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路道文化 ”博物馆</h3><h3> 一一大理永平</h3><h3> 蜀-身毒道(先秦民间商道)一博南道(汉开官道马帮道,现在也称南方丝绸之路)一滇缅路(抗日战争时期汽车运输路)一320国道(新中国成立后,滇缅路提级改造而成)一杭瑞高速(新千年后建成,也是新320国道线)一中缅输油管道、泛亚铁路(基本与新老320线重合),这是一个完整和完美的路道、交道发展史。这些路道分别以翻越、绕行、穿过的不同形式通过了永平的博南山。</h3><h3> 并且这些跨越了至少4千年的各种路道状态都在永平这个地方以现实的方式存活着。</h3><h3> 记载汉朝开凿博南道、把民间商道蜀-身毒道开挖铺筑成官方大道的“博南山碑”完好矗立在博南山,上面有云南最早的诗歌《博南谣》; “滇缅公路筑路歌碑”在永平完整地保存,标注永平在抗日战争中的血雨腥风外,亦标志着汽车时代到来、路道新概念时代到来的起始。</h3><div> 在永平,路道文化内涵很形象,也很生动。“觉路遥远”残关,意蕴悠远:一是脚下路远;二是成事路远;三是人生路远。霁虹桥头巨大的“人力所通”四字石刻,也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人、畜皆可从桥上跨越湍急的澜沧江;第二层通过人为努力,天堑可变通途;第三层凡事人为本,人通皆通。</div><div> 博南道行走过的官宦、商賈、游僧、旅人不计其数。世界上三位最著名的旅行家,意大利马可波罗,美国斯诺,中国徐霞客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出发点赶往到永平这段路上,都留下了足痕,留下了文章。</div><div> 永平除了保有各种形态道路外,更为重要的是永平的一切都因道路而起:永平的历史、饮食文化、普谍文化、马帮文化、边屯文化等都与道路的形成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br></div><div> 永平是一个历史与现实交融的“路-道”博物馆。</div><div> 2018.6.2.西安咸阳机场</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