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记忆【9】《小人书》

布袋

<h5> 小时候,喜欢听大人"讲古",也叫“扒瞎话",“拉呱",当时很着迷。其实小时很想信这些故事,认为这些故事都是有根有据的真事。是劝人学好,去恶向善,是实话。是有根据的历史人物,事件、口口相传的记事。当时很沉醉在那些故事里,并且给故事想出多种结果。那时记忆力也好,基本听一次就能记住。长大上学后更认为这些故事是有根有据,所以认为自已小时听过的故事。看过的小人书对自己有很大的影响,对自己人生也有很大的影响。只是那时会讲的人不多,六十年代的农村更少。农村的孩子只能听点大人高兴了才讲的故事,剩下的只有一帮孩子自己找乐趣的事玩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 那时,农村吃饭都是问题,书基本没有。一个村子也看不到几本书,记得一次跟爷去赵家串门,他家一本有彩图书。我很好奇的翻看那本书,上边画一个大湖,湖边是森林。树上有一些长着大嘴巴鸟,有一些从来没见过。很奇怪的动物在远处,有在水里洗澡,还有很多奇怪的鱼。那次,是记忆中第一次对书的印象,很深刻的印象。世界上还有这么好看的东西,这么好的图画,充满神奇和幻想。书上应该是始祖鸟和恐龙等动物。好象那本书象彩色油印的杂志,又象地理或生物书,应该是苏联书,但字是中国字。这是我是我上学前几年的事。只是后来长大后根据记忆才知道。好象他家还有一本很黄很老的字典。应该是清朝或是民国版四角号码康熙字典。我看了一下密密麻麻全是字,很不喜欢,小孩喜欢图画可能是天性吧。这是我最早对书这个东西的记忆,印象很深刻的的一次,也是第一次。当时好象爷告诉过我,大人能知道很多故事,很多道理。一个是听别人讲的,再一个是看书知道的,书确实是个神奇的东西。</h5><p class="ql-block"><br></p> <h5><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赵家是寿光户,村子里主要是广北户,寿光户,只有一户是鲁西,后来又搬走了。记得赵家过年除了贴对联,还喜欢贴“过门钱"。花花绿绿,上面有镂空出来的图案和字,风一吹很好看。他家窗外有一棵梨树,院子里也有两棵梨树。他家在姜家屋东园子里还有二棵海棠树。海棠很小不能吃,太麻嘴吃了后舌头都麻木。还有四五棵花椒树在海棠树的南边,这些树种当时是很少见。听大人说他把花椒种子包到马粪里育出来的,当时大人小孩都认为很神奇,只有很细心很有能力的人才能种活。</span></h5><p class="ql-block"><br></p> <h5>  一天,爷带我去他工作的单位。怎么去的己经记不起来了,估计应该是坐着自行车。当时很小,坐在自行车上,路一颠估计就爬在自行车把上睡着了,所以努力回忆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只记的我做在自行车上一打盹,爷就努力给我讲故事,但是怎么讲也控制不了两双打架的眼皮。</h5><p class="ql-block"><br></p> <h5> 到了坨庄工厂,记得快中午了,我感到无聊,就闹着要回家。爷就拿出饭票说,"是不是饿了",我点点头。爷说"到伙房买包子吃吧"我拿上绿塘瓷碗和饭票去了伙房。把饭票放在案板上,说我买包子,当时有二个叔叔在从大锅上抬笼扇,屋里有很多热气。本来很饿了,刚出笼的肉包子冒着热气,味道很香,真想下手自己拿个先咬一口。另一个年青的叔叔没有一点笑容,用手背把我扒拉了一下,说"你们这种当权派就应该靠边站",我当时并不知道当权派是什么,但从他眼睛里能看出很不友好,饭票也被他丢到地上。我生气的看着他,年龄大的叔叔很不高兴的说,"啥毛病,愿干就干,不干去车间,你闹你的革命与孩子什么关系"。