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斌、玲的川藏朝圣之路中篇(墨脱篇)

刷子狼

<h3>继续上篇,我们从澜沧江畔的如美小镇出发,行驶25公里后到达了觉巴山(海拔3930),觉巴山(又称脚巴山)--位于四川西部的巴塘和西藏东部的左贡,地处横断山脉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流域,包围在安久拉山、伯舒拉岭、拉乌山等群山中。</h3><div> 觉巴山并不高,垭口的标高也只是3940米,但由于澜沧江千百年来的深深下切,使得江岸壁立千仞,一派荒凉与坚硬,给人以山高谷深的感觉。这里是横断山区的著名险段之一,30公里盘山路,近2000米的相对高差使觉巴山成了川藏线上最难爬、最费时的一座山,公路在绝壁上延伸,既没有护栏也没有路标,不少地方都是紧靠山体硬生生地开凿出来的,上依绝壁,下临深渊。川藏线虽然号称天险,但最危险的地方其实只有几处,比如排龙天险、通麦天险和怒江天险。与这几处名声在外的天险相比,觉巴山的知名度确实不高,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知道这个没有名气的天险与其他几个名声显赫的天险一样,同样让人望而生畏。</div> <h3>边上都是斧削刀劈的悬崖</h3> <h3>翻过觉巴山。行驶12公里就到了登巴。再走51公里就,升到了东达山。</h3> <h3>东达山海拔5008。</h3> <h3>东达山是川藏南线上最高垭口,位于西藏左贡县境内,垭口海拔标高5130米,夏季草坪青绿,牦牛成群,风光极为美丽。</h3> <h3>上了东达山,山路不再蜿蜒曲折,而是一条笔直的通向前方的大路,既缓且长,一眼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川藏线最长最缠绵的东达山了,武警部队树着的一块蓝色道路标志牌上写着:东达山!</h3><div><br></div> <h3>  "生命禁区"--东达山,一年四季都有雪。是登山爱好者的圣地,海拔5130米,山的一边是奔腾的澜沧江,山的另一边是左贡。</h3> <h3>  天路72拐,亦称怒江72拐、川藏99道弯(约40公里、落差达2000余米),也许是现今川藏线最声名远播的惊险之地!!!</h3> <h3>  无论是多少拐,都是形容这段路弯多而险峻。这些拐又急又陡不说,大多都是U型弯。一不小心,怒江就在下面等着你,真切地令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h3> <h3>  从山顶4000多米到3000来米的怒江大峡谷,接近2000米海拔的垂直落差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连绵不断的“之”字型的公路是世界公路的奇观,也是修建道路的武警官兵的智慧与血汗的结晶。</h3> <h3>翻过东达山。行驶34公里,到达左贡县(海拔3877),再行驶117公里,到达业拉山(海拔4658)。</h3> <h3>  业拉山(怒江山)——位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地区八宿县内。垭口于G318,标高4658米。</h3> <h3>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救援尖兵。</h3> <h3>我叫它-----业拉山顶的天门</h3> <h3>下了业拉山,走82公里就到了八宿(海拔3280)</h3> <h3>我们住在了八宿的雪豫宾馆。跟老板商量,80元/标准间!住宿的卫生和洗浴条件都非常不错。店内的炒菜,价格合理,味道不错!两辆摩托车停到了大厅旁边的小铁门内!太安全了,都不用上锁。早餐是,向前走大概1.5公里,八宿中学对面的早点铺子!这里的肉饼挺好吃!</h3> <h3>我们也不忘我们的任务,随时张贴小广告。</h3> <h3>听老板说早上太阳升起和日落的时候。都会出现日照金山的壮丽景观。于是我们早早起床,终于拍摄到了这美丽的景观!</h3> <h3>披着朝霞,我们从八宿出发,行驶67公里,到达安久拉山(海拔4325)。</h3> <h3>4468米的安久拉山口有些让人意外。