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纳河两岸速写

李斌

<h3><font color="#010101">塞纳河两岸素描<br>  塞纳河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四大河流中流程最短却最负盛名的一条河流,起源于法国东部朗格勒高原,流经巴黎,在勒阿弗尔附近注入英吉利海峡,全长776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风情万种的塞纳河宛若一条玉带,在巴黎是东西流向的,蜿蜒地穿过小巴黎(巴黎城区),也穿过了大巴黎(巴黎郊区),将巴黎一分为二。河的北边为左岸,南边为右岸。右岸是贸易金融区,岸边有着繁华的香榭里舍大街、威武凝重的凯旋门、艺术宝库罗浮宫,总统府爱丽舍宫、庄严精致的协和广场,标新立异的蓬皮杜艺术中心等名胜;左岸则是艺术家和文人墨客流连忘返的拉丁区,耸立着有云中牧女之称的埃菲尔铁塔、金碧辉煌的荣军院、拿破仑埋骨处-先贤祠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厦等。我拜读过黄永玉老先生的散文《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从其文字和色彩中就感受塞纳河的独特风韵和丰富底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我们在巴黎的三天行程就围绕着塞纳河,在左岸右岸之间来回穿梭。虽然这座城市里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不朽建筑,好在这些建筑基本都建在塞那河两岸,很方便游览。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到了巴黎,最心驰神往的应该是卢浮宫了,它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共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坐落在巴黎市中心的卢浮宫是举世瞩目的艺术殿堂和万宝之宫。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宫殿始建于12世纪末, 当时是用作防御目的, 后来经过一系列的扩建和修缮逐渐成为一个金碧辉煌的王宫,其间历经各代国王陆续收藏了大量艺术珍品和绘画作品,到了拿破仑时代,又从各占领国那里收敛了大批的艺术珍品存放于宫内。1881年法国政府对卢浮宫再次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并作为正式博物馆向公众开放,现在的卢浮宫整体面积大约15000平米,收藏了大约40万件艺术珍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卢浮宫平面呈u字形,宫殿主体含地下层共4层。我们从北大门高高的拱形们的入口进入,正门入口处是一个透明金字塔建筑,它的设计者就是著名的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先生。金字塔入口大厅很宽阔,进入大厅后,四面都有电梯带我们到想去的展馆。导游说要想将这里的作品全部都看完,至少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按照中文导游图的标示,卢浮宫共分6个部分:希腊罗马艺术馆、埃及艺术馆、东方艺术馆、绘画馆、雕塑馆和装饰艺术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先去游览古希腊雕塑馆和绘画馆。展现我们眼前的每一件雕塑作品都是艺术珍品,我们所熟知的就有《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罗斯的维纳斯》、《被缚的奴隶》。二、三层为绘画馆。这里按表现手法分为素描、油画等;按国家又分为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等,仅法国绘画展就从13世纪展至19世纪,我们也陆续看到了达芬奇不朽名作《蒙娜丽莎》、《圣安娜与圣母子》、安格尔《泉》、《浴女》、普桑《抢劫萨宾妇女》、《自画像》、达维特《自由引导人民》、《希阿岛的大屠杀》、米勒《拾穗者》、《晚钟》等等。二层的王室珍宝馆中,我们看到了路易十五加冕时的皇冠;参观了拿破仑三世套房。从中看到了皇家居室的奢华和宫殿的雄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就卢浮宫本身来说,她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整个的卢浮宫是一个有著美丽花园的新古典式宫殿,主体建筑带有长廊,廊柱间有精美的雕刻作为装饰,显得古朴端庄,精致典雅.这次虽然只是走马观花的游览了卢浮宫的冰山一角,但依然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壮观和宏大,它的确是一座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宝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出了卢浮宫,就是协和广场,它位于塞纳河北岸,呈椭圆形状。协和广场最早为路易十五所建,用以展示国王雕像,之后更名为革命广场,断头台取代了国王雕像,1793年至1795年间,包括路易十六、玛丽安东尼特王后、丹东、罗卜斯庇尔等共有一千多人在此被处决。为了一洗血流成河的惨烈史,这个广场最后重建并正名为协和广场。这里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座圆形喷水池,此乃建筑师希托弗的手笔。水池中央有塔式雕刻,分高低两层,塔尖冠以圆帽。喷水池池台上和塔轴四周全是圣男圣女雕像,或手捧龙头,或手捧花瓶,水柱直喷而出,水花飞溅。