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维坦

qy

<h3>伊萨克·列维坦(Levitan,Isaak Iliich)于 1860年出生于立陶宛的一个小镇Kibarty的铁路工人家中,后随家人移居莫斯科。</h3><h3>他从小就对绘画很感兴趣。1873年,列维坦进入莫斯科绘画雕刻学校半工半读,被编入著名风景画家、巡回展览协会发起人之一的A·K·萨符拉索夫的风景画班学习,师从彼罗夫和瓦斯涅佐夫。</h3><h3>他很快展现出自己的绘画天赋,后跑遍了莫斯科郊外,和俄罗斯的天空、森林、河流、土地深情对话。</h3><h3>在他生命的40年中,列维坦画了许多风景画,后来被认为是俄罗斯艺术最精美的画作。列维坦从不为他的绘画寻找异国情调和自命不凡的主题。虽然他前往其他国家,但他仍然忠于他祖国的简单诗意主题,主题和构图的自然简约是列维坦艺术天才的标志。</h3> <h3>"在列维坦那里,存在着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世界里住着忧郁的、深沉的、爱沉思的列维坦,另一个世界里住着欢乐的、轻盈的、明亮的列维坦。前者创作了《深渊》《弗拉基米尔大道》《超越永恒的宁静》等作品,后者创作了《金秋》《三月》《伏尔加河上的清风》等作品。在这之间,暂住着一个宁静、隽永的列维坦,创作了《雨后的普廖斯》等作品。在生命的最后两三年中,这两种相反的精神似乎有相互渗透、走向融合的趋势。这个时期的作品在情绪上比以往更有节制,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往往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喜悦或者沉思的味道。未完成的大型油画《湖》是一部交织着忧郁与喜悦的宏大作品,《落日·草垛》(1899年)、《黄昏·月色》(1899年)、《夏日黄昏·牧场》(1900年)等系列作品则带有明显的向世界告别的味道,而描写秋收景象的《割草》尤其耐人寻味。这是列维坦的天鹅之歌。这部理应充满欢乐的作品表面上的确涌动着欢乐的情绪,但是在这背后,却有一种隐蔽的、挥之不去的忧伤。"</h3><h3>"一八八六年俄罗斯著名风景画家列维坦写信给自己的好友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叙述他对南方克里木自然美景的神往,列维坦在信中写道;"昨天黄昏,我爬上了悬崖,从峰顶俯览大海,你知道吗?我竟然哭了,而且是放声大哭,在这永恒优美的地方......"一个人独自在悬崖上,看到美丽的海景,竟然会感动的放声大哭泪如雨下,那麽列维坦对自然美和热爱也就可想而知了。"</h3> <h3>处女作:《索科尔尼克的秋日》 1879年的秋天,列维坦完成了《索科尔尼克的秋日》。这幅名画,是他的处女作。画面上重现了灰暗的金色秋日,这幅秋景如同当时俄罗斯的生活及列维坦本人的生活那样凄凉和惨淡。画面上所发出的一缕微微的余温,牵动着每个观者的愁肠:一位身穿黑衣的年青女郎正是那位陌生女子,踩着一堆堆落叶,走在索科尔尼克的小路上。她的歌声令列维坦终生难忘:“我的歌声你听起来情意绵绵,却又使你痛苦不堪……”。她独自置身于这片秋林之中,而这种孤独又使她的周围充满了沉思与惆怅。 这也是列维坦的唯一一幅画有人物的风景画。从此以后,在他的画面上再也没出现过任何人物,取而代之的只有树林、牧场、雾霭中的春风和俄罗斯的破旧小木房。这些小屋都默默无声、孤零凄凉,它们就象当时沉默无言、孤寂冷清的天涯沦落人一样。<br></h3> <h3>俄罗斯的湖 149 x 208 cm 1900 布面油画</h3><h3>《俄罗斯的湖》现存于圣彼得堡博物馆。</h3><h3>这幅油画《俄罗斯的湖》是画家列维坦的绝笔之作。这是他39岁那年所画,是他最成熟的一幅风景油画之一,可惜,这是一件永远未能完成之作。