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五十年前,我们从汉江出发,西出阳关筑边塞,军营青春绽芳华,把最美的年华献给了大漠孤烟额济纳、重山峻岭襄渝线、苍莽巍巍大天山......,叱咤风云,引领风骚! </div><div> 五十年间,生命中因战友而不再孤单,岁月中因战友而多了牵挂。</div><div> 五十年后, 我们再聚汉江畔。最美人间四月天,2018年4月1日,“铁道兵30团汉中籍战友纪念从军50周年座谈会”将在汉江边拉开大幕,畅叙冷暖人生,尽享兄弟真情!</div> <h3> 流淌的汉江,把我们的童年种在了岸边。岁月蜕去成长的壳,光阴把我们的的气力吞噬,扰动的思念却始终像汉江的水,穿越时间的厚壁,朝暮流淌。这里永远是我们温馨的港湾!</h3> <h3> 五十年前,我们是同一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朵。共同的理想,让我们身着橄榄绿,一同踏上了西去的列车,开始了相见、相识、 相知、相助的历程。 随着铿锵的火车车轮声,家乡的绿色渐渐褪去,映入眼帘的是枯草在寒风中瑟瑟抖动,顿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一起的我们成了朝夕相处的兄弟。忘不了在武威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荒凉的戈壁滩,凛冽的寒风,难以下咽的小米饭,望眼欲穿的夹生大米饭;忘不了,紧张的军营生活,早请示晚汇报,集合唱歌,军事训练,饭堂诵毛主席语录......。就这样开始了在部队这个大熔炉的锻炼成长。 </h3> <h3> 战友俞保平的《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当年我们一起走进解放军这座大学校,第一站--额济纳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h3> <h3> 当年的我们,胸怀满满报国志,一腔热血荐轩辕。革命把我们召唤在一起,战友,这亲切的称呼,这崇高的友谊,把我们紧紧地连结在一起。</h3><h3> 还记得你50年前的样子吗?</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曾在一起,一起烦恼过,一起伤心过,更曾在一起欢笑过,一起奋斗过。从春的嫩芽,到夏的葱绿,从秋的收获,到冬的沧桑,我们曾经,还将继续在一起。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火红的“纪念参军50周年”活动胸牌,记录着我们曾经的风风雨雨,延续着我们永远不老的情缘!</font></h3> <h3>汉山-阴山-巴山-天山,我们一路行军一路歌,<br></h3><div>汉关-秦关-玉关-阳关,我们一路闯关一路博。</div><div>俱往矣,</div><div>岁月已蹉跎,唯有汉江为我们诉说。</div><div>当汉水吹响集结号,</div><div>老兵们仿佛听到母亲那“回家吃饭”的吆喝,</div><div>从四面八方向家乡汇集,</div><div>向汉山汉水膜拜,向火红军旗顶礼!</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青春飞扬,我们出西口,两鬓染秋,汉江又聚首。汉中籍战友聚到一起来了,来到生命的原点,握住沧桑的老手。外省战友代表也来了,带来了大江南北战友的牵挂和问候。</font></h3> <h3> 以一世深情,赴一生约定 。汉中是曾经演绎过三国 精彩故事的地方。今天,续写战友情谊永不散场的华章,将从三国酒店开始。</h3><h3> 外地来汉参加“纪念参军50周年座谈会”的战友将入住三国酒店。</h3> <h3>翘首以待!远方的战友,我们在这里等你!</h3> <h3> 应邀参加座谈会的上海、河北、黑龙江、广东、江苏、安徽、四川、贵州、新疆、海南等外省战友陆续抵汉。河北滦县籍战友刘勇,往返驱车5000多公里,从海南专程来汉中与战友见面,并慷慨为会议赞助。赤诚之心,天地可鉴!</h3><h3> 藏在心中半个世纪的火星点燃了沉睡多年的激情。</h3> <h3> 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一声声亲切又惊喜的呼唤,今日我们寻找到了军营青春的身影。容颜虽沧桑,友情仍原装。还是青春的纯真笑容,还说青春的喜囧往事。这是军营几载的依恋,这是青春岁月的见证。我们会一生记住今天,在诗情画意的汉江之畔,咏意抒情!