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张照片一个故事,</h3><h3>一张照片一段回忆!</h3> <h3>烟厂托儿所‘毕业’。</h3> <h3>厦师附幼毕业</h3> 1998年(九周岁),参加钢琴习奏会,<div>演奏的曲目是《小黑人》。</div> <h3><font color="#010101">1998年参加钢琴习奏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演奏曲目是《红星照我去战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9年(十周岁)参加钢琴习奏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演奏曲目是《天鹅》。</font></h3> 1999年(十岁),参加钢琴习奏会。<div>演奏的曲目是《车尔尼练习曲299》。</div> <h3><font color="#010101">和钢琴教师彭勇妮四手联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演奏曲目是《保卫黄河》选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学一年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学毕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升初考进厦门外国语学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初中毕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高中毕业。</font></h3> <h3>保送武汉大学。</h3><h3>到武大参加保送考试。</h3> <h3><font color="#010101">参加武大外院合唱团,并担任指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参加武大人文爱乐合唱团。</font></h3> <h3>扫码看人文爱乐合唱团演出录像!</h3> <h3><font color="#010101">随武大人文爱乐合唱团参加绍兴世界合唱比赛,获得一金二银!</font></h3> <h3>指挥外院合唱团和30位教师的红歌赛。</h3> <h3>业余爱好。</h3> <h3><font color="#010101">谈恋爱开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上北大考研。</font></h3> <h3>到北大参加研究生考试。</h3> <h3>武大毕业。</h3> <h3><font color="#010101">跨进北大校门。</font></h3> <h3>指挥北大学院合唱团。</h3> <h3>为北大学院合唱团排练。</h3> <h3><font color="#010101">任软微苑党支部书记。</font></h3> <h3>到蒲公英中学支教</h3> <h3>到中国科学院工信所实习。</h3> <h3><font color="#010101">到奥迪(中国)总部实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北大硕士毕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到厦门烟厂(军训)</font></h3> <h3>应邀为厦门民进合唱团排练闽南语歌曲《菅芒花》,在世界闽南语歌曲比赛得铜奖。</h3> <h3>在厦门烟厂组织阿卡贝拉(叵沸)合唱队。</h3> <h3>烟厂《叵沸》合唱团演出录像——</h3><h3>《夜空中最亮的星》</h3> <h3>在烟厂信息部。</h3> <h3><font color="#010101">应邀回武大为合唱团排练。</font></h3> <h3>扫码看应邀回武大为合唱团排练!</h3> <h3><font color="#010101">小学同学聚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欧洲旅游。</font></h3> <h3>参加婚礼合唱的,是武大合唱团历任团长或指挥!</h3><h3>从全国各地来厦门参加婚礼合唱。感恩!</h3> <h3>婚礼。</h3> <h3>扫码看婚礼合唱!</h3> <h3><font color="#010101">参加厦门《吉岛合唱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塞舌尔旅游。</font></h3> <h3>2018年4月底,从烟厂辞职,到厦门日辰科技公司。</h3> 厦门学霸求学十八年父亲为其攒下65本试卷集<div><br></div><div>……见过收藏字画、文物的,但你见过收藏儿子试卷的吗?莲云社区的张建新就这么“另类”——在儿子上小学到大学的18年里,只要儿子能带回来的考卷,他都收藏着,并装订成65本“合订本”——这65本考卷集,帮助和见证了他的调皮儿子成为北大研究生;这65本考卷集,藏着几多父爱啊……</div><div><br></div><div>4月23日,儿子刚回北京。4月20日,他回厦门参加中烟集团的招聘考试,5月会有结果,如果一切顺利,7月份他就回厦门跟我们一起生活了,到时,这些‘书’我会给他保管……以后我老了,这些东西就作为遗产代代传下去。”65岁的张建新跟导报记者开着玩笑。