h3>要知道下乡学农时撒猪粪,那个臭才真叫臭不可闻,特别是用香肥皂洗手后,那个香臭混合的味道,真的让人作呕。</h3> <h3>对于参观手工艺作坊的建议,我们开始很犹豫。</h3><h3>说好不买无妨,这才同意前往。</h3><h3>这一路,是到大巴停车场坐车过去的。在麦地那外围一个荒僻的地方,加工厂到了。</h3><h3>要了解菲斯的工匠和工艺品,这里还是值得一看。</h3><h3>没有看到这些,怎么知道那些漂亮的器皿是什么材料、如何做成的呢?</h3><h3>对了,就是这些原始的材料。</h3><h3>加入特殊的混合物,把它和成泥浆,制坯,入窑,上色,刻花,打磨等等工艺,一件漂亮的工艺品诞生。</h3><h3><br /></h3> <h3>应该将这里的手工艺者叫做工匠。</h3><h3>没有这些工匠,哪有菲斯的这些工艺品。</h3><h3><br /></h3><h3>在这个摊位前,我们停留了很长时间。</h3><h3>看着工匠将一根银丝镶嵌在陶瓷制品的过程。</h3> <h3>从城外远眺菲斯全景,</h3><h3>错过了傍晚柔和的光线,</h3><h3>只能接受这样鸡肋的结果了。</h3> <h3>梅克内斯城建于11世纪,是摩洛哥王国四大皇城之一,1672年由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莱·伊斯梅尔(Moulay Ismael)定为首都。阿拉维王朝至今仍然统领着摩洛哥王国,因此,穆莱·伊斯梅尔堪称今天摩洛哥皇室的祖先。<br /></h3><h3><br /></h3><h3>梅克内斯距离菲斯仅53公里,很多游客从南部去往菲斯的路上会前往梅克内斯短暂游览,主要参观保存完好的皇家马厩、粮仓以及高大恢弘的城墙。</h3><h3>今天一早先去的梅克内斯古城,走了两个景点凯旋门和粮仓马厩。</h3><h3>在当地特色餐厅用牛肉塔吉锅后,驱车一小时到达沃吕比利斯城。</h3><h3>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非常繁华的一座城市!</h3> <h3>我们在这里买了很多小东西,乐得这位合不拢嘴。</h3> <h3>穆莱·伊斯梅尔堪称今天摩洛哥皇室的祖先。</h3><h3>马厩和粮仓,这处庞大的建筑群建于18世纪初期,是苏丹穆莱·伊斯梅尔统治时期用来储藏粮食和饲养马匹的地方。</h3><h3>穆莱·伊斯梅尔嗜马如命。据说,他的马厩里,养有大约12000匹御马,粮仓里的粮食,足够这些马吃15年!马厩外的水池储备的水,也足够它们饮用一年。</h3><h3>当年的皇家马厩毁于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而粮仓至今保存完好。</h3><h3><br /></h3> <h3>马厩和粮仓,本来不在计划中。</h3><h3>从网友上传的照片看,觉得一般般。</h3><h3>实地考察,马厩的光线不错,适合摄影爱好者的需求。</h3><h3>不知道什么原因,新买的佳能5D3出毛病了。</h3><h3>黑屏,不见图像;</h3><h3>关机再开机,把电池取出再装上;怎么搞都不行。</h3><h3>最后只有一张有效,只能分享朋友们给我拍摄的个人照片了。</h3> <h3>沃吕比利斯考古遗址,</h3><h3>位于梅克内斯以北约30公里处,我们在下午四点前赶到这里。</h3><h3>据记载,公元1世纪时,这里曾经是一座繁华的城市,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h3><h3>这里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和剧场的白色石圆柱。甚至连古城的街道、居民住房、油磨房、公共浴室、市场等都依然清晰可见。</h3><h3>这里还有许多镶嵌式的壁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人像和大理石人头像。</h3><h3>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沃吕比利斯的考古遗迹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h3><h3><br /></h3><h3>入门后展示介绍场地。