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一一450部队文艺宣传队的故事(1972一1980年)

汪木子

<h3>一、在历史文化名城陕西韩城金塔下建队。(1972年)</h3><h3>1972年5月,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批复,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第42支队(师级建制,代号先后为建字450部队和00429部队)分建,机关驻陕西韩城。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鼓舞士气,450部队文艺宣传队(对内称为42支队文艺宣传队)在历史文化名城、史圣司马迁故里韩城金塔下成立。</h3> <h3>1972年,来自专业文艺团体的樊德山、王立英、陈锦西、邓晓玲,分别担任宣传队队长、副队长和指导老师,发挥了重要作用。</h3> <h3>1973年,从西安、兰州、驻马店等地入伍参加450部队宣传队的女兵在韩城合影。</h3> <h3>1973年,刚穿上军大衣的宣传队员合影。</h3> <h3>1973年任宣传队指导员的马友良,对加强宣传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h3> <h3>1974年任宣传队指导员的龙颜树,任职4年,对加强宣传队的全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h3> <h3>1974年,42支队政治部主任温保堂同宣传队员合影。</h3> <h3>1975年,42支队支队长刘森、政委王树升、副支队长高友谅、副政委李同炳、政治部主任温保堂、蔚大权等首长同中国煤矿文工团和部队宣传队的同志们在韩城支队机关大楼前合影。</h3> <h3>二、为基层官兵演出,活跃部队文化生活。</h3><h3>450部队宣传队贯彻基建工程兵"劳武结合、能工能战、以工为主"的方针,编排了一台台丰富多采的文艺节目,遇年终总结、评功表模、重要节日等,深入基层为官兵演出,受到热烈欢迎。</h3> <h3>1973年,宣传队员赴平顶山为401团官兵演出后在工地合影。</h3> <h3>1973年,宣传队在桑树坪为403团官兵演出后合影。</h3> <h3>1973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京剧清唱《红灯记》选段。</h3> <h3>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话剧。</h3> <h3>1973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唱《四大嫂谈备战》。</h3> <h3>1974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表演藏族歌舞。</h3> <h3>1974年,宣传队下基层演出豫剧清唱《学雷锋》。</h3> <h3>1975年,宣传队在桑树坪为部队官兵演出。</h3> <h3>1975年,宣传队下基层演出京剧清唱《沙家浜》选段。</h3> <h3>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男声独唱《我大学毕业回连队》。</h3> <h3>1974年,宣传队在禹门口为403团官兵表演《采茶舞》。</h3> <h3>1974年,宣传队乐队为演出的舞蹈伴奏。</h3> <h3>1974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女声独唱《收秋》。</h3> <h3>1974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表演朝鲜族歌舞《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h3> <h3>1974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女声独唱《打起手鼓唱起歌》。</h3> <h3>1975年,宣传队员在桑树坪为405团官兵表演对口快板。</h3> <h3>1975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表演舞蹈《奶茶献给毛主席》。</h3> <h3>1975年,宣传队为支队后勤部河南淮滨农场官兵演唱《基建工程兵之歌》。</h3> <h3>1975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表演舞蹈《绣荷包》。</h3> <h3>1975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表演晿《老阿爸探亲到军营》。</h3> <h3>1975年,宣传队为部队官兵演出独幕话剧《苹果树下》。</h3> <h3>1977年,宣传队赴鞍山参加汇演,演出女声独唱《绣金匾》。