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包疙瘩登顶体验:行程36.2公里,历时27个小时、6.3万步,累计爬升2200米。9人参与,3女登顶。

峥峥小月

<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天亮出发2018年第28期</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文/图 峥峥小月</b></h1><h1 style="text-align:center;"><br></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6月9日,峥峥小月一行9人体验登顶贺兰山最高峰~敖包疙瘩。早上5点开始进山,下午6点登上敖包疙瘩(海拔3556米),到最后出沟已经是次日早上8点钟。这次体验活动往返行程36.2公里,历时27个小时,累计爬升2200米,徒步6.2万步,其活动量之大、强度之大创造了石嘴山户外奇迹,9位驴友身体素质得到了极限考验,在艰苦的行进中,也被贺兰山壮美的景色所震撼,一路的辛苦化作了云烟消失殆尽,留在大家心中的是最宝贵的经验、是最难忘的经历和最美好的记忆。</span></p> <h3>  想登敖包不是一年两年了。2015年7月跟山鹰户外参加了银巴古道穿越,登上了苏峪口最高峰一金顶后,便有了登贺兰山最高峰一敖包疙瘩的愿望。之后,又在网上看到一部西藏星空的延时摄影作品,便有了想做个贺兰山星空的想法。几年过去了,一方面是贺兰山被管得严不让进:另一方面是没有人带着去。登敖包的愿望一再落空。这些年也就在家门口附近登登贺兰山的其他山沟沟,能去的,能登的,差不多都走完了,有的地方还不止一次的去,如巴音笋布尔峰去了两次,窟窿顶去了三次,白石尖去了三次、大山头去了两次,十三潭去了五次,可以说,强度有些大的或者景色比较美的地方基本上都去过了。甚至跑到外地去登山,如四姑娘山、太白山、鳌山、武功山、崆峒山、泰山等等。外面的山登过之后,更想看看我们宁夏的山~贺兰山最高峰的景象,可谓望眼欲穿,一直在等待着机会。</h3><div> 今年3月,经牧羊人推荐下载了户外助手软件,发现这款软件功能强大,可以进行户外交流、资源共享,有地图,有导航,有轨迹,还有很多户外实用工具。如手工绘制路线、测距、指南针等,通过户外助手,我先后成功探过贺兰山的大顶和红疙瘩、红石梁、塔什克梁、窟窿顶,通过几次探秘实践,能够熟练运用户外助手,熟悉Gps导航技术和指南针定位,为之后成功登顶敖包疙瘩提供了保障。</div><div> 6月初,通过户外助手在地图上找到了俄博疙瘩(敖包疙瘩),可以看到登敖包的入口有好几处,初步拟定了从岩画到哈拉乌沟的两天重装登顶活动。活动时间定在了6月9~10日(周六到周天)。结果通过网上未来15日天气预报得知,周六有雨。不能冒然出行。活动暂被搁浅。有了登敖包的计划,就时不时上网看地图,熟悉线路,意外发现有个网名叫海怪的驴友前不久刚刚登过敖包,通过了解,海怪是从岩画进,哈拉乌沟出,只用了8个小时。经再一步了解,海怪体质好,几乎是越野跑上去的。海怪用8个小时,我身体素质也还可以,比照登四姑娘山和穿越塔什克梁的海拔高度和往返时间,决定轻装登顶敖包。时间计划在6月10日(周末)。没想到,过了一个星期,天气预报又有了变化,周六预报又没有雨,于是又将活动改到了6月9日(周六)</div> <h3>  活动不宜人多,定了8人。一经发布即引来热议,有人认为活动强度大,轻装遭罪。还有人认为一天时间紧,登不了顶。最终决定参加活动的有9人。都做好了夜间行走的准备,带足了水和食品。 </h3><div> 早上5点天已经亮了,为了晚上少走夜路,白天加紧赶路。原计划用11个小时登顶。即前10公里平均每小时2公里,最后6公里平均每小时1公里。实际登顶行程18公里,比计划多了2公里,时间也多了2个小时。</div> <h3>一路上水源充足,河水清澈,哗哗流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于9.58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于10.16</h3> <h3> 上午10点多到达白杨塘(海拔约2200米),累计爬升了800米,距离出发地12公里,距离顶峰还有6公里1350米的海拔。此时用时5个小时,这是一处扎营的好地方,附近有水,四周比较平坦,有牧羊人遗址。(摄于10.17)</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石林</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于10.4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1.05</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1.40</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2.09</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12.15</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下午1.39</h3> <h3>  行至15公里时,已经是下午2点半,距离顶峰还有3公里。