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能改变的是视野和心态

龙腾九洲

<h3><b>旅行</b>能改变的,是视野和心态。如果不出去走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永远不会相信,世界上还存在着这么多超出你认知的事情。</h3> <h3><b>峨眉山</b>,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普贤菩萨的道场 ,地势陡峭,风景秀丽,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山上的万佛顶最高,海拔3099米,高出峨眉平原2700多米。《峨眉郡志》云:“云鬘凝翠,鬒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故名峨眉山。”</h3> <h3>峨眉的绿润眼悦心,这种绿,从初抵峨眉山的瞬间,就能一直沁到你骨子里。步行山道,古意幽静,踩着长满青苔被雨水、露水润湿的步行道,呼吸着混杂草香与山里的空气,行走其间颇有作回林中隐士的感觉。<br></h3> <h3>普贤自幼皈依佛门,受佛祖之教诲。因他行愿重实践,释迦牟尼便派遣普贤前往峨眉山传其佛法,并将自己的坐骑六牙白象王赐予,象征弘扬佛法。从此,六牙白象王就成了普贤菩萨坐骑。</h3> <h3>  行愿峨嵋 盛世普贤</h3> <h3><b>虎溪听泉</b></h3><h3>虎溪河,绕于伏虎寺下,穿行于密林茂草和山谷之间,柔婉曲折。溪水与小桥、怪石、绿阴交融生趣,凑响了大自然音符,任凭欣赏溪水潺潺的禅音。</h3><h3><br></h3><h3>虎溪泉,清澈见底,泉水之声让人忘却凡间的所有杂念,进入禅宗佛门净地。</h3> <h3><b>伏虎寺</b>:位于峨眉山脚下,是一座曲径通幽的尼姑院,因寺前的山形像一头伏卧的老虎而得名伏虎寺。伏虎寺始建于唐代,寺内有全山最大的罗汉堂。整座寺庙依山而建,周围古木参天,环境清幽而秀丽。</h3> <h3><b>禅茶一味</b></h3><h3>“禅”是心悟,“茶”是物质的灵芽,“一味”就是心与茶、心与心的相通。</h3><h3><b><br></b></h3><h3>在这里的古树或亭阁下,一把藤椅,一碗茶,就可以和浮世保持或近或远的距离。</h3><h3></h3><h3><br></h3><h3>听闻丝丝梵音,在一阵又一阵的香火缭绕中,或许你会暂时忘却寺外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或许你会淡了红尘里那些理还乱的俗事,或许你会突然安静下来,慢慢地体会生命中的细节……</h3> <h3>康熙题<b>万年寺</b>,背靠双龙岭,面对钵盂山,创建于东晋隆安五年,原名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御赐“圣寿万年寺”,简称万年寺。</h3><h3><br></h3><h3>心同佛定香烟直</h3><h3></h3><h3>目极天高海月升</h3> <h3><b>洗象池</b>,清康熙年间建寺,传说古时佛教始祖释迦牟尼的大弟子普贤菩萨骑象登山时,曾在寺前一六方池中汲水洗象,而以得名。</h3><h3><br></h3><h3>古寺一面依山,三面下临深谷,云层常在保间浮动。</h3> <h3><b>象池夜月</b></h3><h3>洗象池位于峨眉山高山区,海拔2070米,四周白云缥缈,古木参天,若清秋朗月高照,万籁俱寂,清光无限,仰望星际,飘飘欲仙。</h3><h3><br></h3><h3>“象池夜月”即是这里的著名景色。入夜,皓月当空,月光映入池中,水天一色,景色幽美。</h3> <h3>这儿常有猴群出没,并向游人伸手要食,老猴居前,态度不卑不亢。</h3> <h3><b>猿啸月明</b></h3><h3>猴群有上千年的历史,它们已经和人混得很熟了。见人不惊,与人不惊,与人相亲,儇依在人们的身旁,共赏“象池夜月”,不时高兴地发出嘘唏之声。“猿啸月明”,成了象池一绝。</h3> <h3>修道贵诚中,顾上人念断尘根、相捐空色;</h3><h3></h3><h3>登峰宜造极,想佛子仰扪参拜、俯瞰华嵩。</h3> <h3>天下峨嵋 云上金顶</h3> <h3>登高望远,山峦叠翠,云雾飘渺,树比云高!</h3> <h3>有天地便有此山,当白雪团空,谁将这万丈毫光荡成大澥;</h3><h3></h3><h3>问菩提并问诸佛,自青莲归寂,可许那千年秋月提上两皇。</h3> <h3>看他蟠腹欢颜,却原是菩萨化相;</h3><h3></h3><h3>愿尔清心滤尘,好去睹金顶祥光。</h3> <h3>意静不随流水转 心闲还笑白云飞</h3> <h3>峨眉云海是奇妙的景观,雾气皑皑、虚无缥缈的一片白色海洋中,几座山峰像小岛一样漂浮云中。</h3> <h3>  云雾缭绕一片天 心旷神怡欲飘然</h3><h3> 人间仙境峨眉山 逍遥自在似神仙</h3> <h3>翠竹黄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禅心</h3> <h3><b>万佛顶</b>是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绝壁凌空,平畴突起,巍峨屹立在“大光明山”之巅,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海拔最高、自然生态保护最好的遗产地。</h3> <h3>据《峨眉山志》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即公元63年。