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岳母一生坎坷,因丈夫早年因工牺牲,让她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她含辛茹苦,把四个女儿拉扯长大,成家立业,她是一位非常坚强、又很慈祥的母亲。</h1> <h1> 岳母晚年幸福,女儿们孝顺,四世同堂。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中晚有老酒…</h1> <h1> 岳母的母亲,也就是妻子的外婆叫冯芝英,老家是咸宁人。</h1> <h1> 外公是一名地下党,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国民党"闷了豆腐"(就是将人装在麻袋里,用刺刀对麻袋剌杀,将人乱刀剌死)。</h1> <h1> 妻子外婆的家人,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杀,纷纷逃离咸宁。</h1> <h1> 妻子的外婆沿着京汉铁路,从咸宁逃到武汉,又沿汉宜道途经郎君境内时,因饥饿晕倒在大街上,被一家好心人收留,后改嫁到郎君镇左家渡村。</h1> <h1> 1938年2月13日,岳母在左家渡出生。解放后,妻子外婆的儿子,也是就妻子的舅舅,经组织帮助找到了自己的母亲。</h1> <h1> 可妻子的外婆割舍不下这边的儿女和一群孩子们,仍坚持生活在左家渡村。</h1> <h1> 妻子外婆在世时,曾带着妻子的姐妹们,去过几次咸宁。后来,来往少了,又因几次搬迁,就失去了联系。</h1> <h1> 解放前,岳母家开糟房,酿造白酒,家庭殷实,她是家里的独姑娘,上过私塾学校,后因家人舍不得她远行,终止了她的学业。</h1> <h1> 岳母缀学,教她的私塾先生,非常惋惜,因为岳母天生聪慧,写一手非常好的毛笔字。</h1> <h1> 每次说起上学读书之事,岳母总会有感而发,当时如果不终止她的学业,她作为解放初期的知识女性,在轰轰烈烈的新社会建设中,一定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就会改写她的人生。</h1><p><br></p> <h1> 第一次见到岳母是相亲的那天晚上,当时她只有四十多岁,但看上去显得非常苍老,有些饱经风霜的样子。</h1> <h1> 1968年8月6日,岳父在井下因工牺牲。从此,岳母一人挑起养育四个女儿的重担,四个女儿上学读书,找工作求职,成家立业,岳母操碎了心。</h1> <h1> 好在膏矿非常关心因工牺牲遗属及子女们的生活,安排岳母在食堂上班,四个女儿每月可领到一定数额的抚恤金,一家人就这样维持着生计。</h1> <h1> 当时,没有煤气、没有天然气,烧火做饭全用煤饼、木柴,这些原材料由矿上统一采购。木柴是松树枝,横七竖八的,要用锯子锯成一节一节。</h1> <h1> 煤饼要用散煤掺少量的土和水,用锹搅拌成煤泥,做成象烧饼的样子,但比它厚实。煤泥要不干不浠,非常均匀,这项工作既费气,又很要技术。</h1><p><br></p> <h1> 干了做的煤饼凝固不住,浠了做的煤饼就会随地散开。这难为了岳母,家里没有男同志,四个女儿都未成年,请人帮忙吧,又担心别人说三道四。</h1> <h1> 于是,岳母只有自己带领女儿们,锯柴、做煤饼。邻居们看到这样情景,总会伸出援手,有的帮着和煤泥,有的帮着锯木柴。</h1><p><br></p> <h1> 岳母因过度劳累,留下腰肌劳损的毛病,现在总在喊腰疼,可见当时的劳动强度之大。</h1> <h1> 岳母管教女儿们非常严厉,教育她们学习要勤奋,待人在真诚,做人要实在,生活要俭朴,对女儿的穿着打扮都有明确的规定。</h1> <h1> 她的四个女儿成家后,都能秉承母亲的教诲,勤俭持家,相夫教子,家庭和谐。</h1> <h1> 我和妻子谈恋爱时,一次从县城回膏矿,途经富水河傍,看到矿上好多人在游泳,我和妻子也下河游了一下。</h1> <h1> 回到家里,岳母见妻子头发湿了,得知我们下河游泳后,把妻子训得不敢吱声。过去,家里事情全由岳母作主,没有人敢跟她作对。</h1> <h1> 我在部队时,岳母去过两次。一次是我在当连长,那是个冬天,岳母随妻子、女儿一起到部队,连队驻扎在河南省平面山市东工人镇。</h1> <h1> 岳母玩了一段时间后,非要回家不可,正好炊事员班长回孝感探亲,就委托他顺便将岳母带回老家。</h1> <h1> 1998年初,妻子和女儿随军,因暂时住房紧张,岳母仍住在老家,由大姨姐照顾。</h1> <h1> 有一天,我跟岳打电话,问她的身体怎么样,岳母回答说,只要你们一家人好就行了。