另一个叔叔给我碗里放上两个包子,又把地上的饭票拿给我,笑着说没事凉一凉再吃,我走出伙房还听到三个人在吵。爷看我没交饭票,说打饭不交票不行,就拿起饭票去伙房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  后来知道,当时爷是被停止工作,下放接受批斗劳动改造。应该先去了坨庄,又到西营缝纫组。后来也证实因为爷为人豪爽,和县里领导关系很好,又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县里的领导全部都打倒靠边站了,爷一生好喝酒,酒桌上酒后时不时发火,替他们说句公道话,县里的造反派不高兴了。但又拿他没办法,只有下放个不熟悉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年青人就可以随便整他,批斗他了。也省得在县城碍事,影响运动。但当时很奇怪他在坨庄一次也没挨斗,并且还有办公室。后来又带我到西营缝纫合作社后,但是白天主持单位生产工作,好象比较受尊重,但晚饭后,接受红卫兵和造反派革命小将的批斗。</h5><p class="ql-block"><br></p> <h5>  白天,我便在缝纫组门头房或大院里玩。好象那时叔叔阿姨都戴帽子,但叔叔们戴的很端正,阿姨戴的前高后低。当时阿姨们喜欢给我戴上他们的帽子,然后再按成和她们一样。我当时有点不高兴,但看她们也没有恶意并且非常开心,也就无所谓了。她们垫上围裙坐在地上,那院里的南墙跟很暖和。她们又说又笑,问我是男孩还是女孩,说我象个女孩,摸摸我的脸,亲我一下。他们经常在我不注意的时候,突然从背后拿出小手帕,"猜猜里面包着什么好东西",我经常故意猜错,我越猜错她们越高兴。他们围着我笑的前仰后合,有时她们让我摸一下手帕再猜,我就装着很认真猜几次,就是猜不对。他们玩够了,笑够了,就打开放在我面前。其实,当时她们天天逗我玩,肯定也看出我是在假装猜不对。毕竟他们都是大人,我是个几岁的孩子。猜错猜对最后好吃的东西,都会装进我的口袋里,一般是瓜子,花生,或者水果糖之类,还经常送几本小人书给我,并讲上面的故事让我听。后来她们也考我,把新小人书给我念一遍。然后让我给大家讲,我小时记忆力很强,基本能做到,因为小人书每张都有图,并且故事有一定的连续性。比听故事好记,并且我越讲越好。有时加上些自己奇怪的想法,惹的她们经常大笑,就奖励我各种新旧小人书,当时吃的也很好,不长时间,我就有了很多新的和半新不旧的小人书。加上爷给我买的,去串门时叔叔大爷送给。好象装了一大纸箱。</h5><p class="ql-block"><br></p> <h5>  有天晚上,爷抱着刚睡醒的我,回到睡觉宿舍,炉子却没有了,只剩下铲子和勾子。我刚睡醒,冻的直"打牙巴鼓"爷开始生气。把煤收子,铲子一脚踢到一边。从床底下拿出一瓶白酒喝上几口。从来不说脏话的他,开始破口大骂,他不说骂谁,但我知道是骂收炉子的人。骂他们无中生有,忘恩负义,不是人。拆炉子,不准喝酒,想冻死我。外边有人在偷听,影子早被月亮照到屋里。我拉拉父亲的衣服,爷应该也看到了,反而骂的更厉害,当时真怕外面的人会破门而入,把爷带走。当时我晚上不想进被窝睡觉太冷。住的宿舍又不烧火做饭太冷,刚醒来冻的上牙不停的嗑下牙,直打"牙巴鼓”冻的打哆嗦,父亲先脱下黑大衣把我包起来,然后穿单衣把被子偎热,再起来给我脱衣服,放进被窝。好象有一次娘不放心,父亲和我,让二哥三哥过来看一下我们,结果他俩在净化站没坐上公共车,又返回去了。但这件事我一直不明白,爷是怎么知道的,当时爷很不满意二哥三哥,半途而回。当时不知道是要得到什么消息,还是那时很孤独无助。</h5><p class="ql-block"><br></p> <h5>  但过了几天,爷抱着我从表姑家回到宿舍,宿舍的炉子又回来了。还有一堆生火的棒子骨头,那天晚上,爷很高兴。生的炉子很旺,炉子里的火呜呜叫。一会小屋子就热乎乎的,爷喜欢喝酒,我爬到床底下,把藏的酒拿出来。