</h3><div> </div> <h3>一位战友的诗作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h3><h3><br></h3><h3>战友情深又聚首</h3><h3>说不尽大漠风雨骤</h3><h3>道不尽雪域冷月愁</h3><h3>大路朝天</h3><h3>那头连着青春的绿衣</h3><h3>这头连着夕阳的不朽</h3><h3>心路漫漫</h3><h3>那头连着战士的情怀</h3><h3>这头连着壮士的回首</h3> <h3> 离开军营的我们,虽各奔东西,但战友这条飘动的彩带始终连结着我们的心。</h3> <h3> 曾经的轻狂年少,己变成花甲古稀。几十年的光阴已流逝的悄无声息,再也不能找回走过的足迹。太多的语言已经随风远去,只留下战友的音貌笑容,还是那么青春活力,还是那么神采奕奕。眼角的皱纹,鬓角的白发,只成为你成熟的标记。</h3> <h3> 久违的你依然还是当年的笑容。这笑容悄然摇曳着春天的柔情,把几十年的思念勾起。</h3> <h3><font color="#010101"> 绿色军营结成的友情,已沉淀为酒,每每启封,总是回味无穷</font></h3> <h3> 有战友的地方就是战友们共同的家。接待组欢迎战友们回家!</h3> <h3> 三国酒店灯红酒绿,喜气洋洋。今晚,为外省战友接风洗尘宴会在这里举行。珍藏了几十年的情要在这里流淌,尘封了几十年的酒今天要饮个够。东道主致热情洋溢的祝酒辞。</h3> <h3><font color="#010101"> 美酒飘香心飞扬,战友啊请你干一杯。如烟往事永不忘,友情都在酒杯里。舒心的酒浓又美,千杯万盏也不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春华秋实五十年,五湖四海又聚首。今夜无眠,酒中有衷肠,相邀敬战友!</font></h3> <h3> 宴请外地战友的宴会厅灯光璀璨,战友夫人们是最耀眼的霓虹。</h3><h3> 你将美丽的青春献给了军人,之后的坚持和信念都不曾抱怨。无数个日子里,默默操持着家中的衣食住行,只为军中人儿不要牵肠挂念。刚毅,无畏,奉献,鲜红的军旗是你用淡淡的芬芳涂染,构筑成军人心中最美的风景!</h3> <h3> 本邦战友蒲国保,在欢迎外省战友的接风洗尘宴会上,即兴清唱了一曲原修理连上海兵荣世海谱曲的京剧唱段---毛主席语录“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把大家带回了激情燃烧的岁月。</h3> <h3> 五十年后再相会,留下世纪兄弟情。人人都是摄影师,互为眼中好风景。</h3> <h3> 相见时难别亦难,全家福里永相伴。4月1日,是个值得永远珍藏的日子。座谈会开始前,全体战友合影,留下“全家福”。即便漂到天涯海角,都会记得这难忘的相见。</h3> <h3><font color="#010101"> 四月的的古城,春风拂面,浓情写意。50年前我们一起走进军营,今天,“战友”这个光荣的名字,让我们又一次走到了一起。一声温馨的问候,一个热情的拥抱, 战友的情谊在千年古城飘逸,她伴随春风轻拂,把心中的荒漠染绿。它牵手春水荡漾,让丝丝情怀,直暖心底,在原本平静的内心,荡起阵阵涟漪! </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主持人周维平宣布:纪念从军50周年座谈会开始!</font></h3> <h3>当年部队宣传队的明星演员卿俊,指挥战友们齐唱《铁道兵战士志在四方》</h3> <h3>座谈会组委会柴顺林致辞</h3> <h3> 大树天地间,花落无声息。一场匆匆的花事,仍留残香,一片挺拔的森林正顶天立地,有的大树却已不幸倒下……。座谈会组委会提议:与会者全体肃立,向以身殉职、因故早逝的战友默哀!</h3> 柴顺林向与会的省内外战友表示热烈欢迎和亲切问候!回眸几十年我们走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我们把青春安放在了西域边疆、巴山汉水、雪域天山、青藏高原和大江南北的高铁、高速公路、机场、港口,书写了炫丽的七彩人生,由我们部队改编的中铁总公司已成为世界500强企业排名62位的企业集团。我们的光荣永远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上。 <div> 今天,来自当年30团直属单位、一二三四营的代表又欢聚一堂,我们还是一个完整的30团。铁道兵30团军魂不散,旗帜高扬!</div> <h3><font color="#010101">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聚散永依依。座谈会上,中铁15局党委原秘书长郭瑞民和多位外省战友送来了浓浓的思念和真诚的祝福。他们心中燃烧的,仍然是往日的激情! 50年前,我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集在军营这片热土,挥洒汗水,贡献青春。