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万顷波涛入毫端,笔落画成惊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论周智慧与他的大海艺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馨心斋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类赖以生存的这个地球70%是海洋。一部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充满血腥的战争史。中世纪之前的战场在陆地,攻城掠地,厮杀四野,王者占有土地面积的大小,与生存在土地之上的人口之多寡,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大小。那时,人类对海洋是敬畏的,是茫然的,是不敢挑战的。</p><p class="ql-block"> 但自古以来,在华夏文明的辞典中,就不乏“海国”一词。中华民族拥有着大海一般的胸怀,正是大海,一直激发着我们这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部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即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后人壮怀激烈,意气风发。</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说明了中国人对海洋的探索、认识和利用,已经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与之相适应的,海洋文化也在自觉认识中逐渐形成和提高。郑和的舰队七下西洋,不但加深了中外联系,而且也极大丰富了中国的海洋文化。</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在中国几千年的绘画史上,很少有人去表现大海这一领域浩渺、内涵丰富而诡异的审美主体。</p><p class="ql-block"> 如今,国家之强盛,社会之进步,文化之繁荣,无不与海洋相关。海洋强则国家强,海业兴则民族兴。在经济腾飞的今天,文化在综合竞争力中的地位已日益突显。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文化,更显示出强劲的势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笔者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位大海艺术的弄潮儿,在表现大海的精神高地镌刻着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周智慧。倘若您有机会走进这位著名画家位于北京通州宋庄的中国大海美术馆,定会被他那些或雄浑壮美,或波涛汹涌,或辽阔无垠的画作深深吸引并啧啧称奇!站在他的画作前,一种曼妙,一种舒畅,一种震撼,一种心旷神怡,抑或还夹杂着更多惊羡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这里是一个海的世界,姿态各异的大海画作汇聚其间,“智慧海”醒目地标注了主人的情趣喜好。这里更是一个海的能量场,走进这座美术馆,画台上、墙壁上、陈列柜中,大大小小的画作气势磅礴,夺人魂魄,各种展品无不倾注这位具有大海情怀艺术家的心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1.周智慧其人</b></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艺名周天,湖南益阳人,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其出生于书香门第,国家原文化部部长周扬与其爷爷是同宗兄弟,大名鼎鼎的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周谷城,现代文豪、《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作者周立波皆其族亲。他3岁开始习画,幼年秉承家学,浸染艺事,渐有所成。18岁应征入伍,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服役。是从部队一名普通水兵成长起来的大海艺术家。他先后任海军俱乐部美术员、海军文化部创作员、海军展览馆馆长。离开军队后,先后任****院长、中华慈善总会书画院副院长等职。周智慧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是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国家民委高级职称评委,国务院特殊贡献专家。