</h3> <h3>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h3><h3>罗马帝国曾经如此强盛的将掠夺之手伸向北非。</h3><h3>如今的这里,烟飞灰灭、辉煌不再。</h3><h3>只剩下芳草萋萋、残亘断壁,昭示后人。</h3> <h3>如今,</h3><h3>当我们坐在这里笑看风云际会的时候,</h3><h3>千年历史已悄然更替。</h3> <h3>叶老师还没有动手,</h3><h3>静静的等待黄昏最美妙的夕阳。</h3><h3>而我,如蜜蜂般忙碌的瞎转悠。</h3><h3>这一刻,即使没有夕阳我也醉了。</h3><h3>醉在先人创造的历史辉煌中!</h3> <h3>高耸的罗马柱、宏伟的拱门,不多不少刚刚好的光线,朋友的精彩作品,让我懂得了等待的价值。</h3><h3>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场景、以合适的参数按动快门;大片就是这样诞生的。</h3> <h3>历史的浩瀚长河中跋涉了一天,我们结束了梅克内斯的行程,回到菲斯。</h3><h3>明天,将重返卡萨布兰卡;</h3><h3>然后,前往下一站突尼斯。</h3> <h3>摄影家叶晓林夫妇去了那个有名的咖啡馆,还没开门。</h3><h3>服务员善解人意的和他们夫妻俩合了影,也算圆了到此一游心愿。</h3> <h3>相处了这些天的杜泽凯导游,将一首诗留给我们做最好的回忆。</h3><h3>在机场依依不舍的和这个来自浙江东阳的八零后小伙子告别。</h3><h3>随父母来此经商,做导游同时有自己小小的事业,心中还怀有创业的大目标,让我对这个小伙子肃然起敬。</h3><h3>我们会想你的,励志的杜导。</h3><h3>杜导的诗:</h3><h3>北非王国摩洛哥,西域风情阿拉伯。</h3><h3>葡西两国若比邻,直布罗陀海峡隔。</h3><h3>国土面积四十万*人口三千五百多*</h3><h3>伊斯兰教穆斯林,朝夕五次拜执着。</h3><h3>公元记年七世纪,阿拉伯人始建国。</h3><h3>阿拉维朝传至今,穆罕默德王位坐。</h3><h3>君主立宪是国体,选举首相国务琢。</h3><h3>首都即是拉巴特,四大皇城皆规模。</h3><h3>丹吉尔城第一站,大力神洞现惊愕。</h3><h3>大西洋岸浪涛涌,阿斯巴塔显巍峨。</h3><h3>舍夫沙万蓝色调,天堂之门开起合。</h3><h3>风情万种异域美,大袍裹首益彰得。</h3><h3>菲斯古城堪绝妙,古巷毛驴走穿梭。</h3><h3>沿街商铺琳琅目,摩肩接踵人如河。</h3><h3>安德鲁斯清真寺,最早教寺授神学。</h3><h3>梅克内斯历史久,十七世纪细雕凿。</h3><h3>皇家粮仓马厩址,曼苏尔门巧工夺。</h3><h3>罗马古迹尤震撼,断壁残垣岁宕跌。</h3><h3>传奇卡萨布兰卡,白色古城赞誉博。</h3><h3>哈桑二世清真寺,雄伟壮丽举世绝。</h3><h3>鸽子广场驻足望,团友戏拥和平鸽。</h3><h3>冬雨阵阵车缓缓,一路说笑唱欢歌。</h3><h3>拉巴特城瞬间走,皇城古堡尽观摩。</h3><h3>五世陵寝无心看,驱车赶路雨沱沱。</h3><h3>明日可是艳阳照?别非返欧游意博。</h3><h3>注:</h3><h3>*结束了摩洛哥游,担心随时光流逝,而逐渐淡望,故戏作顺口溜,帮助各位团友记忆。</h3><h3>*摩洛哥国土四十万平方公里,但本篇为照顾格律,故简称四十万。</h3><h3>*摩国人口3500万,因照顾押韵,顾称三千五百。</h3> <h3>回顾摩洛哥之旅,和出发前的期待想比,没有让我们失望。</h3><h3>浓郁的异域风情、悠久的伊斯兰文化、多元的历史交错,让我们对这个北非国家从书本走入了现实。</h3><h3><br /></h3><h3>可能因为是团队行动、也可能我们比较谨慎,没有遇到网上盛传的欺诈被骗,也没有发生遗失被盗,更没有团队常见的走散,甚至找不到旅馆与导游的情况。</h3><h3>总之,好人要比坏人多。</h3><h3><br /></h3><h3>在机场出发大厅,看到不少摩洛哥人离境。</h3><h3>逐步走向开放与包容,相信这个北非国家将重新焕发活力。</h3><h3>摩洛哥,我们爱你!</h3><h3><br /></h3> <h3>再见,摩洛哥!</h3><h3>我的相册里永远有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