</h3><h3>画面辉煌壮丽,生动地勾勒出俄罗斯那永远不朽的风貌:傍晚的落晖、湖泊,远方对岸教堂映照水中尖顶,天空中布满了高纬度国家接近北冰洋一带才特有的蓝颜色,还有云朵,飘涌翻卷,那是画家心中祖国的洁白之物呀,是无价的! 近处是一泓幽寂的湖水,安详地托着蓝天、流云。湖岸上输干了水分的芦苇点亮秋天的主题,金色而柔和的大调子一直铺向远方。白云淡淡的影子下隐约着一线遥远而宁静的农舍和草垛,整个画面都回荡在一种音乐的旋律之中, 有评论家把列维坦的这幅《俄罗斯的湖》比作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它以壮阔的诗意,召唤起画家所有为之着迷的主题:辽远的水域与土地,云与风的游动,阴影流过新犁开的春 天的土地,远方城镇的轮廓,依稀可见白色教堂的尖顶,这是在所有晴朗的春天下午的中部俄国,人只是这自然的很小的,很珍贵的一部分。</h3><h3>《俄罗斯的湖》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明快的清新和愉悦。凝视这幅画的时候,潜藏与我内心深处的那份温柔的诗意一瞬间找到了感应,灵魂的音乐开始高高低低地一唱一和了,在内心轻轻地荡来一圈且清且亮的涟漪。</h3><h3><br></h3> <h3>Spring. High waters 64.2 x 57.5 cm 1897 布面油画</h3><h3>《春潮》一画上的春意具有典型的俄罗斯情调。阳春三月,稀疏的白桦林开始受到春汛的泛滥,这在寒冷的俄国,是象征着大自然万物苏醒的时日。画面上一片轻快而具有春水&quot;音响&quot;的多彩调子,涓涓的春水涨潮满盈了这片低地,它映照着天蓝色的苍穹,尽管寒气还未完全消除,但报春的绿芽已在树梢上首先绽露,它意味着一切生命即将苏醒。</h3> <h3>金色的秋天 82 x 126 cm 1895 布面油画</h3><h3>著名的《金色的秋天》是画家列维坦创作于1895年的一幅油画,画面充满了阳光,湛蓝的天空,仿佛活生生的会呼吸似的,天空飘浮着灰白色的云,阳光穿过云朵照耀在同样蓝得发亮的小溪上,田野正在由绿变黄,树叶已全部变成金黄色,清晰可见的笔触宣泄着画家列维坦心中涌动的激情。</h3> <h3>《墓地上空》 《墓地上空》又名《在永恒的安宁之上》,它犹如是对柴科夫斯基《悲怆》的可视诠释:波浪不惊的河水在浓厚的乌云下缓缓流淌;河边的教堂和那些矮小的十字架着墨不多却使人们深感沉重和哀伤;冷峻的色调和阴郁的主题令人压抑而伤感。<br></h3> <h3>《庄园之秋》 列维坦渴望人们能感觉到他的画面上那透明气体所笼罩的每一棵草、每一片叶子和每一堆干草垛。他要让周围的一切都沉浸在一片宁静和蓝色的闪光之中,并把它称之为空气。不过,这不是我们所感觉到的那种呼吸着它、感觉到它的气息与冷暖的空气。列维坦却觉得它是一种无穷无尽的透明物质,正是这种物质,使得他的画面具有一种极为迷人的柔和之感。<br></h3> <p>《宁静的处所》</p><p>这是列维坦创作辉煌时期的一幅作品。在这件相当简朴的风景画中,我们能够体会到其中丰沛的诗意和真挚的情感。作者将俄国大自然微妙而透彻之美及其抑郁魅力表现在作品里。</p> <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列维坦的油画《晚钟》描绘的便是黄昏降临的郊外景色。画面中央是一条宁静的小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树丛中远远地可见一座带蓝色圆顶的教堂,旁边是修道院的钟楼,红白相间,尖塔顶上还有一个金色的小圆顶,河面上隐约可见教堂、钟楼的倒影。很像莫斯科郊外谢尔吉镇看的风景。河的一边靠着两条小船,透出一股萧索味儿,有一种“野渡无人舟自横”的意境。</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h3><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五月的新绿》</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作为俄国最杰出的风景画家之一,列维坦借助画笔大大地丰富了人们对自然的理解。