现任中国大海画院院长、中国大海艺术研究会会长、文化部国家文物艺术品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艺术交流协会会长、东方国际艺术研究会会长等。</p><p class="ql-block"> 由于其艺术成就大、知名度高,画作受到海内外人士广泛喜爱,堆砌在他身上的艺术职务和名头多得不胜枚举,笔者难以一一记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这个有着二十余载军旅生涯的人,自华丽转身后,专心致志地开展了他的艺术研究与创作。年逾花甲的他,游历过数千座岛屿,穿越过几万里海疆,在与碧波雪浪的朝夕相伴中养就了豪迈不羁的率真品性。他喜欢像大海一样,斗志激昂地去搏击岁月;更喜欢像大海一样,不弃不离地去呵护生命。作为艺术家,周智慧先生的大海画作向来被世人所追捧。如今,他迎来了艺术创作的“井喷期”。到目前为止,已创作出数千幅以大海为题材的国画作品。他开创了自己的“大海画派”,填补了中国绘画史上画海无大家的空白。他的大海画作,已成为他的代表作和“身份证”,从而形成了傲视古人,超越同侪,雄空当下的艺术魅力。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画海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艺术源于生活,灵感来自慧根。早在周智慧刚由广州南海舰队调入北京海军机关之时,一个礼拜天,周智慧去颐和园游玩,在万寿山佛香阁的后山,看见一块石碑上刻着三个字:“智慧海”,据说是乾隆御笔所题。取自《无量寿经》中“如来智慧海,深府无崖底”,意思是如来佛智慧如海,佛法无边。别人或许过目而去,但周智慧看到这三个字,心里“格登”一下,不禁有了另外一番感悟:“智慧海”?这不就是圣人点拨我,让我周智慧不弃不离大海,永远以大海为画题吗?他激动地抱着石碑默默地发誓:乾隆爷,我会把大海画好的。笔者今天解密周智慧与大海一往情深,或许同他与佛结缘也正相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此,笔者还向读者披露另一桩为人鲜知的故事:浩淼烟波的洞庭湖畔之益阳的雄山秀水,哺育了两名让益阳父老乡亲引以为骄傲的子弟,一者雅好丹青,乐湎逸趣,长大后携笔从戎,足迹行达四海,仅凭一管柔毫,铮铮乎卓立于画坛之巅;一者神隽思睿,格高志远,尤因崇真慕道,独涉迢递重关,终获良师垂爱,虔虔乎皈依于佛门高僧。他们两个,便是如今声望日隆的天才画家周智慧与他的佛门知己李璜之---中国云门宗第十四世法主本觉上人。本属同乡的他俩,有着完全不同的成长轨迹,然而因为一个共同的心愿,周智慧先生和本觉上师在远离乡土的异地及不同领域又各争其辉,各臻其妙。这其中的机缘巧合,说来道去也惟有“缘法”二字才能浅以概之!</p><p class="ql-block"> 李璜之(本觉上人)师承云门宗第十三世祖佛源老和尚。佛源老和尚广习博究,方正不阿,曾冒死护持六祖真身,燃指炼心。他饱历尘患,不辞辛劳,兢兢业业培育可造之材,圆寂之后引得学辈撰联誉之“飞锡高游光明世界,慧珠朗照普利人天”、“严持戒行开坛布法奉传慧命来,丕振宗风德业有成缘尽西归去”,可称得起宇内禅林一代巨擘。在此等高僧调教之下,本觉上人对佛理的体悟日臻圆融,受益之多,实是难以言喻。</p><p class="ql-block"> 2009年2月23日,佛源老和尚示寂于广东乳源县大觉禅寺。本觉上人悲痛之余,念及恩师的谆谆教诲,毅然接过了弘法兴宗的重担,开始了艰辛无比的入世之旅。路漫漫兮长远,本觉上师独持一身,云游四海关山,或辗转于城郭之隅,或参玄于林壑之间,注重提升自我的同时,把佛源老和尚的实修之学推广到所经的每一处角落,期望让贪者灭其私求,让嗔者除其块垒,让痴者释其狂执。匆匆数载,弹指即逝。这个传灯者的不懈努力,得到了许多世俗之徒的崇拜。不少人从佛法实修中懂得了关爱,懂得了尊重,懂得了宽容,懂得了淡定。他们纷纷敞开心扉,坦露无尽诚意,魂灵自觉皈依佛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本觉上人却犹感肩头的担子不曾稍轻。经年累月的奔碌,使他遍识了滚滚红尘的炎凉冷暖、反复无常,他清楚人性善恶纠结,世道曲直交错,清楚若想将贫富贤愚俱度达彼岸,仍有异常遥远而辛苦的路要走。那条路,存在着太多的黑暗,太多的荆棘……正当诸事尚待进一步寻求圆满分明之际,一位意料不到的人物出现了。他以满腔仁恤之情,为本觉上人提供了莫大助益,把自己的名字---周智慧,与弘法济世的宏大伟业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p><p class="ql-block"> 说起他与本觉上师的相识,便不得不提故乡湖南的知名学者张辛汗。辛汗公博闻强识,才高德勋,毕生著述颇丰,在书法、绘画、音乐、诗词等诸多领域均有十分卓越的造诣,曾被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艺术家”的光荣称号。