峨眉山有位采花老人蒲公,在初殿见一足迹似莲花的白鹿,便跟其后,追至金顶。顿时,晴空万里,云海茫茫,出现了奇异的七色光环,并且,环中有人影。深感惊奇,不解其因。后问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方知为普贤菩萨示现。</h3> <h3>普思、普德、普事功,当其时,谁能并普;</h3><h3>贤家、贤国、贤天下,今之日,那个同贤。</h3><h3></h3><h3><br></h3><h3>金顶上高48米(代表阿弥陀佛的48个愿望)的十方普贤圣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峨眉金顶的中心。普贤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大象背上第一层为普贤菩萨的四头像和两面身;第二层为普贤菩萨四头像;最高层为前后普贤菩萨头像。</h3> <h3>明万历年,傅光宅奉旨撰写《峨眉山普贤金殿碑》时,记述了当时峨眉山的盛况,并赞曰:“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h3> <h3>峨眉山儒·释·道长廊记述了他们的渊源和武术流传。</h3><h3><br></h3><h3>三教会宗圆雕,寓意天人和谐,俗称“一团和气”。即儒·释·道三教人物融为一体,象征着“三教会宗同源”。中为佛,右为儒,左为道。</h3> <h3>春秋战国时期,<b>峨眉武术</b>的开山祖师司徒玄空参访猿猴动作,创编“猿公剑法”。后世流传的“峨眉剑”即是由此剑法演变而来。</h3><h3><br></h3><h3>司徒玄空不仅是峨眉武术的创始人,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据《四川武术大全》载:司徒玄空姓白,名士口,字一三,号灵动。</h3> <h3>内外并重、刚柔相济、快巧结合,则是峨眉武术的基本特点。</h3> <h3>峨眉山大佛禅院庙前街</h3> <h3><b>大佛禅院</b>原名大佛寺(民间又称大佛殿),原址位于峨眉山市区东郊,明代无穷国师开创,历时15年建成。因寺内大悲殿供奉了一尊高12米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铜像,明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皇太后特意赐寺名“大佛寺”。</h3> <h3>遍翻三藏,不过明心,展卷时,先要此间干净;</h3><h3>历览群峰,由兹起步,登楼者,须求向上功夫。</h3> <h3>菩萨净水遍天下 普渡娑婆有缘人</h3> <h3><b>行愿无尽</b></h3><h3>在峨眉山触动我心弦的就是“行愿无尽”四个字,深深撼动我心深处,顿觉无比的荣光和兴奋。深深感悟到普贤菩萨,行愿的愿心和度众生的愿望,没有穷尽的时候,直到一切众生究竟成佛。</h3> <h3><b>成都</b>古蜀文明发祥地,中国十大古都之一。 公元前五世纪,开明王朝九世以“一年成邑,二年成都”,故名成都。先后有7个割据政权在此建都。</h3> <h3><b>锦里</b>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h3><h3><br></h3><h3>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h3><h3><br></h3><h3>在锦里,总有一处让你魂萦梦系。</h3> <h3>文人雅士之地 墨宝飘香之所</h3> <h3>巾帼一指张静挥指留墨</h3> <h3>张静挥墨视频</h3> <h3>古人看来,葫芦嘴小肚大的外形,可以很好的吸收住宅之内的上佳气场。在家中供养葫芦,认为有化煞收邪、趋吉避凶之妙用。</h3><h3><br></h3><h3>今天能工巧匠们给葫芦装扮了艺术气息,增添了欣赏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瞧,养眼吧?哈···</h3> <h3>成都皮影又称成都灯影,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成都皮影跟民间剪纸一脉相传,它的神奇魅力,足以令人震撼。</h3> <h3>时空穿越,回归古国</h3> <h3>嗨,有一靓女穿越了,真是品味十足啊,哈···</h3> <h3>成都人的生活方式</h3> <h3><b>武侯祠</b>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肇始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惠陵时,它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和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也是全国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h3> <h3>诸葛亮就居住在此,假山翠树,羊肠幽径,孔明苑的设计是典型 “蜀汉”风格。</h3> <h3><b>杜甫草堂</b>博物馆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h3> <h3><b>浣花溪</b>公园以杜甫草堂的历史文化内涵为背景,运用现代园林和建筑设计的前沿理论,以自然雅致的景观和建筑凸现川西文化醇厚的历史底蕴,是一座集将自然景观和城市景观、古典园林和现代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城市公园。