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火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年芒种的时间是</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年06月06日 </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01:29:04 星期三</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农历戊戌年 四月廿三 </h1> <h1>  芒种,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表示仲夏时节的正式开始。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quot;收麦如救火,龙口把粮夺&quot;的农谚正形象地说明了麦收季节的紧张气氛,必须抓紧一切有利时机,抢割、抢运、抢脱粒。&quot;春争日,夏争时&quot;,一般而言,夏播作物播种期以麦收后越早越好,以保证到秋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夏大豆、夏玉米、夏甘薯等作物的产量均随播(栽)期的推迟而明显降低,播(栽)过迟的甚至不能成熟,得不到任何效益。</h1> <h1>  当四声杜鹃那酷似关中方言&quot;算黄算割&quot;的叫声在八百里秦川的乡村与田野响起时,都知道是到了该收麦子的时候了。</h1> <h1>  风吹麦浪,麦香扑面。被傍晚的阳光渲染过的麦子,着实金黄起来,整个麦田成了金色的海洋。成熟的麦子挺着沉甸甸的腰杆,互相摩擦着,发出索索的响声,像是传递着喜悦的音讯。联合收割机日夜奔忙,把一袋袋颗粒饱满的麦子送进了农家小院。</h1> <h1>  如今的芒种时节,农民们脸朝黄土背朝天挥镰收割的情景已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合收割机在麦田里来回穿梭,他们则在田边准备好袋子,等待着澄黄的麦粒从机腹中喷涌而出。金色麦浪间辛勤劳作的景象永远定格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但芒种时节,依然是一个激情四射的时节,是一个收获喜悦、播种希望的时节,人们正以不同的奋斗形式追求着,他们坚信洒下辛勤的汗水就一定能实现五谷丰登的愿望,也一定能享受到稳稳的幸福。</h1> <h1>  时光无言,来去无踪,不经意间,五月的风,终究吹来了六月的绚烂,蓦然回首犹如梦中,就这样我们迎来了, 一年中最热烈的日子。六月的天很长,六月的思绪也被拉得悠远, 犹记得那些年的六月无论是雨天,还是晴天,无论是朝阳似火,还是夕阳西下,它总会带给我们多彩缤纷的风景,千变万化,却又无可替代。天蓝水澈,绿树浓阴,骄阳似火,麦田金黄,六月,是成熟的缩影。</h1> <h1>  每年芒种前后,都是老家麦收的时候。布谷鸟的叫声响彻房前屋后,金黄的麦浪随风起伏在田间地头,磨好的镰刀挂在老屋窗柩,尚且年轻的父母在微亮晨光中,舞镰刀割下孕育十个月的守候。不想干活的我跟在父母身后,打着哈欠揉着睡眼被麦芒扎疼了手,心想这一季又一季繁重的麦收,啥时候才会有个尽头。直到多年后,害怕干活的我,苦读考学,逃离农村,扎根城市,阔别父母,在文字里寻找丢失的乡愁,才懂得没有父母、土地和粮食,就没有自己安然读书的那些春秋。</h1> <h1>  那年代,全力以保"三夏"(夏收、夏播、夏管),学校放假、单位支援"三夏",队上男劳力安排割麦;女劳力在场里干活 ;一部分强壮劳力搞拉运;老年人地里看麦;小学生组织起来拾麦穗。