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六 · 修身齐家

刘树伟

<h1><b>原文: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b></h1><h1>译文:所谓治理好自己的家族在于修养自身的品德是因为:人往往对他所亲近喜爱的人有偏爱,对他所讨厌的人有偏恶,对他所畏惧恭敬的人有偏敬,对他所怜惜同情的人有偏护,对他所轻视怠慢的人有偏傲。所以喜爱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缺点,不喜欢一个人但又认识到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少见啊。</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孔子讲学图</h1> <h1><b>原文: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b></h1><h1>译文:因此有一则谚语说:"人看不到自己孩子的过错,人觉不到自己庄稼的茁壮。"这就是不修养好自身品德,就治理不好自己家族的道理。</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宗圣曾子画像</h1> <h1><b style="font-size: 22px;">【赏析】</b></h1><h1> 关于治国者的政治道德,文章强调必须公正无私。文中非常细致地指明了特别要提防的种种妨碍公正无私的情感、心理因素:对亲近和喜欢的人不能有偏爱,对所厌恶的人不能有偏见,对所畏惧和敬重的人不能有盲目性,对所同情、怜悯的人不能有偏私。于是从中提出了一个普遍的法则:对于他人偏爱,就会看不到其缺点,而对他人有了偏见,就会看不到其优点。</h1><h1> 文章还引用谚语:"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来进一步强调修身是齐家的基础这一道理。</h1><h1> 这段文章在写作修辞手法上亦有独到之处。连用了五个排比句"之其所·····而辟焉",来阐明齐家必先修身的道理,十分整齐有力,读起来亦朗朗上口。</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东嘉祥曾子庙里的乾隆御碑亭</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