画家继承就老师萨夫拉索夫的风格特点,因此其作品也以抒情性而著称。</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幅"《五月的新绿》画幅精巧,风格隽美,是画家与自然进行直面交流的成果。画家在此再现了绿植在阳光或阴影下的无数种表现与细致差异。该作品因优美的画风与和谐的用色在列维坦的所有作品中占据着重要地位。</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薄暮》</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世纪90年代末,利维坦倡导了一系列以薄暮或月亮为主题的风俗画,它们堪称是一整套独特的《月光组曲》。这些作品风格简单,不涉情节,其特点突出表现为艺术语言的至简。</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幅《薄暮》是利维坦《月光组曲》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为了恰如其分地表现夜色,画家巧妙地融合了轻薄的敷色和宽柔的笔法,借此构建出景物和谐的造型与色彩。</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卡 79 x 103 cm 1892 布面油画</p><p class="ql-block">《弗拉基米尔卡》现存于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列维坦带着学生在西伯利亚写生,发现有一条被废弃的道路,还残存着路标,他问一 位学生这是什么路,学生告诉他这是一条通往西伯利亚流放地的古道。列维坦站在路上,脑海中即刻浮现出一队队被沙皇士兵押送的流放者,听到革命者低沉的呼号和叮当的镣铐声, 他陷入深深的思绪之中。</p><p class="ql-block">他收集了大量素材,创作了这幅《弗拉基米尔卡》流放者之 路。画上,压得很低的视平线使画面显得辽阔深远,远方被阴云所笼罩,遗弃的路标,荒凉的原野、墓碑,增加了悲凉气氛,它形象地告诉人们这是一条布满苦难、鲜血和眼泪的道路。画家在这极单纯的艺术形象中,对苦难的俄罗斯革命者寄予了无限的同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条悲壮之路,因为它是沙俄时代的流放者、苦役犯去西伯利亚的必经之路。在画家的笔下,荒芜的田野里只有孤零零的一条黄土小路通向不可知的未来。它比一般的作品更深地表现了画家对多灾多难的俄罗斯的忧虑。</p><p class="ql-block">深邃的背景、阴霾的天空、十字路口孤独的墓碑和路标、荒凉的大道穿过寂寞的田野,通向遥远的西伯利亚,民族的苦难、“历史的凝思、春天精神的觉醒”构成了这幅“俄罗斯吟唱的风景”。灰暗的色调毫不掩饰地表现了列维坦对俄罗斯民族思考中的忧郁。这忧郁是如此真实,它似乎就在在呐喊。</p> <h3>白桦林 30 x 50 cm 1889</h3><h3>画家列维坦曾接触过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白桦林》被称为&quot;俄罗斯印象派&quot;的代表作。这里被表现的是小白桦树林的一角,阳光在白色树干和鲜绿色叶子上颤动着、游戏着,旁边是鲜嫩多汁的青草和星星点点的蓝色小花,画面的色彩是柔和的、新鲜的,同时又是明亮的(请注意它的光和影)。</h3> <h3>《白桦林》 列维坦曾接触过法国正在兴起的印象主义外光画法,这对他的画风改变有一定的影响。《白桦林》被称为“俄罗斯印象派”的代表作。这里被表现的是小白桦树林的一角,阳光在白色树干和鲜绿色叶子上颤动着、游戏着,旁边是鲜嫩多汁的青草和星星点点的蓝色小花,画面的色彩是柔和的、新鲜的,同时又是明亮的(请注意它的光和影)。