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们高炮66师,从1968年1月5日开始换防64師,执行老街至安沛一线防空作战任务,到1969年2月20日从越南全部撤回国内,历时412天,,完成了援越抗美作战任务。在越期间既经历了美机的狂轰烂炸、紧张剧烈的战斗,粉碎了美帝“空中优势”的神话,又经历了和谈时期的趣闻轶事。现将所見所闻和大家分享。</h3> <h3> 一、疑 似 敌 特</h3><h3><br></h3><h3> 我们部队从1967年下半年开始执行援越抗美秘密任务。11月开始从全国各地向云南边境集结。至12月17日全部到达预定地点。 </h3><h3> 入越前进行了政治思想教肓、国际主义教育、任务形势教育、敌情和生死观教育。大家都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誓师会表决心、献忠心,士气高昂、意气风发、群情激扬。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入越前第一件事:换装。因为是秘密任务,所有人员必须换上越南人民军军装。原来的解放军军装和个人物品全部装在旅行包里,写上某团某营某连和姓名,还要写家庭详细地址和收件人。放在云南仓库里,等回来再拿,如果牺牲了就把包送到你家。我们换的越南军装也是我们国家根据越南军装式样生产的,也是草绿色,式样稍有不同。换装后经河口友谊桥到越南老街,沿7号公路至安沛阵地。</h3><h3>(下图 河口新貌 冰河铁马提供)</h3> <p class="ql-block"> 1968年8月我回国拉给养,有个病号要回国到昆明军区医院住院治疗,于是他和我们同行回国。</p><p class="ql-block"> 他姓张,是某炮连的班长,人称张班。张班在昆明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基本痊愈后,他向医院请假回家看看,医院同意后他踏上了回上海的火车。谁知他到上海一下火车就被公安便衣盯上了,他家周围日日夜夜都有人在转悠。他出门也有人远远跟着,这一切他全然不知。</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居委会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上门查户口,详细询问他的情况,他只说是部队执行秘密任务,不肯说出具体任务,于是被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当有个民警问他你这身衣服从哪儿弄来,怎么仿的不像呀!这时张班才恍然大悟,原来问题就出在这军装上,越南军装和解放军军装虽然都是草绿色但式样上是有所不同的,他们怀疑我是敌特冒充解放军。</p><p class="ql-block"> 至此张班把部队番号、执行什么任务、生病住院顺便回来探亲等情况如实告诉了派出所,派出所又向上级汇报,通过有关渠道进行核实,最终解除了监视。</p><p class="ql-block"> 张班回到连队后如实向连部作了汇报,回到班里讲给大家听,把大家都笑坏了,从此不再喊他张班而呼“张特”。</p> <span style="font-size: 17px;">二、醉 猪</span><div><div> <div> 1968年4月以后进入和谈阶段,打打谈谈、谈谈打打,战斗逐渐減少。这时从国内运来一些生猪活禽供给连队,一次都要分给三、四头猪,一时也杀不完,就把它养起来。战地养猪也是新鲜事,炊事班在山坡上利用地形挖一个长方形深坑,三面土墙,下坡一面用木柵栏档着,最里墙上.挖个猫耳洞给猪睡觉。</div></div></div><div> 一天喂猪时发现少了一头猪,大家在周围也没有找到。又一天王柏贵去喂猪,发现它又回来了,还在吃食。过了一会我们几个人去看时它又不见了,它从哪儿逃走的成了谜。第二天王柏贵提前躲在树林里注意观察,到了中午它果然从竹林里钻出来,跳进猪圈吃食。原来它餓了就进来吃食,吃过就窜出去,像野猪一样凶猛。</div><h3> 知道了真相,如何捉住它就成了难题。有人说用漁网捉,到哪里找渔网呢?有人说挖陷阱捉,如果落在陷阱里谁敢下去把它弄上来。大家七嘴八舌,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又一个个被否决了。来炊事班加強的刘巧儿、贡网成(镇江人)说,弄点酒把它吃醉了就好了。这倒是个好办法,怎么让猪吃酒呢,又想到饅头泡酒,于是拿几个饅头放在盆里搗碎'倒上半斤白酒,放在它必经之路上。几个人都躲在远远的地方看着,过了一会儿它又从竹林里钻出来往山下走,当它发现食物后先闻闻,然后就吃起来。大家暗暗高兴,一会猪吃完了並没有醉倒,它继续往下走。大'家又很失望。