藏酒的地方只有我和爷知道,红卫兵翻过好几次也没找到,实际上酒用葡萄糖瓶子装着,很透明又放在床腿后面,只有爬到床下才能看到。他一边喝一边讲孙膑庞绢拜师,从大衣口袋里拿出用纸包着的馒头,还给我烤了个馒头,黄黄脆脆很好吃。那夜我吃焦黄的皮,爷吃馒头芯,他老人家自己喝了一斤酒,我是听着故事在他怀里睡着的,我跟着父亲在单位西双河,坨庄,西营村转了好几个地方。喝小米粥,吃馒头,还经常吃蒸包和糖三角。那时候小米粥很黄很烂有点淡淡的苏打味,馒头是长方形的,剥开一层一层很香,吃的很好。最好还是叔叔阿姨偷偷的送给我小人书,那些小人书真是太好。</h5><p class="ql-block"><br></p> <h5>  当时那个红卫兵头头,是我父亲招他入厂。因为他招工不够条件,父亲看他家庭确实困难,才破例招他进厂。我几个哥哥姐姐一直没有招工,都务农,应该算是对他有恩。但他却天天带红卫兵开批斗会,工厂的人不去他就去联系学校学生。但白天父亲说了算,晚上他才说了算。后来很多年后我才明白,父亲带我去的主要原因是,怕红卫兵批斗他很厉害,时间很长。故意带着我挡一下,是个权益之策。因为当时对领导批斗很厉害,有的叔叔有点小错误,被逼的自杀了,那时对领导无论你有错没错,先批斗再定论。</h5><p class="ql-block"><br></p> <h5> 但当时很小,记忆还很破碎,断断续。怎么去的西营都忘记了,当时经常坐在自行车上打盹,后来可能在自行车上睡着了。爷大概不想让我知道,他在挨斗的事。吃过晚饭,把我放到表姑家,表姑家也有个孩子,比我小几岁。表姑是爷的三舅的女儿,我们一去,就关上大门。好象说话也怕被人听到,声音很低。傍晚有人在外边敲门爷就要走,每天这样,我很奇怪。后来大人不太注意我了,我就偷偷把大门敞开,我搬个小板凳在院子里看小人书,就是把小人书放在小板凳上翻着看,也等等看看倒底谁来把爷叫走。结果一会又有敲门声,是有人站在门外把手伸进来敲门,爷出来告诉我好好看书,听表姑表叔话,说一会就回来。爷走出大门,我偷偷藏在门口露出一点头看,两个穿戴绿上衣带着红袖标的大哥哥,扎着武装带,要抓爷的手押他走,爷一手拔拉开,很厉害的说"不用,等到会场",两个人只得无乃的跟在爷后边走,爷个子很高,穿一件毛皮领黑大衣,很魁武。两个来押他的人倒象爷的两个跟班一边一个,很滑稽。向北大街走,一直没回头看。我幼小的眼里看着西营村那窄窄的南北巷子很长,走到尽头是西营集的东西主街,再向东到村头。好象那里用新秫桔萡专门为爷扎起的批斗台,下边是红卫兵小将,台上挂着毛主席像,爷必须站在台子上挨批斗。这是听西营村的小孩子们说的。我白天偷偷去看过。他们每天晚上去村东头看批斗县里来的当权派还是保皇派。但我不能去,当时爷每次去挨斗,都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小人书交给我。我就只得一个人看小人书,表叔表姑不让我出院子。晚上回来爷去表姑家接我时醒的少,睡着的时候多。父亲叫我好好学习,可是我字都不认识呢,父亲就有空给我讲,讲的很认真。但爷识字也很少,因为他讲时有的字想一想再讲,后来直接讲大概意思。当时工厂比农村有文化的人多,那些叔叔阿姨们有空就给我读我的小人书,但我的要求是看着讲,我好记住。有时只讲一半有事走了,我只的自己看图往下推故事。所以有时开玩笑说,我很小就看书,大家都笑。我也懒得和他们解释。那段时间,我跟父亲从西双河到坨庄,又到西营。转了好几个地方,那段时间父亲脾气特别差。经常发火,有些很小的事也发火,但只有我俩在宿舍里面,出了宿舍便有说有笑。</h5><p class="ql-block"><br></p> <h5> 一天晚上,好几个西营村,东营村,还有缝纫组的几个人,偷偷摸摸一会来一个,一会来一个,有拿酒的,有用纸包块熟肉的,溜到表叔家陪着爷喝酒。桌上有很多好吃的,还有熟肉、肴鸡,爷非常高兴,给他们讲县城里的事。