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山西省 大同市 阳高县,是明长城从河北怀安进入山西、经过天镇后的第二个县。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阳高县地处晋北,也是山西境内长城遗存十分丰富的县域之一。名副其实的 长城乡,历史悠久的古村、古堡在长城沿线依次分布开来。几年来,和许多朋友们很多次来到这里探访。2015年开春的一次拍摄中,结识了回乡创业的张月英老师。</font></h3> <h3> 在长城乡,目前已是山西省人大代表的张月英创办的 杏花庄园 长城摄影基地 ,人来人往。她和省内省外、天南地北的许多摄影人成为了朋友,摄影人一来,她就前后左右的为大家忙碌着。</h3><h3> 交谈中,她的一些思考和忧虑,让我们产生了共鸣。</h3><h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 空心化 已是一个普遍现象。</h3> <h3> 前两天,我们从天镇 沿着长城从北向西一路拍摄,再一次来到阳高县长城乡摄影基地。</h3><h3> 拍摄间隙,张老师与我们谈到了已经没有了师生的长城中学和已被夷为平地的十五梁村……情至深处,泪花盈盈。她自小就在长城边上长大,一直没有离开过这段长城、这片土地。</h3> <h3> 年轻人上学、打工,都先后离开了故土。为了接受好一些的教育,学龄孩子也都被带到县城去上学,村子里基本上只有老年人。 摄影基地旁边的长城中学,去年只有两、三个孩子在上课。因为生源的流失与不足 ,曾经读书声琅琅、欢笑声满园的 长城中学 ,如今 ,已是人去楼空,大门紧闭,寂静黯然。</h3> <h3> 夕阳下的镇宏堡。</h3> <h3> 十五梁村,依傍长城,原本就只有七、八户老人留守 ,六年前整体移民搬迁,成为真正的空村。</h3><h3> 三年前的一次徒步拍摄,曾经路过。从十九梁村,步行向东,经十五梁直达守口堡。那次,六位影友同行,路过十五梁,空无一人的老宅院落相连,颗颗茂盛的杏树果实累累,我们渴了就捡拾落地熟透的大杏吃,解渴裹腹。大家都自觉的不从树上摘杏。一路行摄,时而阴云密布,时而雨水湿身。边走边拍,口舌生津,劳累不在,至今难忘……</h3><h3> 去年,十五梁村已被推平,不复存在。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一个记忆。</h3> <h3> 十九梁村全貌。</h3> <h3> 十九梁村是一个紧靠长城的贫困自然村。原来,人口最多时也不过240人,如今在村里生活的只有50位老年人。这里虽然距301省道不算太远,但路窄,坡陡,弯多,没车交通还是极不方便。流动的卖菜车难得上来一趟,别说吃菜了,老人们首先和我们说:看病、买药都没办法。</h3><h3> 张老师告诉我们:十九梁已被列入移民搬迁计划,政府已在王官屯建设了新村。很快,十九梁也会人去屋空,只会留下一个地名。</h3><h3> 十九梁,也会被夷为平地吗?——这正是张老师最揪心的。</h3> <h3> 阳高县是国家级贫困县,高寒山区无霜期短,冬季寒冷,适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h3><h3> 长城沿线村庄生活的人们,应该有不少是当年守疆戍边人的后裔。那个金戈铁马年代,许许多多的历史故事,流传极少。长城精神,正是源自那个特殊年代里 无数人 韧性的坚守与懵懂的忠诚。</h3><h3> 老村子,整体搬迁了,就推倒夷平,院屋不剩,是不是过于简单粗暴了一些?如果,经过专业论证、征求民意,有选择的保留、保护一些院落村庄,不也就给长城边上的人们留住了一份怀念,一丝乡愁。</h3><h3> </h3><h3> 古村落,是活着的历史。</h3><h3> 在扶贫脱贫、农村振兴战略中,建新村,固然可以即时改变人们的生活,但是,有计划、有选择的保留与保护,同样会给我们的民族留下一部不可多得的活历史。</h3> <h3> 一个古村,一座老院,一间旧屋,一盘石磨、一颗大树或是一个人……都可以令我们生发出无尽的乡愁。</h3><h3> 有人说,乡愁——是很个体化的情愫。但仔细想想,乡愁——不也是一个几千年不断演化进步而来的民族,敬天恋地、延绵不绝的情感底蕴所在吗……睹物生情,谁不都曾有过独自暗尝乡愁的个中滋味?!</h3><h3> 游摄山西长城,无意中流淌出一些边墙之外的思考与感慨,情不自禁……</h3><h3><br></h3><h3> 祝愿长城周边的人们早日脱贫。</h3><h3> 希望张月英代表的提案尽快形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