幼时的周先生即投在辛汗公门下接受启蒙,辛汗公的悉心点拨,对他日后的成就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本觉上人求道云门山之前,也曾聆教于这位辛汗公。受辛汗公的潜移默化,本觉上人系统接触了历代的典谟训诰、书画词章。通过认真研习,他不仅陶冶了自身性灵,更进而窥得了艺术堂奥。今天他讲解经俨禅理的时候,常可做到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令闻者豁然开悟。能为之高,亦要多拜辛汗公当年所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此,先后求学于一师的周智慧和本觉上师,一个成了画坛翘楚,一个成了禅林上座。虽然他们年龄相差甚远,所修之业大为不同,但因有着这种机缘巧合的香火之情,彼此反而渐渐熟稔起来,且较之旁人尤添了几分难得的亲厚。周先生由于职业所需,选择了在北京安家。本觉上师则长年云游各地,募化四方,居无定所。两人平素聚首并不经常,可一旦碰面,周先生定要盛情相待,请本觉上师到家中小住数日,偕其品茗论道,话古谈今,行之以贵宾之礼。本觉上师亦暗存感激,总不忘向周先生馈赠诗文,祝福致谢。友谊的种子,伴随着类似的交往,慢慢在他们的心底扎根吐芽,茁壮成长。</p><p class="ql-block"> 自从知晓了本觉上人弘法兴宗的一番传奇履历,周先生时常唏嘘不已。佛法承载的慈悲理念,佛源老和尚及本觉上师师徒坚定不移的济世之志,让他既感震撼,又生钦慕。在他看来,佛法便如浩渺深广的海水一般,无私无妄,昭显大爱。他由衷地希望能够同本觉上师一道,做个敢于担当的传灯者,用己身善行去引导大众,使天下的不良世风早日得以改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草木转苏的春日,莺儿啼破晴烟的上午。于本文主人公淡雅精致的书房,周先生再度和云门宗第十四世法主本觉上人聚在一起。没有名利场中的陈腔滥调,没有市井之内的戏谑嬉说,有的只是彼此思想的真诚沟通,以及对弘法事业的愿望憧憬。本觉上师与佛门居士周智慧先生心灵契合了。他俩决定举办中国佛教题材画展,周先生拍卖自己作品用以资助此项惠泽万生的惊世之举。</p><p class="ql-block"> 周先生现在佛珠佛串从不离身,着装打扮除了一付艺术家的“范”,更彰显一名虔心礼佛居士的“派”。却原来,心怀的博大源于慈悲,技艺的圆融源自佛法之圆融,人之慧心生于菩提之慧根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2•周智慧的画海经历</b></p><p class="ql-block"> 人们不禁要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周智慧的画作是如何自成面目的?”</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的大海作品,大气磅礴,水墨酣畅淋漓,气贯长虹。大海是他长久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大海寄托了他人生的梦想和追求,他之所以能画出海的壮丽、海的魂魄、海的情怀就不足为奇了。</p><p class="ql-block"> 洞庭湖畔的益阳,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的青山秀水和瑰丽醇厚的楚湘文化孕育了周智慧的灵气,也激发了他对艺术的追梦。他从童年开始习画。后应征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辽阔大海的深深浅浅之蓝,浪花的多姿与绚烂,海上磐石的傲立与坚韧,吸引了他对大海的痴迷;万里海疆的相依相伴,心中对海洋的敬畏与挚爱,奠定了其对艺术的追求。入伍后的这段海军生涯,恰逢他人生的青春年华,正是他人生走向成熟,也是他人生的蜕变期。他从此与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在领略了大海的博大深邃和壮丽雄伟之后,他暗暗下定决心,要挑战自己的生命极限,要去自己的生命能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从1975年起,他用整整十年时间,走过了北起鸭绿江边,南到北仑河谷祖国的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他到过无数个岛屿、军营,画了300多本速写稿。这段特殊的经历,铸造了他执着坚毅的性格和广纳博取的襟怀,也成就了他的人生梦想——成为一名大海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要想攀高峰,莫怕崎岖路。坚定的前行者尽管也有停歇的时候,却是为了积蓄和补充能量继续加快前进。周智慧用自己的脚步“丈量”了祖国的万里海疆之后,即进入了艰苦的创作期。他先是以油画的技法描绘大海,但总觉得太拘束、太局限;后又采取传统中国画的面目表现大海,还是觉得太简单、太抽象。