与众多名山大川的垭口一般都陡峭起伏,壁立千仞不同,安久拉山口平缓得出奇。就是这座看上去不起眼的属于伯舒拉岭山脉的安久拉山垭口,是怒江和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翻越了垭口,也就由怒江流域进入了生长传奇与神话的雅鲁藏布江流域。</h3> <h3>翻过安久拉山。山脚下有一个不知名的湖,非常漂亮。</h3> <h3>翻过安久拉山。行驶23公里就到达了然乌湖。在路经,G318国道3888公里里程碑处拍照留念!</h3> <h3>前方的小水泡子,我们曾经讨论会不会是然乌湖?真是太可笑了!我搬着我的小马扎,悠然的坐在G318国道中间。俨然我就是此地的主人!哈哈</h3> <h3>我们终于来到了美丽的然乌湖。可恶的导航把我们导到了,然乌湖的另外一边。</h3> <h3>走了十公里,突然发现不对,才掉头回转。</h3> <h3>美丽的然乌湖的水是乳白色的。</h3> <h3>然乌湖是一个狭长的湖,面积很广。</h3> <h3>就像这西藏不毛之地上的一块绿色的宝石。</h3> <h3>让人无限的留恋。</h3> <h3>川藏线上的人间仙境 然乌湖 ,就像天空滑下的一滴泪。在白雪皑皑的极乐净土上然乌湖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乡,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东北方向有伯舒拉岭。四周雪山的冰雪融水构成了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井使湖水向西倾泻形成西藏著名河流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上源之一。其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h3> <h3>我们的飞天猪猪侠。</h3> <h3>然乌湖(N29°25',E96°45'),位于昌都地区八宿县境内西南角,距离县城白马镇约90千米的然乌镇,面积为22平方千米,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意为“尸体堆积在一起的湖”,传说中湖里有头水牛,湖岸有头黄牛,他们互相较量角力,死后化为大山,两山相夹的便是然乌湖。形成是由于山体滑坡或泥石流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堰塞湖。<br></h3> <h3>三人为“众”!我们齐心协力,其利断金。</h3> <h3>然乌湖原为迫隆藏布江的上游河段,约200年前,出口处附近山体发生崩坍,大量巨石碎岩堵塞河道而成典型的堰塞湖,所以它呈狭长条形,长29公里,宽平均不到1公里,河水也不深,一般不超过6米(不过我不太相信!)。由于然乌湖仍能外流,除了降水补给外,还有周围诸如伯舒拉岭、嘎布岗日雪山及阿扎贡拉冰川等冰雪融水的充足补给,所以湖水矿化度很低,每升水仅含盐0.3克,属淡水湖,且水温也较低,夏季变动于6.6-15.4℃之间,冬季则结冰。湖中还盛产无鳞鱼类,肉质细嫩,在湖边公路两旁一些小饭馆里,你可以尽情品尝到它的美味。然乌湖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也是帕隆大峡谷的起源。然乌湖湖面海拔3807米,总面积27平方公里,湖泊长25公里,宽1—2公里,湖体狭长,呈串珠状分布。然乌湖景区分上、中、下游三段三个景区,由三个梯级形相连的湖泊组成,它们分别是阳措湖、傍措湖和冷安佳布湖。三个湖泊虽一脉相承但又各有千秋。然乌湖地区是经过不同时期冰川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冰川谷地,200多年前,在如今的然乌湖下游地区发生大崩塌(垮山),巨大的垮山堆石坝堵塞帕隆藏布而形成巨大的高原堰塞湖,也就是然乌湖。每当冰雪融化,雪水便注入湖中,使然乌湖经常保有丰富的水源。然乌湖边是绿草茵茵的草场和绿油油的农田;湖边山腰上则是莽莽的森林,再往上是五颜六色的杜鹃花和灌木丛林带;山顶则是终年不化、重叠起伏的雪山,美不胜收,有“西天瑶池”的美誉。