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天话“湿”

老龙

<h3> 梅天有感于”湿”</h3><div> 说到“湿”,首先让人想到是”潮湿”。我们说的“五月霉”就是典型的潮湿,比如晒过的衣物皱奶奶,地上出水,即便住高楼,地砖上也会冒汗、以至于人的整个身子都湿答答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或者头晕脑胀整天思睏提不起精神。有的平素有关节痛的人,霉天尤其不舒服,甚至疼痛加重等等,这就是大家最直接体会到的所谓“湿”。</div><div> 什么叫湿呢?</div><div> 中医对于“湿”的认识及其致病特点,认为“湿为阴邪,易伤人阳气,并阻滞气机运行;湿性粘滞,致病后多为病程缠绵;湿邪趋下,易袭人阴部,即人体下部,如脚气水肿等”。人体因湿致病的,外湿由外而感,内湿由内而生。</div><div> 致病之湿,中医称之“六淫”之一种。六淫指六种能致人生病的“邪”气,即“风、寒、暑、湿、燥、火”。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也有这六种现象,但不称“六淫”而称“六气”,“六气”的正常运行变化,有利于世间万物的生长变化。“六气”太过或不及,则气候反常,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就成了致病因素。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六淫”的“湿”是致病因子,能令人生病,不同于“六气”中正常的气候现象。</div><div> 外湿致病</div><div> “六淫”之湿致病(其它风寒暑燥火均可致病),“五月霉”是外湿最重的季节,因湿得病,大多因为人的正气不足,或骤然冒受风雨之侵,或久居湿地,或常年在潮湿环境下工作及生活等,导致“正虚”而抵抗不住“湿”邪侵略(《内经》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而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头晕肢困嗜睡神懈头重如裹二胫无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关节重着疼痛或面部下肢浮肿等,出现这些症状了,说明“湿”邪与你攀上了。</div><div> 由此可见,外湿伤人是具备有一定的条件的,包括季节和自身的“正气”强弱。</div><div> 内湿致病原理</div><div> 内湿致病无明显的季节之分,就是说一年四季均可得病。</div><div> 湿生于内,名曰内湿。”内湿”是水液运化和传输失常而产生的病理产物。人体主持水液代谢的脏腑以脾肾为主,故“内湿”的生成与脾肾关系最为密切。</div><div> 脾失健运,则湿邪内生。先天禀赋不足,或嗜食生冷,肥腻甘甜,饮食所伤,劳役内伤,思虑过度,久病不愈等,皆可损伤脾气,导致脾的运化失职(脾失健运),津液不行,水谷精微(营养物质)不能化生而失输,聚而成“湿”,“诸湿肿满,皆属于湿”。湿从寒化则为寒湿,湿实阻滞,影响脾运,则气阻生湿。</div><div> 又肾失蒸化(或称“气化”),则水湿内停。肾中之阳气,中医称其为一身阳气之根。肾阳参于全身水液之”蒸化”,如”蒸化”失常,则水液代谢为之紊乱,故有“肾为水下之源”的说法。于是,只有肾阳的蒸化功能正常,膀胱才能开合有度,小便才能“藏泄得宜”。</div><div> 再,肾阳与脾阳需密切配合,才能保持正常的水液蒸化、布散和排泄。如上面所说因先天不足,年老体衰,纵欲过度,久病伤肾(阳),就会导致水停成湿,甚至水湿泛滥。</div><div> 湿在人体的表现</div><div> 除了上面所说的各种症状外,最容易辩别的是中医的“舌诊”。即舌苔一定是白腻或白厚或浊腻或黄腻黄厚(湿热)的,如舌苔薄白,或舌苔剥脱,或舌红舌绛,或舌面光舌质红(中医称“镜面舌”)等,必属无湿之人。如今由于慕时尚吧,服用“铁皮枫斗晶”保健的人趋之若鹜,不得不佩服广告的巨大威力,然俱不知该保健品只适用于“气阴二虚”的人群,其舌象应是红而苔少甚至苔脱,加上口干舌燥,口渴喜饮,即所谓“阴虚内热”抑或夜间盗汗等人,起到益气生津养阴的作用。如是舌苔白腻黄腻食欲不振内湿或湿热内盛者,服之只能加重顽湿不化,何益之有?</div><div> 因此,中药养生,保健品的选择也好像中医看病一样,也应重视整体辩证,有针对性的选择,不是人云亦云你吃我也吃的乱吃一通的。</div><div> 二年前充斥诸媒体的是,13亿人民10亿肾虚,现在改辙说13亿国民10亿湿重。在这个“全民排湿”的时尚运动中,本人从中医的角度通俗地谈谈这个“湿”,尽管还不全面。但目的是让大家也认识一下粗粗的“湿”,如果你们觉得似乎有点道理,那我的目的也达到了。</div><div> 现在市面上的“排湿”馆如雨后春笋般比比皆是,什么刮痧火疗拨罐汗蒸药浴足浴……,功能疗效吹的神乎其神,如果你是阴虚火旺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津液亏损之人,如果你是舌红苔脱舌绛而燥干久病体弱之人步其时髦的所谓“除湿排湿”之风,说不定留下后患不说,连老命都会丟掉呢![em]e113[/em][em]e113[/em]</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