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宗教祈福巜打醮》

塞上图语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摄影文字:李建增</h3> <h3>1、三教归一使得宗教分为多层次在陕北大地纵横交叉,不同的神仙,不同的庙宇,不同的祭祀方式,形成了众多形形色色的庙会。打醮便是榆林地区众多庙会中一种较为有代表性的宗教祈福活动</h3> <h3>2、打醮的前几天,在村子的主要路口、路边显著的地方贴上通告,告诉人们今年轮到这里举行打醮,过往行人互相转告打醮的具体时间、地点,并要求各家从即日起把自家的牲畜都圈养起来,所有的牛、羊、猪等牲畜不得在路上通过,以免冲撞了打醮期间过往的神灵</h3> <h3>3、两个手拿彩旗的人从远处的山梁上走来。这两个人是邻村的纠手,为了赶到张任家洼帮醮,他们早早便从家里出发了,一路上他们在满是积雪的崎岖小路上踱步。太阳的照射使人略感暖意,在他们充满笑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春风拂面般的温暖。虽然我站在阳面的山坡上,但三九天的寒风刮在我的脸上依然是刺骨的痛</h3> <h3>3、邻村帮醮的纠手们早早便从家里赶到今年打醮的地方报到了,他们互相嘘寒问暖,说着一年来各自的生活和自家村里的趣事,等待领取活动上的任务和安排</h3> <h3>4、忙碌的纠手从经堂窑走出。陕北人居住的窑洞分土窑和石窑,贺家畔村用石窑布置的经堂窑极具代表性,2009年他们从前面打醮的村子把醮接到村里,两孔石窑一孔用来作经堂安置祖师,另一孔用来放置杂物和点香人的休息地,</h3> <h3>5、路边玩耍的几个小孩举着枪在我面前摆起了pose。他们身后的鬼魂坛是祭祀死去的先人和安抚孤魂野鬼的场所,小孩子是不能到跟前去的。按照陕北农村的讲究,未满12岁小孩的魂不全,能看到不干净的东西,因此这几个小孩是被看守鬼魂坛纠手从那里赶出来的</h3> <h3>6、随着打醮时间的临近,四里八乡的人们离开各自的村子向打醮的张任家洼汇集。和陕北其他时间段的活动相比,参加佳县打醮的人从数量上要比其他地方活动上的人要多的多,因为马上就到春节了,外出打工的人基本都返回家乡,而他们认为参与打醮能除去一年中的晦气和不如意,会给他们来年带来好运。因此,打醮是他们一准参加的活动</h3> <h3>7、简单的戏台已经搭好,早已装扮就绪的演员静静的坐在后台晒着太阳,享受着阳光照射的温暖。在他们眼里,不管你在台上所扮演的历史人物是什么角色,此刻,一切的一切都被阳光融化。他们说:没有比在太阳下享受温暖更幸福的事了。</h3> <h3>8、升大塔。要在两座山之间用绳索拉起数十米高的大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山之间的跨度大,大塔的分量重,以前也曾出现过把绳索拉断和把山上绑绳索的树拉倒的现象</h3> <h3>9、升大塔。这种由道士用彩纸做的幡子叫大塔,意思是打醮期间请来的神仙都附在上面,它们在高高的空中观看打醮,大坛小的十几米,高的达近百米。要在两座山之间用绳索拉起数十米高的大塔,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山之间的跨度大,大塔的分量很重,以前曾出现过把绳索拉断和把山上绑绳索的树拉倒的事。</h3> <h3>10、迎贡是打醮活动的一项重要议程,自发参与"迎贡"的人很多但却非常有序。虽然打醮是道教的一种斋醮活动,但在佳县北区和子洲一些地方打醮活动上请来的多是一些和尚和一些自发来参与法事活动的居士,这种现象也充分印证了陕北人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这个地方佛道不分家,都管事了"的说法。</h3> <h3>11、总会长讲话。打醮正式开始之前,作为办会村的总会长要进行一番演讲,主要是说为办好本次打醮,纠手和全村子的人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也感谢其他村子的纠手来帮忙,希望本次打醮能给大家都带来好运,猪肥、牛壮、粮食旺,人口平安生活好之类的话语,也不乏有几句当下流行的潮语</h3> <h3>12、这是张贴在贺家畔村经堂窑里的的点香值日名单。从把祖师接到本村那一天起,经堂窑里祖师香案上的香火就不能断了,村里的家家户户都要轮流值日,一家不拉的在经堂窑给祖师爷点香,顺序值日,每天一户,一天一换,一直轮换到打醮结束</h3> <h3>13、打醮队伍经过的地方,无论是经过盘山柏油路边的店铺、饭馆,还是崎岖的乡间小路上行走的路人,人们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停下自己脚步,或是跪拜,或是长久的注目,直至离去。</h3> <h3>15、"迎贡"的队伍有很多人,仅和尚居士就有二十多人。</h3> <h3>16、三九是陕北最冷的时候,室外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几度,打醮的人们身上穿着厚厚的大衣,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蜷缩着身体缓慢的走在山间小道上。或是因为寒冷的缘故,或是一路上他们心里一直在默默的在祈祷,或是这一切根本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总之这一路上除了脚下传来无数次嚓嚓的脚步声外,极少听到有人说话。</h3> <h3>17、1圈村行香的过程中会路过许多小庙,不论是在高高的山顶,还是在低洼的沟底,无论是积雪无法寻路的陡坡,还是泥湿带水的冰河,都要一家不落的把香火送到。因为打醮的宗旨是人神共聚,一家不落。</h3> <h3>18、1圈村寻香的队伍到达村口的坡底,早已等候在脑畔上的男孩燃放起鞭炮。男孩燃放的鞭炮有三层意思,一是用炮声轰赶、炸走周围一些不干净的东西;而是表示鸣炮迎接;三是一种信号,通知村里的人,打醮的来了,赶紧出来迎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