游客至此,常会弄湿衣衫。喷水池为协和广场带来新气象,周围8座以法国城市命名的雕像,使得协和广场仍在法国政治上具有象征意义,是国庆阅兵及游行示威的重要据点。广场中心耸立着卢克索方尖碑,远看似一柄利剑,直刺天穹。石碑是埃及总督赠给查理十世的礼物,1833年时远渡重洋抵达巴黎。碑身镌刻1600个锲形文字,记载着埃及国王拉美西斯二世的业绩。可见,勒石记功这一套,是帝王国王们的共同爱好。巴黎人也把协和广场当作散步之地、聊天之地、谈情说爱之地。据说,很多法国新婚夫妇都喜欢把协和广场当作蜜月的出发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然后我们穿过梧桐树遮蔽的林荫道路,就到了闻名于世的香榭里舍大道。香榭里舍,法语意为田园乐土,(Champs Elysees)”是由“田园(Champs,音“尚)”和“乐土( Elysees,音“爱丽舍”)”两词构成。视线十分开阔,从拿破仑的凯旋门可以一眼望到十多公里外的拉德芳斯新凯旋门,巴黎一流的服装店、享名久远的香水店、大名鼎鼎的红磨坊等也*在这里。街道两边的19世纪建筑,仿古式街灯,充满新艺术感的书报亭都为这条大道平添一种巴黎特有的浪漫气息。各种档次的车辆在这条街上流动着,各种肤色的人流将这里填满,和我一样闲庭信步,如果走累了,还可以在便道上的露天休闲吧里小憩片刻。走在香榭丽大道上,看着大道中央车水马龙的繁华和大道两旁被浓密法国梧桐树遮盖下的悠闲,体会着巴黎人的生活和浪漫,那是多么的惬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过了香榭大道就是凯旋门,它坐落在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拱门上有壮观雕刻作品,每年10月12日拿破仑生日当天,太阳会不偏不倚从凯旋门正中下缀!拿破仑盛世的代表象征-凯旋门,是为了纪念拿破仑军事胜利而建立。1805年,拿破仑在Austerlitz(捷克城市)击溃俄奥联军,法兰西帝国达到巅峰。1806年,拿破仑下令建造凯旋门,两年后奠基,但整个建造过程由于时局的动荡而建建停停,直到1836年才建成。拿破仑直到1840年被安葬进荣军院的时候,遗体才从凯旋门下穿过。1806年奠下凯旋门首座基石后,因拿破仑于181兵败滑铁泸,被迫流亡,使得凯旋门建设工程延滞不前,一直到1836年才完成了这座高50公尺的雄伟供门,拿破仑直到1840年被安葬进荣军院的时候,其遗体及军队才从凯旋门下穿过。凯旋门下,是为了纪念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战士的墓。墓前燃烧着长明火,被鲜花所包围。现在凯旋门下飘扬着法兰西的三色旗和欧盟的旗帜。车流在凯旋门周边环形的车道上交汇奔驰,巴黎的十二条大街从这里放射状向四周铺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次日,我们穿过亚历山大三世桥,游览塞纳河左岸。今天将要登临艾菲尔铁塔。铁塔建成于1889年,是一座高320米共3层的露空结构铁塔,就坐落在美丽的塞纳河岸边,当时是为庆祝法国革命100周年纪念展览活动而设计的。在铁塔建成之初,巴黎市民对这个傻大黑粗的钢铁怪物很不喜欢。认为它与巴黎的古老建筑格格不入,影响了巴黎市的市容。但历史很快证明他们错了,铁塔的建成,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来参观和攀登,为巴黎带来了不菲的旅游收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现在的铁塔已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被巴黎人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到来时,虽说现在是旅游淡季,但乘电梯上铁塔的人很多,我们排了半小时的队终于上到铁塔3层,举目远望,巴黎市区尽收眼底。塞纳河像一条绿色的彩带在市内蜿蜒漂浮,一切的一切都在诉说这个城市的历史和辉煌。那一刻,我真的不愿意离去。其实要体会巴黎的浪漫风情,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天幕低垂之时登上艾菲尔铁塔,落日辉映晚霞,等待星辰交替的巴黎夜景,是巴黎的沉静之美。可惜,因旅程安排,我们无法在塔上等到夕阳西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位于塞纳河中心城岛上的巴黎圣母院,是我们随后瞻仰的胜迹。这里对大多中国人来讲并不陌生,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已成为是古老巴黎的象征。它的地位、历史价值无与伦比,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雨果在《巴黎圣母院》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该教堂以其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以及堂内所藏的13~17世纪的大量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而对于我来说,这里之所以久闻大名,就是因为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钟楼怪人的故事从小耳熟能详,巴黎圣母院原来只是一个阴森而遥远的想象。真正看到它时,发现与遍布欧洲的教堂形式并没有大的区别。在欧洲看得教堂太多了,经历了“教堂审美疲劳症”之后,很难再对欧洲的教堂有太大惊奇。所以我只是随意的四处转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在教堂门前,我们看到了巴黎‘零’公里处,是巴黎的中心点,它的标志就是一个嵌在地上的圆形铜牌,通往法国各地的公路也是以这里为起点来计算公里数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走出西岱岛,迎面而来的就是法国先贤祠。