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阿贞导师谈“控制”

圆满之家

<h1>&nbsp;&nbsp;&nbsp; 系统排列导师赵阿贞,二十年以来每周一个城市,带领一期工作坊(家庭/组织),积累大量的个案经验,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帮助过无数的企业和家庭,工作之余坚持不懈地分享着,将修行的体悟和心得汇聚成文,以微博形式发布。很多人,已经养成每日跟随微博,一起成长的习惯。以下内容,来自贞师的原创微博。</h1><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如果能够学会控制自己,就可以改变人生当中的许多事。活到这个年纪,要修的无非是节制而已。</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越是强烈的控制欲,越能体现出内心安全感的匮乏,从不真正相信任何人,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一生都在渴望肯定。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都渴望展示自己的爱,最好的的支持和陪伴是“我相信你”。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人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事情的结果,尽力而为最重要。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如果能停止抱怨无法控制的事情,担负起该承担的责任,进行良好的决策,就能体会到幸福的味道。生活根本不关心喜欢什么,需要根据自己的目标找到实现目标的方法,然后鼓起勇气坚持下去。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被人激怒时,一定是对方影响到了情绪,处理的焦点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情绪的人身上。情绪是了解自己需求最好的方式,一旦需求被满足,情绪会迎刃而解。放下情绪才有可能面对,真正该面对的问题。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唯有真正看见自己,看清楚了一切。才知道怎么开始调整,才能更有控制感地去改变,成为想要的样子。</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教育的本质,不是你(孩子)要做什么,而是我(父母)在做什么。透过孩子的问题,发现自己的创伤点,尤其是情绪失控的时候,不急于把事态控制到预想的轨道上,而是要觉察自己情绪的来源,了解情绪背后的需求,让无休止的业力就从终结。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越是强烈的控制欲,越能体现出内心安全感的匮乏,从不真正相信任何人,也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一生都在渴望肯定。每个人都需要被看见,都渴望展示自己的爱,最好的的支持和陪伴是“我相信你”。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父母的冷漠,对孩子来说是无形的控制,常常让孩子固着在冷漠和疏离的位置上,动弹不得。然而,遭到父母冷落的孩子不会停止爱父母,而会停止爱自己。感情的痛苦是可以慢慢修复的,而人生的被动,会把所有的光环都慢慢磨掉。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长时间封闭自己,会被负能量包围而难以抗拒,不能控制生活时刻都充满快乐,至少能选择开心快乐的机会。偶尔会需要独处,清理一下自己的心和头脑,至少还可以选择。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未来的事情才会自然出现。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在亲密关系中,最愚昧的地方,就是把大好的时光,浪费在争吵和解释、抱怨和指责、控制和索取上。恰恰忘记了,生命中最美好最珍贵的东西,是自由而丰盈地去爱,是忘我而真诚地去给予。