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很久很久以前,老马就说要到我们家附近的向阳湖畔“文化部五七干校”去膜拜一下曾在那里下放劳动锻炼的文化名人,五七战士,今天终于一了心愿。</h3><h3><br></h3><h3> 位于咸宁市向阳湖畔的“五七干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干校之一。</h3><h3><br></h3><h3> 向阳湖位于咸宁市郊,原属咸宁地区咸宁市(县),现在属咸安区。原址是个荒凉的湖泊。</h3><h3><br></h3><h3><br></h3> <h3> 当年6000多文化名人,知识分子曾经在这里劳动生活,并在向阳湖留下了一篇篇不朽之作,如郭小川的《楠竹歌》、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张光年的《向阳日记》、臧克家的诗集《忆向阳》等,成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宝贵财富。</h3><h3><br></h3><h3> 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将弥补当代中国社会史、文化史、文学史的一段空白。(百度)</h3> <h3> 1969年至1974年间,原文化部高级领导干部和著名作家、艺术家、出版家、文博专家、电影工作者及家属6000余人到向阳湖劳动锻炼,下设5个大队、26个连队。(百度)</h3> <h3>当年下放向阳湖五七干校的单位名单有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文联、国家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国家图书馆、人民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荣宝斋、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中国电影公司、新华书店总店等单位。(百度)</h3> <h3>我们随导航直奔旧址,但这里只是五七干校旧址,五七战士生活劳动的地方还在几公里以外的向阳湖畔,导航迷糊了,于是我们边走边问,几经周折,终于找到那个地方。</h3> <h3>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向阳湖文化名人旧址景观工程,主题雕塑已经矗立在广场中心,雕塑面朝远处的向阳湖,背后应该是博物馆了。</h3> <h3>广场旁边,新建的泊油路直通改造人员生活区,当年下放到这里劳动锻炼的五七战士有冰 心、冯雪峰、沈从文、张光年、臧克家、萧 乾、陈白尘、冯 牧、郭小川、刘炳森、王世襄、周巍峙、罗哲文、金冲及、陈翰伯、王子野、周汝昌、范 曾、司徒慧敏等一大批当代文化名人。</h3> <h3>向阳湖厚重的历史与深刻的文化底蕴,1994年被鄂南青年作家李城外发现,并着手深入挖掘。他数十次利用进京公务之余,采访文化大家300余人,历时5年,完成文字采访100余万字,收集各种文字资料1000余万字,图片、文物资料5000余件,在中央级37种报刊发表文章520篇,计160余万字,国内外转载67篇40余万字。(百度)<br></h3><h3><br></h3><h3>道路的两遍矗立着十四块大石头,上面有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文化名人的题字。看石刻上题字的时间,应该就是李诚当时采访的时候留下的。</h3> <h3>向阳湖有一湖历史,一湖文化。</h3><h3><br></h3><div>1969年春,文化部所属的26个部门和文艺团体的6000多文化人及其家属,分3批先后下放到咸宁向阳湖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其中包括高级领导干部、国家级专家、学者、作家、画家、名演员。</div><div><br></div><div>他们在这里烧砖盖房,围湖造田,短则一年,长则达5年之久。为当地留下了上万亩湖田,上千栋富有北方风格的四合院。更值得铭记的是,著名文学评论家侯金镜等十余位文化人长眠在向阳湖畔。(百度)</div> <h3>历史的痕迹。</h3> <h3>诗人走到那里,他的诗就写到那里。郭小川在向阳湖五七干校是十几人同住一室,拥挤不堪。每有诗兴,郭小川就以小马扎为椅,以床为桌,伏在上面写诗。同时还将小诗抄写在小黑板上,出工的时候,郭小川将小黑板背在背上,让后面的人边走边欣赏诗歌;劳动时将小黑板放在田边地头,让大家在休息时欣赏。这样,用诗歌鼓舞大家的劳动干劲。大家称之为“田头鼓劲诗”。</h3><h3><br></h3><h3>郭小川在劳动中写了不少的抒情诗,不能在文艺刊物上发表,只能发表在五七干校的连队墙报上。一次,郭小川写的《在长江边上五七路》,诗中有“我们剧烈跳动的心,——这整个肌体的中心枢纽,直通着伟大祖国的心脏,——北京街头。”这首明明是歌颂北京的诗,却被当时的管理者和别有用心的人,批评郭小川是“不安心走五七道路”,“是想回北京。”他们有意动员群众来读诗、批诗。大家从诗中怎么也看不出“不安心”的元素,只是迫于压力,敢怒不敢言,也叹息郭小川“太天真了”。(百度)</h3> <h3>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在当时全国千余所干校中,是文化名人最集中、文化资源最丰富的干校。人们形象地说,抓一把向阳湖的泥土就有文化人的足迹,捧一掬向阳湖水就有文化人的汗滴。(百度)</h3><h3><br></h3><h3>生活区一共有20栋这样的红砖平房,每栋房有4~5个房间。每个房间的门边有一块小牌子,上面有曾经居住过的名人名字。</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一条新建的泊油路将这些平方围起来了。</h3> <h3>我们今天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范围包括文化部五七干校校部旧址、由文化人亲手修建的、具有北京四合院风格的89栋房屋以及红旗桥、向阳桥等,他们分布在原文化部向阳湖五七干校所辖的9平方公里内,现都归属向阳湖农场所管辖。(百度)</h3><h3><br></h3><h3>震撼,百度了解这段历史,很期待工程完成的那一天,我们一定会再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