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拾贝

云儿

<h3>端 午 拾 贝</h3><div> 云 儿</div><div>每年的端午节,我们家都是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欢庆度过的,美酒佳肴自然少不了,几十年向来如此!</div><div>因为我的姐姐,我家的老大,也是堂姊妹十几个中的老大,是这一天出生的。</div><div>上世纪六十年代,华夏大地还是缺吃少穿的。如果有幸能够吃到一顿肉饭,那将是非常稀罕的事!</div><div>我的父亲弟兄四个,奶奶、老奶早逝;一家六条光棍,母亲的到来,以及姐姐的降生,无疑给贫寒的家庭带来了无限的生机。</div><div>姐姐出生前一天,父亲专门去集市上买了一块猪肉,可是母亲已经无力做饭。我们老家生了孩子,三天内要向娘家报喜,约定俗成的:生个儿子就送块猪肉,生个女儿则是几包点心。</div><div>于是父亲就把猪肉送到了十几里外的姥姥家。</div><div>以至于其他几个远房外婆都闹不明白:拿的礼物明明是儿子,为什么却说生的是女儿?难道教书先生(父亲)就这么谦虚吗?</div><div>那时候买布要用布票、购粮要用粮票,还是计划供应。如果哪位母亲端午节能够凑上几尺五色线,给儿女们的手腕、脚腕套上两个圈圈,将是非常开心的事情!</div><div>好不容易母亲给我们系了五色线,燃起了艾草避邪,窑洞里沁人的艾香还未散去,却发现大娘的女儿脖子里戴上了精妙绝伦的老礼布袋:几块花布折叠起来,缝的有棱有角,扁扁的,远看象个金牌一样;里面装了谷子,下面缀着五条漂亮的龙须——六个一公分多的高梁杆与指甲盖大小的圆花布间隔串起来,最下面是五朵彩色丝线结成的穗子,煞是漂亮!据说是她的外婆花了两天时间才缝制好的。</div><div>堂妹戴着老礼布袋,在众人的赞叹和羡慕声中,真的就象童话里的白雪公主一样骄傲和满足!</div><div>几年后等到我的外婆有空给我们缝制老礼布袋,也只能是大弟弟的专利。我只能等他上床睡觉,摘掉老礼布袋挂在墙上时,偷偷地戴在脖子上,象佩戴奖章一样,美美地疯狂地旋转几圈!</div><div>母亲给我和姐姐做了同样的新衣:上身是粉底衬着白色的樱花,大大的,一直穿了四五年,下面是鲜蓝色的裤子。</div><div>小时候每到春天,就会盼着端午节快点到来,那样就可以穿上那身唯一的漂亮的新衣服,轮流㧟着一篮三十根干麻糖(油条),跑路去十几里外的外婆家望夏。舅舅家有水浇地,生活水平相对好很多;到他们家,就会有香甜可口、酥糯可人的红枣粽子吃,甚至有时候还能吃上几个油炸糖糕来!</div><div>据说当年嫁到邻村的小姑奶,常常做好自家的饭菜,再跑三四里山路到我们家,帮老爷下厨,她永远心痛四个没娘的侄子!她曾经流着眼泪对我们说:“我哪里想到我们现在能有这么大一家子人!当时只是想着把四个侄子拉扯大,去外面要饭不会被狗咬就行!”</div><div>随着阅历的增长,才知道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楚国诗人屈原,楚怀王忠奸不分,屈原忧愤难平,赋《离骚》怀石投汩罗江而亡。</div><div>众乡亲怕诗人遭水生物侵犯,纷纷往江中投粽子引开,并且赛龙舟祭奠;诗人千百年来独享端午的尊荣!</div><div>寄居南方水乡,知道每年端午前后民间的龙舟比赛如火如荼;在一个台资厂,办公室的小姐们都羡慕出纳能够跟着老总亲临龙舟赛场观摩,但她回来却说:晒死了,以后倒贴我钱都不会去看!而我们也只能从电视屏幕上欣赏龙舟竞渡的热闹景象了…</div><div>说起端午,自然绕不开香甜可口、老少咸宜的粽子了。别瞧不起小小的粽子,做起来还真有点技术含量。</div><div>每年端午前十天,弟媳就会张罗着做各种各样的粽子,送给亲朋好友品尝。</div><h3>有一年放假,恰逢弟弟家里做五香粽子,我就试着帮忙包一下,谁知咋整都捆不住:不是这儿露米,就是那里跑馅,或者绳子脱落,而一边还是小学生的侄女都已经包了好几个!几番折腾下来,我的信心消失殆尽:“算了,学不会包粽子,做不了南方人!”</h3><div>如今,网购方便、空运给力,粽子也可以随便寄送,并且价格也不贵。试想一下,千里之外,听一首老歌、就一壶米酒,吃着老妈亲手包的粽子,岂不是人生一大赏心悦目的乐事!</div><div> </div><div> 郭 梅</div><h3>2018年06月11日夜于惠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