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之死,宝玉罪责难逃

傲雪

林黛玉有着旷世诗才,绝世姿容,却因孤傲矜持,爱而不言,用情太深,最终因爱而付出了自己如花般绚烂的生命,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nbsp; &nbsp;<div>  读过《红楼梦》的人,大多喜欢黛玉,喜欢她品貌俱佳,才华横溢,气质优雅脱俗,楚楚动人,真实大气不失幽默,如此才貌绝世,出身高贵的女子,谁不喜欢?宝玉第一次见着她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可见黛玉是宝玉心中所欣赏的那个形象,所以一见她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可以说是一见钟情。而黛玉第一次见宝玉也正心里嘀咕:“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可见,宝黛之间是一见钟情,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令他们之间多了份自然和亲近的融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合眼缘”吧。 &nbsp;</div><div><div> 宝黛之间第一次见面就互生好感,自小又在一起长大,所以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默契,相互心中互生情愫,都认定对方是自己的心上人,可为何黛玉总是为情流泪,为爱伤心呢?难道是宝玉不够真心?《红楼梦》第五回这样描述“……便是宝玉和黛玉二人之亲密友爱处,亦自较别个不同,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顺,略无参商。”这里可看出宝黛相处融洽,黛玉享受着宝玉对她与众姐妹不同的亲密友爱之情,那是一种滋润着她心田的美妙感情,可是自从宝钗进了贾府,黛玉的内心就开始产生抑郁之情。第五回是这样描述“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那宝玉亦在孩提之间,况且天性所禀来的一片愚拙偏僻,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从这段话可看出黛玉因宝钗的到来而心生压力,只因宝钗也是才貌俱佳,懂得圆滑处事,深得人心,且又有母亲为她作主,王夫人为她撑腰,而自己虽得到贾母的百般怜爱,但毕竟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更重要的是宝玉“视姊妹弟兄皆出一意,并无亲疏远近之别”,这才令敏感多疑的黛玉更是醋意频生,伤心至极。因为爱情是自私的,既然心有所属,怎能容忍对方感情泛滥,亲疏不分呢?故,只要宝玉对宝钗好,黛玉便醋意滋生,对宝玉冷嘲热讽,耍脾气。 而这样也说明了黛玉对宝玉的爱之深,情之切。 &nbsp; &nbsp; 宝玉生得一副好皮囊,又出身高贵,性情温和,心地善良,所以深得女孩子们的倾慕。可他也太博爱了,宠着晴文,与袭人偷试云雨,调戏金钏儿……他整天混在一群女人堆里,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渣男”。而正是这样的“渣男”却深受女孩子们的喜爱,除了黛玉,还有宝钗,妙玉等都对他暗生情愫。这都是因为宝玉不分亲疏远近,不管对哪个女孩都温柔以待,试想,面对如此英俊温柔的贵公子,哪个女孩能抗拒得了他的温情呢?黛玉又怎能不郁闷不吃醋呢?可怜的黛玉,假若不是爱得太深,哪会惹来一身病呢?假若宝玉的柔情只给予黛玉,假若宝玉坚决除了黛玉谁也不娶,何来引起黛玉的泪尽而亡的悲惨结局呢? &nbsp;</div><div> 黛玉虽满腹诗才,涵养极佳,但在爱情方面,她很是小气,总是斤斤计较,无法放下,无法看淡,因为有着“金玉良缘”之说,所以对宝玉与宝钗的关系她极其敏感。在书中第二十回这样写着:且说宝玉正和宝钗顽笑……宝钗笑道:“等着,咱们两个一齐走,瞧瞧他去。”说着,下了炕,同宝玉一齐来至贾母这边……正值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哪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这段话看出了黛玉醋劲十足,她无法容忍宝玉亲近宝钗,只因那“金玉良缘”之说,也因宝钗也是才貌双全的女子,更因宝钗是个有心机的人,这样才给黛玉构成了威胁,而宝玉虽心里爱着黛玉,但也是个风流好色之徒,他理应亲近黛玉而与其他女子保持着距离才对,这样,黛玉也许更有安全感,更有归属感,可见,黛玉的病都是宝玉祸害的。当然,黛玉大可放开点,自信点,对宝玉多一份信任,这样,也许能活得快乐一点。 然而,她却是生性多愁善感,清高孤傲,因此常常为爱伤身。 &nbsp;</div><div> 黛玉有着浓郁的诗人气质,她纯洁清高,在她的爱情世界里,宝玉就是她的希望,她的一切,她懂得宝玉,能走进宝玉的心灵深处。她要宝玉只钟情于她,要宝玉哄她,呵护她,她爱得太深,所以想抓住这份爱,盼望着爱情能开花结果。然而她含蓄矜持,不敢向人坦露自己的心迹,假若她敢于求助于对自己疼爱有加的贾母,假若她的性格能开朗乐观点,或许能收获幸福的爱情,故,性格确实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黛玉因爱太深也伤得深,当听说宝玉和宝钗的金玉良缘已成事实时,她的希望也破灭了,她觉得失去宝玉活着已经没有意义了,她怀着对宝玉深深的怨恨,哭干了眼泪最终香消玉殒。</div><div> 故,黛玉之死,宝玉罪责难逃。</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