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任何时候,不做情绪的奴隶,行动起来就能反过来控制情绪。无论情况多么糟糕,努力去支配周遭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走好自己的路,守好自己的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简单过生活。放下浮躁和懒惰,好好做该做的事,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自己。</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亲密关系能否和谐相处,关键就在双方对情绪的控制。面对矛盾冲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尽量避免用冲动回应冲动,毕竟需要一起面对的是问题,而不是彼此之间,将注意力从人转向该面对的事情上。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心理学家眼中的亲密关系:“不含诱惑的深情,不带敌意的坚决。”意思是两个人在一起,是感同身受的陪伴,彼此投入各自深刻的情感。一旦开始计较付出的感觉,情感就会渐渐消失,变成控制和付出的关系模式。&nbsp;</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有一天,也许不需要这种方式,即使走在熟悉的街头,也能吸收生活中的养分,那也说明没有借助外力,学会了自我控制。有自控力的人,对自己和要处理的事情会产生控制感,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nbsp;</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烦恼的根源,往往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和事缺少控制感。少想多做,才会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改变最好的方式,是满足行为背后潜藏的内在欲望,内在欲望被满足,行为立即改变。 ​​​ ​​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既然没有什么,存在心灵之外。那么,一旦开始论断,就等同赋予力量来控制自己,企图操控什么反而会被什么操控。若不去论断,就等于收回了力量,再也不会被任何人事物所操控。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有种爱,是妈妈觉得你冷。母亲的行为,始于爱却越了界,把自己的冷,等同于孩子的冷。孩子感受到的,不再是爱,而是让人窒息的控制。从此,不在以「爱的名义」实施操控,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允许孩子自己去感受,并为自己做出选择,明知会受冻也允许孩子去经验。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和谐的伴侣关系,一定与控制无关,幸福的家庭里没有控制的人。成熟的爱,是互相的需要和满足,既可以享受独处做自己的事情,也能享受对方的存在。允许彼此的不同,接受对方与自己的差异。因为爱,愿意去努力奋斗,愿意让彼此都变得更加美好。</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尘世是关上的门,一道屏障,同时又是通道。生活中,有许多事情不受控制。让人深深失望,慢慢再到绝望,最后发现能控制好自己,就已经是对生命最大的承担。从绝望中活过来,才能忍受更大的失去,包括坦然接受死亡。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一旦离开家,进入生命之流时,事情就自然发生了,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意外和自然发生的事情,总比想象更丰富,学会不做计划,所获的的一定比计划多得多。只是需要,为可能发生的事情做好准备。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不允许自己有瑕疵,拒绝承认不足和问题。本质上也是一种控制,希望通过自己的好,逼迫他人也变好。想象无法达成,就成为有效的防御手段,让自己心安理得。