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禅僧寻迹丨船子缘

阿多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从上海市回到金山朱泾家中,对于船子公园一事总是搁在心里,想要弄个明白。于是,下午就到那里去看看,这个小小的公园里究竟有些什么?到了那边才发现「船子公园」的招牌不见了,改名为「船子缘」了。也就是最近改的名字,园区内还在继续修缮。当我走进园门,观看了园区地图和简介。才发现这个园林的面积,并不是我想像的那样,还是蛮大的。花了近两小时的时间,走马观花、从园内四周兜了一圈。这个园区的布局,如同杨卅的瘦西湖,中间有一条弯弯的小河,两岸有些亭台和回廊。其中的特色,就是路旁散落在草丛中的许多石头。石头上用隶书刻勒着船子和尚那些充满禅机的诗词。回到家中,整理一下思路和照片。又从网上搜索了船子和尚的一些资料,知晓了一些关于他的生平事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唐代僧人「船子和尚」,原籍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名德诚。唐代高僧和词人。四川武信(今四川省遂宁市)人,后长期居住在华亭朱泾(今金山朱泾)一带。他节操高洁,度量不群。受法于澧州药山弘道俨禅师。尽道三十年。离药山后,飘然一舟,泛于朱泾、松江之间,接送四方来者,纶钓舞棹,随缘度世,时人莫测其高深,称他为船子和尚。一日与夹山禅师相遇于朱泾,一问一答,言语投机,船子高兴地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遂传授生平佛理心得。后覆舟而逝。朱泾法忍教寺建有船子和尚殿,也称船子道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教传入我国后,与道教及悠久的中华文化融合而本土化,形成了与尼泊尔、缅甸、印度不同风格的独特的佛教文化。也形成了中国佛教的众多门派。从哲学层面,宗教是人类对自然世界的一种解释。对于世人来说,也是修身养性的一个途径。从心理学的角度,具有抚慰常人心灵的功能。禅宗强调「悟性」,"明心见性"!其有一精彩的故事,即佛佗在讲经时,风吹动着幡,小沙弥看到了。引发了「幡动,风动,心动」的讨论。&nbsp;</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着园中小路的两旁,都散置着刻着诗句的石块。但是大部分的石头上布满苍苔,字迹模糊不清。需仔细辨认才行,相机无法拍清楚。近公园门口处的几块石头上的诗句,最近用金粉描过的。估计可能是民工描的,字迹虽不秀美,但却有点古朴的味道…禅诗谒语和多数的唐诗不同,不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的。它是心灵的感悟,朴实中充满着机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佛教自己还是儿时和年轻的时候接触多了些,从小就在那三官堂里嘻戏玩耍。八十年代时,跟着老先生到山里,听老方丈讲经…然而,近几年来,总感觉拜佛的人越来越多,但佛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是不是我们离佛远了?现在到处新修建的寺庙却是如此的金碧辉煌,香火鼎盛。那高高耸立的佛佗,那悲天悯人的眼眸,低垂安祥地俯视着殿中那些跪拜磕头着的众生,那些个在世俗红尘中苦苦挣扎着的人们。唉!佛就在你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是什么?人类自从有了思考,就一直在苦苦地寻觅着、求索着这个问题!至今,我默默无语…仰头望苍天,俯首看大地,燃香敬菩萨,…谁能告诉我,告诉我们…答案或许就是活着。人生的真谛是什么?阿那耶!那遍尝世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生老病死的味道,那些个生命的历程。唉!回家吃饭去…</p> <h5 style="text-align: right;">阿多·行摄于2016年秋</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