与眼前之大海,心中之大海,所要追寻的艺术之大海,都相距甚远。此后,他又进入了冥思苦想的探索期。</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中国美术源远流长,人才济济,成就辉煌,但历代画海的名作寥寥无几,名家更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将海入画,是一道千古难题。描绘波澜壮阔的大海,这几乎是古代没有多少画家敢去问津的题材。大海无限宽广,烟波浩渺,瞬息万变,令人难以捉摸,单靠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无法呈现波翻浪涌的立体效果,无法表现浪涛阵阵的宏大景象;单靠西方油画技法表现大海,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周智慧对大海艺术的探索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那时,人们所能见到的中国宋元明清时期的画作,对大海的描绘仅仅是几根长短不一、曲曲折折的波浪线,对江河湖海的画法意象几乎是相同的,让人也难以分辨出究竟哪里是湖、哪里是海?如古人画曹操《观沧海》,一般是画一个身披甲胄红缨,骑一匹战马伫立磐石上的武夫占据画面一侧,放眼远方,眼前是若干波浪线表示水波微澜,苍茫一片,只能从题画诗或题画名中,由人意会是大海。再比如古人画《八仙过海》,一般是突出“八仙”的人物造形,在头上画几朵祥云以示天空,在脚下画几条波浪线以示海水,再多抽象地配饰蓬莱仙阁,留给人以许多想象空间,难以直接把握,更谈不上视野直觉。这种虚拟化的大海,仅仅是几条似有若无的曲线,是毫无艺术的笔触可言论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一时期,他立志要找到画海技法的突破口,要在中国传统的宣纸上有表现大海的立体呈现。为潜心研究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书法以及西洋油画。他先后两次在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和油画系进修学习,认真研究了从顾恺之到近代山水名家的笔墨气质、造型风格,也认真研究了西洋画家透纳、约翰·罗宾逊、埃瓦佐夫斯基等人的作品。由此打下了深厚的艺术功力。在他看来,古人的笔情墨韵很难表达他心中大海的形神气度,油画里又缺少“水”的味道,毕竟中国画家对水与墨是有着特殊情感的。他的画海情结始终伴随着他的艺术探索。石涛的“无法乃为至法”开启了他不囿于古法的决心,凭借大海给予的力量和勇气他终于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画海之路。</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来,他的行程串连起渤海、黄海、北海、东海、南海,他有幸乘军舰到访有关国家,还自费游历了许多沿海城市,世界各大海洋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收集了大量的海洋资料,积累了深厚的海洋文化。他笔下的大海已成为他胸中的大海,海的神韵在其笔墨纵横间驰聘。他的卷浪皴、平波皴、起波法、巨波法与泼水法、泼色法交错碰撞,浑然一体;色、墨、水各自为用,相得益彰;点水滴墨暗合造型之妙,真可谓得意而不忘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人自古就重视生命,而艺术则是中国人在更高层次上展开自己生命的载体。以生命拥抱生命,以生命开拓生命,以生命超越生命蕴涵着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生生不息”的浓厚人文精神。周智慧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海的奔腾与他的血脉相连,他的心胸已纳百川。他形容自己是傻、痴、疯。傻是心无旁鹜,不计得失,一心为画;痴是不知饥饱,着迷于海色,痴迷于画中;疯是只要拿起画笔,不计晨昏,不知世故。他沉浸在自己的海洋世界里,不断开拓和超越自己的艺术境界。他崇尚大境界,大美术,大语言,他把大海的博大与壮美表现到了极至。他的作品总是洋溢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情感,他笔下的大海,总是令人振奋,令人激越,荡人襟怀,摄人心魄。站在他的画作面前,你会感到宇宙之无垠,大海之神奇;你会感受到一种莫名的血脉贲张和激情涌动;你会顿生万丈豪情和广博胸怀;你会觉得豁然开朗,思绪万千,犹如大海奏击出的蓝色交响曲,给人类留下美好,让世界充满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积30多年时间的摸索总结,融汇传统与现代绘画的各种技法,中西合璧,终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风格。