<br></h3> <h3>《克里米亚海岸》 1886年,列维坦生平第一次去南方游览克里米亚。 他开始更大胆地使用颜色,因而着色就显得更为流畅。他已具备了真正艺术大师所特有的使用线条的基本特征即对绘画材料持奔放、粗犷的态度。这种特点是一切力求体现自己的思想与形象的画家所必备的。一个作家必须对词汇和自己观察所积累起来的知识、印象持大胆运用的态度。一个雕塑家要有胆量使用粘土和大理石。而一个画家则要毫无畏惧地运用颜色和线条。 就这样,列维坦开始为画面上的明亮度而进行斗争,这一斗争持续了多年。<br></h3> <h3>《三月》 在《三月》这幅画中,列维坦表现了真正的春意:初融的雪堆上空天色暗朗,金黄色的阳光灿烂辉煌,从木板房的台阶上点点滴落的初融的雪水,如玻璃珠似的闪闪发光。<br></h3> <h3>《雨后》 《雨后》囊括了伏尔加河岸那暮色细雨中的小城的全部魅力。片片水洼在闪着白光。一团团雨云像低垂的烟雾,向伏尔加河的远方陆续飘去。从轮船烟囱里冒出的蒸汽低悬在水面上。岸边,那潮湿的驳船一片漆黑。多么好啊,在这样的夏夜里,那些远处的房子里的人们经过干爽的穿堂,走进低矮的小房,里面是刚刚擦净的地板,已经亮起了灯光,敞开的窗户外面雨声淅沥,从荒芜的花园里飘来一阵阵沁人心肺的野花香。多么好啊,聆听那用旧钢琴弹奏一首乐曲,它那微微松弛的琴弦象吉他一样叮咚作响。琴旁的木桶里种着一株黛绿的小榕树。一位女学生蜷着双腿坐在安乐椅上,正在读一本屠格涅夫的小说。一只年老的猫在房里走来走去,它的一只耳朵在神经质地抽动着正在细听厨房里是否有菜刀的声响。<br></h3> <h3>《金色的秋天》 1897年,列维坦落叶归根。已经是俄罗斯著名画家的他,回到莫斯科,开始在自己的母校担任教授。俄罗斯的冬天太长,春夏却又难称美丽,只有秋天,能得到俄罗斯文学艺术的偏爱,列维坦也是如此。这幅《金色的秋天》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并被选入俄罗斯语文课本。 </h3><h3><br></h3> <h3>习作与创作 不仅需要用眼睛看,而且还需要用内心去感受自然,听自然的音乐,体验自然的幽静。</h3><h3>1886年3月的一天,列维坦从克里米亚写信给契科夫,对南方大自然的喜爱心情溢于言表:"这里真好啊!你想一想,现在这里正是遍野翠绿的时候,蓝蓝的天,这是怎样的蓝天啊!昨天黄昏,我爬上了悬岩,从顶峰俯览大海,你知道吗,我竟然哭了,而且是放声大哭,在这永远美丽的地方……"列维坦起得比谁都早。尽管契科夫清晨七点钟开始写作,但列维坦到这时已画好了一幅表现谷地晨雾的画,或者,已经窥视睡眼惺忪的朝阳如何揭开树林上神秘的夜幕有好一阵子了。白天,列维坦在室内工作,根据写生速写画创作画。有时在画架前工作一阵,又背着画箱出去,尽管他不喜欢中午的色彩,因为这时升的老高的太阳没有色彩。"我听说,他是在普寥斯画的创作画(落日),画法如下:每天傍晚到山上的某个地方看日落,而白天则根据印象在家画创作画,如此这般每个黄昏和白天连续进行。"</h3> <p>1892年一个夏天的傍晚,三十一岁的伊萨克·伊里奇·列维坦来到离莫斯科不远的特维尔斯克州,借住在一所庄园里写生作画。就在这里,他第一次听到了那个感人的故事。故事说:从前有一个磨坊主的漂亮女儿与一位放马的英俊男孩真心相爱。但是,这件事被女孩严厉的曾祖父(有说是父亲)知道了,他勃然大怒。为拆散这对鸳鸯,他设法收买征兵局,把这男孩抓去当了兵。旧时帝俄的兵役制是终身制的。姑娘闻讯后深感绝望,便来到野外密林中的一个深水潭,从用枯木搭建的桥上跳进了深渊……这个故事使画家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并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每当傍晚,他总会不由自主地从自己住处的露台上透过昏暮向远处眺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