然乌湖旁的然乌村映着圣洁的湖水、巍峨的雪山,呈现出一片安详之态。</h3> <h3>奔涌而下的然乌湖水,在掉落的山岩的挤压下,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帕隆藏布。这可真是一个漂流的好地方。</h3> <h3>离开然乌湖景区。向前行驶128公里就到达了波密县(海拔2725)。</h3> <h3>途经G318国道的4000公里里程碑处,一定要留影纪念!</h3> <h3>到了波密县,我们入住了一家叫做“玉许宾馆”的藏式民宿!老板热情周到!60元/间的标准间,老板还会送你一壶酥油茶!房间的卫生和配套设施都还可以!停车在院内!</h3> <h3>安顿好了住宿,我们到波密县城,找了一家藏式餐吧。体会了一下藏餐。</h3> <h3>我感觉酥油茶和糌粑都挺好吃的。尤其这儿的牦牛酸奶特别好喝。</h3> <h3>这是藏餐吧老板的女儿。</h3> <h3>写的藏文一笔一划,看着非常漂亮。</h3> <h3>第二天一早我们整装出发。可惜下起了小雨。我们即将向墨脱进发。</h3> <h3>我们都穿上了雨衣和雨鞋。</h3> <h3>向着墨脱进发,翻过嘎隆拉山就到了!当然那是以前了。</h3> <h3>现在只需要穿过嘎隆拉隧道。</h3> <h3>这边还是3000多的海拔,穿过隧道然后就会下降一千多米到达海拔一千多的墨脱!真是个神奇的地方,一面是雪山,一面是热带雨林。</h3> 走在墨脱的路上,沿途一路都是风景。墨脱是全国唯一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地方。“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其实,比蜀道更难的,是西藏墨脱县境内的路。2013年10月之前,墨脱是名副其实的“高原孤岛”,县内必需却不能自给的生产生活物资,几乎只能靠人背马驮。2013年贯通的扎墨公路,让“高原孤岛”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div>“在扎墨公路修通前,墨脱县城的商品很少,像啤酒、健力宝等饮料都是奢侈品,零售价是林芝市区的四五倍。扎墨公路的建成,为墨脱县的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打开了广阔的空间。</div> <h3>墨脱路边随便哪一处都是风景。</h3> <h3>山上的溪流汇集成小河,静静地流淌。</h3> <h3>清澈的水流让你忍不住想跳进去洗个痛快!</h3> <h3>墨脱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常年下雨是经常的事儿。</h3> <h3>由于经常下雨,发生地质灾害。2013年贯通的扎墨公路,也难逃厄运。经常会塌方泥石流。这条路上的挖掘机。应该属于常年配备此路段!</h3> <h3>墨脱因为人迹罕至,所以风景异常秀丽。</h3> <h3>扎墨公路分为两个交通安全检查站。第一个是52k检查站,第二个是80k检查站。扎墨公路的通行时间为早上7点到晚上8点。并且要求两个检查站之间限速。总之,如果你开车的话,通过扎墨公路,必须要求在五小时以上。</h3> <h3>山林间的原始丛林里密布着,浓浓的雾气。</h3> <h3>流经墨脱群山之间峡谷的应该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支流。洁白纯净的冰雪融水翻涌直下!水流非常湍急。</h3> <h3>这是进入墨脱,扎墨公路30公里左右,一条必经的过水路段。不下雨的时候,水深大概在小腿的位置。下雨的时候,水可以涨到膝盖位置。水里都是滚圆的鹅卵石。骑着载满行李的摩托车通过,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h3> <h3>浓雾中的松柏。就像食人的妖魔,张着有力的利爪,随时择人而噬!</h3> <h3>由于常年修路。路面都被工程车,压出了半米深的泥泞。饶是我再小心翼翼,也没能躲避倒车的厄运。</h3> <h3>兄弟帮我一起扶起重达350公斤的车辆!</h3> <h3>刚走没多久,兄弟也再次步入我的后尘。</h3> <h3>山间的一处小瀑布,成了我洗车的地方。