他终于在坚守中国画以“线”为主造型原则下,练就了把国画线描与西画明暗处理结合的新笔触;终于找到了在中国传统宣纸上,采取留白的方法画大海的新技法。他不但保持了中国画的特色,还使海浪形象生动逼真,呼之欲出。这是前无古人的,是艺术之创造,是“周氏独门绝技”!他的创作道路是一条开拓创造新领域、新空间,是形神兼备的道路。海水在他的笔下,或瑰丽雄奇,或深邃沉静,无不展示出了多姿多彩的旷美韵貌。看那狂澜呼啸,一发而击石排空,你会热血鼓沸,恨不能追随飞浪冲凌九霄,纵情放舞;观那怒潮平复,天清而云荡鸥翔,你又会尘嚣尽忘,不自禁地将心儿交付流波神憩八荒,宁适安和。细致入微的氲染勾勒,使得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拥有强烈的穿透力与吸引力,极具灵动且极具气魄。他对大海描画所展现的艺术张力,骇人心魄,无人能及;他的大海艺术作品给人的视角冲击力,前所未有。</p><p class="ql-block"> 正是因为没有前人的作品可以临摹,正是因为没有现成的笔法技巧可资借鉴,从而造就了他成为开宗立派、独树一帜的艺术大家。</p><p class="ql-block">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周智慧从《海魂》、《海韵》到《惊涛拍岸》、《碧波万里》,从《山海晨韵》、《观海听涛》、《惊涛翱翔》到《洪波涌起、碧海连天》……,数千幅以海为主题的作品,不仅描绘了海的风韵和神态,更记载了人的精神和力量,而且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传达出无尽的人生启迪。神色俱佳,画意盎然,催人奋进,其精心创作的《大海奏鸣曲》,如贝多芬“生命交响曲”般铿锵有力,气势宏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如今,周智慧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和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联合国总部、东南亚等国际、国内艺术机构举办“周智慧大海画展”九十余次,出版《中国画山水画技法》、《大海画技法108法》、《周智慧大海画集》、《周天画海》等著作。其作品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外国元首与国际友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室和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外交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首都机场礼宾室等重要场所都悬挂有他创作的巨幅作品。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俄罗斯艺术科学院、法国卢浮宫、联合国总部等许多国际著名博物馆、美术馆也都收藏了他的大海作品,这在艺术界也是空前的。他荣获了“联合国世界文化艺术大奖”、“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全国山水画百杰”、“世界书画艺术名人”、“世界金奖艺术家”称号。被誉为“中国人民的伟大艺术家、中国画海第一人”。</p><p class="ql-block"> 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一朝开始便将事业永远继续下去的人是快乐的、幸福的。周智慧先生通过几十年的不懈追求和努力,目前已达他画海艺术的高境界。他已从自己画海的必然王国跃升到他的自由王国,可随心所欲、恣意挥洒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03.周智慧画海的艺术特色</b></p><p class="ql-block"> 笔者认为,通观周智慧先生画海作品,有三点是令人难忘的:一是在绘画题材上,他突破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较少表现大海的桎梏,融合中西技法,深度创造和开拓了大海画的技法;二是在营造意境上,他所追求的是一种雄浑博大、豪迈大气、视野广阔的审美意趣;三是在艺术语言上,他给人以形神兼备、师法自然、博采众长、雅俗共赏的艺术享受。</p><p class="ql-block"> 因此,周智慧的作品有交响乐般的雄浑壮美,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千回百转,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心胸气魄;那磅礴的回音,那阴沉的声调,那深渊的音响,还有那黄昏时分的寂静,和那反复无常的激情!