</h3> <h3>1979年,42支队宣传科科长张龙周带领宣传队赴大同演出。</h3> <h3>部队首长祝贺宣传队演出成功。</h3> <h3>三、为地方作慰问演出,密切军政军民关系。</h3><h3>450部队宣传队建立后,精心创作,刻苦训练,仅用两个月就编排出一台歌舞、曲艺节日,首先在驻地韩城演出,受到当地军民的热情称赞。此后,宣传队不仅在韩城演出,还前往陕西各矿务局、平顶山矿务局、山西大同、西山、阳泉矿务局、北京矿务局等单位作慰问演出,成为部队的一张名片。</h3> <h3>宣传队在韩城矿务局演出话剧《于无声处》。</h3> <h3>1976年春节期间,遵照部队首长的指示,宣传队赴陕西铜川、蒲白、澄合矿务局和陕西煤炭基建公司作慰问演出,41天中正式演出38场,观众约13500人。</h3> <h3>1976年7月18日至25日,宣传队赴北京矿务局作慰问演出。</h3> <h3>1977年4月,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和西安电视台录制和播出了450部队宣传队演出的全套节目,受到观众欢迎,扩大了部队的影响。</h3> <h3>1979年,宣传队在大同矿务局表演唢呐独奏《百鸟朝凤》。</h3> <h3>1979年,宣传队员在大同矿务局演出后游览云岗石窟。</h3> <h3>1979年,宣传队员在西山矿务局演出后游览晋祠。</h3> <h3>1979年,宣传队员在阳泉演出后,登上大寨虎头山。</h3> <h3>四、瞻仰革命圣地,传承延安精神。(1976年)</h3><h3>宣传队员参观"毛主席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纪念馆"。</h3> <h3>宣传队员在延安瞻仰毛主席故居。</h3> <h3>宣传队员登上延安宝塔山。</h3> <h3>宣传队员参观七大会址中央大礼堂。</h3> <h3>宣传队员参观枣园,为警卫战士及讲解员表演节目。</h3> <h3>五、参加基建工程兵首届文艺调演(南阳片),一举夺魁。(1976年5月)</h3><h3>450部队宣传队在基建工程兵成立十周年首届文艺调演(南阳片)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河南电视台录制和播出了宣传队演出的节目。</h3> <h3>宣传队在调演中演出的14个节目,全是结合部队实际创作的短小精悍的节目。</h3> <h3>宣传队在调演中演唱京东大鼓《车行千里 拾金不昧》。</h3> <h3>出席基建工程兵首届文艺调演的首长向450部队宣传队颁发奖状,合影留念。</h3> <h3>宣传队员在南阳武侯祠合影。</h3> <h3>宣传队员游览南阳臥龙岗。</h3> <h3>六、奉调赴京演出和参观学习,载誉而归。(1976年6一8月)。</h3><h3>450部队宣传队参加基建工程兵首届文艺调演,在北京52天,演出24场。其中,6月18日在基建工程兵第6支队礼堂作专场演出,煤炭部贾慧生副部长出席观看,给予热情鼓励。</h3> <h3>42支队宣传科科长汪大绶同宣传队队长樊德山、指导员龙颜树、副队长王立英和陈锦西、邓晓玲两位老师在北京合影。</h3> <h3>宣传队在调演中演出回族歌舞《志强参军》。</h3> <h3>1976年6月20日,宣传队员游览八达岭长城。</h3> <h3>宣传队员游览明十三陵。</h3> <h3>1976年6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前左4)、国家建委副主任韩光(前左3日)和基建工程兵主任李人林(前左2)等在京接见参加基建工程兵首届文艺调演的全体同志,与各宣传队的领队握手交谈。</h3> <h3>1976年6月28日,宣传队员游览颐和园。</h3> <h3>宣传队员同兄弟部队宣传队员一起游览颐和园。</h3> <h3>1978年继任宣传队指导员的童万年、继任副队长的王贵林在北京。</h3> <h3>1976年7月12日,宣传队参加在京西宾馆为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的演出。7月14日,宣传队参加在解放军总政治部所作的汇报演出,总政首长出席观看,祝贺演出成功。</h3> <h3>宣传队在京西宾馆礼堂表演创作的相声节目《煤》。</h3> <h3>宣传队在京西宾馆礼堂演出创作的小小剧《争大锤》。</h3> <h3>1976年7月16日,宣传队参加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的演出。</h3> <h3>1976年7月26日,宣传队在北京和平里七区4号,与在北京担任施工任务的405团2连官兵同吃同住,在连队食堂,面对面地为他们演出反映部队生活的节目,大家笑逐颜开,掌声不断。</h3> <h3>1976年7月27日晚,宣传队在煤炭部礼堂演出,煤炭部任志恒副部长致欢迎词。宣传队演出后入住煤炭部东郊会议楼,按照部领导的指示,准备再作几场演出。</h3> <h3>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宣传队同志在煤炭部东郊会议楼室外搭窝棚露营,原定的几场演出被迫取消,于8月1日乘火车离京,载誉平安返回韩城。