平等的关系,来自坦然面对犯下的错误,人才会真实和真诚。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跟随,不是没有自我的听话,而是一种智慧。意味着放下控制,想要操控关系时,关注力是在外面,在别人身上。跟随时,关注力必须回到自己的身上,照顾好自己才能做到真正的跟随,而不再向外抓取。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控制欲强的人,常常请人吃饭、喝茶、送礼,可是没人感恩感激,还个个见到就想逃。总觉得自己倒霉,却没有意识到付出里隐含着强迫,用恩惠换取人家的自由和灵魂,来配合自己的演出,还要违心地鼓掌与赞美。只有对等的付出与接受,爱才会在关系中流动。 ​</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曾经那么相爱,可后来所做的一切,就只有互相怨恨,互相控制,给对方造成痛苦。如果累了,就回到第一次见面的时候。</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与自己的身体,有全然的连结时,才能真正走出孤独。身体全面打开,就不会受头脑想象的控制,体会到真正的美好,变得越来越柔软。</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不停地思考,脑子只会越来越混乱,控制情绪和感受,才能够阻隔思维。跳出潜意识的幻觉,幻觉是永远存在的,只是分很多层面,跳出来的圈子越大,离现实和真相就越近。面对真相前会有恐慌,穿越恐慌就是真相。 ​</h3> <h3>  "我做错了,请你原谅我吧。"活脱脱的心理游戏陷阱,我们不能要求别人原谅,也没有权利去宽恕别人,原谅其实是一种僭越;所犯的错误往往是最好的老师,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当把"我错了"挂在嘴边,看似谦卑实则在掌控局面,慈悲需要勇气面对全部。 </h3> <h3>  力量,来自灵活和更多的可能性,不带任何期待,才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原生家族的牵连纠葛,盲目的爱和忠诚,阻隔了投身不同的可能性。关系中只有一种选择,那不是爱,是控制,改变生命环境,才有可能超脱限制。 </h3> <h3>  有一种控制叫「都是为你好」,爱是坚强,不是软弱。任由孩子去面对自己的生命,以及承担一切的后果,相信孩子有力量面对,保持一定的距离给予适度的支持。最美好的画面,是让阳光照耀,有时候要打雷,有时候要下雨,任由自来自去。 </h3> <h3>  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才会有足够的智慧。从错误中获益,并获得满满的力量,去改正错误。力量来自能控制的意念,而非外在。</h3> <h3>  目标不一致时,内耗会使人性中的「恶」不断放大。接纳这个部分,释放情绪,要有控制局面的能力,指出事实,深入反思,提出要求,迅速找到一致的方向。当目标一致时,正向的能量,会促进彼此的成长。团队如此,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h3> <h3>  爱一个人,越是制约控制,也就越得不到。是谁的,就该是谁的,无论如何都会回来。真的回不来的,或许原本就不属于自己。能够信任自己,就会无所顾忌地表达,也就可以面对任何情况。 </h3> <h3>  海师有句话「男人服务于女人,女人跟随于男人。」,其实跟随是一种智慧,并非没有自我的听话。意味着放下控制,关注力必须回到自身,才能照顾好自己,做到真正的跟随,而不再向外抓取。接纳和支持,来自智慧的表达。</h3> <h3>  自律是对自己有要求,希望成为想要的模样。控制朝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自己是什么模样,从来就是自己决定 ,就这么任性。任何外在的因素,并不会影响到根的深意。</h3> <h3>  春天悄然而至,在安逸中也保持清醒。随时随地,对自身及周遭进行思省,拥有荡漾满溢的心绪。对任何事物,投入其中又保持置身事外,从而完成自我控制,以达到更丰盛的灵魂。自控,是自由的本质。</h3> <h3>  内心陈旧的思维观念,无法像旧东西一样扔掉。就好像一条河流,每时每刻都在流动和变化,捕捉不到,又无法控制和更改。阻碍成长的,通常是自以为是对的东西,放下过往的经验,停止评判,接受更多的可能性。 </h3> <h3>  所有的地方,也许以后还会回来,也许不再回来。无论是自身的前行,还是与他人的互动,都来自内在的生命力。不是挟持,也没有控制,更不会有站在道德制高点的手段。只有正视自己的命运,并承担责任时,才更有生命力。 </h3> <h3>  恐惧是幻想,来自内心的错觉,人们总是试图清除,尽力让恐惧远离自己的生活,结局往往更加的恐慌。不如培养恐惧,极力去识别,去控制,去利用,就是这样带着恐惧成长,才能在正视和倾听的同时,经营自己的生活。 </h3> <h3>  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设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旦过度放纵,就会被牵着走,反而作茧自缚,毫无自由和幸福可言。自律才能解决问题,实事求是面对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努力生活在平衡之中。</h3> <h3>  关系的破裂,往往从逾越界限,擅自做主开始。成熟的爱,包含了对彼此的尊重。内心对独立恐惧,试图和对方完全彻底融合一起,彼此没有界限感:你的就是我的。往往内心不够稳定,幸福的秘诀是:放下控制。 </h3> <h3>  目的性强的人,往往希望能控制结果,容易陷入好坏对错的评判。不知不觉就消耗掉自己的动力,最终无法达成预期。不断调整自己,活出轻松自在的状态,需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按照适合自己的方式,改变自己。</h3> <h3>  企图操控别人时,已经被无形的力量控制,而陷入彼此的纠缠之中。被控制是一种特别的关系,尤其被控制很久的感觉,痛又难以放弃,却都是经过自己允许的。可以这么问:你做了什么,让对方想来控制你。或许思考这个问题,比被控制还让人难受。</h3> <h3>  亲密关系中,利用愤怒防御被遗弃的恐惧。愤怒远远不是必须暴露和控制的,只是为了掩盖觉察内在深层的情感。通过投射(你不好)和付诸行动(情绪化的行为)来减轻自己的痛苦。承接了家族系统的问题模式或遭遇,用共同受苦的方式表达着盲目的忠诚。 </h3> <h3>  改变的前提是觉察,「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当觉察到自己的某个点时,控制就会放松。还是会在无觉知的时候,反反复复的掉进去。再觉察,然后再掉进去,如此经历一段时间以后,会发现问题已经不再造成困扰。 </h3> <h3>  情绪总是伤自己于无形,燃烧时吞灭理智。被控制,不受自己支配,痛苦,嘶吼。一旦开始意识到,觉察到,就会开始解脱出来。在煎熬中,沉淀出来的心,会更加坚定,做心的主人,掌控自己的生活。 </h3> <h3>  对伴侣,对孩子,过度保护本质是一种剥夺。爱与控制平衡在事物的两端,内心被控制占据,爱已经荡然无存。让爱回归序位,爱才能够流动,伴侣相互关注,与孩子保持适度的距离,逐渐完成分离。</h3> <h3>  亲密的关系,不仅仅是指彼此靠近,而是能够在关系中保持自我个性,并且允许对方也这么做。就像《欢乐颂》里曲筱绡和赵启平,双方能够在各个方面保持情感的联系,没有歪曲,控制,改变对方的意图。 </h3> <h3>  放任自己的情绪,或者一味的压抑,都不恰当。情绪是认识自己的好机会,透过情绪了解自己的真实想法,真正的需求。可以被命运控制,也可以去控制命运,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h3> <h3>  万事万物,唯我所用不惟我所有。只认为事物是我的,一旦不能得到,或者得到后再失去。就会纠结痛苦,甚至不择手段的想要再去谋取,成为了外物的奴隶。那些企图操控的,反而制约控制了自己。</h3> <h3>  聪明的必是智慧,会装傻也好,留有回旋余地也罢,都要求不可太过敏感。离不开分寸和历练,过于聪明往往容易失去控制。尽可以观望,守住自己的心,不温不火润物细无声,修的就是一个「度」。</h3> <h3>  喜欢肚皮舞,理由很简单,可以光着脚折腾。好久没练,负能量需要出出汗消耗一下,只是肌肉完全不听控制。尽管如此,还是喜欢这样的单纯,听着腰链上金属铃铛,撞击出的悦耳声音,心情也跟着无比轻快。 </h3> <h3>  很多痛苦纠结源自期待,背后通常不是自己的范畴。无法拥有掌控感,才纠结内耗甚至愤怒委屈。放下期待,才可以活在当下,轻松自在安然。控制不了自己的人,才会去控制别人,只是忘记了,一切的结果取决于凝视的眼光。</h3> <h3>  我们走着,笑着……看时光,一去不复返。无法控制事态发展,只能看着悲欢离合的发生。