在周智慧的笔下,闪耀着奔腾的情感和智慧的光芒。每每观赏他一张张“巨浪滔天,豪情万丈”的作品,总让我不由得跟着这浪花的舞蹈而心潮澎湃,总为他的艺术张力而忍不住深深感动,总为他的大海情怀而不免深深感叹:想想啊,一个将自己的大追求、大情爱融进大海的人,一个用毕生的精力如此豪放地为大海抒怀礼赞的人,究竟要有多么宽广多么博大的胸怀,才能生发如此海纳百川、不可一世的气魄?究竟要有多么高深莫测的大性情,才能窥探出如此奇崛神秘的大灵魂?究竟要有多么前沿创新的大气度,才能衍生如此无古无今的大创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继承传统,超越古人,自成面目,独步艺坛,对于许多画家来说,都是遥不可及的梦。卓有成就的大家,往往是从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现“无人区”,领悟出适合水墨丹青中国画所表现的意蕴,开创出别开生面的新境界。周智慧的梦想,自然是从大海开始的。他善于给自己寻找命题,他画的就是与他血脉相连的大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当他出生在八百里洞庭湖畔;当他入伍成为一名海军战士;当他乘威武的军舰绕过地球一周半,在世界各大海洋留下足迹;当他沉入海底,深入漆黑一团的大洋深处……便牵动了他与大海之间无法言清的宿缘。他善于为自己解决命题,独创技法完成自己画海的恢宏梦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高度决定视野。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那些不畏艰难,沿着崎岖山路攀登的人,才能达到希望的顶点”。只有勤于学习又善于思考的人,才能思维活跃,承前启后,从而站在一定的高度去认识和分析问题,视野才会更开阔。周智慧就是能摆脱前人的束缚,创造出前无古人,超越今人的周氏画法。</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先用十年的时间,对书法和国画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再用了十年的时间,对油画技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最后又用了十年的时间,将中国画和油画的技法融合,并吸取了水彩、版画、壁画、农民画、装饰画等多种绘画技法,独创了一套描绘大海的笔墨技法,形成了细腻、写实、凝练、大气的风格,将大海震撼人心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既画出了大海的品格特性,又画出了大海的精神内蕴,体现出深厚的传统修养和卓越的艺术胆识。</p><p class="ql-block"> 中国写意画追求画外的意境创造,因而具有其他画种难以企及的独特艺术效果,最能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表现的特点,这也是中国写意画经久不衰的精神之所在。意境的创作,不但有赖于画家对客观物象的深入研究,而且有赖于画家主体情思的积极活动。作为内因的学识修养,首先在人品。中国自古就有知人论画的传统,“人品即画品”,画家的人格修养、情操品位是内因的主导,意境的创作实际上是作品、人品高低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达到了,周智慧成功了!他善于让自己超越命题,用浓烈深沉、深厚莫测的思想玩味着自己的艺术。周智慧的大海不安静,这跟他对海的情感一样,汹涌澎湃,不可遏制,就那么肆意地在蓝调的梦境般的氛围里,奔放着最深沉的想象,跳跃着最智慧的光泽,歌唱着内心最强大的声音。那种雷鸣般的声响和神秘博大的视界,令人叹为观止,进而心胸也被打开,与大海一同呼吸。</p><p class="ql-block"> 在画家眼里,每一朵浪花都有自己的姿态,每一幅大海都有独特的意境。《惊涛骇浪》云与海与石,和谐交融,升腾出一种壮美的空间,《惊涛拍岸》海鸟在奔放的浪花中振翅高飞,舒展出一种生命的律动;《沧海吞月》,夜色中的大海,在一轮隐藏在黑云深处的月光的照耀下,交织出一种无垠宇宙的神秘空间。《观沧海》,沧海的广阔浩大,显出一种奇丽之状,体现出画家踌躇满志、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千帆竞秀 百舸争流》中,可见远处扬帆的小船,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奋力前行,海的世界,衬托出人的拼搏,而人类的拼搏精神,又在大海这样博大的母怀中得以最大程度的包容和宣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周智慧的画海艺术不但得到国人的热情推崇,也得到国际上同道的广泛认同。特别是友好的邻邦俄罗斯艺术科学院,于2009年3月24日给周智慧先生颁授了该院艺术院士勋章、证书及奖牌。