</h1> <h1> 当时,岳母一人在家,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生活过,也许是家里连一个应声的人都没有,感觉很孤独,所以才那样回答我。</h1> <h1> 第二天,我立即回老家,把岳母接到了部队,那时部队驻扎在河南省信阳市。岳母在部队住了一年多,一直到我转业才一起回来。</h1> <h1> 当时女儿上初中,妻子开超市,我经常下部队,家里的事全由岳母操劳,非常辛苦。</h1> <h1> 我们一直和岳母生活地一起,三十几年了,不论从二矿到一矿,还是从信阳到光明村、解放街,我们走到那里,就把岳母接到那里。</h1> <h1> 我了解岳母,她性格坚强,但有些倔犟;她管教严厉,关心儿女,慈爱孙辈。</h1> <h1> 岳母脾气倔犟,一生当家理财,说一不二,随着女儿们成家立业,她也年龄衰老,有时说话不管用了。</h1> <h1> 有时,岳母会一些琐事不高兴、发脾气,岳母都会斩钉截铁地说,我要回膏矿,我要到养老院去,我要住地下室…</h1> <h1> 可近几年,岳母有时遇事生气,但过一会就好,也许岳母真的老了。</h1> <h1> 岳母信佛,非常虔诚,每天清晨烧香拜佛,雷打不动。起床后,先洗口、洗脸,净手之后,再开始拜观音。</h1> <h1> 先跪着作三个揖,接着就念叨经文阿弥陀佛,反复歌颂。最后是捻香,又要先洗口、洗脸,净手之后,再作跪着三个揖,又反复歌颂阿弥陀佛…</h1> <h1> 每天的烧香拜佛,至少持续三个小时间。现在又增加了一次,晚上开始烧香拜佛。</h1> <h1> 岳母每天晚上睡觉前,要用一个装满水的热水瓶,放在菩萨的旁边,存放一晚上,就变成净水。这个水是不能喝的,岳母晚上再渴,也不会动它。</h1> <h1> 原来岳母不信这个,就是因为她的大女儿生病,有人跟她支招,信佛能让大女儿早点康复,于是,就拜了师傅,开始信佛了。</h1> <h1> 有一年,我回家探亲,家里派了一辆接我,因乘的是夜车,早晨就可到家。突然,一阵马达声,岳母说我回来了,结果不是,是别人的车子在响。</h1> <h1> 于是,岳母又接着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车子马达声又响了,真是我回来了。岳母连声说道,还是菩萨保佑,才这么顺利回来。</h1> <h1> 有一次,岳母在家扫地,我也拿了一把扫把,准备到楼上扫地,可岳母突然把她手上扫把,扔在了地上,急忙说一个屋不能同时用两个扫把扫地。搞得我啼笑皆非,不知怎么应对。</h1> <h1> 还有一次,我和妻子从外边拜年回家,在路上捡到一卷青线,到家就被岳母发现,立即扔到屋外边。当时,我们很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呢!</h1> <h1> 岳母年近八十,本应享享福,但她仍喜欢做些事,原来洗碗,现改为扫地。晒干的衣服,她都要折得平平整整。</h1> <h1> 岳母患高血压病,因脑梗阻,导致轻度痴呆,她有时记清人名,往往张冠李戴。她有时认不得钱,壹百元与壹元没有区别。</h1> <h1> 她有时总讲过去的事,老家一个堂侄叫木生,她仍记忆犹新,每天喋喋不休地念叨木生的名字。</h1> <h1> 岳母总说要到养老院去住,我们都没有同意;现在她神志不是很清白了,更加不能去养老院了。</h1> <h1> 就让她跟女儿在一起生活,平时有人跟她说说话,饮食起居有人照顾,这样,也许能多活几年。</h1> <h1> 原来清白时,总爱操心,总爱生气,现在精神有些晃忽,不知道管事,不知道烦心,也许是一种解脱。</h1> <h1> 岳母晚年很幸福,过去她带着她的女儿们,现在是她的女儿们带着她。</h1> <h1> 每逢冬天,气温下降,家里就启动取暖器,防止岳母冻着;每逢夏天,炎热天气,家里就启用空调,防止岳母热着。岳母和妻子睡在床上,我打地铺睡,夏天一直都这样。</h1> <h1> 家里酒坛里毛铺酒泡着枸杞,岳母中餐、晚餐喝一小杯(一两左右)。</h1> <h1> 一年四季都这样,直到岳母临走前,酒坛里还有半瓶毛铺酒没有喝完。</h1> <h1> 岳母的卧室,整理简洁,干净利索。平时,床面整洁,平面如镜,象宾馆一样。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棱角分明。</h1> <h1> 岳母衣服,挂满了两衣柜。三连襟送了一件羊毛棉袄,一直挂在衣柜里,象新的一样。</h1> <h1> 每年,姨姐、妻子和三姨妹、幺姨妹经常跟岳母买衣服、鞋子….</h1> <h1> 岳母幸福,晚年快乐,女儿们孝顺,得到了小区左邻右舍的一致称赞。</h1> <h1> 总之,岳母是一位坚强的、伟大的母亲,年轻坎坷,晚年幸福,四世同堂…</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