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观“2017深圳年度教师巡礼”有感

<h3>  教育当如水,是滋润;当如火,是点燃;当如风,是唤醒。</h3><h3> ——题记</h3><h3><br></h3> <h3> 烈日炎炎,但酷暑并未阻挡我们学习的热情,五月的最后一天,我们教育系统的领导、老师们齐聚“华中师范大学海丰附属中学”,参加“2017深圳年度教师巡礼”,聆听来自深圳的三位年度教师的报告,两个多小时的分享,振聋发馈。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人民教师寄语:“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而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这样的师者,正是用自己的所学所能在践行着这“四有之师”。</h3> <h3> 用心,更要用爱</h3><div> ——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 方静</div><div> 方老师的分享有两个关键词“用心教书,用爱育人”。“用心教书”,方老师谈到三点,一要有扎实专业知识。是的,一个教师只有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才能给予学生更多,这就需要我们不间断地学习,更新已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二要形成学科规矩。方老师培养学生养成不可替代的学科规矩,让学生的学习有章法可循,事半功倍等细节都值得借鉴。三要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方老师阐述了一个很有共鸣的教育观:“教三年想三十年,用心为孩子们的未来而教”,我想起自己从教十余年,也常常告诉自己:“我不只是教孩子这一年,而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走今后更长更远的路!”方老师还提出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我们也听到了很好的解答:“教育就是要把孩子培养成将来无论是什么角色扮演,都是善良、智慧的人!”我想,这样的教育哲学,足以坚定一个教育者的本心。</div> <h3> 我 见</h3><h3> ——坪山区坪山实验小学 庄泳程</h3><h3> 庄老师自称教育的“草根实践者”,可就是这样的“草根”把教育做到了一个深度,把生命渡到一个高度,庄老师的“三见”如此睿智,之于我如醍醐灌顶。一、见自己。好教师一定要有自己对于教育教学行为的价值判断。很多时候受种种客观原因影响(诸如追求业绩、唯分数论、他人评价……),在教育面前,我们往往迷失初心。庄老师提出的三个反思:“我需要什么?我擅长什么?我喜欢什么?”这样的反思是直抵内心的,也只有这样直抵内心的反思,我们才能听见真实的自己,守住了初心,做到内观自在,随心所欲不逾矩。二、见天地。要有平衡思维、圆融思维、顺势思维。庄老师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吸收内化,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生命态度,亦给予了我深刻的启发。三、见众生。见到孩子学业的负重、见到孩子未来的素养、见到孩子天性的追求。想起平日里,我们怀揣着希望和好心情到工作岗位上去,可不到两节课下来,学生的种种不良情况让我们变得焦躁不安,怨声载道,庄老师谈到“在儿童的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大人所不知的心灵密码,我们若心有所见,眼里有人,以心交心,方能泰然自若。”是的,在那些“焦躁不安或怨声载道”时,尝试着“心有所见,见儿童天性的追求,见每一个孩子存在的不同个性与差异。”或许我们也能在种种不良面前泰然自若。庄老师还有一个螺旋上升的教育法则:“观察、反思、写作、尝试、研究、检验、总结、提升,直到能触摸教育的内核。”这样的法则,心向往之,日行一践,或许我们也能触摸教育的内核。</h3> <h3> 成就生命的成长</h3><h3> ——福田区福南小学 曾海玲</h3><h3> 曾老师不仅是一名一线教师,还是福南小学校长,更是一名教育专家。她的教育成果让大家叹服,她倡导“丰厚阅读底蕴,引领学生成长”。曾老师作为一名校长,却从未离开过一线的教研工作,她致力于营造阅读氛围,构建阅读课程,推动学生阅读,同时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她在习作教学中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让习作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其实我们作为孩子的引导者,要唤醒学生,必先唤醒自己,曾老师就是这样做的,她不仅培养学生阅读,自己更是有着丰厚的阅读底蕴,正如她所说:“我所有的底气都来自阅读,阅读滋养着我的文化底蕴和精神生命。”</h3> <h3>   教育究竟是什么?</h3><h3> 教育当是方静老师的:“教育,要心软的人来做;教育者,要有一颗悲悯的心;教书,要越教心越痛,痛,是情怀,是大爱,痛,是在反思,在自省!”</h3><h3> 教育当是庄泳程老师的:“守得住自己的内心,触摸教育的内核!”</h3><h3> 教育当是曾海玲老师的:“既然选择了麦田守望,让我们朝着生命成长的方向,用一种宗教般的情怀,静听灵魂深处生命拔节的声响!”</h3><h3> 教育之于我是:“遵循本心,做真教育,无问西东!”</h3> <h3>  三位年度教师,给予我的影响是深刻的,这样的深刻由于文笔粗陋而无法尽述,只从感悟颇深的几点作浅谈,自勉之,共勉之!</h3><h3> 身正为师,艺高为范,高山仰止,景行行止!</h3>

教育

老师

教师

学生

我们

阅读

自己

反思

孩子

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