</h3> <h3>白鹭翱翔 惊艳四方</h3> <h3>石墨飘香 万古流长</h3> <h3>这里文化气息浓厚,风景秀丽,是拍摄影视剧的佳地。</h3> <h3><b>宽窄巷子</b>: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h3> <h3>静心演绎,梵音悠扬</h3> <h3>木建长廊,古色古香,喜庆吉祥。</h3> <h3><b>成都画院</b>始创于1980年,是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批由政府组建的从事书画创作、美术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专业艺术机构。成都画院其建筑外形为清末川西民居典型四合院建筑,风格古朴而典雅。</h3> <h3><b>禅尘之间</b></h3><h3>文殊坊进到文殊院,中间仅仅是隔着一条街,一堵红墙。</h3><h3>就这样,一道红墙便把门外熙来攘往的小巷隔在了凡世。</h3><h3><br></h3><h3>出入红尘,只是一墙之隔。</h3> <h3><b>文殊院</b>始建于隋大业年间(605年——617年),全国佛教重点寺院之一,长江上下游四大禅林之首,是集禅林圣迹、园林古建、朝拜观光、宗教修学于一体的佛教圣地。现存建筑乃典型川西平原古建风格,全木质建筑,六重正殿依次正对山门的中轴线上,气势恢宏、巍峨壮观。 </h3> <h3><b>欢迎回家</b></h3><h3>在文殊院进门处,立有一块牌子,上书“欢迎回家”,让人倍感亲切。寺院是三宝的家,也是有缘众生的家,众生皆有佛性。文殊院不收取门票,免费赠送香烛等,来到这里不用花钱就可以完成心愿,真正感受到了回家的感觉。感恩文殊院,阿弥陀佛!</h3> <h3>福在内心,福在修为,福在自己。</h3> <h3>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h3><h3>慧生于觉,觉生于自在,生生还是无生</h3><h3><br></h3><h3>(对联的大意是:随缘行善,做完就放下,心里不再想着做过什么善事,这样才能随缘消旧业。智慧是来自于觉悟,觉悟是来自于心的自在,但这都是自性所本自具足的,不是从外面生出来的。)</h3> <h3><b>重庆</b>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h3> <h3>说到重庆大多会想到九宫格火锅和山城的夜色,山城是很美,但火锅太油腻有点不和我胃口,感觉还没有山寨的好吃。哈···</h3> <h3>去了重庆才知道,导航在这里根本没用,汽车在楼顶开、轻轨从头顶过、1楼是马路,11楼还是马路……</h3> <h3>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坐落在罗汉寺对面的朝天门小商品批发城,这里汇集了山城的精粹。衣服,包包,工艺品等各具特色,总会有触动心弦的东东,并且物美价廉,是送亲朋纪念品的好去处呦。</h3> <h3><b>乐山</b>,古称嘉州,世界著名的生态和文化旅游胜地、中国旅游版图的重镇、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城市之一。</h3> <h3>佛都名山,文化浓郁,梵音萦绕,沁人心扉。</h3> <h3>佛光照,人❤ 喜,佛法无边。</h3> <h3>静心慧悟 行愿无尽</h3><h3>尽自己的一切力量助人为乐,以全部的佛法渡人助人,就是最大的福乐。<br></h3> <h3><b>乐山大佛</b>,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大佛为弥勒佛坐像,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h3><h3></h3><h3><br></h3><h3>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br></h3> <h3>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h3> <h3><b>卧佛奇观</b></h3><h3>乐山大佛外围,有一尊全身长达4000余米,由几座山体组成的“巨型睡佛”。这尊睡佛四肢齐全,轮廓清晰,宛如陷入熟睡之中,呈仰面朝天之势,姿态端详凝重。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鼻梁、双唇和下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h3> <h3><b>卧佛吞丹</b>奇观视频</h3> <h3>悬佛日于中天,光含大地;</h3><h3></h3><h3>灿明珠于性海,影彻十方。</h3> <h3>乐山是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可以清晰看到浑浊的黄色江水和蓝色江水汇流的景象,宏大奇观也。</h3> <h3><b>每个人</b>的心中都有一股泉,她洗涤着人的灵魂,滋润着人的生命。只是有的泉,被日常的琐碎,生活的繁杂,朦胧了它本真的清碧······</h3><h3><br></h3><h3> 万物生息品至极 天地灵气惠身意</h3><h3> 海阔天空任己游 心旷神怡去尘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