他说的儿子,就是即将以北大软件工程硕士身份毕业的张佳棣;他说的“书”,则是他把儿子从小学到大学18年求学中带回的各种测试卷装订成的合订本。一位只有初中文凭的父亲,为何如此痴迷收藏儿子的试卷呢?故事得从25年前说起。中年得子 严格管教张建新是莆田人,曾在龙岩一矿务局工作,后调到厦门一家国企,因种种原因,他39岁(1989)那年才升级当爸爸——有了儿子张佳棣。中年得子的他自然对儿子很宠爱,儿子因此养成了一些小毛病。“孩子快两岁时,我父亲来厦门,看到这种情况,说要想孩子有出息,你得从小严格管教啊。”张建新觉得很对,从那天开始,只要孩子做错且教了不改,他就揍,“要让他知道痛,下次才不会重犯”。</div><div><br></div><div>收集试卷 助儿复习。</div><div>到了小学后,尽管很调皮,但张佳棣成绩很好,老师很惊讶,一次家长会时问张建新用了什么好方法,张建新说,秘籍就是把儿子的测试试卷编成“书”,“复习时重点看做错的题目,加深印象,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差”。每次,老张把儿子带回的卷子放到一个大信封里,在开学前一周,把这些卷子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装订起来。4月24日,导报记者在现场进行了统计,共65本,有厚有薄,厚的300多页,薄的100多页,“毕业班时考试多,试卷也就多”。</div><div>摸着自己的杰作,老张既感慨又自豪。保送武大 </div><div>,研考北大,小学升初中,因为成绩好,张佳棣进入厦门外国语学校,从那年起,只有初中学历的张建新无法再辅导儿子了,但他制作试卷“合订本”的习惯一直保留着;而在小学养成的好习惯,让张佳棣的成绩始终不错,初中毕业考时,他获得直升高中部的资格。2007年7月,他被保送进入武汉大学英语专业学习。2010年暑假,张佳棣决定考研,他选择了北京大学软件与工程专业,文科考工科不是一个容易的活,大学3年的学习他没有沾过一丁点数学,而考研的重头戏之一就是数学。结果公布时,得知自己考研成功,真是松了一口气……比儿子更高兴的自然是张建新了,接到报喜电话,他激动了很久,在书房摸着那几十本自己装订的儿子试卷集,对妻子说:“这是我们张家的宝贵财富,以后要作为遗产传下去!"</div><div><br></div><div>对话张佳棣“书”助我前行 </div><div>“书”让我感恩导报记者:对爸爸的教育方式,你小时候怎样看?现在又怎样看?张佳棣:爸爸的教育理念是小时候严厉,长大后宽松,虽然说这招不是万能的,但是我觉得在我的身上特别有效果。小时候我爸管得严,这个不让那个不让,就觉得作为一个小孩受到的束缚非常大。特别是看到邻居、同学在楼下踢球玩耍的时候,真有一种笼中鸟的感觉。现在再回头看看,小时候的严厉的确是很重要的。虽然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并不是100%赞成当时父亲的做法,但是有一点我是认同的,那就是在小时候必须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是各方面的习惯。在好习惯养成了之后,想做一点坏事都会有深深的内疚感。导报记者:爸爸把你20年的各种考卷、作业编成“书”,你当初对他这一举动是怎样的感觉?从什么时候觉得这些“书”有点意思?对你的人生有些什么样的影响?现在回家会看吗?张佳棣:我觉得“书”对于我的意义在不同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小时候主要为我的复习提供了帮助,之前的错误再复习一遍,考试的时候只要不犯同样的错误,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然而我觉得目前对我的实际意义还不是很大,因为回家的机会不是很多,没有太多的时间留在这些“书”上面。但是我相信,等我过了这个冲刺拼搏的岁月,总会有那么一天,等我准备“回头看看”的时候,这些资料能把我带回到我当年的时光。导报记者:听你爸说,你是因为要照顾父母而选择回厦门工作,你怎么理解“孝”?张佳棣:“孝”在我的心中拥有比较重的地位,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父母年纪都比较大了,经历了新中国发展的种种;加之生我养我都不容易,就让他们在后半生中过得舒坦,过得开心。所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母这个年岁也该是我们年轻人尽尽孝心的时候了。再者,工作的地方并不会影响我才能的施展,我一直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样也相信机会在哪里都会存在的,所以回厦门工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导报记者:在你心中,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张佳棣:在我心中,父亲的形象一直是很高大的。我记得小的时候,就觉得父亲什么都会,什么活都能干,特别厉害。还有一点感受就是父亲是相当严厉的,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只要我犯错了,肯定会被狠狠教训一番。小时候父亲和母亲在我心中就是两个极端,父亲严厉,母亲慈爱,但越长大越能体会到父亲这种爱的深沉。现在长大了,父亲就像朋友一样,我们一起交流,相互学习,我教他新科技、新设备,他教我待人处世的道理。