</h1> <h1>  现在的孩子很难明白,颗粒归仓的深意何在。在三四十年前的农耕时代,每一粒收进粮仓的麦子,都凝聚太多汗水与泪水的无奈。起五更打黄昏地一镰镰割麦,用铁杈用草绳一车车装载,父亲弓着腰缩着头,拉着一架子车麦子的镜头,至今仍刻在脑海。</h1> <h1>  从麦田到晒场,要经过两个大长坡,跟在麦车后面的我,见证了多少次麦车倾倒的重新装车的景象。那时候,我不解父亲为啥总是饿着肚子,不停地在田里割麦、装麦、运麦,害得我一次次上地给他送馍送菜。直到多年后他患上严重的肠胃病,我守在病榻前陪他时才明白,对一个农民来说,庄稼就是他的命,而收成关乎一家老小的未来。</h1> <h1>  没有机械的年代,夏收过程没有现代这么快。摊场、碾场、翻场、收场、扬场样样都有讲究。石磙、黄牛都是农人碾场的好帮手。火辣辣的太阳,厚墩墩的麦场,手持牛鞭的父亲指挥着拉磙的老牛,一圈圈碾压着麦粮,一场场打下来希望,直到责任田的所有麦子,脱离麦穗撒满粮场,堆得就像小山一样,乡邻才有空在树荫下拉家常。风起的时候,父亲开始扬场,有时候邻居宗亲也会来帮忙。几亩地几千斤的麦子,被他一锨锨扬得杂质全无,纯净金黄。均匀地摊在晒场上,闪着金光。来回翻晒麦子的间隙,父亲也会坐在木锨上,抽着烟估算今年能打几袋粮。我有时会跟着他翻场,他看着我瘦弱的身子语重心长:"如果不好好读书,就要一辈子种粮。"那时,害怕脏累的我,以为一辈子很长,不料转眼间,我也不再年轻,而父母早已下世,兄长姐姐他们也亦白发苍苍。</h1> <h1>  至今,我夜里做梦,还会梦见老家夏收的景象。多少雷电交加的夜晚,我迷迷糊糊地听见父母拿着塑料布,冒雨遮盖那一场没拉回家的夏粮。雨过天晴的日子,麦子被晒得沙沙作响,父母一斗一斗地把它们装进麻袋,装好的麦粮就像一个个浑圆的树桩,一溜儿排在麦场上。孩子们多在自家麦场,撑麦袋、扎麦袋来帮父母的忙,装好的麦子被父亲一车车拉回家,堆进早已砌好的高高粮仓。如今仍记得父母运粮时,扛起百余斤麦袋走路稳稳的强壮。只是多年后的夏收,当我携带孩子回到故乡,看见父亲把麦子一小袋一小袋分装,扛到肩头身体还不停来回摇晃,我才在眼泪中明白:我与父母和故乡,已错过太多无法回去的时光。</h1> <h1>  40年前就见过的麦子扬场,只见三个人配合默契,尘土和柴屑飞走了,剩下干净的麦粒。</h1> <h1>  每个麦收的日子,我都会梦见故乡的一片金黄。在那个落后与贫困交加的年代,没有走出麦田的父母,用滚烫的泪汗和弯曲的脊梁,搭一座让我远离悲苦的桥梁。只是多年后,当我扎根他乡,记忆中的一开始变得荒凉父母变成衰老的模样,兄妹逃离麦田的守望,老屋成了梦中的念想,故乡沦为记忆的远方,就连乡愁也化作文字的想象。唯有土地,一直都那样不卑不亢,孕育出一季又一季希望,提醒漂泊在外的游子:唯有去过远方,才懂父母情长,唯有扎根泥土,才可饱满金黄;唯有不忘出身,才会活得敞亮。</h1> <h1>  炎热的夏天,男的会结伴带上自家席子,晚上睡在大场上,看着天上的星星再唠起麦忙那事。小伙子们兴致来了会撒撒欢。</h1> <h1>  风吹麦浪,我心徜徉,无数次的梦里风吹麦浪的声音仿佛天籁之音,那么亲切,那么美好,随风翻滚的麦浪,是游子心中永远的故乡。一颗颗沉甸甸的麦穗是劳动人民丰收的希望与收获,每到麦收季节,就想起劳动人民忙绿的场景,那汉水如下雨,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丰收在即,愿劳动人民年年都有个好收成,祝愿伟大的祖国,风调雨顺,繁荣昌盛,国泰民安。</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麦子打完晒二天差不多干了,有的小麦收购者直接收走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