而此时海拔是2700米,距离顶峰还差850米,一路的碎石破,直线上升,步履艰难。老慢放弃了。</h3> <h3>  天上的白云也在鼓励着我们,装扮成不同的模样在蓝蓝的天空中舞动着,两团白云在蓝天上交知在一起,形成无数个人像,若隐若现。还有两团白云像是一对情侣,一方再向另一方求婚。</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两公里了,队友们鼓足了劲奋力登向垭口,登上垭口后顺着垭口东边方向登敖包相对轻松些,这样就可以不用直接登到正垭口那个位置,直接斜插到垭口东侧那个位置可以省些路。等我发现后,前面的人都走远了,喊不回来了,我也只好跟着大家一起上,上到最后,前面驴友都上了垭口,我才朝着垭口东侧那里斜插过去。下山也是从这里下的。(摄于下午4.04分)</font></h3> <h3>上到垭口,终于看到了敖包,可是敖包还远着呢,仍然是一段很长的坡。垭口海拔是3100米。距离顶峰还要拔高450米。石头像第四世纪冰川遗迹,去过太白山和鳌山的认都知道石海,这里也是石海。比我上拔仙台(太白山最高峰)都费劲,从大爷海到拔仙台也就用了20分钟,从这个垭口到敖包疙瘩足足用了一个半小时。</h3> <h3><font color="#010101">垭口风大气温低,去哪儿旅行、安安蓉、利军三人冻得直哆嗦,担心山顶气温更低,便放弃了登顶。我是从垭口稍东那一侧上去的,没有风,也不感觉到冷,后来到顶上,太阳出来了,还照得我们暖暖的。</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垭口那边的沟</h3> <h3>石头中夹杂着一中带刺的花,名叫鬼箭锦鸡儿(中药名),生长于海拔3000~5000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于下午5.17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1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1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5.22</h3> <h3><font color="#010101">  下山没有从正垭口处下,选择了从垭口东侧的沟里下去的,碎石较少,植被较多,相对好走。原计划上山用11个小时,下山用7个小时结果实际路程增加了4公里,这样上山用了13个小时,山顶上待了一个小时,下山用了13个小时。尤其是下山,绝对出乎意外。现在分析,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天黑看不清路;二是上山体力消耗大,下山体力不足;三是危险路段多,一路全是石头路,为安全着想,只能放慢速度。下山虽然用了13个小时,但都没有着急赶路,走累了就休息,最终都坚持走到最后。</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7.24</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7.46分</h3> <h3>  最终大家安全归来,登敖包的愿望也终于实现了。高兴兴奋之余,带给我更多的是反思,户外有风险,每多一个人,每增加一公里,每耗费一小时都是安全隐患。以后的路还长,安全意识必须时刻谨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行程36.2公里(最后2.6公里未记录进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微信运动62895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天星</h3> <h3><font color="#010101">雪花轻飘</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安安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去哪儿旅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老慢</h3> <h3>摄影:峥峥小月</h3><div>QQ:409047811</div><div>微信:zzxy18309623635</div><div>更多活动美片请到本QQ空间欣赏。</div>

敖包

垭口

小时

公里

登顶

户外

疙瘩

贺兰山

摄于

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