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的岁月

小玉儿

<h3>我是江西吉安人,结缘于大山完全是从回婺源创业开始。在此之前,父母总是再三叮嘱我好好读书,将来不会吃亏。至于其他,我无须过多关心。</h3> <h3>“干一行,爱一行”!爱这云雾朦胧、若隐若现的雨后仙境,更爱它赋予大地的灵气与生机!</h3> <h3>这里的山丛林密布、原始荒凉。除了打猎挖草药,很少有人踏入。因此,想要有任何的收获,自然得先开路、开荒。</h3> <h3>孩子的祖辈原本就生活在这旮旯里,后来举家搬到了山下的村庄。距我们回来已经有三十多年。这是一条唯一通往山里的小径,因为年数已久,曾经的路已荒草丛生。经过我们开采之后,旧日模样故地重现。</h3> <h3>天地间,有这么一条道,它是通往梦想的桥梁!</h3> <h3>“山雨忽来人不知”。雨中的山路、石板上的青苔……崎岖险滑,摔跤是常有的事。</h3> <h3>那一次,我背着米糠上山喂鸡。途中忽然狂风大作,紧接着暴雨如灌。山里没有可避雨的地方,我只得加快脚步前行。由于米糠吸水太重,沉甸甸的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正当我想找个地方休息时,不慎脚下一簸,人和米糠顺着上来的路又翻了下去,重重的摔了几个跟头……</h3> <h3>“生活从来都不容易,当你觉得容易的时候,一定是有人在替你承担属于你的那份不容易”!这句话是用来形容父母的爱,而我的父母在远方。</h3><h3><br></h3> <h3>再远的路,走着走着也就近了;再高的山,爬着爬着也就上去了;再难的事,做着做着也就顺了!</h3> <p>爸妈唯一的一次踏进这片山林,一探我远嫁他乡的境况。临别时眼里擒着泪花……</p> <h3>我们的到来,惊醒了巢穴中的幼鸟。</h3> <h3>我曾提到过的“驴和它的主人”。在这种山旮旯里,一切困难都是要靠自己解决,想要寻求帮助简直不太可能!</h3> <h3>家中唯一的交通工具,也是重要的运输工具,山路漫漫全靠它。</h3> <h3>刮伤、摔伤、咬伤……如家常便饭!</h3> <h3>通往县城的马路,夹杂在山水田地之间,绵亘延长,一丘丘稻田,一拢拢茶地,都是绿的诗。金黄色的菜花、郁郁葱葱的山峰,使山村的脉络里楚楚地流动着活力。这一切似在叙说农耕的艰辛,以及我地摊生涯的辗转流离。</h3> <h3>金竹坑、官桥、秋溪、港头、里源……几乎踏遍这里的十里八村,穿梭在滚烫的烈日与凛冽的寒风里,从南走到北、从春走到冬、从白走到黑、风雨无阻!</h3> <h3>我不会骑车,也没有车。一包衣服、一个孩子,都是靠一根背带、一对伪装结实的肩膀和一双疲于奔波的脚。一张七彩塑料纸、一根废旧电线,开启我的地摊生涯。孩子背在前面,衣服背在后面,步行五里外的村庄,累了就停下来休息,看看路边的风景。</h3><h3><br></h3><h3>我们的午餐通常是一包泡面,孩子吃面,我喝剩下的汤。有时也会随身携带点馒头和玉米。<br></h3><h3><br></h3><h3>生意好的时候,我也会买一个棒棒糖,作为给孩子的奖励,毕竟跟随我风吹日晒不易。生意不好的时候,我叮嘱孩子,让他守在衣服堆里,我绕着村子吆喝两遍。碰上雨天或者农忙时节,一整天不开张也是有的。</h3><div><br></div><div>分文无收的日子,我心中充满委屈,暗自懊恼:“怎么就这么难,辛苦了一整天,一件衣服都没卖出去,要是照常上班,怎么也不会沦落到现在这地步”!但是转念又自我安慰起来:“这只是暂时的,别灰心,这不是目的”!</div> <h3>我们并非生来就如此,只不过应了那句“女子本弱,为母则刚”!<br></h3> <h3>这些年,地摊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除了卖衣服,还包括家里吃不完的干菜、野菜、野果等。虽然换回来的是少的可怜的家用补贴,但于我而言,更多的意味着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及信念!</h3> <h3>“谁说我不富足?”</h3><h3>我有野菜,你有吗?</h3> <h3>偶尔也要抽空回一趟生我养我的故乡。虽然同在江西,可也千里之隔,中途需要在景德镇倒车,而回吉安的列车只有凌晨一班,我们通常在下午就赶到了景德镇,接下来是在候车室漫长的等待。</h3><h3><br></h3><h3>出行从简,买的都是硬座。夜晚的座位是要留给孩子睡觉的,在那个拥挤杂乱的车厢,我垫张报纸坐地上,将就一晚。</h3> <h3>偶尔从老妈嘴里得知,有一次老爸送我上火车,目送我渐行渐远的背影,看着我艰难而用力的背上行李,那一次他哽咽着说不出话来。回到家才缓缓地说:“在自己家里的这二十多年,哪里让她吃过这种苦……”</h3> <h3>“老爸,我没有那么矫情。从小在您的庇护下长大,但我还需要不断成长。漫漫人生路,您不可能陪伴我一辈子。我想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做一个独立、自信、坚强、善良的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