如果说,50年前的生活是一首诗,那么,今天的聚会就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深情的歌。请记住我们飒爽英姿的昨天,记住今天这个难忘的时刻!</font></h3> <h3> 最美的情谊,就是你懂,我懂,相互懂;最美的相伴,就是你暖,我暖,都温暖;最美的风景,就是你在,我在,真情在;最美的问候,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有一种守护,无论此岸彼岸,以心作陪;有一种友谊,不管天涯海角,以情相暖。战友,一路走来,一生同行!</h3> <h3><font color="#010101"> 记忆的故事 ,多么的真实。春天睡了, 冬天醒了,未来刚刚开始 ,还有太多故事 。我们曾在一起 ,在一起创造过奇迹 。我们还将牵着手一起走,不回头 ,到下一个路口、再下一个 路口... 。每一天阳光轻轻洒下,让梦想起舞! 各区县战友发言,讲述50年来的故事,畅谈人生感言,分享心路历程。</font></h3> <h1> 何建民宣读远在法兰西的<br> 朱秀亭、李菊花战友的贺电</h1><h1><br></h1><div>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30团陕西省汉中市战友联谊会: </div><div> 欣闻铁道兵30团汉中战友入伍50周年纪念活动在即,此乃咱30团老战友举家之盛事。吾身在海外,天涯若比邻,亦为此欢欣鼓舞,谨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崇高的敬礼!</div><div> 2016年的初,应汉中战友之邀,我们与卫生队成都李冬蓉、周正源夫妇,重庆张世英、周昌伦夫妇等一行7人赴汉,汉中战友及家人冒着凌冽寒风,出城数公里,在高速公路口等候数个时辰迎接我们。见面时大家紧紧拥抱、喜极而泣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div><div> 汉中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两千多年来,这里成就了刘邦兴汉、张骞出使西域、刘备称王、诸葛亮攻魏、唐德宗躲避朱泚之乱驻跸汉中、吴玠吴璘刘子羽抗金、民国时训练抗战将士等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可谓地灵人杰,人才济济,正所谓“文川武乡英雄地;廉泉让水仁义邦”。60多年前,中国石油第一师从这里出征,揭开了新中国石油工业崭新的一页;50年前你们从这里出发,为祖国的铁路建设事业续写了新的篇章,延续了汉中悠久的辉煌。</div><div>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数十年来,铁道兵将士从蒙古高原到东南沿海, 从林海雪原到青藏高原,从西南重山到天山南北,神州大地处处留下了铁道兵的丰碑。叶剑英元帅诗“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淋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正是对铁道兵精神的最高褒扬。高歌一路向神州,战地黄花千载香。历史会铭记我们这些永远的铁道兵。</div><div> 民族复兴千秋计,何惧夕阳桑榆晚。如今,我们都走近了暮年。以往七十为古稀,今日八十勿希奇。“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总书记这些话既精辟道出了对老同志的深切关爱,也表达了对老同志的热切期望和寄托。老牛明知夕阳短,不待扬鞭自奋蹄。落叶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千载难逢复兴业,奉献余热正当时。我们期待战友们以自己的方式发挥余热,把我们的正能量生生不息地传递下去,让美丽的“夕阳红”更美。</div><div> 衷心祝愿老战友们身体健康,平安快乐,阖家幸福!祝汉中战友入伍50周年纪念活动圆满成功!</div><div><br></div><div> 2018年3月28日於法兰西半岛</div> <h3> 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忘记额济纳的艰苦岁月。冬季单薄的帐篷,四季蔽日的沙尘。喝的苦咸水,吃的全干货。脱水菜干黄豆,海带土豆酱油粉,打牙祭罐头肉,外加一桶鸡蛋粉,是我们生活的基本物资。严冬酷暑下毫无遮蔽的堆山不止,高强度施工,年青的我们常感身心疲惫。在那些艰苦的岁月里,战友们情同手足,绵绵心语如沙漠甘霖,款款情意似春风化雨,携手坚定向前。