在巴黎,如果忽略其他的景点,却不能忽略先贤祠,因为他是法国人灵魂的圣地。先贤祠 (le Pantheon)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左岸的拉丁区,于1791年建成,是永久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圣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时代建成的圣·热内维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归国有脱离宗教后,大革命产生的国民议会一致通过把它改为埋葬“伟人”的墓地。并将大革命前夕去世的伟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卢梭迁葬于此。至今先贤祠内安葬着伏尔泰、卢梭、维克多·雨果、爱弥尔·左拉、马塞兰·贝托洛、让·饶勒斯、柏辽兹、马尔罗、居里夫妇和大仲马等。至今,共有72位对法兰西作出非凡贡献的人享有这一殊荣,其中仅有11位政治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先贤祠内部大殿更是惊人的富丽堂皇中的艺术装饰非常美观,其穹顶上的大型壁画是名画家安托万·格罗特创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后,绘画的主题改变,先贤祠具有了“纯粹的爱国与民族”特性。先贤祠地面层是富丽堂皇的大厅。不得不承认那是相当的震撼。整体格局恢宏大气,雕塑壁画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我们不懂艺术,也不得不感叹其手工之精致传神。站在大厅里,感觉自己异常的渺小,神圣感油然而生。大厅下面就是著名的墓穴,阴暗湿冷,一条笔直的地道,两侧分列着法国名人的棺穴。是开放的,棺穴的拱形开口并没有门,能看到里面的石棺。墓穴外面的墙上写着此墓穴的人名,有的墓穴门口还有雕像。看到了伏尔泰等一众名人的墓穴,其中观看人数最多还是雨果的墓穴。墓穴比较阴暗,照片就无法拍下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一路风尘终于来到金碧辉煌的荣军院,这里因拿破仑安眠之处而闻名于世。荣军院,全称为荣誉军人院,始建于1670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要建一座军队的医院,以安置战争中因伤致残的军人。1841拿破仑·波拿巴遗体迁葬在荣军院教堂地下室。这里就每天吸引大量的游客,拿破仑棺椁位于一楼中,游客自二楼环形走廊朝一楼瞻仰。这里还有一些拿破仑的其他亲属和其他将军的陵墓。荣军院内部很恢弘,风格跟先贤祠很像。金色的祭坛十分抢眼。而荣军院地面一层安放着的是拿破仑的巨大灵柩,周围被环绕一圈的巨大天使雕像所笼罩,拿破仑在天使的护卫下在这里安息,接受人们瞻仰。拿破仑·波拿巴不仅为法兰西帝国开疆拓土,还在任内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蓝本,是以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奠基者。他曾留下感人肺腑的遗嘱:“我愿我的身体躺在塞纳河畔,躺在我如此热爱的法兰西人民中间”。至今,拿破仑作为叱咤风云一世英雄仍然被法国社会和各国游客所景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傍晚时分,我们夜游塞纳河。塞纳河上的游船全程1小时15分钟,可以一边用餐,一边饱览沿河两岸的风景名胜,从协和桥漂到亚历山大三世桥,从身着霓虹灯彩衣的艾菲尔铁塔漂到巴黎圣母院。桌上的烛光、法国大餐和两岸的华灯交相辉映,喝一口美酒,将眼前浪漫得无可救药的夜景深印脑海。没有了两岸的喧嚣,夜里的塞纳河是宁静而安详的,如同一位仁慈的长者,在承载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繁荣之后,享受着片刻的闲适。塞纳河美在于其上横跨的桥梁,在于其两畔矗立的第二帝国时期建筑。亚历山大三世桥、荣军院、高级法院、海军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卢浮宫、马德兰教堂、波旁宫、蓬皮杜艺术中心、奥赛宫、巴黎歌剧院。每到一处就是一次心灵的撞击,她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于大城市的概念,欧洲的许多城市就如巴黎这样顶级的国际化大都市,很少摩天大楼,取而代之的是保护传承完好的历史建筑和满目的绿荫、清新的空气,这些历史建筑“海拔”不高,但雄浑庄重,透出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这是需要文化积淀的……这些令人感叹的名字无不代表着建筑艺术的高峰。塞纳河,无疑,是一条水上的艺术长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br> 我喜欢巴黎,特别喜欢塞纳河岸的风情万种。其实巴黎不算是一个很现代化的城市,它有很多破旧的东西和建筑,但是,最重要的是巴黎有一种叫做历史的东西。到了巴黎,你就能感觉到巴黎的氛围,文化和艺术的气息,时尚的风格,浪漫主义色彩。每次我们从塞纳河畔走过,我都能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浓浓的情调,一种爵士乐的悠闲,一种香气的弥漫,一种在层次分明的法国梧桐树林中、在有别致座椅的两边街道上,才能散发出的诗意画意般的浪漫。我想,每个来到巴黎的人都会受到巴黎塞纳河岸边艺术气息的熏陶和感染,并慢慢地融为一体。<br>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