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二 · 明德新民

刘树伟

<h1><b>原文:《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br /></b>译文:《尚书·周书》中的《康诰》篇上说:"能够弘扬美德。"《尚书·商书》中的《太甲》篇中说:"要经常审视上天所赋予的高尚品德。"《尚书·虞书》中《帝典》篇中说:"能够发扬崇高的美德。"这些都是说自己要主动发扬美德。</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尚书》早期称《书》,为上古历史文献汇编,是儒家核心典籍《五经》之一</span></h1> <h1><b>原文: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br /></b>译文:商汤在沐浴铜盆上刻的铭文说:"如果要使自己一日洗刷干净了,就应该天天求新,每天不要间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宗圣曾参像</span></h1> <h1><b>原文:《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br /></b>译文:《康诰》篇上说:"劝勉人们自新。"《诗经》上说:"周朝虽是旧国,但文王承受天命是新的。"因此,君子处处都要付出最大努力,力求达到最高的境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山东嘉祥曾子庙之匾额</span></h1> <h1><b>【赏析】</b></h1><h1> 首先,自我完善是"自明"。引证《尚书》中三段语录证明《大学》首句"明明德"在古圣人之书中都有出处,然后总结其思想是"皆自明也"。所谓"自明"即"自觉",就是说"明明德"是自我的觉悟,是内心意识到完善、发展自身的必要性。此外,"自明"的说法还指明了"明明德"不是将一种外在的行为规范强加给人,而是人固有的善性的发扬和发展。</h1><h1> 其次,修身是自我的无穷尽的更新过程。"新民"是为教化人民,这是力图更新他人的品质,然而引用商汤刻在浴盆之上用以自警的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来阐明《大学》"亲(同新)民"的概念,就把这个概念规定为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其中四个"日"字的连用,则以十分有力的语气强调: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自我的更新、创造和发展,永远追求新目标和新成就,总是要有新气象和新面貌,任何时候都不要停止不前,安于现状。而"君子无所不用其极"之说清楚地指明,这种更新和发展是没有止境的无限过程,它要求人们将追求至善的自觉性发挥到最大的程度。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是鼓励发展和创新的哲学,它为自我创造开辟了新的空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孔子讲学图</span></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