珍宝岛事件后,本已紧张的中苏关系瞬时剑拔弩张,白天紧张施工,夜间高频率的紧急集合,很长一段时间打着背包合衣在坑道或掩体里枕戈待旦,凭着我们一腔热血,在平坦的戈壁滩筑起了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一、二、三、四、五号共五座山体工事。这些工事在一段时间里护佑了我国的边防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安全。我们无怨无悔!</h3> <h3> 额济纳,这是一片圣地。当年,在这里堆起的人工山,是我们青春的圣山,是我们人生的丰碑。离开几十年,圣山一直在我们心中魂牵梦萦。几十年后,当年的壮士回来了,禁不住对山长叩。这是对使命的叩拜!是军人对疆场的眷恋!</h3> <h3> 我们不能忘记,1970年10月至1975年8月,30团受命开赴紫阳县麻柳,承担了襄渝铁路毛坝关站与松树坡站间6.9KM路段的工程施工。当时,工地无路、无电、无住房、无生活物资。部队翻山越岭,穿越“一线天”、“断头崖”,徒步进场,寄居老乡竹笆子土楼,自筑“干打垒”营房安营扎寨。物资和机器背进山,高压电线拉上梁。铁锤打钎开山路,大军浩荡无险阻,靠人定胜天的气概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南的钢铁大通道。施工中,很多年青的部队官兵和民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仅我们30团6.9KM路段,就牺牲了30多名 官兵和民兵,成为襄渝铁路永远的守护神!<br></h3> <h3> 我们不能忘记,1975年8月,铁30团挺进南疆铁路巴仑台工段。苦战五年,托起了这段天山巨龙,结束了千里南疆无铁路的历史。</h3><h3> 南疆铁路一期工程全长476公里,线路由海拔800米升高至3000米再降为1200 米,形成最大坡度为千分之22、长240多公里的连续大坡道。全线架设桥梁463座,凿通隧道30座。隧道总长33公里,其中咽喉地段的奎先隧道修筑在海拔 3000米的冰达坂上,长达6152米,是中国海拔最高最长的隧道之一。还建有7座螺旋形隧道,在100公里地段,火车要25次跨越狭沟桥梁。 </h3><h3> 铁路走向大致沿古“丝绸之路”的中路延伸,沿线地质、地貌、气候条件十分复杂,有45℃高温的戈壁沙漠,有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冰达坂,还有常年刮着七八级强风的大风口。全线一半以上地段穿行于天山峡谷。</h3><div> 一期工程施工过程中,参建的铁道兵部队共牺牲官兵268人,目前还埋在南疆铁路沿线的铁道兵烈士有231人,分布在大大小小8个烈士陵园。其中,南疆铁路咽喉工程——地处阿拉沟乡境内、海拔3470米的奎先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先后有47名官兵长眠在天山脚下,平均隧道每掘进123米,就有1名烈士倒下。</div> <h3> 我们不能忘记,不能忘记向军旗告别的时刻。一九八三年十二 月三十一 日,是我们铁道兵离开部队序列的日子,是我们集体告别军旗、脱下军装的日子。</h3><div> 聚是一团火,散是漫天星。军人是播种机,告别军旗,我们把革命的基因播撒在了祖国的四面八方。</div> <h3> 我们不能忘记,五十年来,大家从未放弃军人的担当。有的还乡,为改变家乡面貌奉献了全部力量与汗水;有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努力拼搏,艰苦创业,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有的担任公职,牢记使命,忠于职守,勤政廉洁,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誉与爱戴;有的成长为国家高级干部,成为栋梁之材。虽然穿的不再是军装,住的不再是营房,不管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 挺直的都是军人的脊梁,都用军人本色书写属于我们的光荣。</h3><div> 这是柴顺林战友陪同参加青藏铁路通车典礼的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铁21局。</div> <h3> 回眸当年,战友们走过的风风雨雨,生活的坎坎坷坷,取得的七彩绚丽,脸上不时的露出了微笑。这笑容悄然摇曳着春天的柔情,把几十年的思念勾起。</h3> <h3> 军旅已然半世纪,重聚老兵又青春。战友们一个个踊跃登台狂欢,蒙古高原的风,天山之巅的雪,汉中盆地的花,西域边关的月,把大家带回那火热的军营和青春的岁月。</h3> <h3> 激情燃烧的宴会点燃了战友们心中激情燃烧的过往。美景谁能与共,战友共欢绿蚁中。