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我的家乡在岫岩韭菜叶家村,属于遥远的小山村,房前屋后三面是大山,一条小河从门前流淌。小时候,可以说,我们是天天过儿童节。从会走路的那天开始,父母就不再管我们,我们都是大孩带小孩的模式长大的。<br> 那时候,我们没有玩具。但是,我们自己会制造。我们自己制造弓箭和弹弓,用来打鸟;自己制造冰车和冰板,在冰上溜冰;自己做陀螺,在冰上抽打(现在才知道,陀螺在水泥地上也能抽);自己用很粗的圆木头,锯几个轮子,闭门造车玩。几个伙伴拿着锤子到河里震鱼,用大头针做鱼钩,去池塘钓鱼。还有就是弄个铁环子,用八号线做个U行的东西,滚铁环玩,铁环前边滚,人在后边追。自己做纸风车,逆风奔跑看风车飞转。自己做简单的风筝,在大地里放飞。还曾经用车链子和子弹壳做过火药枪(现在不敢做,违法)用来吓鸟。玩累了,就在树下看看小人书,可惜小人书没保存下来……<br> 那时候,我们农村没有幼儿园,只有村小学开设的一个学前班,六岁时可以去,免费。七岁时要上小学(农村是7岁上小学),但是在小学开学时,我被告知需要交纳三块钱的学费(记忆中是三块钱)。我为了省钱,就又回到学前班继续呆着。在来年的春天,我妈才发现我竟然还在学前班,想一顿棒揍,无奈我跑得快,没打着。所以我上小学一年级时是八岁,比别人晚些。但是,两年的学前班没有白上,我把小学一至二年的语文和数学课程学得非常透彻,结果从上一年级时开始,我的每次考试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声明:整个年级就一个班)。那时候也没有啥作业,我们小孩什么时候上学,什么时候放学父母也不管,也没时间管。就是一帮孩子在打闹中到了学校,在打闹中回到了家……<br> 那时候,小学课本简单,就是语文和数学,再加上体育课。在学校里,我们玩的东西就是跳绳、踢毽、木马、篮球、爬杆(70后的懂的)、丢手绢、老鹰抓小鸡、跳皮筋、顶腿(撞腿)、打piaji(汉字不知道咋写)、掼锥、弹玻璃球、丢沙袋以及爬山等等,还有一些记不住了,谁能想起来谁就补充一下,总之都是一些简单、低廉的运动。<br> 那时候,午饭都是我们自己从家带,基本都是面饼之类,用手帕包着。而小学附近有户人家养了一条大黄狗,每次趁我们体育课爬山的时候,就上我们学生书桌里面把饼偷走,有数次。开始,我们班学生怀疑是别的年级学生偷的,后来突然发现,竟然是狗偷的…..<br> 那时候,唱的歌曲有《血染的风采》、《十五的月亮》、《让我们荡起双桨》、《歌声与微笑》、《王二小放牛》、《小燕子》、《妈妈的吻》、《信天游》等等。听的故事有《狼牙上五壮士》、《猫耳洞》、《王二小放牛》、《刘胡兰》,再有记不住了……<br> 那时候,整个村里就有一户人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小电视机,记得当时放的电视剧是《霍元甲》和《陈真》,我们小孩还模仿电视里面的霍元甲和陈真,每天打着沙袋子,并用自己做的刀枪舞者玩,每天都怀着一种“冲开血路,挥手上吧”的心情……<br> 那时候,每个麻花是2角钱,每个冰果是6分钱。一打听,麻花进价是1角6分钱,一个麻花能挣4分钱;每个冰果进价是4点4分钱,每个冰果能挣1点6分钱。但是家穷,没钱买,还馋!于是乎,让我父亲做个木头箱子,里面放上棉花垫,跟我妈要了伍块钱,去冰果厂进货100个,当时老板娘看我挺顺眼,又赠送我20个,而且只要在冰果厂,我还可以随便吃。这样,卖掉120个冰果就能挣2.8元,每天我能卖掉240个冰果,净挣5元左右(路上自己又吃掉几个)。冰果吃够了,开始卖麻花,一天能卖掉150个,净挣也在5元左右。一个暑假大约挣个150多元钱,而且还能带回家里一些冰果和麻花,给父母、哥、姐、妹他们吃。但是,我挣的钱还不多,人家小沈龙跟他妈要1块钱,买副手套,去工地搬一天砖就挣20元……<br> 在1988年,上了初中,结束了我的儿童时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今天是农历4月18日,本人又长了一岁!</font>如今,我已步入不惑之年,对逝去的儿童时光,剩下的仅仅是记忆和回忆……</h3><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