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随心

老兵弓长

<h3>  十余年来的拍照经历,从最初的“痴迷”到现在的“迷茫”,无论是外出拍片,还是后期制作,似乎越来越没有了感觉,有时甚至于兴味索然。</h3><h3> </h3><h3> 近来读了篇谈摄影的文章,其中说到,“技术不重要,艺术也不重要,影像随心,遵从内心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对比现在的状态,深有感触。</h3> <h5>  安徽歙县的呈坎村,徽派建筑群,游人散尽,灯光点亮,游弋的几只鹅。后期制作有意减少曝光,使古色古香的建筑更有种幽静的感觉。</h5> <h3>  刚开始使用数码单反,曾经有过一个“宏大”计划,先走遍国内,然后走出国门,摄影人走过的地方都要去看看。这些年来,确实走过了国内很多的风景名胜,也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片子。</h3><h3><br></h3><h3> 但静下心来浏览所拍摄的片子,发现真正有“故事”的画面确实不多,基本属于走马观花,特别是早几年的片子,废片居多。现在感觉这个计划已经没有了继续实施的必要了,如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充其量也就是多增加点废片而已。</h3> <h5>  安徽绩溪龙川村,远处山峦起伏,早晨的山村有点薄雾,真是和谐幽静的画面。后期制作时有意改变了影调,更反映了当时自己对幽静山村的感觉。</h5> <h5>  安徽歙县呈坎村,早晨日出之际,抢拍到太阳刚到山脊的瞬间,后期制作加强了平流雾,一派宁静的感觉。</h5> <h3>  当然,检验是否废片,技术上的标准是显而易见的,关键是表现内容上的检验,对并无摄影理论知识的业余爱好者来说,还是有点难度的。曾有些片子,当时看好像没有多大的意思,然而,多年后看看,似乎还有点意思。</h3><h3><br></h3><h3> 也许,这说明了自身认识水平提高了。曾有人说过,技术决定下限,审美决定上限,大概就是这个道理。</h3> <h5>  南京玄武湖,春天的早晨,晨雾淼淼之中,斜切画面的一道绿色道路,夹杂着嫣红的点缀,自我感觉画面十分的舒适。</h5> <h5> 南京中华门城墙上,绵延的城垛,宫灯由近及远,特别是积水的反光,雨中的感觉太美了。</h5> <h5>  南京梅花山观梅轩,有意将太阳压出光芒,似乎有了点画面感。</h5> <h3>  最近几年,外出旅游少了,只不过每年的开春、秋后与摄友们自驾外出“采风”。基本是玩儿,了无“创作”激情,中意的片子也没有几张;在本地转转,也少有可以拿来观赏的。</h3><h3><br></h3><h3> 尽管如此,却反映了一个过程,从中可以看出自己对摄影的感悟和在技术上的进步,当然,个中滋味只能自己品味,并无什么标准衡量。</h3><h3><br></h3><h3> 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凡用心拍的,能让自己感动的片子,基本上还是说得过去的,也许,这就是所谓“影像随心”吧!</h3> <h5>  早几年到安徽歙县棠樾牌坊游览,在棠樾村头随手拍的,现在看看似乎有点意思。</h5> <h5>  南京博物院展出的一尊国宝级文物,当时的初衷就是不仅拍文物,还要将其与环境结合起来,这样看才有意思。于是等到两位学生模样的女孩在观赏、议论时拍了好些张,选了一张最能反映她俩神态的。</h5> <h5>  大雪天气给小区的孩子带来了欢乐,于是在院子里转,用手机拍了一些片子,这是其中较满意的。其实,只要能反映自己的感觉和意图,相机、手机都一样。不过,要获取好片质,还是相机好。</h5> <h5>  今年去安徽歙县灵山村拍摄的母子俩。没有刻意的摆布,完全是抓拍他们自然的神态。</h5> <h3>  以上是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的感悟,对自己是一个小结,但愿对他人是种启发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