</div><div><br></div><div>部分考卷集及标注摘录1.1995年11月28日“六年制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佳棣得100分,附加题没做,为第五名。考卷11月29日家长签字后由老师收回。</div><div>2.第五册成绩 期末考 语文93分(作文分34分 基础分59分)数学98分 英语99分。语文成绩为班级第一名 数学成绩与陈槟并列第一名 英语成绩与林颖并列第一名。</div><div>3.第十一册语文测试成绩(教师 吴丽雅)9月18日 第一单元 96分(发言5书写4作业6卷面81第一名 全班有此成绩者共5人)。</div><div>4.第十一册数学测试成绩(教师 杜英丽)9月21日 第一单元 98分(第一名)12月20日 第四、五单元 100分(第一名)。</div><div>5.2007年1月8日,黄香兰陪送张佳棣去武汉大学,参加英语专业报送生考试;7月29日下午,佳棣收到武汉大学录取通知书。</div><div>6.2013年8月,佳棣说他明年要从北大毕业,邀请建新、香兰到北京旅游,9月25日,建新、香兰飞赴北京……30日,和佳棣一起乘飞机返厦。</div> <h3><font color="#010101">自己家的花花草草。</font></h3> 北风吹来血色的烂漫(十三)上<div><br></div><div>舞韵芬芳</div><div>2014-5-3 10:07</div><div>每一个人都有他不同的传奇,每一个传奇都有他精彩的故事。</div><div>新哥是我儿时的邻居,和我同是69年从福建莆田到连城插队的知青。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现在年轻人无法理解的年代,不务学业,罢课闹革命,无论男女着装怪异,一律头戴五角星绿色“军帽”,身着没有领章的“军装”,腰系“军用皮带”,肩背“毛主席语录”,胳膊别着“红卫兵”的袖章······我们连自己都解放不了,还瞎嚷“要解放全人类”,“誓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如今,当我们回首再望这段历史,除了感慨万千,觉得自己“二”的老“桑巴”,恐怕更多的是诉说不尽的无奈。</div><div>经历了从学生的红卫兵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我们开始真正学会了面对现实,重新审视社会,思索人生。从革命的豪情万 丈到迷茫困惑,面对一年只有半年的口粮,我们首先考虑的是生存问题,熬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和日日夜夜的等待和期盼,只希望哪天苍天眷顾,有一招工的名额幸运地降落在自己的头上。</div><div>或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才有了后来的“知青精神”,有了难忘的“知青情”……近年来,知青们聚会有了新的内涵,一些知青带上下一辈的子女,甚至孙辈参加聚会,为的是延续知青情谊,让小字辈继续抒写知青的烂漫情怀和精彩。还是新哥说的好:我们这一代知青,不管达官贵人还是草根布衣,到了这个年龄,剩下的只有回忆。我们无法改变历史,创造历史,但是我们希望薪火相传,家族有个良好的延续,不要在我们这一代画上句号。</div><div>几十年来,新哥始终为人低调,总是远离喧嚣,中年得子的新哥把一切未了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自己未能实现的大学梦让儿子替他圆梦……实际上,新哥的梦也是我们知青共同的梦,要不是那场浩劫,指不定我们当中会走出多少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值得欣慰的是,尽管我们知青最高的文凭只是高中,而我们的子女大多都是大学毕业,留在闽西执教32年的知青陈希实,在极其贫困生活条件下,一门培养出了三位博士生,抒写了“地瘦栽松柏 一门三博士”的神话传奇,成为人们口中的美谈……</div><div>今天新哥的梦也终于变成现实,他的儿子张佳棣历经18年的学霸求学,不但圆了父亲的大学梦,还继续选择读研。今年4月,毕业于北大软件工程硕士的张佳棣本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他毅然选择回到厦门,回到父亲的身边,用他自己的话说:“孝”在我的心中拥有比较重的地位,我觉得主要是因为父母年纪都比较大了,经历了新中国发展的种种;加之生我养我都不容易,就让他们在后半生中过得舒坦,过得开心。所谓“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父母这个年岁也该是我们年轻人尽尽孝心的时候了。再者,工作的地方并不会影响我才能的施展,我一直相信“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同样也相信机会在哪里都会存在的,所以回厦门工作对我来说并不是什么艰难的选择。</div><div>近日,东南网厦门频道、教育腾讯网,人民网福建频道、大闽网、文教热点、校园、等多家网站先后报道这父子俩的传奇故事,低调的新哥一时间成了公众人物和多家记者采访的对象,人们不禁要问,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父亲,他是怎样培养和引导孩子?他又是怎样打造和设计孩子的未来?他到底是位什么样的人?他究竟有什么秘笈?请您继续品读——北风吹来血色的烂漫13(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