当时他们在酒桌上给父亲敬酒,双手恭恭敬敬给爷端起酒盅,然后自己单手端起酒盅,底于爷的酒盅轻轻碰一下,然后喝一点,爷是仰头一口喝完,并且喝出一个很响的"呷"声,他们叫声大哥,偷偷向爷伸大拇指也不说话,只是笑笑,好象庆祝什么。当时好象东营这块,西营街是最繁华的地方,因为有大集,杀猪杀羊的也有,还有卖油条的。923厂又刚过来。后来翻阅资料当时西营东营刚从广饶县划归垦利县。那晚上爷喝了差不多二斤白酒,我只管吃表叔们给我夹的肉菜鸡腿。那晚爷喝多了,反复让我挨个叫表叔,一遍一遍,无数次的叫。叫的我都直接不想再叫了。西营村咋那么多表叔,爷说东营村更多。那天晚上是两个表叔架着爷,一个表叔领着我,本来表叔抱着我,因为我感觉有些难为情,才坚持下来自己走。送我们回到合作社宿舍,爷走路己经很不稳了。</h5><p class="ql-block"><br></p> <h5>  后来,对小人书的感情,上学后逐渐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语文课本上。但即使是长大后也经常看。后来参加工作,在各地车站,电影院附近出现了摆摊出租书摊。二分钱看一本,因为我看书特别快,经常是别人看一本,我能看三本,书摊主人一般都给我优惠。我便是走到那里看到那里,有时一坐就看半天。非常受用。这种价格1角2角左右的小人书,后来再不出版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很可惜,这么好的儿童读物。我们那时经常三五个小孩凑到一块,一人捧着小人书讲,主要是我讲,其它人听,也很有雅趣,这才是儿时的真正的共享,分享,有时还会相互交流小人书。</h5><p class="ql-block"><br></p> <h5> 没过几天,爷带着我,当时我攒了的一纸箱多小人书,还和叔叔阿姨偷偷给我放上的空木线轮,和两个钢梭轮。还有一卷花花绿绿的布头,回西双河了。我很怀念坨庄,很怀念西营缝纫合作社的日子,但我知道爷不喜欢。后来长大后。我去坨庄己经找不到那个地方了。去西营找到了缝纫合作社,当时看着很大的院落,很高的房子,很宽大的门。现实中是那么的低矮,破败。可能儿时的个子和眼界都很低矮的原因吧。当时好象他们并不知道爷在县里是干什么,他们有意无意的问过我多次,当时我也不知道。我告诉他的我坐过绿色的小卧车,车里的坐位都很软,顶子是用绒毛布包着很好看。她们很认真的听我讲,很喜欢听,但我更喜欢她们给我讲小人书。离开西营村缝纫组,回西双河大概是运动结束了,爷一直有一个遗憾,他很早很早背着家里加入了共产党,那人是个教书先生,后来介绍人突然转移了,再也没有了音信,他利用出发,多年寻找也没找到。听说过了长江又向南走了。也许是牺牲了吧。后来我和老人谈论,文革这段事,爷叹了口气说,"一时一时","过去就过去了。那时也是当时的形势"。我认为老人说的很对,八十年代,开始全面否定文化大革命,批评的很有些过火。有些否定一场运动就象否定一个人一样。文革肯定是有错误,但不是和批评的那样,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历史问题才对。是有的人受点冤曲,但文革也对领导干部,文化工作者进行了一次灵魂的洗礼,出了很多人民的好领导,好干部。好文学作品。那时的干部下乡是去干活,吃饭得拿钱。文学工作者是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写出的作品才接地气有生命力。很怀念那段贫穷,快乐,纯真,幸福有小人书的年代。</h5><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文:布袋原创</p><p class="ql-block">2018.6.6</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