当它快走到猪圈时突然倒在地上。大家蜂涌而上,把它捆起来抬到伙房门前,准备宰猪喽。</h3><div> 不久猪圈里又有了新情况,越南有种老鼠个头较大、毛色稍黑、牙齿锋利,喜欢啃食猪肉,越南老乡称它猪老鼠。被啃的猪子不疼不痒不反抗,啃过几天猪就会死亡还不能食用。据支队后勤统计前后有700多头被啃死亡埋掉。</div><h3> 为了防猪老鼠,我们用木材在小河边搭建了水上猪舍,猪子既干净又舒服,个个养的又肥又大。老美如果知道我们在战場上还养猪,肯定要气疯的。</h3> <h3><br></h3><div><br></div><div> </div><h3> 三、 买 买 咪</h3> <h3> 我们高炮66师执行援越抗美作战任务除本師4个炮团外,还有配属的海军高炮第五团,陆军第12军、27军、60军高炮营,步兵第35师、59师、79师、179师高炮营和空军探照灯营一起入越作战。全部改称中国后勤部队166支队(团为大队、营为中队、连为分队),全部归属66师统一指挥作战。全部人员约15000人,各种车辆近1200辆,还有各种高炮、高机500门(挺),号称万人千车行动。部队仅集结到云南边境就用27天时间,分乘53趟列车梯队运输。</h3><h3> 进入越南后各战斗单位除留一辆车在阵地值班,其余车辆全部进停车埸。我们一营停车場在7号公路左侧约5公里的一条山沟里,离安沛阵地有40多公里。全营的车辆都疏散隐蔽在树林里。这里沒有草棚,驾驶员都住在车上。有一间草棚是伙食房,3名炊事员和管理员都是从连队抽来轮换的。</h3><h3> 1968年11月轮到我去停车場当管理员,发现停车場的鸡不少,一问才知道这里人少就不分生猪而多给鸡。由于人员都是各连队的,包括管理员都有临时观点。所以鸡也杀不完就放养在外边,白天到处跑,想捉也捉不到,有的飞上树、有的钻竹林,晚上都栖息在树上。大家都叫它们飞鸡,又干脆就叫买买咪(越语美国飞机)。在停车埸走路要注意,不小心就踩上“地雷" ,晚上出来要先照一下树上有沒有“买买咪" ,防止它扔“炸弹”。</h3> <h3>(上图美军越战中F一4c鬼怪式战机,下图为F一1O5雷公式战机)</h3><h3><br></h3><h3> </h3> <h3> 清晨雄鸡的啼鸣声此起彼落,一声接着一声,伙房的炊烟冉冉升起,山沟里雾气腾腾,路边的青草掛滿露珠,衣服、被子摸上去都是湿湿的感觉。到了开飯时间,鸡也跑到山下觅食,剩飯剩菜成了鸡的美食。想吃鸡不容易,想吃鸡蛋很方便,只要到竹林里、草丛中走一圈就能捡回一面盆鸡蛋,煮鸡蛋、炒鸡蛋随便吃。<br></h3><h3> 一天中午大家正在吃钣,一只老母鸡领着一群小鸡来觅食,大家见了非常惊喜,有人把飯给它吃、有人逗它玩要捉小鸡,老母鸡就张开翅膀,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势,有人高喊“买买咪”要进攻了!引得大家哄堂大笑。</h3><h3> 随着美帝“空中优势”神话的破灭,,和谈,成功了。可惜我们没有把买买咪全消灭就回国了。</h3> <h3><br></h3><div> 四、槟 榔 树</div><div> </div><h3><br></h3> <h3> 刚到越南的时候,觉得这种树很奇特,笔直的杆子,没有分枝,只有顶上长几片叶子。后来才知道这是槟榔树,是热带树种,能长10多米高,长出的槟榔果有小鸡蛋大,剥去外皮,里面的果肉是越南妇女的最爱,尤其是中老年妇女不任走路还是干活嘴里都在嚼槟榔,一些老年妇女嚼槟榔也上瘾,牙齿嚼得漆黑,嘴唇通红、颧骨突出、人又瘦,样子有些…………。年青女子尤其是未婚女子一般不嚼槟榔。那时越南人的服装就是黑、白、咖啡三种颜色。年青女子都是长发披肩,白色上衣、园领紧身,黑色裙裤又肥又大,走起路来飘飘的样子。她们出门都是长衣长裤,头戴尖顶草帽,手套围巾包的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主要防晒)。越南人走路、干活很少出汗,他们己完全适应那里的气候,不像我们干一点事都是汗淋淋的。越南妇女一般个子不高,较瘦很苗条(那时营养不良)。但是她们响应胡志明主席的号召,一切为了前线。当时成'年男子都到南方去打仗,北方多是老人、小孩、妇女。她们承担北方一切工作,什么活她们都干,各行各业都有她们的身影,她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广泛的赞誉。</h3> <h3> 但是也有极少数越南妇女给中国军人留下负面影响。某汽车连副连长(加強的)和越南妇女交往中发生了男女关系,事发后隔离审查、开批判会,各单位派人参加,会上宣布.开除党籍、开除军籍,押送回国。某连电话兵外出查线被几个越南妇女请回家喝茶,经不住诱惑犯了错误。回来后他惶惶不安主动交待,结果关禁闭写检查,最后提前退伍回家。还有连队炊事员和越南妇女关系暧昧,偷送食品给她们,发现后写检查受处分。 </h3><h3> 连队经常用这些反面教员给我们进行警示教育,一度时期甚至不允许单个外出。我是经常外出的,我的办法是宁可多走路,走大路,决不走小路,路上遇到越南人以礼相待,特别是妇女一声“召懂基”(你好),匆匆而过,不搭讪,不聊天、不要太热情。决不会有问题。</h3><h3>(下图 金春友战友槟榔树下留影)</h3> <h3> 我们水井旁边有几棵槟榔树,一天下午我们几个人在洗东西,来了个 50岁左右的老年妇女和小男孩,打过招呼后,小男孩背上竹篓爬上树去摘槟榔。过了一会洗好的都走了,只剩下两个人了,小男孩下来把篓子交给老太太,只見老太太背上竹篓迅速爬上另一棵树去摘槟榔,当时我们很惊讶。估计刚才我们人多,她有点不好意思,现在人少了,她亲自上树了。难怪有人编了顺口溜说越南xx怪,其中就有:三个蚊子一碟菜,老太太爬树比猴快。真是名不虚传,总算开了眼界。<br></h3><div><br></div><h3> 五、 木 薯。</h3> <h3> 在我们伙食房对面新修了一条公路,一天中午一个中年男子推着一辆自行车,后座上绑着一口袋东西,艰难的行走着。终于在一个弹坑前停下来,看样子是过不去了。他坐在树阴下一边休息,一边弄些枯枝叶烧起一堆火。像是烤什么东西,大约半个小时后,他从草灰扒出什么东西吃起来。他一边吃着一边走下公路,跛着腿沿着田埂向我们伙房走来。他见我们在望着他,老远就喊:中国战友你们好!来到面前他说要点开水喝,我们一边和他说话,一边给他倒开水。他会说中文,交流起来一点也不困唯,大家聊得很开心。他说他以前是人民军的连长,在南方的一:次战斗中他负了重伤,腿也打断了。后来伤治好了,腿就成现在这样,不能去打仗了。今天就是给躲在大山里的乡亲和家人送粮食去。他痛恨美帝給越南人民带来灾难无家可归。他想往中国,感谢中国政府、中国人民、中国军人对越南的支持帮助。</h3><h3> 我们问他你吃的这个是什么东西?他说:这是木薯,也叫树薯,是生长在热带的多年生小灌木,有一米多高,枝条一插就活,也开花结籽,都是野生的。它的根茎含淀粉多,可以吃,有微毒,一定要烧熟吃,可充饥,但不能多吃。(后来我们也挖了一些木薯,像大山药那么粗,有一层粗糙的老皮,洗干净后外皮像红薯,煮熟以后剥了皮里面像白薯,吃起来粉粉的,味道还可以。)</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我们盛飯菜给他吃,说什么他也不肯吃。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越南欠你们中国太多太多。我们说中越是一家,同志加兄弟。他喝过水就走了,我们几个帮他把自行车抬过弹坑,推了很长一段路,直到完全可以骑行才把车给他,感谢的话说了好多,就像老战友分別一样依依不舍,握手告别。</h3><h3> 我们看着他骑上自行车渐渐远去的背影,在议論着:这才是真正的越南人,真正的越南爷们。</h3><h3><br></h3><h3><br></h3><h3><br></h3> <h3> 六、大 老 鼠</h3><h3> 一天傍晚,我到阵地上給大家送代购物品,听说打了一只大老鼠有三、四斤重。原来观察哨站岗时发现交通壕里有什么东西在动,一看是只大老鼠往壕沟上边爬但又爬不上去,他拿起一根棍子一下就把它打死了。好事的通信员提着它到各班巡展一遍,最后交給我带下山給炊事班战友见识见识越南大老鼠。大老鼠有30多公分长,身子园园的肥肥的样子,嘴不尖、眼不大、腿不长、一身灰色短毛。</h3><h3> 就在大家观看大老鼠的时候,一位在附近放牛的老大爷也来看热闹,他一见大老鼠就兴奋起来,叽哩哇啦、指手画脚,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一句也没有听懂。直到我们要扔掉大老鼠,被他一把抓住不让扔,我们才明白,他要把大老鼠拿回家吃,给他了,他高兴极了。</h3><div> 在越南有什么新鲜事,很快就传到各阵地。我们连打个大老鼠,有的连捉到过穿山甲,有的连打到大蟒蛇,还有的连常遭猴子偷东西……。</div><h3> 回国以后每当谈起这些往事总是津津乐道。直到几年前看到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报道广西有人养殖竹鼠的消息,我一看画面这不是越南大老鼠吗,原来它叫竹鼠,因喜食竹叶而得名,它的肉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现在广西、云南都有人工养殖竹鼠而发家致富的。</h3><h3>2018年6月 加宏 写于扬州</h3><h3><br></h3><h3>下图 人工养殖的竹鼠</h3> <h3> </h3><h3><br></h3><h3><br></h3><h3><br></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