一番雨,一番凉,还有一番夕阳红。流年在,年华莫负,炉存火正红。莫言朽,我华不与群花比,乐在忘年美酒中。宴会上,觥筹交错,老兵们感到醺醺的,断然不是那淡若白水的杯中之物,而是回忆,以及从回忆蔓延到席间的情意。笑的眼,红的脸,飞扬的话语,回旋的美意。且借琼浆玉液,追忆似水年华。</h3> <h3> 美酒一杯,柔情一缕,温润着每一个人脑海中的思绪,把早已沉淀的故事,一桩桩,一件件,重新拾起,品味尘封已久的回忆。</h3><div><br></div><div><br></div> <h3> 在浓浓的老兵味道中,大家再次“梦回军营”。</h3> <h3> 劝君更饮一杯酒,再见不知待何年。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几十年的思念、祝福、期待都融在了酒里。<br></h3> <h3> 让照片见证我们的今天,带着浓浓的酒兴,留下这夕阳的七彩。</h3><h3> 机械连的战友们记录下了这跨越世纪的一聚!</h3> <h3> 青春五湖汇军营,暮年四海聚汉中。当年修理连的连长、指导员及他们的兵,千里迢迢又相会,别来无恙要告君。跨越世纪的握手,让照片记录这难忘的时刻!</h3> <h3> 汉中籍战友虽同居汉江边,但人人都是江中的水,奔腾不息。留下难得聚会照,不忘古稀老兄弟。这是南郑籍战友合影留念</h3> <h3> 分手上世纪,相聚新千年。让照片告诉未来,战友们纷纷合影,在千年古城留下这难忘的时刻。</h3> <h3> 今天,没有金戈铁马,没有硝烟迷漫,我们相见,依然还是水乳相溶的兄弟!</h3> <h3> 余秋雨先生说:“我是汉族,我讲汉语,我写汉字,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一个伟大的王朝——汉朝。而汉朝一个非常重要的重镇,就是汉中。来到汉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儿的山水全都成了历史,而且这些历史已经成为我们全民族的故事。所以汉中这样的地方不能不来,不来就非常遗憾了。因此,我有个建议,让全体中国人都把汉中当作自已的老家,每次来汉中当作回一次老家。”</h3><h3>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战友们来到了老家,一定要到老家走走看看。</h3> <h3> 朱鹮是秦岭四宝之一。中国古代,人们认为朱鹮能带来吉祥,把朱鹮和喜鹊作为“吉祥之鸟”。</h3><h3> 游览洋县朱鹮园景区。</h3> <h3> 八年的北伐征途,诸葛亮虽然没有成功,但在汉中留下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却流传至今。</h3><h3> 仰慕先人功德,游览诸葛古镇。</h3> <h3><font color="#010101"> 汉中是栈道之乡。其中一条栈道贯穿关中平原与汉中盆地,称“褒斜道”,是中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庞大的“高速公路”。汉中褒谷口复原的一段“石门栈道”的“石门”,是世界交通史上第一座人车并行的通车隧道,再现了古栈道天堑变通途的壮举。今天,“栈道人”的晚辈来这里瞻仰先祖的传奇,在“祖师爷工程”面前肃然起敬,顶礼膜拜! </font></h3> <h3> 拜将壇是汉中西汉三遗址之一。《汉中府志》载:“拜将台,在南城下,相传汉高祖拜韩信为大将,筑此以受命。” 汉王十一年,韩信被吕后计缚斩杀。“汉大将韩信拜将坛”石碑刻七绝一首:“辜负孤忠一片丹,未央宫月剑光寒。沛公帝业今何在,不及淮阴有将坛。”一代英杰早已长逝,但这座拜将坛却长存人间。 </h3> <h3> 友情绵绵无绝期。短暂相聚之后虽然又要各奔东西,但我们许下共同的心愿:把海洋装进胸膛,哪怕帆再小也能驶向远方;用风做梦想的翅膀,哪怕遇见再大的浪,也不会迷失来时的方向。不言夕阳染红了天,无论命运如何安排,友谊的纽带始终把我们紧紧相连!</h3> <h3> 期望下一次聚会不会太远,不管是何时,不管在哪里,大家一定如约,千万不要缺席,从年少到年老的记忆里,从边疆到内地的山水里,永远有我有你,有你有我!</h3> <h3> 相识时短,几年!忆记悠长,一生!再圆相聚梦是暮年老兵的殷殷夙愿。圆梦之后,我们不会忘记筹备组老兵们幕后夜以继日的辛苦付出,真诚的向他们道一声:辛苦了!</h3><h3> 这是筹备组部分热心老兵合影留念。</h3> <h3> 座谈会后,编辑了精美的《通讯录》。它是一座桥,连接着战友的过去与未来。《通讯录》封面像湛蓝的汉江水,似战友的情谊,川流不息,源远流长。它让我们静下心来,读懂过去,守望未来,让战友的友情永不迷失方向!</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