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原创: 箫 音

箫音

<h3>家是什么?一条直线,无从溯源,无限延伸,无法预期终点,永远在前行的路上。<br></h3><div><br></div><div>家是什么?一条曲线,截取一段,看似平直,远远回望,却曲曲弯弯。无论一部家的历史辉煌或平淡,都可圈可点。</div><div><br></div><div>家是什么?一条河流,生生不息,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背负着使命来到这个世上,负责着家族的盛衰荣辱与绵延。</div><div><br></div><div>家是什么?一棵大树,根植泥土,剑指苍穹,不屈的抗争生长。圈圈年轮见证了风雨,也镌刻进一个家族的发展史。</div><div><br></div><div>......</div><div><br></div> <h3><br></h3><div>还要写下去吗?脑海中还会有各种意象:家是一座房子,一条路,一页史书等等。渺小的我,正置身在家这条河流中,不能掀起冲天巨浪,仅仅泛起一圈小小的涟漪。</div><div><br></div><div>家是一座风雨飘摇的房子</div><div><br></div><div>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是一座风雨飘摇的房子。</div><div><br></div><div><br></div> <h3> (一)</h3><div> </div><div>儿时,家庭不睦的阴影如影随形,遮天蔽日,曾一度涂黑了我本该灿烂的童年梦。</div><div><br></div><div>无数个静寂的夜晚,妈妈凄厉的哭声撕破夜空,惊骇了小小的我的酣梦。无助的我和悲戚的妈妈抱在一起蜷缩在暗夜的角落,我替妈妈擦干脸上的泪水,妈妈用柔弱的母爱抚慰着我颤栗的心灵。夜,这个冷酷的谎言家,它漠然注视着这人世间的悲苦,丝毫不为动容。漫漫长夜留给我一个惊悚的梦,我在梦中半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div><div><br></div><div>家,是无数个与黄毛鬼战斗的噩梦!家,随时都毫无预兆地在我幼小的心灵炸开一道电闪雷鸣。风雨飘摇中,我战战兢兢地长大。</div> (二)<div><br></div><div>再稠密的阴雨日子也有雨住的时候。也有无数个平淡的日子,父爱严厉的目光盯着我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路地走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黄历,一直是父亲有力的长鞭,不管走到哪儿,他都能鞭长所及。于是乎,农家那贫瘠的荒野上,竟颤颤开出一朵淡淡的小花儿。花朵并不肥硕,花色并不艳丽,花香也不扑鼻,但这已是这片土壤的肥力所及,深深亲吻这片给我养分的土地。</div><div><br></div><div>柔弱的母爱与畸形的父爱为我搭建了一座风雨飘摇的房子,我在风雨与云层罅隙间透出的阳光下长大。我的房子里,一半儿晴天,一半儿阴雨,我用我感受到的阳光晒干阴雨打湿的衣裳,懵懂地走在家为我铺就的人生路上。</div><div><br></div><div>家是一座有爱的房子</div><div><br></div><div>儿子幼小的记忆中, 家是一座有爱的房子。</div> <p> (一)</p><p><br></p><p>乡镇两间潮湿的屋子,便是儿子出生的家。</p><p><br></p><p>用爱心和丝线编织、缝制的衣帽穿戴在儿子身上,一点儿不比别的有钱人家孩子的穿戴效果差,相反,倒更显出了儿子的灵秀。</p><p><br></p><p>早早学步,早早说话,五岁读书,七岁能诗,儿子在和暖的阳光下渐渐长大。于是,爸妈决定给他一个更“大”的家。我们从小镇迁到县城,爸爸乡镇县城两地跑,怕啥!妈妈没有编制,工资低,又怕啥!重要的是儿子有宽阔的绿茵场可以奔跑,有比乡镇大得多的书店、店里有看不完的童话,有无数个学习上进的小伙伴儿可以讨论和玩耍,有一个个理想的种子破土萌芽。</p> <p> (二)</p><p>儿子的梦像欲胀破的种子,亟待适宜的环境破土萌生。于是,几经踌躇,我和儿子离乡背井,谋职、求学省城。</p><p><br></p><p>这片土地好大,可没有我们的片瓦;这座城市的人好多,可我们却举目无亲。远离了爱人、同事与亲友的我,心忧戚戚;离开了爸爸和伙伴,脱离熟悉环境的儿子,如离群的孤雁,霎时默然。儿子心头洒满阳光的房子喑哑了小鸟的歌唱,妈妈看在眼里,爸爸急在心上。于是乎,无数个短短的周末,爸爸风尘仆仆地来了。一顿水煮鱼吃的小屋内升腾起温度和欢笑,儿子小屋里的春天渐渐回暖,孤寂的冬天终于熬过去了。</p><p><br></p><p>就这样,在水流般的日子里,儿子伴着爱和梦想渐渐成熟、长大。乡镇、县城、省城,家离故土越来越远,儿子的路越走越宽。路依旧在儿子脚下延伸,直到远的我们都看不见......</p><p> </p><p>家是空巢时的守望再出发</p><p><br></p><p>儿子渐行渐远,我们除了倚门远望还能做什么?</p> <h3> (一)</h3><div><br></div><div>又一个儿子假期后离家的日子。短短几天,心情经历了大迭大起。儿子进门时的欢笑还在眼前,夜晚深谈时的话语犹在耳畔,匆匆住过几日的小屋还刻记着温度,一霎时返程的钟声敲响,那么急,那么急,好像重复一千遍也是突然。半年甚至一年不见,思念的网会越张越大。只恨欢时短,匆匆未尽言。</div><div><br></div><div>儿子空落的小屋愈加寂寞,而且失落惆怅有好长一段时间发酵不散,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苦笑:难道我们已走到了空巢的路口?除了守望我们仅就是守望?冷静思忖:儿女的人生里不只有父母,更有广阔的未来;父母的人生里,也不该只有儿女,仍要有自己的未来;也许,只有在未来与未来这个结合点上,父母与儿女才能更好的再次相遇:也许,只有如此,家这条长河才能波澜壮阔,生生不息。</div> <h3><br></h3><div> (二)</div><div><br></div><div>坚定了再次出发的信念,可目标呢?年轻有犯错误的机会,可对于已到中年的我们,谁肯给我们这个机会呢?顶礼膜拜的命运吗?神圣的领导权威吗?做了大半生他人,可否做回自己?</div><div><br></div><div>口问问心,心问问口: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自己的余生还能干什么?目测一下:远方的家在哪儿?自己还能否到达?然后,信任、慈悲地再给自己一个选择的机会:2017,不再只是坚守,备好行囊,我要出发!我要坚定地携家走在前行的路上!</div><div><br></div><div>.......</div> <h3>家是什么?回溯完这一段历程,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么?</h3><div><br></div><div>仍是似是而非的回答:家是爱、责任与永远的希望。</div> <h3><font color="#010101">【作者简介】:箫音,原名贺娟。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讲师、生涯规划师,市作协会员,曾有散文《情系天国》、《雨·情》两篇发表在《驿城晚报》上,论文《爱,打开心门的钥匙》《也谈辛弃疾诗词中的用典与抒情》两篇发表在《中学生阅读》上。爱好文学、音乐和绘画。</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