不喜欢太多的回顾,有时学会了结,是一种节省。活生。生。</h3> <h3>  母亲的控制欲极强,就会生一个孩子,每每总是让自己失控。要求孩子忠诚自己,像对待俘虏般的控制,任由无意识操控朝向「盲目的爱」的方向。背后潜藏着深深的傲慢,企图修改祖先和世代业力,正是这份「控制」的欲念,让自己陷入「被控制」的境地。</h3> <h3>  傲慢时,已陷入观念,从事物的本质转向争斗。被先入为主控制头脑,将自我的看法当作真理。看起来思维缜密强大,总归缺乏诚恳与真实。每件事情,都有不同的层次,只有感受角度的不同。感受就是感受,只为找到自己的路。 </h3> <h3>  凡事,何境,皆是修炼。越是混乱不堪,越要有践行的勇气。黑暗的下坠力量,始终伴随着我们,常常不由自主沦入无意识。感到脆弱时,正被动力控制着下坠。保持觉知挣脱操控,向上需要力气,离不开破釜沉舟的魄力。 </h3> <h3>  控制者,内心是分离的,感觉不到,自己的身体。更不会关注感受,常常从外在寻找自我的影子。觉察是疗愈的开始,感到恐惧或害怕的时候,停止抵抗,允许自己有不好的感受,真正的体验自己,那里面有着丰盛的礼物。 </h3> <h3>  找到问题的症结,就可以疗愈。隐藏着操控的念头,想尽可能快的重新控制起来。仅仅只看到问题,并没有看到深层的需求,有侥幸和投机的行为。顺从命运的力量,接受事实的存在,谦卑的态度是疗愈的基础。 </h3> <h3>  脆弱时,被无意识控制着下坠,还自以为那是&quot;自由&quot;。系统的动力,一股黑暗的下坠力量,始终伴随着我们。美和善的事物,可以挣脱向下的力量,保持不断上升。向上需要力气,不断践行的勇气。 </h3> <h3>  继续,断。舍。离。整理事物,检视内心,厘清思绪,学着控制欲望。很多事无法改变,改变了心态,自然会变得温柔。 心如明镜,来往不着痕迹,用内心的清凉,活好人生。断纠缠,舍固执,离烦恼,活好生命的现前。此时,此地,此刻,刹那,瞬间。新功课:训练节制力。 </h3> <h3>  人心,可以被撕裂,也可能被缝合。在悲哀的内心,凝视痛苦,往往会有苦情的感受。把爱和美好遮掩,从此不知自己是谁,也不知能为自己做些什么。成长,就是疗伤的过程。面对,接纳,是疗愈的开始,意味着损伤,无法控制生命。 </h3> <h3>  对伴侣失望,把所有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造成的创伤叫:吞没性。孩子面对亲密关系,会停留在可控距离外,害怕再次体验,被窒息、侵犯和控制的感受。爱需要秩序,存在层阶。把注意力放在伴侶身上,就不会给孩子太多。伴侣是第一顺位,其次才是孩子。 </h3> <h3>  改变,仅仅只是一个态度。总是担心变化后,会失去控制权。其实做好了自己,谁又能左右得了谁。清楚,想要过怎样的生活,想要做些什么。想好了就付诸行动,就认真去做。结果,仅仅只是一个结果。 </h3> <h3>  不能改变环境,可以调整心境,守心自暖;不能控制风的方向,可以调整帆的朝向,识得进退;水的清澈,在于懂得沉淀,心的通透,在于明白取舍。</h3> <h3>  乔布斯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半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他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连最基本的时间都控制不了,还谈什么自信? </h3> <h3>  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设法控制情感,过度放纵反会被牵制,自律才能解决问题,如实地面对问题,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生命的无常,让人学会谦卑接受,清楚界限所在,如同意识到水中的暗礁,能接受并尊重暗礁的存在,会感觉到放空的轻松和力量。 </h3> <h3>  带领排列时,安住在当下的过程觉知化,内心深处有一个更大的力量,在运作着一切,完全的信任和交托出去,将过去的经验和认知统统关闭,顺势而为,不试图做任何的控制,行云流水可期;自从有合一的体验后,感觉身体随时可呈流动状态,只待一滴雨进来,一滴雨即可将身引入大海。 </h3> <h3>  从创伤和灾难中获得重生后,仅仅是疗愈的开始,从补偿的要求转化为谦卑的接受,必须放弃控制权,只接受而不需付出,会比受苦来得有挑战;将过往视为一份礼物接受,要接受不劳而获的礼物是困难的,需要带着一份谦卑感才能承受,简简单单的接受生命的礼物。 </h3> <h3>  想要得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设法控制自己的情感,一旦过度放纵,就会被情感牵着走,反而作茧自缚,毫无自由和幸福可言。海灵格先生说&quot;人只有一点点的自由,就是改变自己。&quot;,自律才能解决问题,一切如是地面对问题,不断修改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生活在规则之内。 </h3> <h3>  每一段关系的发展与毁灭,都是由不得任何控制的;一个人的出现和离去,不会因为某个人说了什么,或者做了什么,就能够改变;所权衡把控的,只会是节奏,不会是结局,每一个人都只不过是代表;跟随更大的力量的引领,将自己交托出去,无论怎么重来,还是会义无反顾相爱和分开。 </h3> <h3>  无论什么时候,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底线,有人会一点一点磨消你的底线,完全没有底线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控制;懂得并适时退回到自己最合适的位置,不是懦弱的表现,相反承认自己的局限,在个人的局限性中有效地燃烧,是难得的智慧。 </h3> <h3>  暖暖的午后。寻一本书。泡一壶茶。细细品味。每个人的心都有一杯茶。各有各的泡法......别人做什么。想什么。无法知晓。也无法控制。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懂得包容。学会用宽容的心。温柔的言行。对待身边所有的人。 </h3> <h3>  系统排列之"与道同行",道是创生的力量,推动一切事物发展,不再重点去处理以前的纠缠,而是让系统有新的发展方向,旧的纠缠自然化解,整个系统都会有不同的变化;着重提升当事人心灵的境界,能对所有所发生的,都以肯定、感恩、放下控制欲望的态度去面对。 </h3> <h3>  若真心敬重案主,就不能有帮助或拯救的念头,在无所欲求的主观活动中集聚能量,治疗师有意识地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案主会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利用自己的干预,来控制当事人做任何事情。原则:越少,就是越好。 </h3> <h3>  治疗师在介入时,要放弃 "试着想控制"的念头,避免自我的膨胀;抱持谦卑的姿态,只是"描述所看到的",当看到一个事件有实际的重要性,尝试着跟随案主跛行,并允许自己跟随,不管引导去哪里。 </h3> <h3>  创造力来自想象,想,也只是梦想;付诸实现,不管结果,不问将来,自信就会跟随而来,只有决定要做一件事情,就一定会完成,自信才会越来越多;先学会克制自己,才能在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能力,连最基本的时间控制都做不到,还谈什么自信? </h3> <h3>  在某些重要的日子,盛装打扮自己,傲然穿越人群的回眸,似乎离优雅很近;穿上高跟鞋,感受着脚踝力量的伸缩和控制;美,源自有所保留;优雅,便来自收敛。 </h3> <h3>  当有人提出问题,对所获得的答案并没有加以思考,立刻提出下一个问题,是在透过问问题来掌控全局,透过控制和操纵,让别人依赖和感激;控制他人时已被控制在其中,放下掌控反观虚空,缺失的爱唯有在原生家庭里才能弥补。 </h3> <h3>  离婚的伴侣,通常会透过"争夺"孩子的抚养权,企图控制另一方,无意识的将孩子牵扯进来,成为对抗彼此的砝码,孩子将不能完全的做自己,既要做孩子又要代替父亲或母亲;伴侣任何一方独自霸占孩子,将孩子据为己有,等于杀死孩子,切断孩子的根。 </h3> <h3>  专注,是最深的寂静,让心沉下来,进入其中,跟心连结,跟自己连结,接受自己的本真,透过高度自律,管理自己,控制人生;治疗师的心态,无意图,无惧,无同情,无爱,需要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训练达成。 </h3> <h3>  扮演"弱者"期待着"被拯救",是高超的报复和控制技巧,家庭中"受害者"是权力斗争得胜的一方,如果能正视自己的罪恶感,便可获得力量;系统中没有所谓的"加害者",每一个灵魂都是想要和解的。 </h3> <h3>  无法控制愤怒和焦虑的,情绪的朝向是父母或其中一人,以反抗或是拒绝表达愤怒的人无法生活下去;爱就是全然的接受,所谓"恨"是有期待,父母没有达到我们的期望,根本无法拥有心中的平静;一个人必需接受和无条件的爱父母,才有能力爱别人,活出自己的生命。 </h3> <h3>  有人说:"你得按照我的意愿来做你自己,这样我们会相处得很愉快。"矛盾的关系中隐藏着真相,控制与爱无关,伴侣纠葛的核心是"操纵控制",清醒是摆脱掌控的唯一出路;男人和女人,是建立在心与心的连结,彼此平等尊重且并肩同立的序位上,在付出和获得的相互交换之中,获得爱的升华。 </h3> <h3>  学员问"父母的伤害也要接受吗?",当认定是"伤害"时,就已经把自己定义为"受害者",自然不会有其他的可能性,那谁又是"迫害者"?父母吗?看似弱者实则是控制者,透过让他人愧疚达成目的,当被爱的能力提升时,会发现那所谓的"伤害"居然也是爱。 </h3> <h3>  对于做事情的人来讲,时间会被无限止的拉长,可以理解为专注,将注意力集中在要做的事情上,时间已不在是问题,此时我们拥有时间,进入时间,甚至可以有效的控制时间,一种生的方向和力量在其中蕴含。 </h3> <h3>  有受害者的地方一定会有拯救者,受害者透过让别人内疚和不安来控制,拯救者透过控制和操纵,让别人依赖和感激;控制他人时已被控制在其中,放下掌控反观虚空,缺失的爱唯有在原生家庭里才能弥补。 </h3> <h3>  家庭中父母没有成为真正的父母时,孩子和父母之间的边界就会模糊不清,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生活中没有底线和原则,不懂得维护自己的权限,势必会碰到一个控制型的伴侣,在亲密关系中仍然需要继续修通没有完成的功课,完成功课最好的方式是:做好自己。 </h3> <h3>  昨晚去吃韩国料理,很热闹也很生活化,店内有些喧嚣,时不时的还有&quot;烟&quot;雾缭绕……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何不安住于当下呢?如是的接受这一切,反而不会为外界的环境而动,相反若是起了对抗的心,则会被外界的环境所影响,心也将被牵动。当外在环境不能控制时,学着适应和顺从也是功课。 </h3> <h3>  曼陀罗Mandala,指圆轮或中心。古人对圆崇拜,展现在对太阳、月亮的崇敬,认为具有神秘力量,可控制潮汐与生命。从身体经验谈起,人类打从胚胎就住在子宫里,子宫也象征一个孕育生命的圆。在密宗里曼陀罗象征修行密法、观想的地域,被视为佛陀觉悟的境地,宇宙万物居住世界的缩图。 </h3> <h3>  处于杂乱无章之中的人,有时甚至面临着巨大的障碍,于是便实行着某种形式的控制,并保持着惰性。治疗师的任务,不是说服当事人去控制他们的生活,而是去确证这样一个事实:即他们已经并将始终控制他们的生活。 </h3> <h3>  有经验的催眠师都知道,想要掌握甚至控制一个人的心向,只要把握住呼吸的节律即可。因为在一吸一呼之间的,就是生命本身。我们在最初的吸气中获得生命,又终将在最后的一呼里结束旅程。调整呼吸我们便可以激活能量或是安抚情绪,所以别以为这是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你真的懂得呼吸吗? </h3> <h3>  拯救者总是通过被需要的感觉获得价值感和力量。当被拯救者成长、成熟时,不再依赖、需要拯救者,拯救者就会产生失落感,甚至恐惧感,进而要求、控制被拯救者。有时候父母会扮演拯救者,情感关系中也会有一方扮演拯救者。拯救者与被拯救者都是缘于内在的匮乏。真相是每一个生命都能经验生命所有的发生! </h3> <h3>  当你被欲望控制时,你是渺小的;当你被热情激发时,你是伟大的。 </h3> <p class="ql-block"><b>版权声明:欢迎转载与转发,转载时请标明文章出处与原创作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赵阿贞老师有着坚实的心理学背景,专职从事做家族系统排列已经20年,尤其是对精神分裂、自闭症和重症疾病,有着专业的探索与研究。这里,摘录微博的部分花絮和语录,希望更多人能从老师的言行、智慧中有着满满的收获与感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微信公众号:</p><p class="ql-block">心理师赵阿贞(Azhenzhao)</p><p class="ql-block">个人微信:(zhaoazhen002)</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圆满之家,欢迎回家!</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