</h3> <h3>这里堵车,塌方是太经常的事情。</h3> <h3>只有路边的美景,能够慰藉受伤的心灵。</h3> <h3>哎!又倒了!</h3> <h3>好不容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我们路边休息一会儿。</h3> <h3>墨脱又被称为莲花秘境。</h3> <h3>莲花圣地墨脱。</h3> <h3>同时也是52K安全检查站!</h3> <h3>这就是最为恐怖的蚂蟥路段。不过骑摩托车还好一点。要是徒步穿越的话。估计全身会,爬满蚂蝗。不过我兄弟不知何时,也中了标,手腕上被蚂蝗咬了一口。</h3> <h3>路边都是热带雨林的芭蕉叶。叶子上估计爬满了蚂蝗。曾经有人说,最多的一次,一片叶子上爬满了30多只蚂蝗。这里的蚂蟥多半是旱蚂蟥。它会趁你路过的时候,感受到温度和气流变化。然后会“嗖”的一下弹到你的身上,趁机用口器紧紧的吸附在你的身上,然后疯狂的饱餐一顿,吸食一次血液,它的体重会增加2到10倍。甚至于它饱餐一次以后可以一年不用吸食血液。真是太恐怖了!</h3> <h3>叶子上的旱蚂蝗!</h3> <h3>终于到了墨脱县。我们通过携程搜到了,墨脱县的亚东农场。这里什么都贵。因为生活物资匮乏。所以价格贵也必须得接受。最后和老板商量,一个标准间180块钱。其实就是那种很小的有独立卫生间,能洗澡的房间!不过这已经是很便宜的了。看了一下菜单,而平均每一个肉菜都基本在50块钱左右。老板说当地产的辣椒曾经卖过70块钱一斤,现在也得25块钱一斤。现在从墨脱到波密,或者从波密到墨脱都是乘坐丰田霸道之类的越野车。这是他们的班车,每个人200块钱的车费。117公里的路,200块钱的车费,我说好贵呀。老板说这已经便宜的很了。3、4年前,坐车出去一趟,认识的话都得要800块钱,不认识的人都要一千块钱。在没有通车以前,都是靠徒步。要走一周的时间才能到达波密。生活物资都是靠人背马驮。就算现在通车,也只能是在4月到10月之间。所以这里物价超高,都是应该可以理解的。</h3> <h3>在墨脱县住了一晚上。早上顶着毛毛细雨向着果果塘大拐弯儿进发,大概只有15公里的路程。先会经过德兴藤桥,这是一座用藤条搭建而成的桥,两条用来扶手,一条用来脚踩。中间再纵向拉上许多条索加固!自从1994年,险峻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建起了鲁古吊桥,德兴乡与墨脱县城从此可以通车。在此之前,要想通过峡谷,必须通过藤桥步行。现在的鲁古吊桥也变成了钢缆拉成的钢铁大桥了!</h3><div>“山顶在云间,山底在江边;说话听得见,走路得几天。”这首在墨脱传唱上百年的民谣,如今仍然是墨脱一些乡村交通的真实写照。</div> <h3>下面就是水流湍急的雅鲁藏布江。江面之上漩涡比比皆是。让人看了,胆战心惊。</h3> <h3>经过几公里的盘山路,我们爬到了高高的观景台。在这里就能看到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h3> <h3>不过这个地方起了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果果塘大拐弯儿。</h3> <h3>让我们的狼旗飘扬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儿的上空。</h3> <h3>我也忍不住摆个poss。</h3> <h3>我们骑摩托车的壮举,引来了一帮开越野车的。拿着他们的队旗和我们合影。当然都是一帮爱玩的人。</h3> <h3>参观完美丽的景色,又开始回程的路途。</h3> <h3>好在回程最艰难的一段儿,竟然没下雨。感谢老天爷的眷顾。我们抓紧时间赶路。</h3> <h3>在路面比较干燥的情况下通过了相对难走的路段。</h3> <h3>好景不长,后半段又开始下起来小雨。</h3> <h3>小雨慢慢变成了大雨。路面也慢慢变得泥泞起来。</h3> <h3>兄弟由于带人,又背负着很重的行囊。终于在一个坡道上,忍不住摔倒了。哈哈,为了帮他老子也差一点摔倒!</h3> <h3>路上的雨时下时停。</h3> <h3>落差几千米的雅鲁藏布江奔涌而下。</h3> <h3>山间的美景,却因为下雨变的影影灼灼!</h3> <h3>回程的过水路段因为下雨水明显变深了。