</h3> <h3>七、加强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发扬五种精神。</h3><h3>450部队宣传队是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业务过硬的队伍,发扬了五种精神:艰苦创业精神,勤学苦练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敬业奉献精神。</h3> <h3>1973年,宣传队员在韩城老城楼平台上练功。</h3> <h3>宣传队员苦学苦练。</h3> <h3>宣传队员在拉练。</h3> <h3>宣传队员自己动手制作演出布景</h3> <h3>1973年,宣传队女兵下连队演出时为战士补衣服。</h3> <h3>宣传队员参观杨水才光辉事迹展览。</h3> <h3>宣传队员曕仰韩城烈士陵园。</h3> <h3>1974年,宣传队员在桑树坪煤矿井下体检生活。</h3> <h3>1975年,宣传队演出前的动员。</h3> <h3>1975年,宣传队员乘船去支队后勤部淮滨农场演出。</h3> <h3>1976年2月,宣传队员在延安王家坪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听取原陕甘宁边区劳动模范杨步浩讲述,从1943年起,连续多年主动为毛主席、朱总司令代耕交公粮的故事。</h3> <h3>1976年2月,宣传队为步兵47军141师演出两场,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生前所在连队参观学习。</h3> <h3><br /></h3><h3>1977年11月,宣传队员与支队机关干部组成加强连,到403团参加井下劳动,为特大型的桑树坪煤矿的提前建成作出貢献。</h3> <h3>1977年,宣传队老师邓晓玲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电影《平鹰坟》中饰演女主角燕永红。</h3> <h3>宣传队员在韩城支队机关驻地,高兴地在专为宣传队修建的二层楼前合影。</h3> <h3>英姿飒爽的宣传队女兵。</h3> <h3>亲如兄弟的宣传队员。</h3> <h3>宣传队的&quot;五朵金花&quot;。</h3> <h3>1978年,宣传队4班女兵合影。</h3> <h3>1980年7月,宣传队新老队员在韩城下峪口合影留念。</h3> <h3>八、完成历史使命,业绩载入史册。(1980年7月)</h3><h3>1982年8月,鉴于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根据国民经济调整和国家体制、军队体制改革的要求,党中央决定撤销基建工程兵。在此之前,1980年7月,42支队根据上级指示,决定撤销宣传队。支队长邓芝阳、政委王树升等首长同宣传队队长张建设、指导员岳文贵及全体队员合影,充分肯定宣传队建立8年来取得的业绩和作出的贡献,祝愿大家在新的岗位上,发扬优良传统,作出新的成绩。</h3> <h3>2004一2012年编辑出版的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军旅三部曲"刊载了11篇记述450部队宣传队业绩的文章和诗词。</h3> <h3>2015年10月出版的《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刊载了450部队宣传队的业绩和演出剧照。</h3> <h3>《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刊载的450部队文艺宣传队演出剧照。</h3> <h3>《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志》中对宣传队业绩作了记述,称赞宣传队深入基层为官兵演出,同时为地方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以及煤矿职工演出,很受欢迎,产生了较大反响。</h3> <h3>军旅情深,军魂永存。450部队宣传队战友告别军营后,发扬部队优良传统,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的岗位上,取得了突出业绩,涌现了法官、警官、画家、音乐家、研究员、大学教授和驻外大使等杰出人物。2002年10月,为纪念宣传队建队30周年,宣传队战友重返韩城欢聚,在西安合影留念。</h3> <h3>2012年7月,在450部队文艺宣传队建队40周年之际,宣传队老战友在郑州欢聚,参加基建工程兵煤炭部队老战友联谊会暨《军旗扬》首发式。</h3> <h3>2018年1月,450部队宣传队老战友再次在西安欢聚。</h3><h3><br /></h3> <h3>2018年1月,450部队宣传队第一批队员高瑛题诗,赞美宣传队的激情岁月和战友情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