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光堆肥房“出肥啦!出肥啦!”</h3> <h3><br></h3><div> 高而办事处2018年2月8日垃圾分类开始运转,花坦、西邱两个村共投放专业垃圾分类收集桶300个,各投放一辆专业垃圾分类收集车,同时阳光堆肥房投入使用。</div> <h3> 垃圾分类后,易腐垃圾进入阳光堆肥房产生有机肥的三个阶段。</h3><div>起始阶段:不耐高温的细菌分解有机物中易降解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同时放出热量使温度上升,温度可达15~40℃</div><div>高温阶段:耐高温细菌迅速繁殖,在有氧条件下,大部分较难降解的蛋白质、纤维等继续被氧化分解,同时放出大量热能,使温度上升至70~80℃。当有机物基本降解完,嗜热菌因缺乏养料而停止生长,产热随之停止。堆肥的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稳定在40℃,堆肥基本达到稳定,形成腐植质。</div><div>熟化阶段:冷却后的堆肥,一些新的微生物借助残余有机物(包括死后的细菌残体)而生长,将堆肥过程最终完成。</div> <h3> 在阳光堆肥房有机肥产生过程中,每天喷洒一次“有机肥发酵剂”,加速易腐垃圾的氧化、吸收、分解,起“催化剂”的作用。</h3> <h3> 5月28日,接近4个月的时间,人们期待的一天终于到来了,阳光堆肥房的有机肥“出来了!”,两个村的村民欢呼雀跃、激动不已,垃圾分类的“变废为宝”终于实现了!300余人的两个村在易腐垃圾产生的“淡季”共产生有机肥30袋(近1500斤)</h3> <h3> 垃圾分类减少外运垃圾量80%,真正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一是自2月以来两个村的外运垃圾成本减少1万多元,产生的有机肥30袋(市场价4000元左右),二是免费送给垃圾分类能手(居民)使用,减少农民购买果树肥料的支出(无形中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三是使用这种无公害的有机肥增强了鲜果的品质,销售价格将翻倍增长。</h3> <h3><font color="#010101"> 高而办事处将有机肥料免费赠送给本村居民使用,极大的增强了今后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办事处在这两个试点村的基础上积极向剩余的村推进,不断完善垃圾分类有机肥产生过程中的缺陷,遴选更有效的“有机肥发酵剂”和阳光堆肥房管理环节中的不足等,达到“快出肥、出好肥”的目标。</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