这可是连俄罗斯顶级艺术家也难以企及的呀!这不仅是周先生个人的辉煌,也是中国书画艺术界的骄傲。周智慧有幸成为亚洲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人。正如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长哲夫德里所说:“周智慧先生的画作吸取了东、西方两种绘画的长处,完全达到了一种得心应手的地步。实属大家之作,为画界赞叹。特别是他画海的留白技法和泼水法,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业内人士看完都非常惊讶,因为大海画用得最多的颜色是白色,主体也是白色,恰巧白色不能画只能留,一笔画错全画失败。因为中国画不像油画画错后可以涂掉,而中国的宣纸一笔上去即不能改了,这就更增加了难度。周智慧先生不愧为时代骄子、画坛巨匠,是东西方绘画结合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开宗立派对于许多画家来说,成为天方夜谭,周智慧在海的启示下做到了,他且以毕生的精力,向大海致敬!让我们随着他的笔触,从黄海走向蓝海,从近海走向深海,从大海走向大洋。期待他有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激动人心,更加超越自我的一幅幅波澜壮阔、彪炳史册的大海画作问世,犹如一曲曲高亢激昂、荡气回肠的乐章,响彻在世界,留在人们的心灵里、记忆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以与他多年同道好友式的接触,对他滨海写生活动的了解,对他构思创作过程的认知,对其作品欣赏所获之感悟,草就了此文。窃以为,周智慧的画作是胜于古人,异于今人,肇启后人的,他无愧于“中国画海第一人”的桂冠。他以在大幅中国宣纸上,采用留白的传统技法,又以油画的笔触,结合中国画的传统而形成的“独门绝技”,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不仅是当代的,也是未来的。我们有理由相信,周智慧的大海艺术作品将会是永恒的,将会成为艺坛不朽的作品而流传于世。</p><p class="ql-block"> 艺无止境。周智慧表示,艺术需要不断追求,感谢社会各界对其作品的热爱,将来会更深层面地去表现海、展示海、透视海,从海的人文历史、国家重大事件中采撷题材,用最完美的手段描绘出大海的壮美和多情,创作出更多集时代性、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佳作,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中国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笔者将一首小诗赠予周智慧先生,且以飨读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万里海疆任足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洪波涌起领悟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放眼蓝天襟怀阔,</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立身磐石宏志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碧浪千顷构思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留白皴洒技法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熔古铸今新派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画海翘楚数周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8.06.12于京西金沟河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作者简介】</b>馨心斋主,本名甘海斌,湖北省天门市人,1959年7月出生,研究生学历。退休前任原总后勤部司令部秘书局副局长、管理保障局副局长等职。曾受聘为八一书画院副秘书长、副院长。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版有诗词集《梦之痕》、随笔散文集《聊天心语》等著作,在中国各大报刊发表诗文百余篇。还有收藏、篆刻、集邮等爱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馨心斋主感谢您欣赏点评!欢迎您留言!</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