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6月6日我们三村二支部和二村三支部成员一同前往礼泉烽火大队、泾阳安吴青年训练班参观学习,接受了一场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h3> <h3>烽火村,地处关中腹地,是礼泉县烽火镇的一个自然村。建国初期在传奇人物王保京的带领下,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等波澜壮阔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历程。</h3><h3>烽火村农民用勤劳的双手写下了艰苦创业的壮丽华章,烽火村因此成为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闻名全国的"模范村"和"农业学大寨"的一面旗帜。</h3> <h3>50年代王保京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农民科学家等称号。先后13次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h3> <h3>58年习仲勋书记住过的床</h3> <h3>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后,也在烽火村接受过教育。</h3> <h3>让人们印象极为深刻的是烽火村那种无处不在、浓郁热烈的红色革命气息和氛围,处处彰显着村民热爱毛主席、拥护共产党,坚持革命传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的精神风貌。</h3> <h3>烽火村村貌</h3> <h3>安吴青年训练班地处泾阳安吴堡大商人吴家大院的东院,从1937年10月到1940年4月,青训班为我党培养了革命干部近1.3万人。结业的学员大多奔赴延安,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了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安吴青训班被誉为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h3> <h3>毛泽东为青训班题词,朱德亲赴视察并作了题为《抗日形势》的报告,林伯渠经常在此讲课。</h3> <h3>吴周氏即被称为"安吴寡妇"。其婆家祖先,唐朝时由江苏迁来,为确保后辈永远安宁,遂将住地起名"安吴"。吴周氏来吴家接管家事后,"垂帘听政",精明用人,勤于算计,极尽理财聚财之能事,使吴家商业又迅速走向繁荣兴旺。</h3> <h3>吴氏庄园坐北朝南。建筑面积1012平方米。现存三进院落,依南北中轴线排列。</h3> <h3>望月楼坐北朝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一层南有廊,廊通东、西两侧,廊深一米。有四门。圆拱砖卷门楣砖雕横额"芭蕉夜雨"等,砖卷圆拱顶。和上层对应有柱处亦仿木柱砖砌为圆柱形。北侧为楼梯,通二楼。二层为七架梁,抬梁式结构。庑殿式屋顶,施布纹板、筒瓦。</h3> <h3>迎祥宫,门朝南,面阔三间,明间为大门,两侧翼门较窄。三架梁,抬梁式结构。乐楼和山门相连而建,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梁,抬梁式结构,山门楣间嵌匾石,阴刻楷书"迎祥宫"三字。安吴大富商吴周氏为迎圣旨,复修、扩建该宫。</h3> <h3>清光绪末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到西安避难,吴周氏趁机以"助纾国难"名义,向慈禧太后贡银十万两。慈禧嘉许其举,诰封二品夫人(吴周氏死后被诰赠一品夫人),赐御笔亲书"护国夫人"的金字牌匾。</h3> <h3>实地参观学习的方式开展党员活动,很有意义,感触很深,收获很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