</h3> <h3>兄弟被卡在了过水路段的鹅暖石间,差点摔倒。</h3> <h3>回程爬蚂蟥山的路段,由于雨越下越大,雾气也越积越重!</h3> <h3>能见度只有20米。我已经渐渐看不见前面的尾灯了。</h3> <h3>胜利在望!穿过了隧道,我们就回到了雪山</h3> <h3>马上就要到波密了。瞬间都觉得人放松了下来。墨脱的路实在太难走了。真的想说:“墨脱,爱你不容易!”</h3><h3> 传统上,进出墨脱有6条通道,但至今,能满足通车条件的只有一条——从波密县城所在地扎木镇至墨脱县城、约117公里长的扎墨公路。这条从1965年就开始修筑的公路,给了我们很多的意外和感慨。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山口是进入墨脱的必经之地。嘎隆拉隧道口,经常风雪交加。隧道内却是低温湿滑!在路旁如果有人停车拍照,经验丰富的驾驶员都会让他们不要多作停留,“正是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段,路上最容易发生雪崩。”</h3><div>嘎隆拉山口附近就是海拔高达5500多米的巨大冰川,受暖湿气流影响,这里常年狂风大作,大雪纷飞,盘山而过的公路一年之中只有四五个月具备通行条件。2013年10月,嘎隆拉隧道贯通,从此,扎墨公路具备了常年通车的条件。那年,我国宣布“高原孤岛”告别了不通公路的历史。</div><div>墨脱县城的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驶出嘎隆拉隧道进入墨脱县境,地势急剧下降,茫茫的雪山很快变成密林。4年多前,媒体曾纷纷报道“墨脱修通了柏油路”,但我们在沟深林密的狭路上一路颠簸,居然连一点柏油路面的痕迹都没找到。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和暖湿气流影响,墨脱从5月之后就进入漫长的雨季。在冬季结束、雨季到来之前,是修路的最佳时期。从嘎隆拉隧道出来一直到墨脱县城,整条公路都在翻修,许多水毁路段,甚至连路基都找不到。</div><div>降水充沛、地质构造极不稳定的墨脱,乡镇公路通达率已达75%、通畅率达25%</div><div>4年前的柏油路不见踪影,这不是媒体当年说了谎,而是大自然的破坏力太强大。</div><div>墨脱被险峻的喜马拉雅山脉所包围,地势从海拔7700多米的雪峰急剧下降到海拔只有140多米的平原河口,域内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藤桥和溜索是祖祖辈辈在山腰、河谷地带生活的门巴族、珞巴族群众克服险阻的最主要交通方式。</div><div>墨脱区域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地处祖国边防最前沿。早在1965年,国家就开始尝试从6个方向打通墨脱,但直到1994年,才从嘎隆拉山口方向修通了季节性通车的简易公路。然而,几乎在一夜之间,扎墨公路就被山体崩塌和泥石流冲毁。直到2013年10月,这条墨脱与外界连接的公路,才再次实现了全线贯通。</div><div>据扎墨公路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扎墨公路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缝合线附近,印度洋暖湿气流与青藏高原寒冷气流交汇处,新构造运动活跃,雨水充沛,地势高差大,是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之一。危害公路建设的地质灾害和自然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塌方、水毁、雪害等,均集中在这一地区。因此,千辛万苦修建的一段路桥,往往一场大雨、一次山体滑坡,就荡然无存。</div><div> 所以,现在虽然路面坑洼泥泞,但比起以前来,真是强的太多太多了!所以且行且珍惜吧!抓紧时间,趁你的有生之年,赶快来墨脱转一圈吧。</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