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二胡的对比》

任建一 。二胡文化 。乐器学

<h3>一、 北京前八角后圆琴</h3> <h3>二、北京六角形琴</h3> <h3>三、苏州六角形琴</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上三把二胡是生产实践中的技术性实验琴。琴的造型结构是按照北京琴和苏州琴的工艺结构特点制作,蒙皮采用南方技艺。重点分析琴筒内部结构的差异(南方“苏州”琴琴筒内前端处具有助音“凹槽”。然而北方琴琴筒内部是“直来直去”)以及琴筒外中间凹弧,南方琴略深于北方琴。并且各自托板造型不同,南方“苏州”琴属于“抱”托,北方琴却是一块略厚的单板托。为了重点分析琴筒内部结构的差异,在音窗上采用了均匀开口花纹的设置。避免由于音窗开口花纹方式的不同,带来声音在传导释放时的复杂性。通过实验基本达到预期地目的。充分了解南北二胡由于形制结构不同所产生的声音差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声波导管传输理论分析,琴筒内前端的凹槽“助音槽”具有以下意义:</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ff8a00">各频响特征对比</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最佳美声线</b></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频响与声谱的分析中也可看出,如果乐器发音点选在共振峰处,基频振幅大,音量大,音质也好;如果选在峰谷处则基频振幅小,乐音音量小,音质也较差。因此从音质的要求上看,总希望频响曲线上共振峰多,共振峰的频带宽,峰与谷之间的强度差距(即不均匀度要小),共振峰分布平均。另外对声谱的要求也是希望基频振幅大,其它分音振幅随频率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对低 音要求分音数量多,对高音要求少,对不谐和分音的振幅更希望小,这就是声学上对乐器音质的基本要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根据计算机频谱软件的粗略测试与分析。相对而言,南方(苏州)琴的频响较为均衡,符合美声线的基本规律。北方琴略显局部频段过强,均匀性不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如果以主观听觉评价:苏州琴圆润柔美,北京六角琴具有六角琴的基本音色特点,比苏州琴略显透亮爽直,声音宽厚圆润不如苏州琴。北京前八角后圆琴显得音量较大,声音粗犷明亮。音色美感不如六角琴。</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